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觀塘翠屏北邨翠榆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政府圍封觀塘翠屏北邨翠榆樓。 政府人員圍封大廈的外圍,並設置臨時檢測站。政府說,考慮到大廈的污水檢測病毒量和確診個案情況等,所以圍封,目標明早約11時完成行動。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增237宗確診 中環再有酒吧爆疫、11人確診 當局:當晚約700人光顧、或有超級傳播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37宗新型肺炎確診,輸入個案佔37宗。酒吧重開不足兩個星期,再有一個群組爆發,有11人染疫,衞生防護中心說當晚有700人次光顧,顧客除口罩到處走及跳舞,可能有超級傳播者。 多一間中環酒吧爆發群組感染,The Iron Fairies有1男10女中招,他們24至39歲,本月21日晚上9時後去光顧,凌晨2時前離開,其中9人上星期一至四發病,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爆發原因。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當晚客人到這地方主要是喝酒、聊天,大部分沒吃東西,他們在裏面除口罩、到處走,有些人在裏面跳舞,有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我們相信是第一,透過人與人之間飛沫傳播,或者當晚可能空氣中,如果有個案是超級傳播者,污染空氣,令當晚出現爆發。」 中環另一間在蘭桂坊的酒吧Zentral多4宗確診,累計15宗,都是同日晚上11時至凌晨2時光顧,其中一人說無入酒吧,但在門口排隊時接觸過其他顧客,另外有3人的家人快速檢測陽性。 根據疫苗通行證紀錄,兩間酒吧當時都分別有約700人次到訪。歐家榮:「同一時段,他們出現有幾百人不出奇,如果真的有700名顧客,我相信風險都大。當晚兩間酒吧爆發都是差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走漏「無證」旅客 航班熔斷改先罰款後禁飛 5.24後抵港須額外於第九天強檢 歐家榮:減社區傳播風險
【有線新聞】政府首次在航班熔斷機制加入罰款,首次觸及可以用2萬元取代禁飛,星期三起又調整海外及台灣入境人士的檢測安排,須於入境後第9天接受多一次核酸檢測。 引發太古城麥當勞群組是一對從美國返港的夫婦,他們在完成檢疫後才確診,並將Omicron BA.2.12.1變種病毒帶入社區。 從海外或台灣入境的人原本只須在抵港第5及第12天接受核酸檢測,但周三起須在抵港第9天到社區檢測中心進行多一次檢測,新安排適用於本月24至31日抵港人士,衞生防護中心說加密檢測可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如在檢疫酒店後期,即第5日後才受感染,有可能在第5、6、7日的檢疫期間檢測仍是陰性。現時須在第12日才可有化驗,如果早一點,中間加多一個檢測,可以早一點找到。」 不過登機前的檢測有輕微放寬,包括來港人士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毋須再有當地政府的核准證明書。經香港轉機的過境旅客以及3歲或以下小童,登機前亦毋須再接受核酸檢測,持有康復證明的康復者只須在登機前24小時內進行快速測試。 另外首次引入罰款機制,如航空公司沒有查核乘客是否符合登機條件而觸發熔斷機制,機管局會以罰款2萬元取代禁飛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研究指六成六受訪青年曾接觸不實資訊 青協倡立法規管
【有線新聞】有機構的研究發現,有六成六的受訪青年曾接觸過不實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在社交媒體或個人通訊平台看到。 香港青年協會在今年三月,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訪問740名15至34歲的青年,當中六成多在過去半年曾接觸不實的資訊,以政治和疫情佔大多數。最多受訪者認為原因是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其次就是社會對立嚴重。 機構建議立法規管有害和非法的公開事實陳述,青年創研庫民生組召集人陳昌堅:「我們要確保一些諷刺、評論不會無故被納入法規,既然我們只是規管事實的陳述,這個是比較直接、清晰的,應交給各個機構,可能他們對於自己範疇比較熟悉,讓他們去定奪這是否一個真確、錯誤、有誤導的信息。」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料明年中開幕 供千七個長者宿位兼設殘疾院舍
【有線新聞】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預計會在明年中開幕。 樓高8層的大樓已經建到天台,將會提供1,750個長者宿位,亦有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殘疾人士護理院等,外牆有「建築鰭片」阻隔交通噪音,室內設計就以「智慧之樹」為主題,有不同顏色的水果圖案,象徵長者累積豐碩成果。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會致力在大樓引入創新科技,期望為院友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公僕加薪 聶德權稱非單考慮薪趨指標 須顧經濟、物價、政府財政等因素
