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警銅鑼灣利園山道掃黃 拘捕4外籍女子
【有線新聞】警方灣仔警區特別職務隊人員今日(23日)下午在區內展開掃黃行動,突擊搜查利園山道多個單位,拘捕4名涉嫌「違反逗留條件」的外籍女子,年齡介乎23歲至44歲,所有被捕人現正扣留調查。警員在行動中檢獲一批證物,包括安全套、漱口水及潤滑劑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經民聯倡設「外籍人才通行證」 助建大灣區自貿區
【有線新聞】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周年,經民聯發表研究報告,建議中央研究建立「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消除粵港澳之間的投資和貿易壁壘。 主席盧偉國指出,大灣區存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深度融合方面存在不少障礙。報告提出七大政策重點,包括在區內實施金融「單一通行證」,亦提出為自貿區設立最開放的貿易政策,開放金融、通訊、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限制。 他們又提議設立「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便利往來,以及盡快恢復深港一簽多行,再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 其他建議則包括在羅湖及褔田兩個鐵路口岸延長通關時間,逐步達致所有口岸24小時通關,以及在各口岸全面實施「一地兩檢」,並在港深陸路口岸全面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 中國在線
- 2024年05月23日
西藏去年旅遊總收入651億元 接待遊客5517萬人次
【有線新聞】西藏去年旅遊總收入651億元,接待遊客逾5千萬人次,旅遊業被指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 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嚴金海,指西藏人均GDP已增長到6萬元,去年接待遊客551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51億元,分別有八成三和六成增長,均創歷史新高,有信心今年仍能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當局將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赴美留學生回國前碌爆卡 套現百萬賺「人生第一桶金」 網民:還能去香港嗎?
【有線新聞】內地有網民早前自稱在美國留學,畢業前「刷爆」美國多間銀行的信用卡,金額高達14萬美元(約109萬港元),之後回到中國,直言是要「給美國資本家的最後一個教訓」。該貼文引發熱議,有部份人封之為「英雄」,但亦有網民批評只會令外界對中國學生留下壞印象,可能累及其他留學生。內地知名法律學者羅翔日前特意拍片討論,卻同樣引起正反網民爭論。 坦言銀行服務真的好 但要給美帝一記重拳 據該留學生在小紅書上傳圖文,稱對Chase(大通銀行)、花旗和美國運通的「3年陪伴」先是表達感謝,直言這三間銀行服務「真的很好」,但「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中國人」,因此決定用這人生的「第一桶金」回去給祖國「添磚加瓦」,以後不會再出國,同時也作為給美帝國主義的一記重拳,給美國資本家的最後一個教訓。 貼文發出後就掀起了熱議,有人稱該留學生是「高手,而且還是英雄」,又戲言「甚麼叫刷爆,老佛爺(慈禧)付過錢了」。不過,亦有網民留言直言「承擔後果的是後續去美國的留學生和沒有美國綠卡的華人」、「只會影響中國人的誠信和形象」。有人將其翻譯後傳到外國論壇,引起許多美國網民關注。 羅翔:假的就是造謠 網民:作為百姓很划算 法律學者羅翔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騙徒冒認香島中學教職員或家長 訛稱資助內地貧困生騙財
【有線新聞】九龍塘香島中學在學校網頁貼出公告,指有人冒認該校教職員或家長進行詐騙活動。 校方指,該詐騙者冒充學校人員聯絡商戶或家長,訛稱需要金錢購買米、油及床褥等以贈送給內地貧困地區學生或退休教師及長者,以騙取金錢。校方提醒家長及學生,如收到陌生的電話,要求轉錢到指定户口,應提防受騙。
- 中國在線
- 2024年05月23日
福建海警在烏丘嶼和東引島進行演練 分析認為是要進一步擠壓台軍活動空間
【有線新聞】福建海警派出艦艇,在烏丘嶼和東引島進行演練,首次進入兩島所謂的「限制水域」,跟解放軍高度協同。有分析認為是要進一步擠壓台軍的活動空間,圍堵封鎖台灣經濟。 大陸海警局公布,福建海警周四派出艦艇編隊,在烏丘嶼、東引島附近海域進行綜合執法演練、檢驗聯合巡航、快速反應和緊急處置能力,跟解放軍東部戰區的聯合演練高度協同,當中距離東引島最近時只有3.1海里,距離烏丘嶼最近只有2.8海里。《環球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指,今次是海警艦艇首次進入兩島所謂的「限制水域」。 有大陸軍事專家說,兩個外島都是台軍防禦的重要位置。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張弛:「台軍將其視為台海防禦作戰的最前哨,這一次我們的艦艇的活動進一步擠壓了台軍的活動空間,其用意就是要清晰地告誡賴清德當局,台獨只能是死路一條。」他又提到台灣屬於孤島,加上能源消費大多依賴進口,一旦被圍困,很容易被封鎖經濟。 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解放軍亦曾環島軍演,有台灣前空軍表示,這次演習範圍擴大至外島,會令台軍無法互相支援。台灣前空軍軍校張延廷:「以前是獨立作戰,現在變成孤立作戰,因為彼此沒有辦法互相應援,外島沒有辦法應援
- 中國在線
- 2024年05月23日
外交部: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獨」是死路一條
