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祁湛明訪華與韓正會談重申直接溝通很重要
【有線新聞】英國外相祁湛明展開訪華行程,與國家副主席韓正會談,稍後會與外長王毅會面。 祁湛明和韓正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談,韓正表明期望透過相互尊重和務實合作,令中英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祁湛明就說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令面對面的直接外交被打斷。他認為兩國能夠恆常會面溝通非常重要,以避免誤判,和解決雙邊關係的分歧和挑戰。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英揆辛偉誠反對倫敦收緊汽車排放
【有線新聞】英國倫敦將「超低排放區」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至覆蓋全市,認為向更多駕駛者徵收排放費,有助改善空氣質素與居民健康,但有關措施連首相辛偉誠都反對。 「超低排放區」的適用範圍擴展至整個倫敦,令這個有900萬人口的城市,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徵費區。 任何時段駛入倫敦的汽車,假如排放水平未達指標,需要每日繳付12.5英鎊,即相當於123港元的費用。駕駛者需要三日內繳交費用,否則最高罰款180英鎊。新覆蓋地區將會安裝2750組監控鏡頭協助執法,全年只有聖誕節豁免收取排放費用。 倫敦市長簡世德說,每年有約4000宗死亡個案可能與空氣污染有關,認為新措施將有助降低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與死亡率,亦有助應對氣候變化:「我個人頗為肯定這是一個艱難但正確的決定,對這城市極其重要。我認為清新空氣是一項權利,不是一項特權。我希望倫敦市中心以外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氣。」 不過,連首相辛偉誠都反對倫敦市的做法,認為會令市民的負擔百上加斤。 倫敦有民眾示威,反對有關措施,認為加重生活負擔,而且部分地區交通選項較少,必須駕車出入。 倫敦市中心部分地區,自2019年起開始實施「超低排放區」,2021年適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澳洲十月公投決定會否修憲承認原住民
【有線新聞】澳洲十月舉行公投,決定會否修改憲法確立原住民地位。 總理阿爾巴內塞宣布:「委員會的構思來自人民,也將交由人民決定,今天我宣布公投定於10月14日。」 今次是澳洲24年來首次公投,決定會否修改憲法承認原住民,在國會設立原住民委員會,就原住民相關的事務向國會提出意見。支持修憲的人認為有助團結國家,反對的人則擔心將過多權力交給原住民。澳洲的原住民佔總人口約3%,在憲法中從未被提及,亦無與政府簽署任何條約。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夏威夷山火搜救行動基本完成
【有線新聞】美國當局指夏威夷毛伊山火搜救行動已基本完成。 警方指市區範圍的搜救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並會繼續在海上搜索,又說現時有110人仍然報稱失蹤,有50多宗仍未結案,會利用親屬提供的線索,繼續尋找失蹤者。當局說救援人員相信,已經尋回所有可以辨認的遺骸,下一階段的工作包括清除燃料、清潔劑和油漆等危險廢物,並派人檢查房屋結構,以確保居民可以安全重返家園。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非為增加庫房收入 旨在源頭減廢、垃圾分類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明年4月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不是為了增加庫房收入,而是希望做到源頭減廢。 謝展寰指:「徵收垃圾收費目的並非政府『荷包』不夠、乾竭,而要收多些錢,而是我們的經驗看到,全世界都是一說收錢,人們會斤斤計較,如何在垃圾收費節省一些。我們興建了『綠在區區』網絡在外,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能夠進入屋邨、屋苑內,都有一些回收點。這樣方便市民、方便住客,他們很容易將(廢物)分類,對於他們如何減廢,相信會變得容易。」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啟德郵輪碼頭|三免費巴士線取消 本地客稱影響不大 外地客指香港宣傳不足
【有線新聞】啟德郵輪碼頭三條免費穿梭巴士路線取消,部分旅客落船後要付費乘車。 郵輪名勝世界壹號早上抵達啟德郵輪碼頭,旅客陸續落船離開。他們上一站是台灣澎湖,有碼頭職員指示他們乘搭不同交通工具,亦有指示牌提醒旅客不同交通工具班次及費用。 政府已表明不宜高度介入郵輪碼頭交通安排,三條前往尖沙咀、金鐘及旺角的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取消,改以優惠價提供岸上行程及交通接駁。城巴三條收費巴士線維持,因應需要提供服務,有市民認為即使付費亦無大影響。 本地遊客李先生:「沒甚麼問題,政府都蝕了很多,為了這幾條線。其實有部分都浪費了資源,因為這艘名勝郵輪沒這麼多遊客,變成太多(交通)都不用等車的。最重要大家方便,錢不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我們兩元乘車。」 馬來西亞遊客蘇先生:「像前兩天我們出來遊覽時,空手的話,有(免費巴士)的話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我都不曉得有這些免費的巴士,所以你們香港方面宣傳做得不夠好,尤其對我們遊客。」
- News Editor
