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英國王儲查理斯相隔近兩年再次確診
【有線新聞】英國王儲查理斯相隔近兩年再次確診新型肺炎。 英國皇室在社交網站公布消息,說查理斯周四早上病毒檢測陽性,正自我隔離,已經取消公開行程。 73歲的查理斯2020年3月曾經確診,當時據報他病徵輕微,隔離一周後痊癒。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入境深圳灣人數大增、部分濟口岸 政府籲改行程、預約認可酒店 另多兩名跨境司機確診
【有線新聞】近日有市民未有預約隔離酒店就經深圳灣口岸前往內地,政府呼籲不符合入境要求的人不要前往口岸。 深圳灣口岸近日入境內地的人大增,部分未預約隔離酒店的人滯留口岸。特區政府強調,所有入境深圳的旅客須持有認可的陰性核酸檢測結果及預約入境後的隔離酒店,否則不能入境深圳,現時口岸離境大堂的旅客眾多,呼籲市民考慮更改行程,避免人群聚集。 另外再多兩名跨境貨車司機從深圳灣口岸返港時檢測呈陽性,口岸由上周五起共有九名貨車司機確診。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法國正建大十倍核反應堆 倘聚變穩定或源源不絕供電 「人工太陽」有望面世?
【有線新聞】核聚變輸出巨大能量,但要成為實際可行的新能源,更關鍵的指標是輸出功率必須大過輸入功率,這方面我們距離成功還有多遠? 核聚變是太陽產生能量的機制,如果人類能夠駕馭核聚變,建造小規模的「人工太陽」,就可以獲得源源不絕的電力,而且污染少過傳統核能,這個是核聚變能源的基本理念。理想要化成現實,有兩個關鍵。首先是核聚變要持續受控,能量維持穩定輸出,例如今次實驗持續了5秒,和以前比已經相當不錯。 另一個門檻是功率有否「淨收益」,維持核聚變的溫度及壓力本身就需要大量能源,如果輸出能源不足以彌補,當然沒商業價值。再以今次實驗為例,反應堆輸出的功率達11兆瓦,但輸入功率其實要40兆瓦,相當於付出40元但只是收回11元,輸出只有輸入的三成。回看25年前那次,雖然持續時間比較短,但輸出功率達輸入的六成。不難想像,這個比例必須大過十成,核聚變能源才有實用價值。 如何達到這個門檻?科學家相信尺寸更大的反應堆可能有幫助。他們下一個希望是正在法國建造、比今次大十倍的反應堆,預計2025年開始運作,到時輸出功率有望凌駕輸入功率。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內地市民存取5萬人民幣須登記 央行:防範金融機構洗黑錢
【有線財經】日前央行、銀保監會及中證監公布新規定,要求內地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從3月1號起,每次為客存取一筆超過5萬元人民幣或外幣等值超過一萬美元時,都要識別同核實客人身份,亦要登記款項的來源或者用途。央行解釋收緊措施是為打擊洗黑錢等犯罪活動。 元宇宙熱潮席捲全球,內地亦有開發機構趁機推出多種類元宇宙商品,內地有平台推出虛擬房產,被炒至高價,但又隨之大跌。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污水樣本呈檢測陽性 洪福邨洪樂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洪水橋洪福邨洪樂樓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晚上被圍封強檢。 洪福邨洪樂樓晚上7時半起被圍封,當局在大廈外架設帳蓬為居民採樣。政府說洪樂樓的污水樣本呈陽性,懷疑大廈內有隱形患者,評估後認為感染風險較高,決定圍封大廈,居民須凌晨零時前檢測,目標明日約中午12時完成行動。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記者放蛇百元入手檢測籌 賣家:有時職員認得會不派 議員批炒籌可恥 大律師坦言暫非犯法
