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1日
芬蘭就月初海底管道受損 調查香港註冊中資貨輪 初步顯示不涉及爆炸
【有線新聞】芬蘭指一艘香港註冊的中資貨輪,可能與月初海底天然氣管道受損有關,又指初步調查顯示損毀不涉及爆炸。 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海底天然氣管道和通訊電纜,本月初懷疑被蓄意破壞,芬蘭國家調查局指,這艘中資、懸掛香港區旗的貨輪「新新北極熊號」經北海航線往返中國和歐洲,它的航行路線、經過的地點和時間,與案件吻合。 根據船隻追蹤網站,「新新北極熊號」在歐洲東部時間本月8日凌晨1時左右,駛過涉事的天然氣管道。管道營運商表示,天然氣洩漏發生在當天凌晨1時至2時之間,貨輪一個多小時後駛過另一條的通訊電纜,電纜之後亦損毀,營運商拒絕透露實際受損時間。愛沙尼亞海軍則表示,天然氣洩漏約兩小時後,電纜受損。 當局將與中國有關部門合作徹查事件,並會深入調查貨輪的航行路線,又指鑑證實驗室正分析現場採集的證據。初步指氣管損毀是由機械性外力造成,暫時沒有理由相信與爆炸有關,而海床有一件巨大物件,會嘗試打撈調查是否涉案。 另一艘俄羅斯貨輪亦於相若時間在涉事海域出現,當局正了解兩艘貨輪是否有關聯或涉案。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1日
美歐峰會未能就撤銷鋼鋁關稅達成協議
【有線新聞】美國和歐盟未能就解決貿易糾紛達成協議。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舉行峰會。拜登說希望解決不公平的鋼鋁貿易及關鍵礦產等議題,米歇爾說雙方有時會有分歧,因此要合作去解決。會後聲明同意加強經濟合作,減少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雙方在調查鋼鋁非市場因素產能過剩,及量度碳排放的方法取得實質進展,未來兩個月繼續關稅談判。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1日
以巴衝突|王毅:中方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訴求 籲各方積極推動停火止戰
【有線新聞】外長王毅呼籲各方摒棄地緣政治考慮,盡快推動以巴停火止戰。 王毅與馬來西亞外長贊比里周五通電話時討論以巴局勢,表明中方站在廣大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正當訴求一邊,指巴勒斯坦土地被侵佔、建國訴求長期被忽略,重申解決以巴衝突的根本對策是落實「兩國方案」,防止更大規模人道災難。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則在安理會發言,批評國際現行針對以巴的危機管控手段零碎而不可持續,呼籲聯合國與阿拉伯國家團結採取更有力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1日
以巴衝突|美國母女人質獲釋 哈馬斯首放人:因卡塔爾斡旋 以色列批偽善
【有線新聞】哈馬斯釋放一對美國母女,是月初突襲以色列以來首次有人質獲釋,聲稱是在卡塔爾斡旋下基於人道立場放人。以色列批評哈馬斯是偽善,估計加沙內仍有200多名人質;哈馬斯則反指以軍轟炸教堂,造成平民傷亡。 以色列政府發布相片,指17歲美國少女納塔莉(Natalie)及其59歲母親拉阿南(Raanan)已由加沙返回以色列,家屬指她們只有輕微擦傷,又稱不知道她們最先獲釋的原因。 美國總統拜登已與這對母女通話,承諾華府會在她們休養期間全力提供支援。這對擁有以色列國籍的母女月初由美國伊利諾伊州到以色列南部度假探親,詎料遇上哈馬斯突襲,雙雙被擄。 哈馬斯發言人說是在卡塔爾斡旋下基於人道理由釋放人質,卡塔爾形容是連日溝通成果,會繼續對話尋求釋放人質。拜登感謝卡塔爾斡旋,並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討論營救其他人質。美國指相信哈馬斯手上仍有約200名人質,包括美國人,又指目前尚有約10名身處以色列的美國人失蹤。 以軍批評哈馬斯假裝人道,實際上是仍挾持婦孺的恐怖組織,聲言既會營救人質,亦會殲滅哈馬斯。巴勒斯坦則指責以軍轟炸加沙內的東正教教堂,造成大批避難的平民傷亡。以軍回應稱絕非針對教堂,而是空襲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1日
以巴衝突|外電指歐美施壓以軍押後進攻加沙爭取釋放人質
【有線新聞】外電報道歐美正施壓以色列推遲地面進攻加沙,爭取更多時間進行釋放人質的談判。 美國總統拜登回應提問時,一度指以色列應該押後進攻,但白宮之後澄清拜登只是聽錯問題。以軍在加沙邊界集結兵力預備地面攻勢的同時,外電指卡塔爾正與哈馬斯就釋放人質進行秘密談判,但據報拒絕哈馬斯提出釋放人質換取停火的安排。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1日
特朗普違民事案禁言令被判罰款
【有線新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指違反民事詐騙案禁言令,判罰款5000美元,他入稟要求撤銷禁令。 捲入民事詐騙案的特朗普早前在社交媒體轉發相片,指法官書記和民主黨高層有染,出庭應訊時被法官不點名批評,並下令禁止公開談論法庭職員。帖文其後被刪除,但仍可透過特朗普競選網站閱覽。法官警告若再犯可能會判監,特朗普律師就禁令提出上訴,法官暫緩執行禁言令。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1日
美國共和黨喬丹再三未獲足夠支持無法成為議長
【有線新聞】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喬丹三度競逐議長失敗後被撤回提名,共和黨將另覓候選人。 429名出席投票的議員中,民主黨全數210票投給他們推舉的傑弗里斯。喬丹的得票較他更低,只有194名黨友支持。25名黨內議員支持其他共和黨人,令喬丹未能獲得過半票數成為議長,得票比上輪更是接連減少。共和黨其後召開閉門會議,決定撤回對他的提名。喬丹回應稱會努力協助黨友,尋找另一名議長人選。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0日
