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男拔生失蹤|小瀝源留最後身影 警將搜索馬鞍山郊野公園一帶 校友組隊尋人
【有線新聞】失蹤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仍未尋回,警方最新發現男學生曾行經小瀝源,鎖定搜救範圍在馬鞍山郊野公園一帶。 警方聯同消防晚上繼續搜索,警方最新調查,失蹤少年失蹤當日下午約2時30分,曾行經小瀝源行善里,即恒生大學附近,並前往馬鞍山郊野公園方向,其後失蹤,警方將搜救範圍鎖定於馬鞍山郊野公園附近。 警方機動部隊早上亦帶同裝備,聯同消防攀山拯救專隊搜索,分別到馬鞍山市中心、大水坑梅子林、沙田花心坑等一帶搜尋。 拔萃男書院校友組織搜索隊到小瀝源一帶尋人。拔萃男書院校友Jack:「現時有數個人在小瀝源,我們(周五)走了一趟,我親身到石門後面的女婆山,當然未有發現。會再行,仍在計劃,有提示去恒生大學附近行。」 失蹤少年的母親發文多謝大家的關心和辛勞,又說會支持兒子,希望他盡快回家。 失蹤的17歲學生曾憲哲周三中午離開拔萃男書院,獨自乘港鐵去石門站,並下午曾行經小瀝源行善里,最後露面時穿白色短袖上衣、黑色長褲、黑皮鞋及戴黑色口罩,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消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西貢野豬遭鋼索纏頸 當場死亡
【有線新聞】西貢有野豬遭鋼索纏頸,當場死亡。 野豬約3呎長,頸部被鋼索纏著、奄奄一息,有途人上午經過蠔涌路近界咸村發現野豬受傷倒臥農地,於是報警。消防和愛協人員到場,用工具剪掉鋼索,並進行心外壓急救,但野豬最終傷重不治。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十一黃金周|逾百萬人訪港 旺區零售業錄雙位數增長 旅業:對旅行社幫助不大
【有線新聞】政府致力搞活夜經濟,商場亦推出夜市等活動,零售業界指反應正面,旅遊業界就指十一黃金周有過百萬人來港,但對旅行社幫助不大。 旅遊界姚柏良:「入境旅客絕大部分是自由行,散客為主、團客量不多,黃金周裏大約700多團,團客約兩萬多至三萬左右,真正旅行社做到生意的比例不多,但看到整體氣氛有所改善,看到穩步復蘇狀態,將整個勢頭延續下去最重要。」 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特別是旅遊旺區及傳統行業都有雙位數字增長,像珠寶黃金、奢侈品;當然在民生區就稍為遜色。相信除了遊客來港,這五天有100萬人來港,也有不少香港朋友去大灣區融合,所以在民生區,因為他們不在港,日用品自然食少些用少些。」 政府說一連八日國慶黃金周,各方面接待旅客工作暢順,入境處共錄得約110萬內地旅客人次訪港,平均每日有14萬人次,較五一黃金周高一成,符合預期,回復至疫情前的約85%。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政府會總結經驗,為未來協調工作及提升旅客訪港體驗做好準備。另外,旅監局一共接獲780個內地旅行團在黃金周訪港,佔整體約2%,秩序整體良好,未有收到有關威迫購物的投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颱風小犬|水浸黑點加強防範 黃大仙中心架起擋水板 耀興道上月山泥傾瀉仍未解封
【有線新聞】因應強颱風小犬,本港多區都提前應對,上月受暴雨嚴重破壞的黃大仙中心架起擋水板,工人加緊疏通渠道。 多個水浸黑點提早做好預防措施,上月受暴雨嚴重破壞的黃大仙中心,商場外通往地庫的樓梯已提早封閉,商場架起擋水板,用多個沙包壓住,工人在風暴前夕加緊清理水渠。部分受破壞的地方仍未完全修復,商場內仍有不少地方架起圍板或用白布覆蓋,其他商戶照常營業,曾先生:「那裏應該弄好了,我在那邊住,看到工人已處理好,沒事的。」 而在港島東區的杏花邨,上午風浪都不算大,有人在海旁公園做早操,最近海的走廊提前封閉。筲箕灣耀興道的山泥傾瀉仍未清理好,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誌說路政署至今已清理約150噸泥石,不過仍有巨石和大量碎石要固定或移除,以騰出空間安裝保護圍網。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07日
美國驅逐俄外交官回應莫斯科驅逐美方人員
