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英美科學家新技術分析月球樣本 揭形成時間較估計早4,000萬年
【有線新聞】月球的年紀原來比想像中更大,科學家以近年的新技術,分析人類上次登月採集的月球樣本,發現月球形成的年代比原先估計還要早4千萬年。 人類對上一次踏足月球,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任務,當年3位太空人採集了110公斤月球地質樣本返回地球。經過半世紀之後,科學家以今日的技術,從這批樣本再評估月球的年齡。研究由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合作,關鍵是月球樣本之中有塊岩石含有鋯石晶體,是月球表面的岩漿冷卻時形成,意味晶體的年齡等同月球的年齡。 晶體是排列整齊的原子,於是專家想到用原子級斷層掃描,可以直接數到晶體之中有多少顆原子已經放射性衰變,配合半衰期定律,等同數得到晶體的「年輪」。結果顯示晶體的年紀是44.6億年,即是月球至少也有這個年紀,比之前估計老4千萬年。 在阿波羅計劃的時代,人類未有原子級的斷層掃描器,今次是首次對月球樣本動用這項技術,是至今最嚴謹的月球年齡估算。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警隊放寬入職要求 5個月內投考人數增加逾七成 逾2,300人投考督察
【有線新聞】警隊放寬入職要求後,5個月內投考警員的人數增加逾七成,亦有2300多人投考督察,增幅達五成四。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在5月初調整入職要求後,截至9月投考警員人數有3597人,較去年同期的2095人,上升71.7%。我們要繼續努力,採取積極及主動的策略,吸引更多認同警隊價值觀的人投考警隊、成為警隊生力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修例風波|闖立法會撕爛基本法小冊子 鄒家成認暴動 明年判刑
【有線新聞】2019年七一有示威者闖入立法會會議廳,初選案被告之一鄒家成承認暴動罪,明年2月判刑。 鄒家成承認2019年7月1日,在立法會綜合大樓與其他示威者以鐵籠車撞向立法會大樓玻璃幕牆,並衝入會議廳破壞,維修費用高達3700萬元。鄒家成曾撕爛三本基本法小冊子,法證檢驗小冊子發現他的指紋及掌紋,區域法院暫委法官李志豪,押後明年2月1日聽求情及判刑,等待其他不認罪被告裁決後一併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政府派兩萬鼓勵生育 有全職媽媽稱非只考慮金錢 沒計劃依賴社區保母
【有線新聞】有全職媽媽認為,生兒育女並非只考慮金錢,亦要花時間精神照顧,有政黨認為現金支援是好事,建議政府日後加碼。 燒賣今年一歲半,是薛太第一胎,現在全職照顧他。她覺得生兒育女有很多考慮,並非派錢可以鼓勵到多生一胎。薛太︰「你可能會說,家裏只是多了一個人,但一個人是需要被照顧和增加很多支出,所以兩萬元是真的不足夠,你說如果每個月兩萬元,可能會好一些。產檢每次都一千元(一次),再加上基因篩查五至六千元,產檢起碼十多次,其實兩萬元都走了。」 薛太經營網店幫補收入,現階段仍然希望自己照顧燒賣,沒有計劃依賴社區保母。她建議政府想推高生育率的話,可以呼籲企業推行公司家庭友善計劃,讓員工帶小朋友上班,可以工作的同時照顧到小孩。 有政黨給予現金獎勵和各項支援都是好事,選委會界別(民建聯)林琳︰「一些新生兒獎勵金託管服務名額,增強一些社區保姆,甚至申請資助公營房屋優先,各方面的扣稅等都是歡迎的。」 新民黨容海恩建議現金獎勵日後加碼,民主黨就認為,政府措施未有回應市民對養育下一代的憂慮。
- 中國在線
- 2023年10月25日
人口老化|民政部將加大力度發展老年助餐服務 有長者讚老人餐桌方便、經濟實惠
【有線新聞】民政部說中國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未來會加大力度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有長者認為老人餐桌方便和經濟實惠,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北京朝陽區勁松街道,這一間老年餐桌中午時間有長者前往買外賣,亦都有人選擇坐低吃,15元人民幣就能吃碗麵。老年餐桌有政府補貼,企業、社會組織也會參與其中,幫助附近長者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支持居家安老。張女士:「它那個數量、質量都還可以,對於我來說是很方便的。」王先生:「便宜、方便,樣式還可以,比較適合老人。」葉先生:「長者不願煮飯、買菜不想洗碗、便宜經濟實惠,位置走一走都沒有所謂,不要太遠。」 民政部說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加劇,長者對助餐服務需求增加。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高齡、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數量持續增長,助餐服務已成為老年人普遍現實,需要和熱切期待,着力增強老年助餐服務可及性,明確把早餐服務覆蓋到有需要的老年人,按照城市一刻鐘居家安老服務圈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優化布局。」他又說,各個地區可以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對有需要的長者給予差異化補貼。 當局說,長者到老人食堂食飯可以認識到其他同區長者,擴大他們的社交圈,所以會持續發展老人助餐服務,照顧到多些長者。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憂政府打擊不達標劏房致流離失所 劏房戶:睡在街上也解決不了
