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粉嶺高球場建屋|房屋局回應反對聲音:對建公屋很重要 冀盡快提供更多土地
【有線新聞】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較早前反對用粉嶺高球場建屋,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高球場對興建公屋很重要。 何永賢:「高爾夫球場當然對興建公屋是很重要,我希望每塊土地用來興建公屋,大家都珍惜,也可以盡快提供更多土地。(局長怎樣看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回收高球場無價值?)我想我剛才的回應都回答了。」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政府擬酒店原址檢疫 業界表明不太接受 憂增加人手壓力及感染風險
【有線新聞】有酒店業界說政府曾就原址檢疫諮詢業界意見,業界表明不太接受,擔心會增加人手壓力及感染風險。 酒店業主聯會經理陳媛妍:「始終有些是確診人士,而其他是非確診人士,會否有交叉感染風險呢?管理上我們會有一些擔憂。確診人士會否需要醫護幫手,診治上如何處理呢?會將整件事變得複雜。會否將確診人士送去隔離設施,運作方面會否較好,會沒那麼複雜。」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國際旅遊展明起舉行 參展機構較去年多約一半 市民周五下午可入場
【有線新聞】國際旅遊展明天起一連四日在灣仔會展舉行。 場內有不同展覽區介紹本港及內地文化旅遊熱點及展出露營車及用品。今年旅遊展的主題是「復聯和復甦」,有來自泰國、台灣、日本等27個國家及地區的機構參展,較去年多約一半展覽。首一天半招待業界代表,市民可在星期五下午起進場,入場費30元,周末入場費為20元。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男子涉「起底」被控七罪 准保釋下周四提堂
【有線新聞】私隱專員公署起訴一名男子,涉嫌未經同意下披露他人的個人資料,違反《私隱條例》。 26歲男被告去年10月,於四個社交平台披露前女朋友的姓名、住址等個人資料,並在其中三個平台冒認對方開設帳戶,指歡迎其他人到住址找她,令不少陌生人聯絡對方。被告今年6月被捕,涉嫌違反《私隱條例》中未獲同意下披露個人資料共七項罪行,暫時獲准保釋,下周四在沙田裁判法院提堂。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一名警員涉盜竊被捕 據悉與PTU儲物櫃爆竊案有關
【有線新聞】一名警務人員涉嫌盜竊被捕,消息指與警方東九龍總區總部上月的儲物櫃爆竊案有關。 被捕的28歲警務人員被扣留調查,稍後停職,案件由東九龍總區重案組跟進。消息指東九龍總區總部較早前有十多個機動部隊儲物櫃被爆竊,部分門鎖有撬痕,共遺失1,000多元現金。 警方說非常重視操守,任何人員違法都絕不姑息。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女保安遭鐵閘壓斃 勞工處正調查意外成因及法律責任 政府擬兩周內檢查轄下電閘
【有線新聞】一名女保安在油麻地母嬰健康院被塌下來的鐵閘壓死,家屬希望盡快交代意外原因,勞工處說已經展開調查。政府兩星期內會檢查轄下設施的大型電閘,確保可以安全由人手操作。 43歲死者魏女士與母親同住,在油麻地母嬰健康院做保安,一星期當值一至兩天。死者母親張女士:「她是我們的家庭支柱,將薪金三分二給我們,沒有她我怎麼辦?她很盡責,連貓狗都愛護,很善良,見到別人有需要會幫助、扶他們,很有愛心。(你認為事件中誰有最大責任?)最大責任是政府,政府不派人檢查(鐵閘)、有責任,把女兒還給我。」 案發在星期一,油麻地母嬰健康院一道鐵閘塌下,砸中女保安員魏女士。家屬引述警方透露,出事的電動鐵閘壞了兩星期,要由兩人用人手開關,但事發時只有死者一人推閘。 路政署無回應電閘是否壞了兩星期,說事件調查中,無其他補充;又說工程承建商及保安公司已聯絡死者家屬,盡力提供協助。 勞工處說正調查意外成因及法律責任,建築署及機電署預計兩星期內會檢查所有政府處所的大型電閘,確保可以安全人手操作,其他工務部門一星期內會檢查轄下設施的電閘。屋宇署亦會去信物業管理公司,呼籲他們檢查。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國安案不設陪審團 律政司稱三官審理可保公平 湯家驊:陪審團未必公正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違反國安法的案件將不設陪審團,由三名指定法官審理,而民主派初選案,據了解由於「涉外因素」,同樣不設陪審團。律政司不評論個別案件,認為由指定法官組成審判庭,能確保公平審訊,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絕無減損。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涉及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下星期一在高等法院進行案件管理聆訊,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處理,換言之不會有陪審團;另一宗國安案件民主派初選案,同樣不設陪審團。