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觀塘道貨車失控剷石壆撞燈柱 兩人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觀塘道有貨車失事撞塌燈柱,兩人受傷。 燈柱打橫壓在貨車頂駕駛室嚴重損毀,擋風玻璃毀爛。早上11時許,該輛貨車沿觀塘道往觀塘方向行駛,駛到近彩石里對開懷疑失控剷上分隔石壆,撞毀一支燈柱,車上兩人受傷送院,現場交通一度受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瑪嘉烈加護病房疑再現丙肝群組 200病人須接受測試
【有線新聞】瑪嘉烈醫院今年六月有加護病房懷疑出現丙型肝炎群組,事隔多月再有病人驗出病毒,約200人須接受測試。 當時受感染的兩名男病人四月曾經在同病格留醫,而最新感染的60歲女病人來自同一神經外科加護病房,曾經於五月入住,但屬於不同病格,檢測顯示病毒屬同一基因型。醫院透過醫學監察發現,已為她處方抗病毒藥,目前情況穩定,已經出院。因為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半年,不排除她是當時感染。院方已擴大追蹤調查,聯絡約200名同一時期入住該病房的病人接受病毒測試。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許金山案重審|許金山盤問兩港大教授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前副教授許金山被控毒氣謀殺妻女案續審,自辯的許金山盤問兩名港大教職員。 許金山以活兔子進行一氧化碳測試報告盤問港大醫學院教授鄺沃林,接連問對方各個儀器之間的分別,又質疑對方對有關儀器不熟悉。鄺沃林回答時指,各間醫院的儀器都不同,他毋須認識所有儀器的名稱。另外,港大麻醉學系教授艾明高接受盤問時表示,人與兔子的特性不同,例如兔子呼吸較快,指測試結果不能完全套用在人類身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美眾議員聯署稱金融犯罪中心 港府:惡意指責及詆毀
【有線新聞】美國有眾議員聯署指香港變成金融犯罪中心,要求財政部檢討對港政策,特區政府堅決反對。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去信財長耶倫,指香港已變成洗錢、逃避制裁的中心,不再是有信譽的國際金融中心,財政部必須檢視對香港金融及銀行業的政策。 特區政府批評是惡意指責及詆毀,強調有嚴格執行聯合國的制裁措施,但不會執行其他國家的單邊制裁;又指美國在港有龐大經濟利益,美國政客若果一意孤行,只會破壞互惠互利的關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警搗多個針對外傭放貸集團 拘17男29女 受害者逾六千、涉款近五千萬
【有線新聞】警方搗破多個以外傭為目標的非法放債集團,拘捕17男29女,受害人超過六千人,涉及貸款接近五千萬。 被捕人士介乎20歲至76歲,包括主腦、公司董事、放債公司持牌人及傀儡戶口持有人等,全部持香港身份證,被落案起訴無牌放高利貸、洗黑錢、管有非法獲得證件等罪名。 港島總區和中區警區根據情報及舉報,指不非份子以電話店掩飾或經社交媒體誘使外傭借貸,期間扣起他們證件、僱傭合約,又加入不合理條款和強迫購物,折合年利率高達幾百至三千厘,受害人遲還錢就被電話滋擾恐嚇。警方指集團已運作一段時間,涉案的網站名稱與持牌金融機構相似。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中年男倒斃長沙灣道 三男女涉棄屍被捕 死者為裝修黑工
【有線新聞】深水埗有男子懷疑昏迷後被棄於街頭,送院後不治,警方拘捕三人涉嫌非法處理屍體。 男事主倒卧街頭,救護員不斷替他做心外壓。其中一名疑犯黑布蒙頭在警車接受調查,政府化驗人員檢驗客貨車,套取指紋。消息指下午約一時半,警方接報一名40多歲男子昏迷倒卧長沙灣道126號對開,送院搶救後不治。 警員調查後認為有可疑,在汝州街近欽州街截停一輛可疑客貨車,並拘捕一對67歲及60歲本地男女,又在油麻地拘捕多一名53歲內地男子,懷疑他們將男事主棄置街頭。據了解死者是裝修黑工,工作期間不適暈倒,該對男女是死者僱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文創藍圖|檢討資助藝團制度 研引進出機制 持續不達標或削資助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完善文藝創意產業鏈,包括政府已開始全面檢討資助藝團的制度,研究引入進出機制,持續不達標的藝團有機會削減資助。 前年施政報告成立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事隔兩年多終於出爐。藍圖訂下四個方向、涵蓋71項措施,其中一大方向是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全面檢討資助藝團及表演場地分配制度。楊潤雄說機制存在已久,是時候檢視成效。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譬如九大藝團,會否有十大、十一大、十二大?有這些說法,因此在檢討中。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所以我說也應該研究進出機制,會否有一些可以加?會否有一些畢業離開?」