【有線新聞】檢測站日日大排長龍,政府將再於十個檢測站設置派籌機予市民提早拿籌。不過本台發現,有人網上兜售檢測籌,賣100元一張。 與賣家網上相約在荃灣西鐵站外交收荃灣公園檢測站的籌,一張承惠100元。檢測籌賣家:「我自己取籌,我自己都要做(檢測),變了真的碰巧朋友取了一張給我。天天打蛇餅,叫人如何排隊?我朋友下午1時38分取,都要今晚7時(檢測)。(你朋友頗好賺?)一次半次而已,天天出去拿麼?有時這邊廂取了籌,那邊廂又取籌會認得你不給你。」 另一名賣家,直接約在檢測站外交收。檢測籌賣家:「100元。(未來數天有沒有多幾張?)可能有,你先過去看看,現在(籌號)叫到2,000多,可能差不多。」 來到荃灣公園檢測站,職員說下午2時許已派完籌,入場檢測時不會檢查籌是否你本人取,但不建議代領,有大律師說炒籌不是犯法。陸偉雄:「炒籌的行為不是今時今日才出現,純粹炒籌不是犯法,要看過程中有否造成秩序問題。發籌機構沒有說是實名制、指定某一人使用,朋友來代領,網上買賣不會犯法,除非現場有條件限制籌只能是當事人使用。」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如果現場觀察到不正確、不理想的行為,我們會提示、指示,當值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港大研究料年中近千人染疫亡 籲仿内地封城 梁卓偉倡向院舍長者谷針
【有線新聞】港大的研究推算,若政府維持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第五波疫情的累計死亡數至6月中會升至近1,000;若仿效內地的封城措施,死亡數可大減至115人,呼籲政府積極考慮。 港大就第五波疫情進行研究及估算,假設政府將即日起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維持約兩至三個月,可將病毒傳播力壓低77%,病毒即時繁殖率會由1.9減至1.5。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但是不能壓低於一,一是所謂的扭(轉)點或轉捩點,你是一定要在一以下,你才可以控制疫情。」 研究預計在這個情況下,下月中每日有病徵個案會飆升至11,000宗,入院人數會超出醫療系統負荷。累計死亡數字到6月底可能會達900至1,000人。研究又假設未來一、兩星期若政府仿效內地封城措施,估計可將病毒傳播力減低85%,6月底的累計死亡數字有望減至115人。 梁卓偉:「第五層的措施、亦即是說封城,這個真的要積極考慮香港是否能做到,如果做到、如何做?如果你維持兩星期、三星期,又即刻放寬,而放寬時社區未真正清零,疫情會反彈、會死灰復燃。」 梁卓偉又建議當局集中資源為65歲或以上的人,特別是安老院舍的長者打針,政府亦應向全民派發檢測包,讓市民隔日自行檢測,若有市民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良傑樓解封共73人染疫 居民批生活打亂 稱願合作惟「政府也要配合我們」
【有線新聞】圍封了四晚的屯門良景邨良傑樓完成強檢,共發現73宗初步陽性個案,有居民不滿政府逐日延長圍封、打亂工作安排。 一聽到可以離開,大批居民馬上落樓。急不及待的還有牠們,讓工作人員檢查過陰性檢測結果短訊後,居民終於重獲自由。 不過就未必人人都像他那麼興奮,居民陳先生:「我認為不值得開心。我現在去補給家中這五天已用完的物資。(延長)一天再一天,日常生活部署被打亂,要持續與僱主溝通,今天可能又不能上班。」居民張先生:「衛生情況比較差,沒有人倒垃圾,垃圾全堆在電梯口。」 有居民自己可以離開,但擔心一群確診的街坊和他們的家人。居民徐女士:「現在確診的居民全部留在家中怎辦?等?是,林鄭月娥是叫他們等,但等待也要讓沒有確診的(家人)做檢測,他們很擔心,家中有小孩又有長者。圍封不要緊,我們市民很喜歡合作,但合作之餘你們要配合我們,政府也要配合我們。」 政府由星期日晚上7時半開始將良傑樓列為受限區域,發現73宗初步陽性及三宗結果不確定個案。良傑樓的居民在圍封四晚期間,一共做了三次檢測,解封後毋須再強制檢測。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英國核聚變發電實驗釋出能量創紀錄
【有線新聞】英國及歐洲核能專家核聚變實驗取得突破,在5秒核反應中釋出的能量,較25年前同類實驗多出一倍。專家寄望核聚變能夠成為人類日後的潔淨能源。 短短幾秒的實驗,為人類打開新能源大門。 英國原子能機構周三公布,去年12月在牛津郡實驗設施完成核聚變實驗,在5秒的反應中釋出59兆焦耳、即11兆瓦功率,足以煮沸60壺水,較1997年同類實驗產生的能量多超過一倍。 項目主管指:「我們剛完成非常重要的實驗,將反應堆的終極燃料結合、即氘和氚,在建成多年的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金屬牆內,這測試十分重要,為其他研究計劃提供指引。」 實驗將氘及氚這兩種氫的同位素在極高溫下結合成為氦原子,同時釋出能量,可以用作發電。過程中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只有小量低輻射核廢料產生。 核聚變亦較各國核電廠採用的核裂變技術安全,核裂變要用到鈾等較重的放射性燃料,但巨大原子普遍不穩定,有自發分裂的風險。 因此同樣是核反應,核聚變則穩定得多。就像太陽發出的光和熱,就是由星體內的氫核聚變產生。 雖然要以核聚變作為普及產能需要維持更長時間,而今次只持續短短5秒,但專家指已足以驗證核聚變技術上可行,日後便可以有持續5分鐘、甚至5小時的核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海關總署暫停接受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
