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英國國會研究員涉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被捕
【有線新聞】英國警方拘捕兩名男子,據報包括一名國會研究員,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首相辛偉誠指不能評論調查中的案件和細節,但與總理李強會晤時,有提及相關議題,強調民主體制不容干預。 英國傳媒報道,警方今年3月拘捕兩名男子,涉嫌違反《官方機密法案》,損害國家安全或利益。 其中一名20多歲英籍男子是國會研究員,曾在中國生活一段時間,又接觸多位資深保守黨議員,包括保安事務國務大臣董勤達,與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卡恩斯,董勤達表示出任大臣後沒接觸涉案男子。另一被捕男子30多歲,兩人目前獲准保釋。 英國首相辛偉誠及總理李強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辛偉誠在會後透露,向李強表達了英方關注:「我提出一系列對雙方有分歧議題的不同關注,特別是十分強烈關注,任何對我們議會民主體制的干預,那明顯是不能接受的。」 他又指英國的對華政策與其他盟友完全吻合,都是保持接觸,同時可直接向中方表達有何關注和憂慮,亦採取了更多保障利益和價值觀的措施,包括阻止或嚴格審查中方涉及半導體及核工業等敏感投資。 李強則向辛偉誠表示,願與英方一同堅持相互尊重,推動中英關係行穩致遠,雙方應堅持開放合作,共同反對經貿合作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日韓領袖會晤同意致力推動重開中日韓首腦會談
【有線新聞】日韓領袖會面後,同意致力重開中日韓三方領袖會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趁著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約20分鐘,亦是雙方自今年3月以來第6次接觸。兩人表示歡迎繼續保持密切接觸,尹錫悅又表明致力於並期望今年內召開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談,岸田則表示支持對方作為東道主,推動重開會談。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G20峰會閉幕 印度和巴西主持交接儀式
【有線新聞】一連兩天的二十國集團峰會閉幕。 東道主印度總理莫迪,將象徵輪任主席國身份的木槌交予下屆主辦峰會的巴西總統盧拉。 莫迪提議11月底召開視像會議,檢討今次峰會的成果。12月正式接棒的盧拉指,巴西致力建設公平及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會將社會共融、應對饑荒、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列為二十國集團優先事項,並成立工作小組應對貧窮、氣候變化。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國際救援團隊開始移送受困土耳其洞穴的美國研究員
【有線新聞】國際救援團隊開始移送被困土耳其逾千米深洞穴的美國研究員回地面。 研究員迪基躺在地上,接受靜脈注射,醫護將他移至擔架,開始移送他回地面。救援行動分7個階段,由不同國家的團隊負責,首階段會將迪基從大本營,移送到至離洞口700米的營地,預料整個行動需時約十天。《紐約時報》報道,救援人員用炸藥擴闊山洞內部分通道,讓擔架通過。迪基原本與團隊在山洞深處勘察,期間因腸胃出血,轉移至離洞口約一千米的大本營。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林芳正晤澤連斯基談安保及經濟重建
【有線新聞】烏克蘭首都基輔再遭無人機襲擊,總統澤連斯基與到訪的日本外相林芳正會晤,雙方同意商討安全保障協議。 基輔市內周日凌晨傳出多下爆炸聲,烏克蘭稱俄軍用無人機空襲基輔,持續近兩小時,無人機碎片墜落市內多個地區,多輛汽車損毀,亦有房屋被碎片擊中起火。 全國多地持續遭到炮轟,但無阻烏克蘭繼續反攻。烏軍總參謀部稱,部隊在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多個地區成功擊退敵人,正向南面梅利托波爾方向推進。 總統澤連斯基周六與突然到訪的日本外相林芳正會面,林芳正承諾會支持重建烏克蘭經濟,並在明年初舉行相關會議,又指七國集團亦會團結一致,對俄實施嚴厲制裁。澤連斯基則感謝日本擔當烏克蘭在亞洲的主要夥伴,雙方亦同意就雙邊安全保障協議展開磋商。 新上任的烏克蘭防長烏梅羅夫指計劃設立軍事專員,處理士兵的軍事需要,確保他們獲得適當裝備作戰。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劉國中:發展中朝友誼是中方堅定不移的立場
【有線新聞】率團訪問平壤的副總理劉國中,獲北韓官方設宴歡迎。 朝中社報道,宴會昨日在萬壽台議事堂舉行。劉國中致辭時指,無論國際及地區形勢如何變化,發展中朝友誼是中方堅定不移的立場,願意貫徹落實兩國最高領導人重要共識,維護和鞏固中朝友好合作關係,促進地區和平與繁榮。劉國中日前率團出席北韓75周年國慶活動,並與領袖金正恩會面。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摩洛哥南部6.8級地震增至二千多人遇難
【有線新聞】摩洛哥南部6.8級地震增至二千多人遇難、二千人受傷,王室宣布全國哀悼三天。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慰問電,沉痛哀悼遇難者,中方表示願意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搜索生還者,部分人徒手或僅用簡單工具搬開瓦礫,又出動挖掘機協助清理。 摩洛哥這場當地百多年來最強烈的地震,周五深夜重創南部阿特拉斯山區,民眾流離失所,由於災區偏遠增加救援困難,有傷者要由直升機送往醫院治理。 在鄰近震央的馬拉喀什世界文化遺產麥地那古城,多幢建築物倒塌或受損,居民返回家園善後。 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與官員會面,宣布全國哀悼三天,所有公共建築物下半旗致哀,並下令武裝部隊動員救援隊,為災民提供潔淨食水、食物、帳篷等物資。 世衛估計這次地震有超過30萬人受影響。前年因領土問題等爭議,與摩洛哥斷交的鄰國阿爾及利亞指,已準備好重新開放空域,供人道救援航班使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慰問電,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相信當地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早日克服災害影響,重建家園,中方表示願意提供緊急人道援助。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10日
