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蕭澤頤:正研引入「太空油」試紙 如有懷疑即埸測試 亦提高阻嚇性
【有線新聞】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投考警察人數近年有改善,成績令人鼓舞,又正研究引入「太空油」試紙,巡邏時如果發現可疑人士,會即場測試。 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34名見習督察及158名學警畢業。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今年4至10月,取錄見習督察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六成,錄取的投考學警就升三成二,成績令人鼓舞。他又提到今年首10個月有59宗「太空油」個案,拘捕超過90人,未來會針對學生宣傳,邀請曾吸食「太空油」的人士以及醫護親身說明禍,亦會加強執法。 蕭澤頤:「我們積極研究中,希望找到一些試紙,試紙是甚麼?其實就是希望我們未來。如果在街上巡邏見到任何人行為可疑,假設他正吸食我們懷疑是『太空油』的話,我們能即時利用試紙即場測試有沒有可能包含『太空油』在裏面,希望從而做出阻嚇性。」 警方今年內會安裝2,000套閉路電視,蕭澤頤說已發揮作用。截至本月中搗破約70宗罪案,當中9宗是爆竊。今年首10個月共計有1,043宗爆竊案,比去年同期下跌5.2%,損失金額少44%,現時情況較今年首季有所改善。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全運會公路單車賽明舉行 港珠澳大橋早上封路 北大嶼山公路往機場料多半小時
【有線新聞】全運會公路單車測試賽明日舉行,港珠澳大橋會有臨時管控措施。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出境大堂及出境車輛通關廣場明日上午6時半關閉。大橋往珠海或澳門方向上午7時半起禁止行車,金巴及跨境直通巴停駛,離境通關服務預計中午12時半恢復。 而北大嶼山公路及迪士尼附近道路,上午10時20分至11時50分實施「滾動式」交通管制,視乎賽事實際完結時間解封,預計行車時間會多半小時。運輸署建議盡量乘搭鐵路或使用屯赤隧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大熊貓|楊潤雄:安安可可適應進度良好 料下月見巿民 冀推動無處不旅遊吸訪港客
【有線新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出席大熊貓龍鳳胎百日慶祝活動,他說會善用大熊貓推動無處不旅遊,吸引更多旅客來港。 楊潤雄:「趁這時間聯同海洋公園和旅發局一起做好宣傳推廣,宣傳活動以召集世界好、暢遊香港作為主題,希望在全港推動宣傳活動,希望可以為全港營造一個歡迎熊貓氣氛,吸引旅客和香港市民。新大熊貓也會作為香港旅遊大使角色去到香港不同地方介紹景點,做到香港無處不旅遊特色,希望可以更吸引旅客。」 楊潤雄又說安安、可可適應進度良好,海洋公園已陸續安排小規模探訪,讓牠們進一步適應,預料12月可以跟大家見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有理有得傾|房協主席凌嘉勤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馬鞍山風火輪疑充電過熱起火燒屋 少年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馬鞍山錦豐苑有電動單輪車起火,一名少年不適送院。 現場是錦菱閣一個中層單位,窗門和外牆熏黑。早上大約8時半,擺放在飯廳俗稱「風火輪」的電動單輪車突然起火。消防煙帽隊到場破門入屋開喉將火救熄,救出一家三口,其中16歲少年懷疑吸入濃煙不適送威爾斯醫院。消防懷疑風火輪充電期間過熱起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啟德體育園|今午再演練 蕭澤頤:會動員專責組任紅隊 觀察各部門協調
【有線新聞】啟德青年運動場下午舉行第三次演練,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會動員警察協助壓力測試。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我們找了我們機動部隊人員,還有重點搜查組人員,還有我們的專責組,專責組是甚麼?是充當紅隊,主要是觀察在壓力測試情況下各個有份參與的部門,大家就壓力測試賽事中其實他們協調方面做得如何?我們會做這方面工作。」 另外,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步操,蕭澤頤說今年4至10月投考見習督察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六成,投考學警就上升三成二,成績令人鼓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大熊貓|海洋公園辦龍鳳胎百日宴 熊貓館「樂樂」回歸 有訪港客盼見一家四口
【有線新聞】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出生一百日,海洋公園舉辦慶祝活動,有熊貓寶寶直播,又向訪客派紅雞蛋和薑醋。 滿一百日的姐姐率先在直播中登場,不過還在做「睡公主」,郁下腳仔。弟弟數分鐘後都出場,看來男仔真的活潑一些,在寶寶床上爬來爬去,讓護理員幫牠擺好姿勢,給全場「契爺、契媽」拍照。一對龍鳳胎暴風式成長,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現在姐姐已經重5.3公斤,而弟弟已經超越姐姐,已經重5.5公斤。所以這是第一次發放這個消息給大家,希望大家繼續留意我們大熊貓寶寶的近況。另一個消息就是護理員說給我們聽,牠們開始出牙了,這又是一個新進展。」 爸爸「樂樂」放完「侍產假」,就在重開的「大熊貓之旅」招呼賓客。訪客張小姐:「可以見樂樂所以都過來看看。(看到樂樂狀態如何?心情如何?)覺得牠有些緊張,在這邊走來走去,可能太多人和較嘈吵。」 樂樂身份升格,人氣都飆升,做爸爸都不容易。馬來西亞訪客Gloria:「今次發現真的多了很多擁躉,人人來看爸爸、龍鳳胎,所以見到牠暫時要休息時間,可能一會兒再出來。上次看到牠「坐定定」,很開心地吃竹、拍了很多照,希望有機會看到牠們一家四口,再加上安安、可可,很期待再回來。」 為了參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黃仁勳、梁朝偉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有線新聞】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來港出席科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儀式。 科技大學舉行學位頒授典禮,同場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社會人士和學者,包括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梁朝偉,獲頒人文學榮譽博士。