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1日
俄烏戰爭|烏美代表團稍後會談 據報烏方提出局部停火
【有線新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率領官員抵達沙特阿拉伯,烏克蘭與美國代表團稍後會談,據報烏方將提出局部停火。 澤連斯基抵達沙特阿拉伯吉達,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外長瑟比加和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同行。澤連斯基先與王儲穆罕默德會晤,烏方官員之後會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及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會談。 據報烏方會提出先與俄羅斯達成空中和海上停火,魯比奧稱在局部停火見到希望,形容是結束衝突所需的讓步。據報威特科夫計劃訪問莫斯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1日
加拿大候任總理卡尼晤杜魯多商權力交接 最快周四宣誓就職
【有線新聞】加拿大執政自由黨新黨魁卡尼與總理杜魯多會面,商討權力交接。 卡尼在會後稱與杜魯多討論了國家最重要的議題,包括和美國的關係、國家安全和權力過渡,承諾會進行迅速、無縫交接。當地傳媒報道,卡尼最快周四宣誓就職,被問到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係,他說由於仍未正式接任,因此拒絕回應。卡尼亦與自由黨國會黨團會面,預料就職後很快會宣布提前大選。 另外,安大略省宣布向輸出美國的電力徵收25%附加費,反制美方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省長稱不排除完全切斷電力出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1日
俄烏戰爭|烏美談判前夕 澤連斯基抵達沙特訪問
【有線新聞】烏克蘭與美國舉行雙邊會談前夕,總統澤連斯基抵達沙特阿拉伯訪問。 澤連斯基的專機於當地周一下午,由波蘭飛抵沙特吉達的機場。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外長瑟比加和、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同行,沙特官員在機場迎接他們。當地傳媒報道澤連斯基將與王儲穆罕默德會晤。 烏方官員周二將於當地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及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會談,魯比奧稱重點是確定烏方有意達致與俄方可和談的地步,並在談判中迎難而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英國東部海域有油輪與貨船相撞
【有線新聞】英國東部海域有運載化學品的船與另一艘貨船相撞起火,逾30人被帶上岸,未知生死,其中化學品船全體人員安全獲救。 網上片段看到兩艘船分別起火,濃煙衝上半空,據報有人棄船逃生。事發於英格蘭東部城市赫爾對開約20公里的北海海域,一艘在葡萄牙註冊準備去荷蘭的貨船撞向一艘已拋錨停駛、運載化學品的美國貨船,化學品船從希臘出發,原定駛去赫爾。英國海岸防衛隊表示當地周一早上約10時接到起火報告,已展開搜救行動,派出飛機、救生艇及滅火輪善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馬尼拉機場疑再現「子彈勒索」 三安檢人員被革職
【有線新聞】菲律賓有旅客指控馬尼拉機場安檢人員誣衊其行李收藏子彈,試圖敲詐勒索。交通部將3名涉案人員革職,總統小馬可斯下令徹查。 菲律賓69歲女子阿德爾上載片段,講述上周四在馬尼拉國際機場的遭遇,影片顯示她清空手袋,證明沒有收藏子彈。她指當時與家人準備上機前往越南,安檢人員卻聲稱X光掃描顯示行李有子彈。阿德爾當時以為是惡作劇並否認指控,安檢人員則要求帶走一行人,但阿德爾擔心錯過航班所以拒絕。 後來安檢人員的主管到場,改口稱子彈是在她手袋內,甚至拿出X光圖片佐證。阿德爾堅稱沒有相關物品,清空手袋以證清白,安檢人員之後離去。阿德爾亦順利上機,質疑安檢人員試圖插贓嫁禍,又在拍攝時遮蓋職員證隱藏身份。交通部長迪桑周一指涉案3名安檢人員因濫權被革職,要求機場管理局審視安檢程序。 馬尼拉機場2015年前後出現多宗「子彈勒索」事件,有安檢人員在行李內放子彈,羈押旅客及逼對方付錢「消災」,有民眾視為國恥,時任總統阿奎諾三世下令徹查。當時不少旅客為求自保,用保鮮紙包住行李,以免有人打開插贓嫁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哥倫比亞大學巴勒斯坦學生領袖被捕 美國土安全部:擬撤銷其學生簽證及綠卡
【有線新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名巴勒斯坦研究生被捕,國土安全部指他領導支持哈馬斯的示威活動,會撤銷其學生簽證和永久居留權。 美國去年多間大學學生在校園發起反戰示威聲援巴勒斯坦,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更在校園內紮營留守抗爭,巴勒斯坦研究生哈利勒是學生談判代表,跟校方交涉。總統特朗普上任前已不滿哥倫比亞大學的處理手法,又指這類示威活動是反猶太主義,他早前簽署行政命令,任何參與支持哈馬斯示威活動的外國人包括留學生,會被驅逐出境及取消學生簽證。 哈利勒上周六接受訪問,提到自己可能是拘捕的目標人物,至晚上執法人員到學校宿舍把他拘捕,更一度威脅會拘捕其懷孕八個月、是美國公民的太太。國土安全部指哈利勒涉嫌領導支持哈馬斯的示威活動,代表律師稱當局打算撤銷哈利勒的學生簽證及綠卡,意味他會失去美國永久居留權,民權組織批評是打壓言論自由。 哈利勒亦曾質疑政府取消對大學約4億美元的撥款,是要逼校方對所有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噤聲。校方拒絕評論哈利勒被捕,只說致力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及打擊反猶太主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日本專家:千島海溝累積龐大「應變」 或觸發9級大地震