據了解,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提出案件具有「涉外因素」。 去年唐英傑案,是國安法實施後首宗國安案件,當時不設陪審團的原因,包括涉及陪審員安全和妨礙司法公義,但都沒有提過「涉外因素」,今次首次出現的「涉外因素」,到底指甚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說要待法庭解釋,不過他認為有陪審團都未必代表百分百公正,湯家驊:「我覺得香港如不引用陪審團制度,不會是一個損失,因我對香港法官公正性和獨立性有很大信心,我做過很多有陪審團的個案,是否百分之百陪審團判決是絕對公正,對不起,我不敢說,我記憶中,我認為不太公正的例子,是多過公正的例子。」 大律師公會副主席陳政龍:「陪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有公院病人拒轉私院 盧寵茂強調事前經專業評估 籲病人及家屬配合
【有線新聞】過百名確診者轉到私家醫院治療,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有病人不滿轉送私院,他強調是按公院水平收費,呼籲病人配合。 截至昨日有106位病人轉送私院,當中16人去中大醫院。盧寵茂指過去數星期有公立醫院病人不同意轉送私家醫院治療,他強調轉介病人前會專業評估,確保病人情況合適,不會因此增加收費,呼籲病人和家屬配合。 他感謝13間私家醫院過去數星期接收轉介的病人,會視乎需要借用私院約1,000張病床。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增5757確診、多四死 六成入院患者滿60歲 南區有院舍九人染疫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5,757宗確診,本地個案佔5,563宗,多4名患者死亡。新增入院個案長者佔六成,住院的更高達八成,政府呼籲長者盡快打齊三針。 7月中至今,確診數字由三千多宗升至五千多宗,新增入院數字有上升趨勢,近日錄得超過200宗。長者確診和入院數字亦攀升,醫管局指,長者確診比例由6月初佔整體個案18%升至近期25%。 新增273宗入院個案,60歲以上長者佔六成,留醫病人中長者佔八成,衞生署呼籲長者及高危人士盡快打齊三針。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社區的長者可能受的保護較低,第一可能早前第五波時,他們很多未受感染或未完成接種疫苗,一旦在這次疫情上升時受感染,很容易需要入院,或死亡機會增加。」 新增4間院舍呈報個案,其中南區翡翠長者之家合共七名院友及兩名員工確診。首宗個案是一位登記護士,8月15日檢測陽性,本身無病徵,已打四針,8月14日最後上班。周二另一位已打三針的護理員亦確診,全間院舍約130人需要檢疫。歐家榮:「第一位與院友有接觸的員工是位登記護士,我們了解她的工作主要是派藥以及個人護理,工作樓層包括一樓及二樓。我們仍在調查中,有可能她是一個源頭,或院舍內有其他隱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DSE|男拔生覆核成功 今屆再添一名「超級狀元」
【有線新聞】今屆文憑試再多一名八科5**「超級狀元」。 來自拔萃男書院的梁嘉朗,修讀化學、生物、經濟科,及數學延伸單元(一),原本只有經濟科取得5*,其餘都考獲5*;覆核後經濟科成績再升一級,八科都取得5*。 連同梁嘉朗,今屆文憑試有9名狀元,當中5人是超級狀元。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為追債向六歲女童淋紅油 三男普通襲擊罪成各判監三個月
【有線新聞】三名男子前年向一名小學生淋紅油,普通襲擊罪成,判監三個月。 三名被告李培耀、張富傑及陳效智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案發在前年10月,事主當時年僅六歲,在大圍上學途中,在校門被三名被告淋紅油。 庭上較早前透露,女童家人涉及約300萬元債務糾紛,法官判刑時指事主手無寸鐵,不應受如此威脅,被告的行為有預謀及精心策劃,定當受到社會譴責,法庭亦有責任保護幼童,判三人監禁三個月。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黎智英、蘋果日報違國安法案 三指定法官審理 下周一開審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會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 案件下星期一下午在高等法院進行案件管理聆訊,負責案件的三名指定法官,包括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 根據《香港國安法》,律政司司長可以基於保護國家秘密,或案件有涉外因素等原因,指示有關訴訟毋須陪審團審理,並由三名法官組成審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