【有線新聞】美國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 國務院發言人宣布,把兩個駐美俄羅斯外交官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指是回應俄方早前故意驅逐兩名美國外交官。發言人強調不會容忍莫斯科騷擾美國外交官的行為,揚言這些行為將會帶來後果。俄羅斯傳媒引述外交部批評美方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藉口,強調俄方驅逐的是「從事間諜活動」的外交官,重申對局勢升級不感興趣,但會堅決果斷回應敵對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李家超訪科大與學生交流 稱會將年輕人想法、意見帶回團隊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到大學與學生交流。 「當然希望你們繼續在香港發展,香港就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當然要搞好這個家。」 李家超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上周四到訪科大與學生交流,他說撰寫施政報告需要各界意見,特別是年輕人的聲音,聽了年輕人的分享後,更確定教育、就業及創科等政策對年輕人的支援十分重要,會將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帶回團隊,力求完善措施,為年輕人搭建各展所長的舞台。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07日
美國將多間華企列入黑名單涉支援俄羅斯
【有線新聞】美國商務部將42間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指控它們支援俄羅斯軍工企業。 商務部指相關企業向俄羅斯供應來自美國的晶片等,這些微電子部件被應用於攻擊烏克蘭平民設施的導彈和無人機導引系統。除了中國企業外,新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還包括另外7間印度、土耳其、阿聯酋、英國、德國及芬蘭企業,美國企業須取得許可,才能與這些企業交易。
- 兩岸國際
- 2023年10月07日
歐盟就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未能達成共識
【有線新聞】歐盟就難民爭議的分歧加劇,成員國再分配移民的方案在波蘭和匈牙利反對下,未有寫入非正式峰會的聯合宣言。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個人名義發聲明,強調歐盟會果斷對外合作,從根源解決非法移民問題。 歐盟領導人齊集於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納達,圍繞歐盟長期戰略展開磋商,但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有分歧。 今年已有約25萬名難民經非法渠道抵達歐盟國家,歐盟大多數代表日前通過,將成員國的非法移民再分配,拒絕接收的國家要向接收的國家支付費用,匈牙利和波蘭表明反對。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明不會妥協接受強推的議案。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亦堅持立場,基於治安考慮不接收非法移民。 結果會後宣言無提及非法移民,只得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個人名義發聲明,表示歐盟將與非法移民的原居地和中轉國建立夥伴關係,從根源解決問題、打擊販賣人口。 不過歐盟分歧加劇下,應對方案能否有效落實仍有變數,但會上其他議題就取得共識。 宣言強調繼續支持烏克蘭,不過表明新成員加入不會有捷徑,必須滿足歐盟嚴格的標準。 歐盟未來亦會集中幾個優先領域,包括強化戰備、提高能源主權、降低對外依賴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家國天下|粵港澳合辦絲綢外銷展 冀巿民認識中國海上絲貿影響力
