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7日
施政報告|簡樸房沒訂人均面積 李家超:冀住戶有彈性 稱有方法安置被迫遷住戶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立法取締不合規格的劏房,特首李家超說不訂立人均面積是要保留彈性,初步傾向將違規出租的刑罰定在監禁兩至三年。 政府去年中公布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劏房單位平均住戶人數是2人,人均劏房居住面積6平方米。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劏房「簡樸房」標準,最少8平方米,但不包括人均面積的要求,行政長官李家超解釋是考慮了住戶可能有新的家庭成員。 李家超:「當人均面積訂立了,起初符合,誕下嬰兒就不符合,但我希望留在單位居住,我喜歡學校網,搬來就因為學校網,你不讓我住就會產生新問題。政府政策找不到一個百分百好處,是零、沒有負面,我做政策如果解決95%問題推不推行?抑或等到找到100%或99%才推行?我覺得仍然要推行。」 有聽眾認為「簡樸房」標準會推高租金,為難了單身或領綜援住戶。聽眾何生:「如果你限80平方呎,5,500元都未必租到,你讓那些人去哪裡?去麥當勞?那就變成社會問題,掃他們出街。」 李家超:「長遠都希望用真正公屋容納所有市民,我也希望有公屋和更多私人樓宇讓大家選擇,所以這些是過渡性措施,過渡性措施如果解決到大量問題,有些特別個案會處理,也說過不希望有人因為這樣無家可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7日
火炭女途人捱綠Van撞 頭部嚴重受傷
【有線新聞】一名女子在火炭過馬路遭專線小巴撞傷。 事主頭部嚴重受傷,送院時戴上氧氣罩及頸箍。早上7點半,一輛專線小巴沿穗禾路落斜駛至黃竹洋街迴旋處,懷疑收掣不及,撞倒突然從路邊過馬路事主。她一度昏迷,經救護員急救回復知覺,警方封閉部分行車線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7日
施政報告|李家超稱消費模式改變、催谷旅客難見效 阻港人離港消費亦不切實際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電台節目中說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再催谷訪港人數也未必帶來很多生意,阻止港人離港消費亦不切實際,經濟轉型期中商戶要自我改革。 健身中心、連鎖店、小商戶接連結業,公司註冊處最新八月數字,新成立公司與和解散公司均約12,000間。行政長官李家超被問到香港現在是否「開十間、執十間」,營商環境已較之前惡化。李家超:「整體而言不是很好市道,同意,即使怎樣催谷旅客,旅客結構性改變大家要認知,不要陶醉以往方法。嘗試阻止港人出外是不切實際亦不應該,香港是自由開放社會、香港是自由靈活市場,所以市場操作者要改。」 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向中央提請放寬內地個人遊簽注措施,李家超否認只著重內地市場。李家超:「泰國、菲律賓甚至中亞國家訪客數量都是超過疫情前,在旅遊方面既注重傳統市場,包括歐美,更開發新市場,這些就是所說的新增長點。」 施政報告提出減烈酒稅,有醫護聽眾質疑與現有保障市民健康政策矛盾。聽眾李小姐:「政府推動基層醫療中,正倡導慢性病管理也好,最重點希望市民戒煙戒酒。」李家超:「當時的考慮都是會否令飲酒量增加,當時也做了相當類似決定,今次更保守,因為85%均沒有影響,兼且另外15%一樣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規管劏房、樓市「加甜」 出招搶人亦留人 促進高增值烈酒貿易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 提出立法規管劏房,若符合面積、樓底、通風、消防等要求,日後可登記成為「簡樸房」。樓市「撤辣」後再「加甜」,所有物業按揭即日起放寬上限至劃一七成。政府又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日起容許投資五千萬或以上豪宅。 搶人亦要留人,幫青年上車,為40歲以下居屋白表申請者提供多一個抽籤號碼。為促進高增值烈酒貿易,酒稅即時大幅調低,進口價200元以上部分,稅率由百分百大減至一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未提「夜繽紛」 李家超:要務實推動經濟、避免興一利生一弊
【有線新聞】政府過去一年大力推動夜繽紛,但新一份施政報告未有提及,被問到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特首李家超指要務實推動經濟,已指示成立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 李家超:「如果可以,我當然想發掘一個不夜天的旅遊熱點,但我是務實處理。因為在發展同時,我們都要照顧環境問題,在一些地點,如果夜間玩樂太多變成噪音,我們又不想。所以我在施政報告改革提醒自己,『興一利』會否『生一弊』呢?」 至於鼓勵生育措施今年未有加碼,李家超指去年推出新生嬰兒獎勵金及優先配屋計劃等措施後,生育率沒再下跌,政府已經指明鼓勵生育的方向,明白生育考慮複雜,應交由家庭自行決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小學呈分試|常識科分拆科學、人文科 合共比重增加 體育科佔2分
