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珍寶海鮮舫|工程師指鑿沉難度、成本高 或埋航道隱患 仍可嘗試扶正
【有線新聞】珍寶海鮮舫翻側事故,內地三沙海事局正跟進,有熟悉海事的工程師認為,如果鑿沉該船,難度及成本高,稍一不慎或會為航道製造隱患,目前仍可嘗試將船隻重新扶正。 註冊資深輪機造船界別工程師司徒家成:「因為上層全部較多使用木材,珍寶還有一個登船平台。反轉等於一塊浮板。任何一個物件都有自浮力,去到一個深度就會停下來、半浮沉的形態。對於在公海來說,會令航行方面就要很小心,因為那裡不能放浮標,沒有人知道船隻在水底時半浮沉移動到哪裡,製造許多航道危險。商船經過的時候吃水比較深,有機會打到。看不到海事局會批准他們弄沉船。」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玻璃朱」不小心駕駛、拒「吹波仔」 判200小時社服令、停牌2年
【有線新聞】電視節目主持朱庭萱駕車撞到一名途人,並拒絕提供酒精呼氣樣本,被判200小時社會服務令、罰款2,000元、停牌2年。 案發今年1月28日,別名「玻璃朱」的朱庭萱駕車駛至灣仔道時,違反交通標誌左轉入天樂里,撞到一名菲律賓籍男子。警員到場後要求她做酒精呼氣測試,但她沒有做,早前亦承認了不小心駕駛罪。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日日有頭條:97年臨立會二讀通過修訂公安條例 重設被裁牴觸香港人權法案條例
【有線新聞】1995年,公安條例若干條文被裁定牴觸香港人權法案,須廢除,惟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修訂後的條例違反基本法,不能過渡。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多個回歸活動場地有警員戒備
【有線新聞】星期五就是回歸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慶祝活動,多個舉辦活動的地點都有警員戒備。 在西九文化區一個地盤外,幾輛警車停泊,入口都有警員把守,亦有警員在地盤外巡邏。在舉行升旗禮的金紫荊廣場同樣有警車停泊,升旗台及金紫荊擺設被鐵馬圍起,有工作人員鋪設紅地氈。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衞炳江專訪|稱公社科取代通識非「開倒車」 指社會出路少致重文輕理、非制度問題
【有線新聞】衞炳江又在專訪提到,以公社科取代通識科並非「開倒車」,對於有批評指教改後的高中學制重文輕理,不利培訓創科人才,他認為是社會出路較少所致。 落實「三三四」學制是回歸25年以來學界最大改變之一,告別填鴨式教育是千禧教改目標,學生要必修通識,不過19年反修例風波後,通識科被公社科取代,不再提批判思考。 衞炳江:「我就不同意是開倒車,我兒子在香港讀中學,看到他讀通識科,八股文、三正三反、做個結論,這個未必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通識又無教材,很受通識科老師主觀看法影響,這個批判是否好的做法,我個人都有異議。」 改革後的課程不再分文理科,衞炳江認為符合世界潮流,但近年修讀數理科的人的確減少,他覺得問題不在制度。衞炳江:「社會轉變得很快,有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說香港不需要做創科,不需工程,這些會在內地做,你讀理科的出路相對沒文科那麼好,STEM科目於過去30年不太受歡迎。現在情況較好,香港750萬人的社會,這個市場就太小,但越過深圳河之後就有14億人,祖國很大的社會。」 回歸後每間大學都講求國際化,偏偏非本地生中,內地生長期佔最多,近十年維持於七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回歸後納米樓湧現 年輕情侶逾萬元租兩百呎單位:空間再小都有人租
【有線新聞】回歸以來納米樓愈起愈多,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2019年小過215呎的單位落成量差些過千,去年也有558間。作資助房屋的居屋也有這個情況,最小單位面積由2016年的375呎,一直減少至今年的186呎,小了足足一半有餘。 26歲的Gianne與男朋友在九龍城租了這個約200呎的單位,月租萬多元,有露台、獨立廁所和開放式廚房。Gianne:「空間再小都有人租,可能是因為沒有選擇。我們覺得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這裏面積小始終是新樓,樓下又有會所,長期有保安駐守、安全些。」 兩人生活在狹小空間難免會有磨擦。Gianne:「我男朋友9時一定要準時坐在電腦前工作,有試過我睡覺時他聽電話,他吵醒了我後我便有些生氣,心想你吵醒了我,也應該向我道歉吧,我本身可以繼續睡下去 。」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衞炳江專訪|指國安法無損學術自由 否認與學生會割席 社會應對出獄學生寬容