他分享從影心得又寄語好的科學家應摒棄偏見,對事物保持開放態度。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獲頒工程學榮譽博士,科大表揚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又帶領公司成為全球加速運算領域的先驅,與科大以人工智能推進科研及社會福祉的使命不謀而合。黃仁勳致辭時,分享他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人工智能時代已來臨,新的計算機時代勢必影響不同科技行業。軟件工業正增加採用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硬件產業就加緊推動傳統運算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人工智能正徹底改變科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AI改文助教基本功 中文科教師盼做更多「育」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有線新聞】現代創新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初創開發網上平台,透過人工智能批改學生作文,亦會生成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 2024/25學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佔全科總分的比重提升,無論對考生還是老師都是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中文教師吳嘉恩:「我們以前需要先做好一份大綱,需有一份大綱表教同學怎樣撰寫大綱。然後學生作文後,我需要進行評改;評改後我亦要就著每個學生的錯誤要求改正某一段句,還要填寫評語。可能我批改一篇高中作文,需要30至45分鐘才可以完成我整個批改過程。」 不過現時老師可以透過網上平台設定題目及批改細節,只需要上載同學的文章,平台便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批改,並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巫筆創辦人鄭樂之:「它會分析很多部分,給予同學不同建議,同學便會學到實際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吳嘉恩:「『巫筆』可以就他的文章提出一個針對性的焦點改寫,或者一些建議去怎樣做得更仔細,甚至是十分詳盡地每一句也會有些位置去評改。」 老師亦可以利用評改報告幫助同學構建寫作大綱,同學孔彥:「因為中文給人的感覺偏向古老、死版,但現時科技可以按一下手機,可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港協倡屬會訂「指定目標」選拔運動員 霍啟剛:培訓或參與特定賽事時考慮
【有線新聞】港協暨奧委會公布屬會管治守則,總會選拔運動員時可考慮「指定目標」,副會長霍啟剛解釋是培訓或參與特定賽事考慮,總會日後應清楚解釋和加強溝通。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體育總會有鋪排,每一個運動比賽上希望達到目的,當然取得獎項是其一。但要了解很多體育總會甚至國家地區出賽,每個不同等級比賽中會給予不同機會予不同成績運動員,因為要建立梯隊,甚至有些國家地區綜合運動會,不會派A隊,派第二隊成績未很好運動員有大型比賽經驗。」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502人獲頒授勳銜 大紫荊勳章廖長江、劉兆佳有份 蘇月良獲追授銀英勇勳章
【有線新聞】政府舉行授勳典禮,502人獲頒授勳銜。 授勳典禮在禮賓府舉行,是行政長官李家超第二份授勳名單,一共502人獲嘉許。李家超向五人頒發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包括身兼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廖長江,他在23條立法時擔任法案委員會主席,表揚他對特區完成歷史使命至關重要;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讚揚他對「一國兩制」實踐提出真知灼見;其餘三人就包括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恒地主席李家傑以及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林樹哲。 12人獲頒發金紫荊星章,包括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前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以及多名政府官員,還有曾任上訴庭法官的袁家寧,她是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馬道立的妻子。24人獲頒銀紫荊星章,包括立法會議員陳勇、前特首辦常秘鄭鍾偉,今年4月在海怡半島對出拯救墮海少女而犧牲的蘇月良獲追授銀英勇勳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公院檢討報告|范鴻齡倡引入賞罰制度 如重犯停加薪一年 另闢機密渠道建敢言文化
【有線新聞】醫管局發表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報告,主席范鴻齡說考慮引入賞罰制度,舉例重犯者可能要暫停加薪,又說要改革事故通報機制,預防太快或太慢公布避免發放錯誤資訊。 今年中公立醫院發生連串醫療事故,醫管局的檢討報告提出31項改善建議,成立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由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主持。他說會釐清各級權責,改變現時事故後很多時管理層都全身而退的情況,亦會引入賞罰制度,若發現管理層有疏忽都要記錄在案。范鴻齡:「很輕微、一次的,不會有具體懲罰或給他一封信或怎樣。如果是兩次、三次,可能涉及到,例如我自己正在考慮的,我們是跟隨公務員制度的每年有加薪點,我們可以將他的加薪點停一年這是一個方法。反過來如果有同事做得很好,病人很多都讚賞他,大家公認他做得好,他的加薪點可以跳兩級。」 報告建議要建立敢言文化,范鴻齡相信部分年資較久的上級未必能即時改變,總部會另闢機密渠道,直接收集同事意見。報告建議設立快速事故應變小組,建立清晰的事故公開披露指引,范鴻齡說新機制要預防過快或過慢公布事故,重大事故要先通報總部。「以往做法是發生甚麼事都盡快公布,但有時未查清楚便公布,變相到查清楚後版本便不同,於是過兩天出來再交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