【有線新聞】日本311大地震14周年前夕,有專家警告,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累積龐大「應變」,足以隨時引發9級大地震及海嘯。 日本東海大學自2019年起,聯同北海道大學還有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在千島海溝海底裝設配備GPS定位的觀測感應裝置,進行了五年研究,發現千島海溝的太平洋板塊及大陸板塊分別以每年8厘米幅度向陸地方向移動,因為兩個板塊緊密相連,亦令「應變」累積。 研究推斷千島海溝曾於17世紀發生大地震和海嘯,並在震前累積25米版塊移動。如400年來累積每年8厘米移動,幅度已相當於當時,估計千島海溝累積的「應變」足以引發9級大地震。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則推算未來30年內,發生8.8級或以上地震機率約為7%至40%。 所謂「應變」簡單來說,是指物質受壓時產生的變形幅度,不同物料有不同的「應變」程度。「應變」亦與「應力」相關,「應力」即指平均面積所受的壓力,所以「應力」越大「應變」亦越大,即材料力學中的「虎克定律」或「胡克定律」,兩者之間的比例則稱為「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南韓稱北韓發射多枚彈道導彈
【有線新聞】南韓稱北韓發射多枚彈道導彈。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指,北韓下午由黃海道向西部海域發射多枚彈道導彈,飛行距離為60至100公里,估計是短程彈道導彈,軍方保持高度戒備,與美國加強監視和警戒。 今次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平壤首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及南韓同日啟動年度例行的自由護盾軍演,北韓批評兩國執意舉行大規模軍演,將朝鮮半島局勢推向極限,是危險挑釁妄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中方反對美擬對中國船徵收港口費 外交部:損人害己
【有線新聞】美國據報計劃對在中國製造及註冊的船隻徵收港口停靠費。在北京,外交部指是損人害己。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徵收港口費、對貨物裝卸設備加徵關稅,這一類的措施損人害己,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敘利亞再爆大規模衝突 過千人死亡 過渡政府總統揚言追究
【有線新聞】敘利亞過渡政府安全部隊與效忠前總統巴沙爾的武裝分子,在西部地區大規模衝突,造成過千人死亡,過渡政府總統沙拉揚言追究所有傷害平民的人。 網上流傳片段,有武裝分子向民居開槍掃射。敘利亞過渡政府安全部隊與效忠前總統巴沙爾的武裝分子,曾在阿勒頗至西部沿海拉塔基亞省的高速公路發生激烈槍戰。安全部隊聲稱上周在沿海地區遭效忠巴沙爾的武裝分子伏擊,引發大規模衝突,安全部隊從多地派人前往增援。 總部設於英國的人權組職指,安全部隊向巴沙爾所屬的阿拉維派民眾展開大清算,造成數百名平民喪生。網上流傳有長者在街頭被掌摑的片段,亦有被指效忠巴沙爾的武裝分子封鎖公路並殺害車內的平民。 過渡政府總統沙拉指,前政權的殘餘勢力得到外國勢力支持,製造分裂及內戰。沙拉又揚言要追究所有傷害平民的人,並宣布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將肇事者繩之於法。過渡政府外長希巴尼到約旦出席會議,強調會保護所有國民和派系,不會差別對待。聯合國、法國和英國均譴責暴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德國漢堡機場員工突提早罷工 近300班航班取消 影響逾4萬旅客
【有線新聞】德國多個機場的員工今天罷工,但漢堡機場員工突然提前一日行動,近300班航班取消,逾4萬名旅客受影響。 大批旅客在漢堡機場滯留,有人在航空公司櫃枱詢問航班取消情況。部分櫃枱沒有開放,旅客大失預算。 德國服務業工會號召機場地勤、安檢人員等,周一在慕尼黑、法蘭克福等13個主要機場罷工,工會提前宣布,以便旅客可做好準備。不過漢堡機場員工突然提早一天罷工,更僅提前半小時發出通知,結果原定逾280班機,只有10班航班如期升降,影響逾4萬名旅客。 漢堡機場批評罷工行動對旅客不公平,工會發言人表示提前在周末行動,是要確保罷工取得成效,明白對旅客造成影響,但只有罷工才能向僱主施壓爭取談判籌碼。 工會提出要求加薪8%,或每月至少加薪350歐元,並增加花紅、假期及福利等,資方以難以負擔為由拒絕,雙方談判破裂,工會宣布罷工24小時,預計全國將有3,400班航班取消,影響逾51萬名旅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加拿大候任總理卡尼稱不會被特朗普威脅得逞 杜魯多致告別辭前激動落淚
【有線新聞】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卡尼當選執政自由黨新黨魁,將接替杜魯多擔任總理,他稱不會被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威脅得逞,加拿大永遠不會成為美國一部分。在北京,外交部祝賀卡尼,稱期待加方奉行積極務實對華政策,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 卡尼以逾85%得票當選自由黨新任黨魁,大比數拋離前財長方慧蘭等3位對手。他在勝利宣言稱,加拿大面對新挑戰,需要新想法、新計劃,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發動關稅戰不公義。「有人正試圖削弱我們的經濟,特朗普,眾所周知,他向我們徵收不公義關稅,針對我們生產、銷售及用以謀生的產品,攻擊加拿大的家庭、工人和企業,我們不能亦不會讓他得逞。」 卡尼表明上台後,會繼續對美徵收報復性關稅,直至美方尊重加拿大。對於特朗普多次要脅,吞併加拿大做美國第51個州,卡尼指美國覬覦加拿大的資源土地,強調加拿大永遠不會成為美國一部分,否則國民的生活方式會被破壞。59歲的卡尼算是「政治素人」,會是首位沒當過議員或內閣官員的總理,他做過加拿大央行和英倫銀行行長,標榜自己有能力穩定國家經濟。 出任總理逾9年的杜魯多致告別辭前激動落淚,稱為過去所做的一切感到無比自豪,指加拿大正面對來自鄰國關乎存亡的挑戰,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