【有線新聞】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指,港區國安法的實施無影響學術自由。回顧2019年反修例風波時,他說大學作為教育機構應給多些機會予曾經參與示威的學生。 衞炳江:「這個並非年輕人問題,是香港問題,香港回歸之後為何會出現這大問題,一國兩制下,為何這麼多人回歸後愈走愈遠?這是香港、國家要好好反思的問題。」 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以國安法立法劃上句號,法例實施近兩年,外界關注學術自由有沒有倒退。衞炳江:「是否這樣差,真的見仁見智,我身在圈子內。(你覺得你的圈子不認為學術自由有變,但社科院、傳理學院會否較高危?易觸到學術研究的紅線?)所謂條紅線就視乎個人感覺,每一個社會有其法律,如果他認為要做某些情況才符合其個人定義的學術自由,他感到擔心是正常。」 今年1月,浸大學生會編委會的刊物被下架,編委會直指校方干預及打壓。衞炳江:「我們問過律師,有涉嫌違反《國安法》。言論自由不是一個『萬能擋』,我要說話、你不准許就是沒有言論自由,這是不對,說話要視乎場景和當時情況是需要,不認為令言論自由空間收窄。」 短短一年多,八間資助大學幾乎全部與學生會「割席」,七間包括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水泉澳邨茂泉樓解封 錄6宗確診
【有線新聞】沙田水泉澳邨茂泉樓完成圍封強檢,發現6宗確診和3宗不確定個案。 一共約970人接受檢測,政府派工作人員到訪約480戶,其中60戶無應門,政府會跟進。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民政局洩400回歸活動嘉賓電郵 林健鋒:以此爲鑒
【有線新聞】民政事務局慶典統籌辦公室星期日發電郵予出席回歸活動的嘉賓時,意外洩漏400名嘉賓的電郵地址,有份出席活動的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認為相關部門日後應更小心處理。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港大、國藥推Omicron疫苗臨床試驗 逾500人打首針 孔繁毅有信心年底通過審批
【有線新聞】港大與國藥集團合作做新一代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研究,主要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有超過500人接種了第一劑,暫時只有1人打針後14天內受感染,未有人出現嚴重副作用,預計10月有初步研究結果。 打了三針科興的Vincent有份參加試驗研究,他上月底接種了第一針。 Vincent :「之前又有接種過疫苗,發覺反應沒有太大問題,希望今次是針對Omicron的疫苗,希望可嘗試一下。」 醫護人員打針前會先詢問參加者的健康狀況及簽署同意書,又會跟他們量度血壓,水平正常才會抽血及打針,參加者打完針都要在觀察區休息30分鐘方可離開。參加者打齊兩針後還要連續12個月回來接種中心最少9次,跟進他們有否不適,還會抽血監察抗體水平。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第一是看中和抗體的產生對於不同的Omicron亞型病毒株,另外最重要就是看安全數據,接種疫苗後接種者有否感染Omicron的新型肺炎病毒,臨床的保護力我們也會分析。」 孔繁毅又說至今已有超過500人接種了第一針,最大年紀是85歲,暫時只有一名接種人士打針後14天內受感染,亦無參加者有嚴重副作用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特首社交平台將隨卸任停運 最後帖文祝港人生活美滿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四卸任,她的Facebook及Instagram帳號會在同日結束營運。 林鄭月娥五年前在兩個社交平台開設專頁,共發布超過1,100則帖文,最後一篇提及特首辦和禮賓府的工作人員,她說離別在即,感覺有點不捨,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感謝每位留意帖文的市民和留言分享感受的讀者,祝願全港市民生活美滿、事事順利。她又期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的重要講話,為特區指明方向,助港再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