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經內地網購再自行注射美容產品 中年婦疑肉毒菌中毒 現面部肌肉無力等
【有線新聞】一名50歲女人在內地自行注射美容產品,引致肉毒菌中毒,衞生防護中心展開調查。 該女子上月十六日在朋友深圳家中自行注射經電商平台購買的肉毒桿菌,幾日後出現吞嚥、發音困難、雙眼局部下垂、面部肌肉無力和四肢無力,兩度到深圳的醫院求醫。星期五因徵狀持續到廣華醫院急症室,病人目前情況穩定,臨床診斷為懷疑醫源性肉毒中毒。中心已將個案通報內地有關當局,衞生防護中心再次呼籲市民注射肉毒桿菌要由註冊醫生進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海關辦粵港澳青年交流團 何珮珊:冀加強青年法治意識
【有線新聞】海關舉辦粵港澳青年交流團,120名粵港澳青年交流四日三夜了解三地海關工作。 海關關長何珮珊、澳門海關關長黃文忠等主持啟動典禮,交流團員首兩日會在香港到訪海關和在海洋公園看大熊貓,第三日會到澳門及廣州考察。今次是三地首次合辦交流團,何珮珊期望,透過考察讓青年認識大灣區科技及發展以及三地海關的工作,加強法治的意識。 何珮珊:「今年上半年的數字,香港海關拘捕242名21歲以下的青少年,年紀最輕只有13歲,我們都見到有年輕化情況,主要都是涉及私煙活動。會集中於宣傳教育方面,譬如透過今次活動,剛才也曾提及主力都是認識工地海關的工作、三地海關在法律、法制上都有少許不同,令他們透過海關的工作,認識以及增強正面法治的意識,令他們知道守法的重要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新商場開幕 吸引不少港人光顧 餐廳:港澳客消費力較高
【有線新聞】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有大型商場開幕,口岸運營公司期望能吸引更多港人到珠海旅遊消費。 近4萬平方尺的口岸天地位於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B區,有近140間商店,開幕首日已有港人坐車來光顧。 吳小姐:「以前就去東門,現在可能會多點來這邊,因為這裡較新,而且今天第一天開幕。」 鄭小姐:「轉右就是澳門,轉左就是珠海,真的十分方便。」 何先生:「多個地方逛逛,吃東西亦較多選擇。」 餐廳負責人說,大橋口岸是港珠澳交通樞紐,相信人流會不錯。商店負責人李女士:「現在我裡面的有數人,全都是來自香港和澳門客人,相比內地的消費力能高出約百分之30。在內地這裡的物價應該比香港低很多,在我們這裡只須150元已可吃得很好,在香港那邊可能要300元也不一定吃到我們這些。」除了過來吃東西和購物,這裏都有不同打卡位,讓大家和港珠澳大穚拍照留念。 大橋口岸運營公司就期望口岸有助吸引更多港人到珠海消費。港珠澳大橋口岸運營公司總經理包克環:「從去年通關後,每天來大橋口岸的香港旅客已是增加了很多,現在我們高峰時,通過大橋的車輛已是超過一萬八千輛。每天接待很多來自香港的旅客,現在港車北上也開通,很多香港旅客的朋友們都是一家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青年發展論壇|江旻憓勉勵青年尋自我價值 譚志源:識人好過識字
【有線新聞】政府舉辦青年發展高峰論壇,已宣布退役的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出席分享,勉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價值和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已宣布退役的江旻憓在台上再次展示奧運金牌,兩個星期前在巴黎大皇宮絕地反勝,她說今天仍覺得自己是運動員,參加奧運前她覺得緊張就轉化為訓練動力,做最好的準備。被問到在應對社交媒體輿論有何心得,江旻憓說分享疫情期間,曾因擔心健康影響比賽感到迷失,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我思考和反思了很多去為我在做的事尋找目的和意義,即使那是我的熱誠、即使那是我可以在餘生每天都做的事,我仍需要找出其目的,那就是希望能夠回饋,能夠啟發更多人、年輕人,去擁有夢想和努力,享受每一天。」