【有線新聞】教育局公布呈分試科目比重的新安排,將以科學和人文科取代原有常識科,並新增體育科。 新安排於2026/27學年小五下學期實施,各科目的佔分比重也有調整。原本佔6分的常識科分拆為科學和人文科,兩科比重共增加至8分;新增的體育科佔2分,與視藝和音樂科相同;中英數的比重各減少1分。全港小學於下學年開始在小一和小四推行科學和人文科,並逐步推展至各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香港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有線新聞】香港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在五大評估項目當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位列首位,在「穩健貨幣」的排名亦升至全球第三,不過總評分由2019年起持續下跌,最新是8.58,與第二名新加坡只差0.03。發布排名的菲沙研究所指,評分下跌拉響了經濟衰退及其他自由下降的警號。 特區政府則指香港長期發揮自由市場優勢,維持開放、高效及公平的營商環境,強調有嚴格按照憲法及基本法,保障港人權利,投資者利益亦得到充分保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有基層憂劏房供應變少、難負擔貴租 業界料業主執修後加租
【有線新聞】有基層市民擔心劣質劏房供應變少,不能負擔貴租,只能先搬到過渡性房屋等候上樓。地產業界則指市場上仍有不少優質劏房,相信業主願意做簡單執修。 66歲的黃先生疫情前以月租2500元,租住深水埗這個床位。單位原本是400呎兩房一廳,業主只用木板和碌架床作簡單分隔,劃分做18戶。這個單位無獨立廚廁,要18戶人輪流用,平時靠住戶自行清潔,業主會在租金減去費用。《施政報告》為劏房面積和設備制定下限,日後這類型居所都不能留低。 黃先生:「搬走吧,到時看看有甚麼地方,到時再算,現在暫時未知。到時要看市場走勢,我們小市民都是沒話可說,到時看看政府如何安排。」黃先生指自己沒工作,最多只能負擔3,000元租金,已輪候公屋三年,未來可能要先入住過渡性房屋。 地產業界則指劣質劏房只佔很少數,市場上有不少優質劏房月租大概是七、八千元,相信新措施生效後業主會更願意做簡單執修,租金可能會上升。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潘達恆:「如果是小工程,我相信有部分業主都願意去跟進,我想佔大概可能一半以內,但如果你說很大型,肯動用新資金去做,我想大概有兩至三成。」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說政府要確保規管劏房後,避免有大量不適切居所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李家超:普選不在本屆政府議程 目前要確保新制度有效暢順
【有線新聞】特首李家超指不會在本屆政府推動普選,目前要確保立法會、區議會及特首選委會新制度有效及暢順運作,最大化新制度的好處。 李家超:「行政、立法機關及區議會內,每個人都要努力思考,應該如何改革自己,為整體利益作更大貢獻,令三個機關及組織都朝着同一目標,為香港創造積極價值。所以記者剛才所問,我認為(政改)已經解決,(普選)並不在本屆政府議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研設立體育仲裁制度 議員:有利體育界發展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研究設立體育爭議解決制度,律師會以及立法會議員表示支持,認為有利體育界發展。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體育仲裁其實是很闊的,是否可以借助現有力量,例如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等等這些機構,其實已經有,因為從零開始比較難,但借力一起去做,我相信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法。如果做得成這個仲裁中心,未來都預留一些資金,可以給運動員,或者非商業體育仲裁的個案可以有一些金錢上的支持,我覺得都會有助運動員可以使用這個仲裁服務。」 九龍西(民建聯)議員鄭泳舜:「我們認同這個方向,但更重要是即將的體育總會管治改革,我們也希望盡快出台,讓過往一些紛爭透過體育總會改善,有效地去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年底前引入「三層防範機制」反恐 明年推公職人員「廿三條」指引
【有線新聞】政府本年底前會引入「三層防範機制」負責反恐工作。 新機制由「行政長官反恐督導組」領導,並由保安局長轄下「反恐統籌組」負責協調,各紀律部隊的工作小組具體研究和執行跨部門反恐工作。另外因應《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保安局明年上半年會推出指引,說明公職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如何恪守相關條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調低烈酒稅 酒吧業界指對生意幫助不大 醫護界人士聯署反對
【有線新聞】酒業總商會及洋酒雜貨業界指減烈酒稅措施不到位,有酒吧也預計對提振生意幫助不大,醫護界人士則聯署指降低烈酒稅會鼓勵人飲酒、加重醫療系統負擔。 在尖沙咀諾士佛臺這間酒吧,負責人說雞尾酒較受顧客歡迎,好像這杯氈湯力,每杯要用大概50毫升屬於烈酒的氈酒。他認為施政報告調低烈酒稅,對整體成本不會有太大影響,因此不會因為減稅又降低飲品售價。 酒吧負責人黃越洋:「是聊勝於無,作用不大。雞尾酒每一杯的含量只是50毫升的白蘭地、威士忌的烈酒,比例上很低。與鄰近國家地區比較,例如澳門、新加坡或台灣,他們的稅率也低很多,平均每一支稅率也是100元以內。」酒吧負責人預期烈酒稅有再下調空間,又說部分客人用餐時會點這些加味水煙,希望政府控煙政策留一手。 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前食衞局局長陳肇始等133名醫護界及專業人士聯署,反對降低烈酒稅說,指多了酒精引致的疾病,只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林哲玄:「如果酒便宜的話,我們身體都沒變,不會因為酒減價所以身體會增強,所以訊息仍然是不要喝太多酒。如果真的為了貿易,得到了,我們應該停一停,或者思考將來有否機會再加回稅項。」 本身都是醫生的行政會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