- 2023年08月30日
土耳其熊爬行家族 掀人類「向後進化」爭論 父親怒轟:我們不是人猿
【有線新聞】直立行走向來是人類獨有的生存優勢,雙手「解放」才得以孕育科技及文明,但土耳其卻有一家人如同「返祖」般,部份成員天生便用四肢爬行。研究發現這家人的腦部構造存在缺陷,但應該不至於此,甚至引起學者就是否出現「向後進化」而爭論。 非猿類指關節行走 手沒不協調可做針線活 綜合外國傳媒報道,這名為烏拉斯(Ulas)的家族住在土耳其南部農村,除父母外,一家19名孩子中有6個「與生俱來」就用四肢行走,但與猿類指關節行走的四足步態不同,更傾向是「熊爬行」。值得留意的是,爬行的家族成員未有出現手、言語和眼球運動等協調不良,反而都會做針線活。 研究發現他們患有一種先天性小腦共濟失調,包括小腦發育不全、輕度大腦皮層萎縮和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的白質帶)縮小,呈現輕度智力障礙、兩腿平衡力有問題。土耳其的學者將之視為「向後進化」(backward evolution),形容出現了「逆轉了三百萬年的進化」,是人與猿之間缺失的聯繫,又聲稱他們「不應該存在」。 土國學者提向後進化 英專家:極大侮辱 不過,倫敦經濟學院的進化心理學家Nicholas Humphrey卻不同意,認為是由於兩種罕見現象結合才造成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宋濤:兩岸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需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有線新聞】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山西出席一個活動並致辭,表示兩岸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需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宋濤說,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合作是發展的基礎,阻撓兩岸經濟合作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來自民進黨當局,種種謀獨行徑,讓台海和平受到威脅,他希望台灣民眾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警斥千萬擴充法證指紋實驗室 新儀器助找破案關鍵 料明年增設鑑證車流動蒐證
【有線新聞】指紋鑑證為不少罪案提供破案線索,警方的法證指紋實驗室完成擴充,投入使用,並且引入新儀器,未來亦會有流動實驗室到罪案現場蒐證。 在多波域光源和「超能膠」煙燻下,「兇刀」上的指紋無所遁形。這些遺留現場的指紋DNA等,往往是破案關鍵。警方刑事鑑證科,去年以過千萬元引入新儀器及擴充法證指紋實驗室。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說:「實驗室擴充後面積倍增,我們有很多不同檢驗程序及測試方法,在以前很多不同的檢測要放在同一間房,現時情況可將所有檢驗人員(安排)在獨立房間檢驗,多了空間,方便處理大型證物。」 這些法證儀器利用光源,可以將留在證物上的血液,甚至指模上的汗液顯現出來。不過案發現場可能會被破壞,這部新的二氮化二硫煙燻儀,便可以在火場套取殘留指紋。 實驗室去年全年檢驗超過31,000件證物,鑑別了570多名涉案人士。鑑證的實驗室,亦都會搬到嚴重罪案現場。鑑證科先進科技課高級督察譚潔琳說:「有些案件涉及在逃人士盜用賊車停泊在路邊、被遺棄,會不會有很多人曾看見或觸摸呢?都是一個影響。與時間競賽,不如我們『到會』在現場做。我們會搭建帳篷做密閉空間,將實驗室技術帶到現場即時做 ,盡快將留下的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普里戈津墜機亡|低調舉行私人喪禮 普京沒現身 克宮:不清楚安排
【有線新聞】墜機身亡的華格納創辦人普里戈津舉行私人喪禮,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出席。克里姆林宮指喪禮是普里戈津家屬的事,不清楚安排。 普里戈津的喪禮周二在家鄉聖彼得堡北部一個墓園低調舉行,當地傳媒報道,簡短的儀式全程約40分鐘,有20至30名親友參加。 普里戈津的遺體據報葬在他父親旁邊,墓地掛有俄羅斯國旗及華格納的旗幟,大批警員及國民警衛隊成員在附近戒備。 總統普京這天在克里姆林宮與官員會面,官方稍早前指,普京沒有計劃出席普里戈津的喪禮,認為是普里戈津家屬的事,不清楚有關安排。 普里戈津乘坐的私人飛機上周墜毀,機上10人全部罹難,外界對空難起因有諸多猜測。 普里戈津今年六月發動政變但失敗,美國白宮發言人再暗示克里姆林宮與空難有關,表示克宮有殺害反對派的前科,克宮早前已否認相關指控。 墜毀的飛機在巴西製造,《路透社》引述巴西當局透露,俄羅斯認為墜毀的飛機是內陸航班,目前不會根據國際規則,容許外國參與空難調查。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荃灣大涌道橋底私家車撞壆 司機棄車離去
【有線新聞】荃灣有私家車撞壆,司機事後棄車離去。 涉事私家車車身嚴重損毀,泵把鬆脫。事發在凌晨4時許,該私家車沿海興路行駛,駛到大涌道橋底懷疑失控撞壆,有駕駛人士發現報警。警員到場前司機已經棄車離去,警方正追查司機下落及調查意外原因。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灣仔食店後巷火警 疑冷氣機電線短路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灣仔有食店後巷冷氣機起火,無人受傷。 現場是軒尼詩道115號,凌晨1時許,地下一間食店後巷起火,冒出濃煙。消防接報到場,出動一條喉及一隊煙帽隊將火救熄,調查後懷疑安裝在後巷的冷氣機電線短路,引起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