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表現優秀的藝團可以上車獲得我們的資助,同時間也有賞罰分明制度,可能有一些持續不達標的藝團,會削減資助。」 藍圖另一個方向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舉辦更多中華文藝活動,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日後一些具中華文化元素的項目會否更容易獲得資助?楊潤雄說要整體看,「他自己的藝術水平,你剛剛也提到擴大觀眾群,觀眾喜不喜歡?對整個文化界的推動是甚麼?會有甚麼創新思維?眾多因素也可以成為將來機制的元素。」 藍圖另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有研究指疫後工作倦怠比率增1.7倍 學者:員工更重視靈活工作安排、福利獎勵
【有線新聞】港大經管學院與優質顧客服務協會的研究發現,疫情後員工出現工作倦怠的比率較疫情前增加了1.7倍。 研究訪問了一千名公私營服務業員工,四成三受訪者表示經常感到工作倦怠,私營機構特別是零售和銀行等行業員工感到更大壓力。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創新的支援措施可為員工減壓,員工也更重視靈活工作安排、鼓勵性人力資源政策、正向企業文化及福利獎勵。 港大經管學院寶光基金教授嚴志堅:「經濟壓力持續存在,另外企業開始注重如何需要重建,員工因此工作量大大增加,同一時間方向又不太清晰,公司到底往哪個方向才能夠重建企業?導致我們說的過勞、工作怠倦以及工作滿意度降低。我們發覺不同的公司都會做表揚,但是如何表揚就有很大分別。有啲表揚是沒有效果,另外有些表揚是有效果,正正視乎那些表揚的背後,有沒有真正得到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將軍澳工業邨女工人遭小型剷車夾腳 清醒送院
【有線新聞】將軍澳工業邨有女工人懷疑遭小型剷車夾腳被困,清醒送院。 醫療隊奉召到場協助救出女工,她右腳受傷,送到將軍澳醫院治理。現場是駿盈街及駿光街交界一個地盤。現場消息指下午約三時,女事主懷疑被小型剷車夾腳,其他工友見狀隨即報案,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2款內地製無線充電器有過熱、燒傷風險 遭海關下令禁售
【有線新聞】兩款無線充電器有過熱及燒傷風險,遭海關下令禁售。 兩款充電器在內地製造,價格介乎150至170元。海關早前測試市面上9款外置充電器,發現這2款在使用無線充電功能時,如有物件夾於充電器和被充電裝置之間,充電器會過熱,未能通過燒傷測試,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海關搜查了兩間零售商及一間批發商,檢獲逾400個涉事充電器,暫時未知有多少流出市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年滿50歲愛滋病確診者比例上升 反映年長市民忽略風險、增社區傳播風險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發現,年滿50歲的愛滋病毒確診者人數上升。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今年第三季新增85宗愛滋病毒感染個案,22宗確診個案,感染個案涉72男13女。中心表示,近年感染新確診個案呈現跌勢,情況令人鼓舞。但年滿50歲確診者人數上升,反映年長市民忽略風險,令晚發個案比例增加。這些個案治療時免疫恢復會較慢,亦會增加社區傳播風險,建議所有曾發生性行為者,應最少接受一次HIV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服務處顧問醫生(特別預防計劃)黃駿君:「當他們遲發現,當病毒未接受治療下仍然活躍,他們不為意自己已感染下,在社區會有傳播風險,比早發現人士是高。還有他們出現機會性感染和癌症風險高很多時,他們的死亡率亦會超出十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元朗721|白衣人鄧嘉民暴動罪成、還柙候刑 官:故意帶藤條到案發現場
【有線新聞】2019年元朗721事件,白衣人鄧嘉民被控暴動等罪罪成,還柙等候判刑。法官指閉路電視拍到被告向示威者丟藤條等,又認為藤條是故意帶到案發現場。 報稱商人的被告鄧嘉民到西九龍法院聽裁決。他被控2019年7月22日,連同其他人在元朗站及朗和路一帶暴動,以及意圖使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 區域法院暫委法官陳慧敏頒下裁決,指經比對,相信被告與現場閉路電視拍到的是同一人。片段顯示被告身穿白衣,向黑衣人丟木棍和藤條,並鼓勵其他參加者行事,認為被告有意圖與其他人參與動亂,足以構成暴動罪,裁定他暴動罪成。 法官又指當晚有很多白衣人手持藤條,其中一條長約80厘米,而且堅硬,可以輕易地攻擊遠處的人,認為藤條是白衣人預早計劃,故意帶到案發現場,不接受辯方解釋藤條是從附近撿來。又指縱使藤條本身不致命,擊打身體仍可造成嚴重受傷,裁定被告意圖使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成。 控方在庭上指,案發期間沒有人受傷。法官驚訝,問為何黑衣人被人襲擊受傷都沒有人報警,控方只確認本案沒有任何人受傷記錄。法官指案件有很多市民關注,所以特別用中文宣判。被告聽裁決時只是輕輕點頭。案件押後至下月23日判刑,期間被告要還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