【有線新聞】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介乎2.04%至7.26%,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行會考慮公務員加薪幅度時,有關指標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聶德權:「同時都要考慮整體的經濟情況,我們在2021年時錄得6.3的增長,但今年第一季我們收縮了4%,第二要視乎政府的財政狀況,第三要視乎物價指數的變動。過去一年都不是普通、平凡的一年,正正是這個薪酬調整的機制會考慮了6項因素,是較全面一點、整全一點去看,亦是合理的做法。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茂波稱國安法鞏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 從俄烏衝突見美國干擾國際金融市場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港區國安法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必須做好風險預案。 陳茂波在網誌說,港區國安法實施至今,新股集資額超過6500億元,較法例實施前同期增加超過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500億港元,亦比法例生效前一年高出近六成,但他提到俄烏衝突,讓人清楚看見美國如何把美元和一些國際金融系統武器化,赤裸地扭曲和干擾國際金融市場運作,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去看香港發展,以「底線思維」做好防禦風險的預案,亦要以多元、平衡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約40歲女子接種復必泰後頭暈送院
【有線新聞】一名女子在旺角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後,不適送院。 該名女子由救護員用擔架床從接種中心推出,再送上救護車。現場消息指,早上10時許,一名40多歲女子在界限街體育館接種第一針復必泰後,感到頭暈送院治理。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第三階段疫苗通周二實施 聶德權稱60萬人未符要求 市民趕打針嘆「被迫打」
【有線新聞】第3階段疫苗通行證星期二生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至今仍有60萬人未打第三針,呼籲市民盡快接種。 周二起大部分人須接種第三針,才可進入指定處所,例如:食肆、酒吧、健身室等,要「搵食」的他,選擇在限期前才去接種。鄭生:「要打三針去吃飯,迫著都要接種,原本都希望毋須接種,現時疫情都慢慢好轉,當然希望唔需要接種,也有點兒擔心副作用,接種第二針時反應都大,會發燒、無法入睡、冒冷汗,現在接種第三針都有點害怕。」 盧女士:「頗無奈而且十分混淆,本來我在2月接種,應該8月才可接種,6個月接種一次,現時又說5月不接種,6月不知會如何,弄得令人十分混淆,公布欠佳,安排得那麼混亂,反正都是要接種,便早點接種。」 不用那麼混亂,看看政府的疫苗通行證時間表,一般市民如果打完兩針已經超過半年,須在周二之前接種第三針,未過半年的則暫毋須接種;康復者也一樣,康復未超過半年,也暫毋須接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至今仍有60萬人未符合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要求,他估計有部分人可能曾受感染,但又未有申領康復碼,聶德權:「當中是因為有什麼原因,是否真的那麼多人未接種都是未知的,我們最重要都是看看、了解自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水上的士大澳航線首日啟航 乘客齊聲稱票價偏貴、冀增班次
【有線新聞】水上的士大澳航線首日啟航。 航班由中環碼頭開出,有過百人排隊上船,不少都是一家大小來遊玩。大澳航線逢星期日開出,只有一班往返的航班,乘客要先在網上預訂船票,成人及小童來回票價都是130元,每程一個半小時,須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沿途會經過青馬大橋、屯門黃金海岸等。 有乘客認為票價偏貴,亦希望增加班次。 梁太:「以前坐巴士,今次坐船一程到達較輕鬆,沿途欣賞風景,有景點可觀看,增設多些日子也好,多些退休或在港遊客可以遊玩。」 林太:「(票價)偏貴,小朋友喜歡坐船開心點、可走動,有兩、三班好些,讓人多點機會乘坐。」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智思料故宮博物館七一開幕 中外藏品展現中國文化及中西交流
【有線新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7月開幕,主席陳智思表示,博物館將展出約1,000件來自中國及海外的收藏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陳智思:「希望很快、應該大約在7月1日,我們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會開幕 ,市民可能以為它只講述中國文化,當然主打是、主打是說我們的古代文化或明清歷史,但其實也有其他、即歐洲宮庭式展品。我們不是單純講述中國文化,是如何跟世界亦有交流,我覺得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可以扮演很多這個角色,即交流、互相尊重的平台。」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智思稱社媒加劇社會不信任 新政府應思考改善傳訊 倡海外宣傳重建聲譽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形容過去5年工作挑戰前所未見,社交媒體加劇社會的不信任,期望下屆政府要努力改善發放訊息的方法。 新一屆政府還有大約一個月上任,加入行會13年的陳智思在電台節目再被追問會否留任行會,陳智思:「其實新一任特首應該有自己的班子、有一些新的人選,讓社會看到新的氣象、新的希望。」 回望過去做行會召集人的5年,他表示反修例事件加上疫情,面對的挑戰前所未見,社交媒體發展令政府施政更加困難。陳智思:「你自己群組只看自己群組的事,大家都不願接受其他人的看法,加劇大家互相不信任,可能還有對抗,這個真的很明顯,發展下去會很驚。我留意到有時政府發出的新聞稿……似是從律師角度寫出來,但他沒有錯、他完全沒有錯,但自己覺得下一屆要再想想,如何(表達)非常簡單訊息。」 經濟問題亦要思考,陳智思提到周邊不少國家都陸續放寬入境限制,香港傳統思維不再適用,陳智思:「我們不可以再好像以前想著我們的底子好,得過且過地做,我想下屆政府絕對不可以了,可能這個疫情令我們要有更多積極性,要出去,而不是以前等人來。」 他表示很多國家對香港的印象停留在2019年或之前,當局應該要多到海外宣傳,重建聲譽,現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