鯨魚游過漂浮海藻時翻滾 澳洲研究揭「貪玩」原因
【有線新聞】有些鯨魚游過漂浮的海藻會在上面翻滾嬉戲,但牠們不是貪玩。澳洲有研究發現,鯨魚這樣做是為了清潔。 鯨魚是遷徙動物,覓食時去極地海域,繁殖時回歸赤道海域,遷徙途中如果遇上漂浮的海藻,通常會出現這一幕。鯨魚在海藻堆上翻來滾去,令海藻掃過自己身體。由於鯨魚有一定智商,人類很自然認為是嬉戲行為,不過貪玩只是事實的一面 昆士蘭格里菲斯大學的學者於澳洲東岸觀察了過百次,鯨魚與海藻的「嬉戲」,大部分是座頭鯨。學者發現鯨魚接觸海藻的位置集中於嘴邊、胸鰭及背鰭,也是鯨魚最易受細菌感染、最易被寄生生物依附的部位,所以鯨魚不只是跟海藻「玩」,而是將海藻當成洗澡擦身用的絲瓜絡,清理死皮、鯨蝨及其他寄生生物。殘留在鯨魚表面的海藻成分,亦可繼續發揮防菌護膚功效。當鯨魚在極地水域覓食,低溫會令皮膚細胞修復變慢,所以每次遷徙至極地途中,鯨魚也會找海藻「嬉戲」,順便做一次皮膚護理「打底」。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0日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被車衝撞案 片段顯示華裔疑犯曾揮刀反抗 警私家車搜弩、箭
【有線新聞】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被車衝撞案,警方發放警員隨身拍攝片段,華裔疑犯曾揮刀反抗,警員於是開槍,在車上搜到弩和箭,仍未公布他的犯案動機。 到場警員及保安嘗試合力制服華裔司機,他轉身揮刀、警員連開兩槍,疑犯中槍倒地,警員上前急救並鎖上手扣,疑犯送院後證實死亡。 三藩市警方發放另外兩名增援警員的隨身攝錄機片段,警方指疑犯曾被噴胡椒噴霧,沒服從命令趴下、還想遮掩手上的刀。警方檢走疑犯的摺刀,在他的私家車後座發現一把弩和數支箭,沒有找到槍械。 31歲譯音姓楊的男人,上周一駕車衝入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的簽證辦公室。警方被問到為何片段所見,警員未有先調停便開槍,稱對警員的當場判斷不作評論,但強調警員受過訓練,面對襲擊者會先嘗試阻止威脅 。至於疑犯的動機,警方稱未有進一步消息公布。傳媒報道,疑犯在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到三藩市進修。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0日
共同社:南韓提議中日韓外長下月底會談
【有線新聞】據報南韓推動中日韓外長下月底會談,外交部指會談符合三方利益,正保持溝通。 共同社引述外交消息,三國峰會主席國南韓提議下月26日前後會談,正徵詢中國與日本,據報日本支持,會結合中方反應及國際局勢才作最終協調。預計外長王毅、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南韓外長朴振都會出席,期間可能舉行雙邊會談,這次外長會面被視為重啟中斷四年的三方領袖會談重要一步。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0日
美方發表中國軍力報告指解放軍加快提升核力量
【有線新聞】美國國防部發表新一份中國軍力報告,指解放軍加快提升核力量,估計核彈頭數量逾500枚。中方堅決反對炒作中國威脅論,強調不會先動用或威脅使用核武。 美國國防部在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稱中方發展核力量的速度超出美方原先估計,推測截至今年5月,解放軍擁有超過500枚可使用的核彈頭,比約兩年前多100枚,估計到2030年會增至逾1000枚核彈頭。又警告中國可能正開發使用常規武器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打擊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目標,美軍系統難以偵測及預警。 解放軍軍艦及潛艇總數超過370艘,比去年增加30多艘,包括去年下水的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報告又稱過去兩年解放軍對美國及盟友軍機的危險攔截接近300次。 在北京,外交部堅決反對,批評報告罔顧事實,充滿偏見,散佈中國威脅論,強調中方不會先動用核武。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中國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我們始終把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無意同任何國家搞核軍備競賽。任何國家只要不對中國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就不會受到中國核武器的威脅。」 毛寧敦促美方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戰略意圖和國防建設,停止每年發布不負責任的報告。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20日
闖北韓美軍士兵被控逃兵罪
【有線新聞】非法闖入北韓的美軍士兵,據報被起訴逃兵罪等8項罪名。 23歲二等兵特拉維斯金7月被美軍由南韓遣返途中,涉嫌違規越境闖入北韓,扣押兩個月後驅逐回國。美媒引述美軍文件首次披露特拉維斯金當時面臨襲擊同袍、擅離職守、製作兒童色情物品及多項違反軍紀等控罪。 其母親要求軍方按「無罪推定」原則處理案件,又指軍方承諾調查兒子派駐南韓期間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