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風暴萬宜|天文台發出一號風球 至少維持至明早10時 改發3號風球機會較低
【有線新聞】颱風「萬宜」已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然而隨著「萬宜」逼近本港,天文台在今早(18日)6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至少維持至明早(19日)10時。天文台指,除非「萬宜」採取較為偏北的路徑或以較高強度靠近廣東沿岸,否則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的機會較低。 天文台表示,過去數小時,「萬宜」以偏西方向橫過南海北部。隨著「萬宜」靠近華南沿岸,加上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本港離岸及高地會吹偏北強風,而受地形屏蔽影響,普遍地區吹強風的機會較低。與「萬宜」相關的雨帶會在明日逐漸影響廣東沿岸,該區雨勢漸轉頻密及有狂風。 按照最新預測,「萬宜」明早會在本港以南約400公里掠過,一號戒備信號會至少維持至明早10時。天文台指,除非「萬宜」採取較為偏北的路徑或以較高強度靠近廣東沿岸,否則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的機會較低。 另外,天文台指出,今明兩日正值天文大潮,加上受東北季候風及萬宜的共同影響,水位在晚間漲潮時會升得特別高。預料在今晚10時至午夜之間,維多利亞港的海水高度會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米,而大澳的海水高度則可能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3米。個別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輕微水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九龍塘私家車遭的士攔腰相撞 雙雙剷上行人路 3人受傷
【有線新聞】九龍塘有私家車與的士相撞,三人受傷。 私家車與的士車頭嚴重損毀,剷上行人路,交通燈柱被撞毀,警員在現場調查。早上六時許,私家車沿窩打老道往尖沙咀方向行駛,駛到禧福道交界與一輛的士攔腰相撞。私家車男司機與女乘客、的士女乘客受傷送院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許金山案重審|化驗師供稱車內排氣系統沒有漏氣 通風系統亦無化學物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前副教授許金山被控毒氣謀殺妻女案在高等法院續審,控方傳召時任政府化驗師黃冠雄作供。 自辯的許金山獲准離開犯人欄到辯方位置。負責檢驗私家車和瑜珈球的時任政府化驗師黃冠雄作供,說實驗結果顯示車內的排氣系統沒有漏氣,通風系統中也沒有化學物。又解釋當時車內有不同物品,所以沒有立即懷疑瑜珈球,警方之後將瑜珈球交給他,由於一氧化碳極度危險,他注入密度相近的壓縮空氣以量度瑜珈球的大小,形容瑜珈球的漏氣速度好像「梳乎厘」般緩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大欖隧道|據悉傾向分時段收費 的士劃一$28 繁忙時段劃分與三隧不同
【有線新聞】政府明年5月底收回大欖隧道後將會減價,據了解政府傾向轉用分時段收費,最新方案私家車收費介乎18至45元,的士劃一收28元,繁忙時段劃分會與過海隧道不同。 運輸及物流局今年7月提出收回大欖隧道後的新收費情景,據了解當局傾向採用分時段收費,亦下調了諮詢期提出的收費框架。消息指收費方案分為繁忙、一般及非繁忙時段,私家車繁忙時段收費將會維持諮詢期提出的45元,電單車由22元減至18元。 而一般時段及非繁忙時段收費都比諮詢期建議框架有所調低,私家車及電單車日後最便宜,分別只需18元及7.2元就可通過大欖隧道。的士及商用車不分時段劃一收費,的士建議每程28元,商用車建議每程43元,兩者比諮詢方案便宜了2元。 陸頌雄:「一般時段和非繁忙時段本身也不塞車,其實是不是應該有更多下調空間?其中一個思路是私家車全部劃一用18元的非繁忙收費,只用兩個時段收費、簡潔些。另外業界方面43元商用車,未必能吸引他們放棄一條免費的屯門公路,轉用大欖隧道。」 時間分段做法會參考過海隧道,平日及周六上午及傍晚有兩節繁忙時段,不過時段劃分有所不同,大欖隧道上午繁忙時段由7時15分至10時正,傍晚繁忙時段由下午5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去年北角釣魚爭位命案 法官押後明年再訊 被告續還柙
【有線新聞】北角碼頭兇殺案,一名男子被控謀殺罪,押後至明年1月再訊,期間要還柙。 被告陳樹榕由囚車押送到東區裁判法院。案情指被告與死者去年8月於北角渡輪碼頭釣魚期間,因爭位發生爭執,雙雙兩度墮海,被告自行回到岸邊,死者送院搶救後不治。辯方律師指取得醫療報告和法律意見需時,法官將案件押後,明年1月28日再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啟德體育園|往宋皇臺站通道「無瓦遮頭」惹議 議員指要平衡設計、實際需要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上周六舉行第二場測試賽,連接體育園和宋皇臺港鐵站的通道無瓦遮頭繼續引起討論,有議員認為要平衡設計和實際需要。 第二場測試賽2,500名球迷雨中觀戰,比賽結束時大會亦有派發雨衣給沒有帶備雨具的觀眾,保安局長鄧炳強當時也指安排「窩心」。不過有市民覺得來往球場及宋皇臺站的一段通道如果有瓦遮頭就會更好,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就指通道沒有上蓋是「美中不足」。 田北辰:「功虧一簣,整個場弄得這麼漂亮。除非你封宋皇臺站不准人出,宋皇臺站將來我估計是一半港鐵的人流,不會全部去啟德,兩個站假設將來都是『五五波』,他就覺得大部分人去啟德就可,不用理宋皇臺這邊。」 身兼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加設上蓋要考慮可行性,「提醒市民下雨要帶雨具。以我理解這個位置都是一個消防通道,加上蓋要研究但不會短時間發生到,大家心裏有準備不會處處有上蓋。」 當局指會繼續提升啟德體育園的測試規模。下月7日能容納一萬人的室內主場館體藝館會舉行籃球測試賽,20日會有演唱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解放軍風帆訓練艦「破浪號」首度訪港 將停靠三日