江旻憓周日就會到賽馬會履新,並隨即與上司譚志源到杭州參與「共創明Teen」學習團。 同台分享的譚志源鼓勵年輕人加入政府服務社會,並建議要及早建立人際網絡。賽馬會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我經常告訴馬會的年輕同事,現在是識人好過識字,你們真的要建立好的關係和建立人際網絡,最重要是要從年輕時開始建立網絡。」 今屆青年發展高峰論壇有近2,000人參加,行政長官李家超就在開幕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有理有得傾|蕭澤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警察義工服務隊成立二十周年 蕭澤頤拉人力車載受助人參觀學堂
【有線新聞】警察義工隊成立20週年,於警察學院舉行慶祝聚會。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出席聚會,拉動特製人力車,親自載受助人參觀學堂操練環境。義工隊2004年6月成立,成員是現役或退役警務人員,主要組織青少年活動,協助大型活動人群管理等。 有參與多年義工說,警務工作訓練讓他們能以技能幫助弱勢社群,義工工作亦能擴闊他們視野。警察義工服務隊召集人傅逸婷:「擔任警察時會有著使命感,因為我們警隊是執法部門,我們會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受訓的理念,執行我們日常的警務工作。但作為義工,跟一般社會上的人是沒有分別,都是懷著一片愛心,希望幫助社會受助的人士,有時我們都未必會跟人透露自己是警察,他們便會當我們是希望幫助他的人,對我們的服務便會十分受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輸入人才計劃已批出21萬宗個案 李家超:歡迎更多年輕人來港發展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青年發展高峰論壇,指輸入人才計劃在過去19個月吸引超過34萬人申請,當中近21萬宗個案獲批,歡迎更多年輕人來港發展。 李家超:「雖然我們不能都成為奧運冠軍,但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故事的冠軍,我們都可以活出奧運的精神,變得『更快、更高、更強』,我相信香港是實現這目標的絕佳地方,因為在香港你們都可以活出香港精神,永不放棄的精神,始終努力達到最好的精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多啦A夢展|免費展區明結束設四場感謝祭 現身與市民道別
【有線新聞】多啦A夢巡迴特展香港站免費展區明日(11日)結束,主辦方安排多啦A夢跟市民拍照互動。 多啦A夢由工作人員陪同,現身尖沙咀星光大道,吸引不少市民圍觀、拍照。小朋友揮手打招呼,和多啦A夢牽手拍照。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星期日結束,主辦單位會安排四場感謝祭,由上午10時至晩上7時,每隔三小時,多啦A夢就會與4位好友現身展區與市民見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智創未來|數碼港與教育局推師友計劃 由初創指導學生完善創科產品
【有線新聞】數碼港與教育局合辦了「創新科技學生師友計劃」,配對中小學與數碼港初創,由初創指導同學改良和完善創科設計,藉此讓同學了解科技進入商品化的過程。 德愛中學同學Ashley:「我們這個產品『Cookmate』,最主要是希望幫助一些認知障礙的患者,去減低他們在煮食期間遇到的一些風險,亦希望幫助他們簡化整個(煮食)過程。這裏有一個人工智能攝像頭模組的,人工智能去幫助識別不同菜式上的二維碼。而左右兩邊的兩隻機械手臂,則需要病人放一些材料包上去。」 想將產品轉化落地並不容易,Ashley從未接觸過商業世界,她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提點和指導,令她的研發更進一步。 與Ashley配對的是研發智能室內水耕種植系統的Mia,她將經驗分享,引導同學思考完善設計。「對於使用者來說有甚麼好處,它在運作後可以幫他拿食材,然後幫他做一些攪拌的動作,還是甚麼呢?」 Mia:「主要希望分別做到,首先希望能夠做一個外觀更好的產品出來,去保證我們的產品本身運作得更好,功能方面更齊全;第二方面,我們希望更清楚知道我們目標群組的需求是甚麼。」 Ashley希望產品可以為長者服務,為了設計合適的餐單,她們用盡方法了解不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本港正測試8輛自動車 林世雄:表現不俗 進度與全球看齊