【有線新聞】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明清以後中西貿易蓬勃發展,絲綢更作為大宗商品,經粵港澳灣區出口,香港藝術館期與廣東省,以及澳門博物館合辦絲綢外銷展,讓巿民認識兩岸三地在中國海上絲綢貿易發揮的影響力。 這一幅11聯的屏風以八仙賀壽為主題,漢鍾離、韓湘子、呂洞賓、藍采和,還有壽星公以及太獅少獅,造型全部都栩栩如生,它們都是工匠在白色緞綢上彩繡的圖案,在清代,這類絲綢制成的室內陳設,是最受歐洲皇室貴族追捧的外銷商品。 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林向盛:「整件繡品都充滿著傳統廣繡的特色,圖案很飽滿,題材方面都是以中國的吉祥圖案為主,最特別是壽星公額頭上看到蠶絲的光澤,因為它運用了一種技法,運用了大量的絲終繞到圈曲的狀態,看起來好像唱片般閃閃發亮,因為有不同技法,整件繡品的人物圖案神情看起來很生動。」 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古人很早就已經懂得養蠶取絲,蠶絲細長堅韌,質料冬暖夏涼,無論是素色還是色彩艷麗的綾羅綢緞,都是製成各類織品的上乘材料,就好像這件女褂,紅緞上繡有牡丹、玉蘭、蝴蝶等紋飾,下擺以海水江崖為紋,用上是俗稱三藍繡的刺繡技巧,以不同深淺藍色的絲線展現漸變的效果。 清代朝廷更特別聘請畫家,繪畫耕織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張國鈞專訪|稱爭取「港資港法」擴至大灣區 外地律師數字微跌 不覺與法治信心有關
【有線新聞】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本台節目說,正向中央爭取將「港資港法」措施擴展到大灣區城市,目前進展順利,相信有助將資金引進大灣區,同時增加香港法律界發展空間。 負責「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的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正爭取將已在前海落實「港資港法」,即港資公司可用香港法律處理民商事糾紛擴展到大灣區城市。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好像是深圳、廣州和東莞,它們的GDP十分犀利,亦代表甚麼,代表了它們的經濟動力很強勁,如果我們能運用這些地方時,其實可以令香港法律業界,做生意的空間大很多,所以我們希望當然,起碼這些地方有沒有辦法試做,我們正積極爭取。直至今年9月,有357名香港的律師已取得大灣區執業證,在港澳辦統籌下,今年底我們會開展實務的培訓,在內執業時保險的安排是怎樣,內地跟香港律師的收費,規管的模式並不相同,怎樣做可以既符合香港的要求,但同一時間又可以跟內地律所合作。」 香港註冊的外地律師由2018年約1,500人,減至今年8月約1,400人,張國鈞認為數字變化不大,不認同與法治信心有關,張國鈞:「跨國的律所其實開始轉變了用『在家工作』,這是疫情帶來的改變,不代表他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議員倡修例強制全港的士設電子支付
【有線新聞】為方便內地人來港旅遊,有議員建議,強制全港的士增設電子支付設備。 政府正在研究的士車隊管理制度,立法會議員嚴剛去信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建議政府修例,強制全港所有的士均須增設電子支付設備,之後再考慮普及至巴士、小巴、渡輪、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立法會秘書處稱,相關信件已轉交政府參考,的士業界對建議有保留。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7日
照顧者熱線|六天近千二宗求助 社工:部分人憂社會目光拒求助 體弱互相照顧情況趨普遍
【有線新聞】政府上月底推出照顧者熱線,運作首6天已收到1,189宗求助,不過有照顧者家庭說礙於社會目光,即使知道有社福服務都未必會考慮。 阿英:「我以為是偏頭痛,原來不是,原來是大腦有事,後來再照一次就說是腦萎縮,記憶力很差。」 60歲的阿英大約十年前證實顱內有骨瘤,同時確診中度腦萎縮,日常起居可以自理,但出入必須有人陪同,阿英:「好像我在深水埗走了幾年都真的不認得路,兜兜轉轉,跟姊姊去買餸,都一定要與姊姊一齊。」 身為照顧者的姊姊阿苹,較妹妹年長9歲,有抑鬱症,最近身體都出現毛病,阿苹:「因為醫生跟我說了,我的青光眼可能慢慢會變盲,到時又照顧不到她,我自己到時候也需要別人照顧。有時候真的這些事自己都不敢想,因為年紀大了、很多條件都真的差,身體又差。」 一直跟進她們的社工說,部分家庭會因為擔心外界目光不願意尋求協助,近年一個家庭之中,體弱照顧體弱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有些是老人家照顧老人家,有些是一、兩種病照顧五、六種病的人,現在看到多了殘疾人士要照顧長者。有時候反過來是照顧者的身體會變得差,被照顧者就頂上,變成照顧者,(照顧者)熱線我們相信可有一些幫助,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