【有線新聞】解放軍海軍的風帆訓練艦「破浪號」首度訪港,將會停靠三日。 「破浪號」駛到維港附近,據報將會停泊在昂船洲軍營。「破浪號」是解放軍海軍唯一的風帆訓練艦,屬三桅全裝備快速帆船,長85米、寬11米,排水量1,200多噸,可同時供50個海軍學員實習,8月起已先後訪問越南、印尼、斯里蘭卡和新加坡等國家進行遠海實習訓練。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公務員團隊殘疾人士佔1.5% 議員批聘用比例偏低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殘疾人士就業情況,政府指現時公務員團隊中有殘疾情況的公務員佔整體約1.5%,有議員批評政府聘用殘疾人士的比例偏低。 李世榮:「問題是政府是否有心幫助殘疾人士,現時你的比例是1.5%是十分低。第二就是是否有找清楚,政府內部會否有崗位適合他們?我總不相信過關量度體溫的崗位殘疾人士會做不到。」 江玉歡:「如果以最大僱主來說都只是聘請1.5%……我當它有浮動2%,好不好?這樣就叫讓殘疾人士展才能?都不要跟我說是最大的僱主可以這樣做,對殘疾人士的就業我心裡很難過。」 公務員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楊麗珊:「要申請人自願告訴政府,他是一個殘疾的公務員,我們才可得知這數字,所以我可以說1.5%是已知最低的數字。政府沒有計劃就聘請殘疾人士設定上限或下限,我們會平等處理但會優先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亞洲及太平洋懲教首長會議一連四日舉行 卓永興、鄧炳強等主持啟動禮
【有線新聞】懲教署一連四日舉辦亞洲及太平洋懲教首長會議。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懲教署署長黃國興主持啟動儀式,約140名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懲教機構代表交流工作及未來發展,他們亦會參觀兩所懲教所、了解懲教署設施和更生計劃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機場三跑男工被夾吊臂與天幕玻璃間 胸背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機場三跑地盤發生工業意外,一名工人受傷送院。 昨晚十時半,一名37歲男工人在機場三跑一個建築地盤,懷疑被壓在吊臂與天幕玻璃之間,胸口及背部受傷,清醒送往北大嶼山醫院,再轉送瑪嘉烈醫院救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經歷沙士、新冠兩場世紀疫症 帶領團隊前線抗疫 曾德賢明年退休寄語後輩做好準備
【有線新聞】醫護人員與常人一樣,都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但救急扶危的熱情使他們一次又一次肩負起重任,站在前線,守護大眾健康。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以抗擊沙士及新冠兩場世紀疫症的經驗,勉勵同事要向好的方面想。 新冠來襲大家都記憶猶新,「抗疫主帥」曾德賢在前線帶領團隊抗擊疫情,同時致力找出救治方法。這份專業精神源自17年前另一場撼動全球的疫症,曾德賢成為首批本地培訓的傳染病專科醫生,不久後便遇上「沙士」。曾德賢:「我記得有六十幾個同事感染過『沙士』,很幸運地我們沒有人離世,但是在當時我也是心口有個『勇』字,這樣去上去。當2020年2月的時候,說要收治病人的時候,我的擔心不是擔心自己,我反而擔心同事,他們未必有『沙士』這個的經驗,可能他們有退縮。」 新冠疫情期間,7千名醫護人員罷工抗議,要求政府封關抗疫。作為「Wet Team(抗疫隊伍)」之首,曾德賢稱團隊當時面對很大壓力。曾德賢:「我記得最早離世的病人都是一個非常年青的病人,所以我們很著急,想找到最好的方案去處理我們的病人,所以我們不會。對我們有一些同事可能他們想過去不去罷工,但很幸運地,可以這樣說,我們沒甚麼同事去參與這個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7日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促釋放黎智英 港府表反對:案件依法處理、按黎意願作出羈柙安排
【有線新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要求釋放黎智英,特區政府表明反對,促請尊重獨立司法權。 工作組的意見書認為黎智英是因為合法行使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而遭到拘捕羈柙,違反了《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認為黎智英不應該受審,又對於長時間單獨監禁表示震驚,認為要採取即時補救措施並全面獨立調查。 黎智英的海外法律團隊批評港府至今拒絕回應,特區政府發稿反駁指工作組是基於虛假及誤導的指控得出毫無根據結論,指該法律團隊並不代表黎智英,譴責他們抹黑又指單獨監禁是根據黎智英的意願作出安排,強調案件嚴格依照法律處理,檢控及審判都不受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