【有線新聞】海關總署決定暫停接受本月9日之後付運的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 海關總署周三更新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進口肉類名單,顯示暫停接受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 立陶宛就說,早在去年12月初已經暫停出口食品到中國。 立陶宛因為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引起北京不滿,雙方關係轉差。北京早前已經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中國計劃在海上發射火箭並一次過發射22枚衛星
【有線新聞】中國航天工程公布,計劃透過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解決殘骸落區的安全問題,同時亦會測試新型的中型運載火箭長征8號,屆時將一次過發射22枚衛星上太空。 這支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是目前長征系列中最新的中型火箭,將於二月底至三月初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現已進入準備階段。屆時火箭會將22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打破中國一次過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亦會是長征八號火箭首次不用助推器之下發射。長征八號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表示:「雖然說長八遙二是一次新構型,但是長八在整個設計當中其實已經兼顧了有助推器和沒有助推器兩種狀態,我們最開始就踐行了一種模塊化的一個設計思路,時間比較短的情況下,還能高效完成一個全新火箭的設計。」 此外,長征十一號小型固體火箭稍後會進行兩次海上發射,以解決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問題,同時可以靈活選擇發射位置,適應不同類型衛星的發射需求。 而商用的航天運載火箭捷龍三號今年亦會進行首次發射。捷龍三號副總指揮龍威表示:「瞄準8月底進行首飛,它是一個全新的發射支持系統,它要驗證大噸位的火箭在海上這種熱發射的安全性。」 捷龍三號是一款中低軌道固體火箭,500公里軌道運載能力,可達到1.5噸
- i-cable
- 2022年02月10日
網絡水軍發展為黑色產業鏈 造謠行為或涉嫌違法
【有線新聞】內地當局早前推出多項措施打擊流量造假等網絡問題,不過有內地傳媒發現,網上不少熱搜、留言和話題仍是可以用錢買到,並已經發展成一條黑色產業鏈。 每日到社交網看熱搜榜排名追蹤最新網上熱門話題,已經成為很多內地民眾每日必做的事,但有沒有想過這些資訊好可能都是由一些所謂「網絡水軍」一手營造出來的假象?有內地記者花了三個月明查暗訪,揭露出一條網絡水軍的黑色產業鏈,好多所謂的熱搜和熱門評論,原來都有價有市,而且遍布各個網絡平台。網絡水軍群組成員小晨說:「他們(水軍群組)會給一些話題,然後我們就帶著那個話題去發實時微博,還有就是給一些微博連結去轉發、評論、點讚,所以我就看到有知乎的,還有綠洲的、小紅書的,然後我就都有去做過。」 按道理只要勤快些發帖和點讚,做網絡水軍的回報應該頗可觀,但事實並非如此。小晨說:「平時在這個裏面做實時任務的話是1塊錢,然後如果說只是給他們給的那個連接去點進去,去評論、轉發、點讚,然後和評論下面的人互動的話就是4毛錢左右,我覺得我一天最多的時候可能也就有個10塊左右吧。」 記者發現部分水軍以集團式經營,成員以學生和家庭主婦為主,他們層級分明,表現理想的可晉升為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