【有線新聞】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獨」是死路一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位台島周邊開展聯合演訓,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予以有力懲戒,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予以嚴重警告,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完全正當必要。我們敦促美方停止縱容支持「台獨」勢力,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任何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都必將遭到中方堅決有力回擊。
- 兩岸國際
- 2024年05月23日
李強將赴首爾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有線新聞】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周日起在南韓首爾舉行。 外交部公布,總理李強將前往首爾,與南韓總統尹錫悅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日起一連兩天會面,尹錫悅會先分別與李強及岸田舉行雙邊會談,下周一舉行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相隔四年多再次舉行。 中方期望會談能更好實現三國互利共贏,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李強總理將同日韓領導人共同出席三國領導人會議、中日韓工商峰會等重要活動,就中日韓合作交換意見,在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複雜演變的背景下,中方期待此次會議為三國合作注入新的動能,更好實現三國互利共贏,中方願同日方、韓方一道,落實《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等重要共識,深化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推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地區及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垃圾徵費|有鄉村村民料每月多花500元扔垃圾 議員憂難執法:不足一小時又有垃圾
【有線新聞】推行垃圾徵費是為了減廢,不過有些垃圾卻較難避免,例如鄉村村民會養動物,動物排泄物、還有枯枝、落葉等,他們有什麼擔心。 這五隻狗都是由Ringo養,每日都收集到至少兩袋狗隻排泄物,連同枯枝落葉,佔一日要丟的垃圾約六成。村民Ringo:「這是野樹,(樹葉)很容易掉下來,大風一吹就會掉,又要幫忙清理,(枯枝)通常最長都是3至5尺。」 Ringo:「因為我們沒有先行先試,例如我每天要用最大那個(指定袋),還是最小那個(指定袋),但如果看(政府)宣傳,可能每月額外需要400至500元。」 Ringo也有回收的習慣,他走5分鐘把玻璃瓶拿到村公所,有人定期過來收集。 這個綠在聯和墟的流動回收點每兩個星期會來一次,每次逗留2小時,回收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包括焗爐、微波爐等。不過不是人人都有環保意識,村內有多個垃圾黑點,有人棄置了一些玩具、紙皮等,在村內較偏僻的位置,草叢中有車胎。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擔心,鄉村面積大、村民分布散,若有人沒用垃圾指定袋丟棄垃圾,政府也難以執法。陳月明:「有些居民居住的地方沒有車路前往,傳達訊息較困難。人口多,有時晚上垃圾車清理完垃圾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寶血醫院將翻新擴建 新增日間醫療大樓
【有線新聞】寶血醫院將會翻新擴建,興建多一幢日間醫療大樓。 營運寶血醫院的明愛與一間私營醫療機構簽署翻新及擴建合作備忘錄,擴建將分為兩階段,首階段目標增加住院空間、提升手術室等現有設施,亦會將門診及後勤支援部門遷移至院外,並在院外設立日間醫療中心,正在醫院附近物色適當位置,目標明年啟用。 第二階段會在醫院旁邊興建一棟全新的日間醫療大樓,院方指會在今年第三季會成立項目規劃小組,探討醫院擴建後會提供甚麼服務,保證擴建期間不會停止服務,但未有完成的時間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茶葉包裝大麻花 警檢約60萬元毒品 孟加拉情侶被捕
【有線新聞】警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人員周二(21日)下午展開打擊毒品行動,在油麻地白加士街截查一名可疑男子,並在他身上檢獲14包以茶葉包裝作掩飾的懷疑大麻花,共重約80克。 警員其後搜查該男子位於白加士街一單位,檢獲約1.5公斤大麻類毒品,包括約160包茶葉包裝的懷疑大麻花、約300支載有約600克懷疑含四氫大麻酚(THC)及大麻二酚(CBD)的大麻油、約200克懷疑大麻糖、約40克懷疑「冰」毒、約60克懷疑可卡因及少量毒郵票,以及一批毒品包裝工具。 警員亦在該單位内的另一名女子身上檢獲約3包以茶葉包裝作掩飾的懷疑大麻花。行動中,人員檢獲毒品總市值約60萬元。 被捕男女孟加拉籍持行街紙,為情侶關係,分別44歲及36歲,報稱無業。他們現正被扣留調查,稍後將被落案起訴販運危險藥物罪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工聯會擬邀內地「勞動模範」訪港交流 冀今年9至10月辦香港首次評選
【有線新聞】工聯會計劃舉辦香港勞動模範評選,邀請了四名廣東省「勞動模範」下周一來港交流。 勞動模範代表團由獲頒「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總負責人朱永靈率領,三日行程會與本地勞工界青年學生座談,亦會與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會面。 工聯會稱希望藉此宣揚「勞模精神」,引起社會對勞動尊嚴、價值的重視,又希望今年9至10月舉辦香港首次「勞動模範」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