【有線新聞】有劏房戶擔心,政府嚴厲打擊不合規劏房會令他們流離失所。至於「社區客廳」可協助他們走出劏房,拓寬社交圈子。 每天回到家中吃飯、讀報紙、還是睡覺,李叔都在這一張床上做,住在深水埗這個劏房3年多,面積約60呎、只有一個車位大小,轉身都有困難。施政報告提出規管劏房,長遠要取締不符合標準的劏房,李叔擔心措施太嚴格,令劏房戶流離失所。 李關伙:「石屎剝落可以執一執,我們就可以住,搬了出去哪有地方住,睡在街上也解決不了,這麼多年時間,所有(家當)都在那裏,可以搬到哪,沒有地方搬的。」 李叔的單位一劏十,每個單位只有一個床位的大小,單位之間都用木板分間,走廊只夠一個人的大小。李叔活動空間不多,他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社區客廳」位置方便,與他只是一街之隔,「間中會去,有時間就去看看,認識新朋友,平時沒有地方去,公園又太遠,間中都會去公園行行坐坐,現在有『客廳』都沒需要,可以去坐坐聊聊天。」 李叔希望政府對劏房戶提供現金津貼及立法規管劏房的租金,長遠希望加快興建公共房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新民黨冀兩萬元生育獎勵可再提高 民主黨指措施未回應港人顧慮
【有線新聞】新民黨期望兩萬元的獎勵未來可以再提高,民主黨則認為鼓勵生育措施未有回應港人對生育下一代的顧慮。 選委會界別(新民黨)容海恩︰「兩萬元雖然不多不少,可能聘請一個月的陪月服務,始終生育率這樣低,如果真能刺激10%人口生育,都希望政府有上調空間。」 民主黨福利政策發言人周曉嵐︰「政府的介入和資助措施,其實對於家庭或夫婦會否生兒育女所佔的考慮是相當少,究竟小孩能否在自由開放環境成長?能否得到公平對待?接受的教育是否鼓勵獨立思維?這些都是新家庭的首要考慮。」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有證券業人士不贊同「打風開市」 陳志華︰不如取消八號風球
【有線新聞】有證券業人士認為,今次下調股票印花稅只是杯水車薪,需配合更多措施才能改善港股交投,但不贊同「打風開市」。 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八號風球(開工)大家都知是很危險,如果仍要強行推出,不如取消八號風球信號。為何經常說內地可以(惡劣天氣)交易?有否曾進行研究?內地建樓時已(面積)建大一些,讓員工(有地方)留宿,公司也有食物儲備,亦有措施只留下男員工(工作),女員工不用上班。」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觀塘老翁遭小巴撞倒捲車底 送院不治 七旬司機涉危駕被捕
【有線新聞】一名老翁在觀塘遭小巴撞死,70歲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 網上片段見到,小巴轉彎後直撞向持柺杖83歲老翁,他重傷由消防員在車底救出,送往聯合醫院搶救後不治。現場是協和街小巴總站,遺下死者的個人物品,警員在現場調查搜證,又翻查行車記錄片段,小巴司機被拘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標準補地價」擴至新發展區以外農地 部分綠化地不作大規模發展
【有線新聞】政府調整供地策略,將「標準補地價」擴展至新發展區以外的新界農地,部分建築難度較大的綠化地就不會再作大規模發展。 土地供應持續增加,未來30年及10年的供應均已達標甚至超標,施政報告亦重整造地節奏,一方面繼續加快房屋供應,將標準補地價適用範圍由新發展區擴展,在新界農地試行首階段包括元朗、北區及屯門的現有新市鎮範圍,及鄰近鐵路站的私人項目。 市區發展方面,除了在5年內啟動旺角東及油麻地南的重建項目,政府亦會邀請港鐵研究重新規劃及發展紅磡站及周邊的鐵路設施用地,以及紅磡體育館以南的臨海及碼頭用地,明年提交方案。 私樓地面停車場,如海傲灣,審批圖則、法定及行政程序也會精簡及加快,例如加快發放收地賠償,以及放寬上蓋停車場的樓面豁免安排,部分催谷供應方案就出現調整的空間。政府去年提出將舊樓強拍的門檻降至最低六成,在考慮持份者的意見後認為應顧及地區重建的需要。較低的門檻應針對高樓齡對重建較為迫切的舊樓,發展局會闡述最新建議,今年底提出法例修訂草案。 綠化地帶的發展也會停一停,政府在檢視後發現餘下未納入發展計劃的綠化地帶,包括大量的斜坡,發展極具挑戰,由於已經找齊未來30年的住宅用地,所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馬會捐30億建環球衛生研究院 支持政府增強防疫準備能力
【有線新聞】馬會捐出30億港元,支持政府增強防疫準備。 今次是馬會歷來其中一項最大捐款,支持新一份施政報告。款項會用於加強疫情後的防疫準備能力,建立新的環球衛生研究院,以及在大灣區和其他地方培育前線醫療人員,計劃為期5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施政報告|社協稱研取締不達標劏房是好開始 倡設搬遷費、安置政策輔助
【有線新聞】社區組織協會認為,政府研究取締不達標劏房是好開始,期望今屆政府任內可訂出時間表,又關注政府有沒有措施安置劏房居民。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我們覺得如果沒有安置,就暫時不能做,我相信政府都需要一段時間預備。我們建議要有搬遷費和有安置政策同時輔助,否則居民不知道搬去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