李強晤意總理梅洛尼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會談。 李強指健康穩定的關係符合兩國利益,明年是中意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周年,願同意方進一步加強對話合作,共促發展繁榮,又指中方將為意方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更多機遇,亦願意共同捍衛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 梅洛尼指願同中方加強對話,推動加深合作。意大利外長塔亞尼早前訪華後指,雙方的夥伴關係較「一帶一路」相關協議更重要。 李強亦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談,表示雙方應該進一步團結合作,用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對沖世界形勢的不確定性,又指防風險與合作不是對立,更不應將經濟問題政治化,願同歐方加強溝通協作,令中歐經貿關係更可靠及穩定,希望歐盟為中國企業赴歐投資經營,提供公平、非歧視的環境。 馮德萊恩則稱歐中交往不斷加強,願同中方加強各領域對話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09日
據報中國游說勿讓美國輪任G20主席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與多個金磚國成員領袖會面,承諾一同應對全球挑戰,他們同時會相繼輪任二十國集團主席。早前有報道指,中方一度游說其他國家,不讓美國3年後輪任。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中俄元首缺席下召開,美國總統拜登在首階段會議後,與主持峰會的印度總理莫迪,以及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巴西總統盧拉、世界銀行行長彭安杰會面,即包括了金磚國擴員前中俄以外的其他國家。 白宮指四國作為G20今年及未來三年的主席,將以今次峰會所取得的歷史進展為基礎,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並歡迎二十國集團提出構建更大規模、更有效率的多邊開發銀行。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重申,美國將主辦2026年G20峰會。 《金融時報》早前報道,中方在起草大會宣言時,曾要求刪除美國3年後出任東道主的條文,稱與今次峰會無關,英國等西方國家反對中方提議,最後有關條文仍保留在宣言內。 消息指中方的立場令各國代表團驚訝,反映兩個大國之間仍存在重大分歧。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9日
美、加軍艦穿越台海 指按國際法行使航行自由 中方:全程跟監警戒
【有線新聞】美國和加拿大軍艦在台海航行,解放軍東部戰區指是公開炒作,全程跟監警戒。 美軍第七艦隊稱導彈驅逐艦約翰遜號,聯同加拿大皇家海軍的渥太華號護衛艦今天航行通過台海,稱是按照國際法行使航行自由,遠離任何海岸國家的領海,展現美國和盟友致力於印大自由開放,是令區內安全繁榮、所有國家的艦機能按國際法自由飛越和航行的重心。 東部戰區則指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09日
非洲聯盟正式加盟G20
【有線新聞】二十國集團峰會召開,非洲聯盟加入成為永久成員,並通過領導人宣言。總理李強指,G20要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夥伴,不應分裂、對抗或排斥。 一連兩日峰會在新德里揭幕,首項議程討論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各國一致歡迎非盟加入,指二十國集團合作將決定世界走向。非盟期望能為非洲大陸應對全球挑戰作出貢獻,提供有利框架。 東道主印度總理莫迪在之後的會議又宣布,通過峰會領導人宣言,同意加強合作,以達到可持續、平衡及包容的增長,決心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反對保護主義及扭曲市場行為。 宣言確認,在烏克蘭問題上,各國存在不同看法及評估,重申二十國集團非解決地緣政治與安全問題平台,但認同以和平方式解決衝突,透過外交手段及對話應對危機,任何國家都不能以威嚇或武力奪取領土,損害別國領土完整及獨立主權,各國行為須遵守聯合國憲章,呼籲各方促成落實全面、快速及有效措施,讓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糧食、肥料等可順利運送交付。 總理李強在首日會議上發言,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在重大危機及共同挑戰面前,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李強指,二十國集團成員要做全球經濟復蘇的夥伴,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要團結
- 兩岸國際
- 2023年09月09日
莫迪主持G20峰會呼籲成員加強互信
【有線新聞】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總理莫迪呼籲各國加強互信。 莫迪座位前的國家名牌,用梵文國名「巴拉特」代替印度,令外界猜測印度是否打算更改國名。 莫迪先祝賀非洲聯盟加入G20,又說疫情和戰爭減少了各國的互信,但無點名哪些國家,他指必須找到解決方案應對全球經濟放緩等問題。據報各國對俄烏戰事的措辭達成共識,但是否發表聯合聲明仍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