【有線新聞】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說,正積極推動業界在本港廣泛測試和應用自動車,目前進度已與全球看齊。 林世雄在網誌中提到,本港正測試八輛自動車,涵蓋不同道路及場景,包括科學園、潭尾輸入勞工宿舍及個別私人屋苑。他試坐後認為表現相當不俗,無人駕駛技術已達高度自動駕駛中的第4級別,進度與內地及全球看齊。 智慧交通基金批出超過1200萬元資助10個相關項目,今年和明年會繼續測試自動車技術,由機管局興建及營運的航天走廊,將提供自動駕駛運輸服務,接載旅客來往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指體育政策方向正確 楊潤雄:奧運後檢討體院精英資助制度
【有線新聞】港隊在巴黎奧運獲兩金兩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證明香港有能力培養優秀運動員,他說在奧運後會檢討體院精英資助制度,包括項目級別和津貼。 港隊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楊潤雄說感到光榮和感動,亦反映政策方向正確,「整體來說香港隊今次參與奧運的表現非常好,更加在某些項目能取兩金兩銅,能取得獎牌、金牌,更能充分表現香港有能力培育好的運動員,運動員也有自己能力,在世界舞台上爭取好的成績。」 社會關注奧運後如何持續支援體育發展,體院精英資助制度目前以比賽成績釐定資助額,對於有聲音要求檢討,楊潤雄說制度是確保資源分配得宜,「例如羽毛球(資助)不只是給某一個得獎球員,整個項目的人也會得益,整個羽毛球的梯隊也會得益。不只是看一個數字,如果在體院的運動員,很多也有免費住宿,也有提供的教練訓練、醫療,是一整套。」 他指在奧運後會有檢討,包括不同體育項目的級別等,「第一看看制度本身,每次也看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第二,根據成績作檢討;第三,我們提供的支援包括津貼,是否需要有調整的地方。」 楊潤雄又說正在商討國家隊運動員訪港行程,希望在本月內成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0日
大埔區會撥逾200萬建行人路上蓋 領展指樓面面積用盡拒「連接」 居民得物無所用迫淋雨
【有線新聞】上屆大埔區議會撥款興建一個行人路上蓋,原意是接通商場和巴士站令市民不用淋雨,但因為業權問題,部分路段仍然無遮無擋。 太和廣場巴士站旁這個行人路上蓋近月竣工,20多平方米,工程費253萬元。區議會最初預期可以連接有蓋商場電梯,不過上蓋去到中間樓梯位斷開了。市民:「唯有撐傘,這段路沒有辦法。」Ada:「 離開行人路上蓋已要淋雨,根本沒有用,興建這個很大工程。(知道用了多少錢?200多萬元)200多萬?(覺得是否值得)當然不值得、浪費金錢。」 擁有這段樓梯業權的領展,2017年已回覆區議會,因為用盡樓面面積未能加建上蓋,民政處工程組亦不建議單方面加建。區議會換屆後2020年通過撥款,時任區議員毛家俊解釋,領展多次說積極考慮加設臨時上蓋,所以才繼續推進。 而倡議興建上蓋、大埔區議員陳灶良對目前狀況表示接受,會與領展商討如何處理露天路段,「最重要設施有足夠多群眾使用,不是一家、兩家人、幾十人去用,難聽的說就要他們良心發現,如果不難聽就是,他們要以服務香港市民為主,這是一個宗旨。」 不想淋雨上去太和廣場,其實有另一條路線,沿巴士站前行多20多米,轉角樓梯上去,就會看到有蓋扶手電梯上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