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不包政總、環境局 局方:本身已按重收費、分別不大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政府處所,只有西九龍政府合署、政府總部和環境及生態局未有參與。環境及生態局解釋因為本身已是按重收費,不會反映強制要求使用指定袋的情況。 環境及生態局在社交平台回應坊間對計劃提出的質疑,指政府總部及局方辦公室在垃圾收費下將採用按重收費模式,不是用指定袋收費,所以跟現時分別不大。而西九龍政府合署就使用壓縮垃圾車收集垃圾作試驗,更能協助政府掌握真實情況。 當局又指一月已籌備試行計劃、協調及培訓試點物管人員。局方將於4月1日前於試點公眾地方及所有樓層張貼告示通知居民或業戶有關安排,環保署隨後亦會探訪試點住戶,了解試行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警方嘉許287名銀行員工 助阻止逾三百宗騙案 蕭澤頤:可想而知騙案廣泛性
【有線新聞】警方嘉許287名銀行員工,表揚他們協助阻止超過三百宗騙案。警務處長蕭澤頤又表示轉數快高危警示,至今已發出約40萬個警示通知。 ZA Bank金融犯罪合規部門主管張曉暉:「誇張程度是可能一日有二百到三百筆(轉帳指示),如果我們按傳統策略,要調節系統實時去阻截時,苦主的錢已被轉走。當我們找到第一宗的時候,我們要立即做調節,確保有新的規則可捉到新模型。」 獲警方嘉許的這一家數碼銀行使用自行開發的系統,偵測到近40億可疑金融活動,成功攔截可疑交。亦有其他銀行的職員成功勸阻客戶,在分行提早取消一百萬港元定期存款的要求,並說服客戶報警,揭發網戀投資騙案。 總數287名獲嘉許的銀行界人士由前年6月到去年12月,成功協助警方勸阻364宗騙案。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大家可想而知騙案程度的廣泛性。前線員工你們的力量,你們的能力是絕對可能、可以防止不止一單騙案,更是一個家庭,可能一條生命。」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指轉數快高危警示自去年11月推出至今,系統已向用戶發出約40萬個警示通知,阻截騙案發生。他再次提到內地學生去年誤墮騙局後輕生的案件,呼籲銀行界要與警方加強合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23條|明日生效 李家超:完成歷史使命 讓港輕裝上陣創造更美好家園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明日刊憲後正式生效。他說立法後,香港可以無後顧之憂,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行政長官李家超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3月23日刊憲正式生效。他說香港終於履行了《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憲制責任,完成歷史使命,不負中央所託、不負國家信任,感謝政府團隊團結一致,盡心盡力草擬和解說《條例》。「感謝所有愛國愛港人士支持和推動,共同為纏繞香港26年8個月零19日的問題,寫上圓滿句號,為香港特區譜寫光榮歷史。」 他又回顧2014、2019年等社會事件,說香港必須防範再次發生,《條例》帶來安全穩定的環境,同時保障人權和自由,能夠吸引企業和投資。李家超:「《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將有效保障國家安全,讓香港可以無後顧之憂、輕裝上陣,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共同創造一個更繁盛更美好家園。」 他說特區政府會落實好《條例》的責任和工作,持續做好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防護中心調查兩宗外地傳入麻疹個案 同航班乘客若現病徵可查詢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調查兩宗外地傳入麻疹個案。 當中一名30歲男病人上周六起發燒、出疹和有結膜炎,月初潛伏期內曾到訪印尼,15日和17日乘坐泰國亞洲航空FD501和FD504往返香港和泰國。另一病人是27個月大女嬰,潛伏期內身處沙特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5日乘坐阿聯酋航空EK380由迪拜返港。二人均沒有接種疫苗,現時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呼籲上述航班乘客如出現麻疹病徵,致電2125-2371。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Friday Beyond Spotlights III】 Honorable Paul Chan: Bolstering Hong Kong’s Competitive Strength
Hosted by Nick Chan, episode 2 of Season 3 features the Honorable Paul Chan, Financial Secretary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who has been serving the public in this role since 2017. Chan manages a large portfolio including the city’s finance with an annu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f approximately US$97 billion. He shares valuable insights from participations i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meetings, such as representing Hong Kong at the APEC leaders meeting, in Davos for the World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23條|赴聯合國人權會議後返港 張國鈞:期間向海外媒體澄清偏頗報道
【有線新聞】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後返港,他說期間接觸海外媒體澄清有關23條立法的偏頗報道。 張國鈞:「我們所寫的最高刑罰,並不代表每當有人觸犯相關罪行便判處最高刑罰。但我見到海外傳媒偏偏將它曲解,將它變成唯獨香港才有的嚴苛刑罰,所以我借此機會在瑞士日內瓦跟海外傳媒機構見面,就剛才的情況解釋,令她們明白這些報道並不正確,甚至故意曲解香港立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葵涌醫院精神科病房 三男病人染甲型化膿性鏈球菌
【有線新聞】葵涌醫院精神科病房三名男病人感染甲型化膿性鏈球菌,目前情況穩定。 三名病人介乎36至44歲,自本月6日起先後出現皮膚感染,他們對甲型化膿性鏈球菌測試呈陽性反應。院方已加強預防感染措施,會繼續監察病房內其他病人的健康情況,個案已呈報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23條|澳洲、台灣發旅遊提示 港府譴責「政治操弄」散播恐懼、誣衊抹黑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譴責澳洲及台灣假借對香港發出旅遊提示,誣衊抹黑《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澳洲將香港旅遊提示提升為第二級「保持高度警戒」,指條例定義廣闊,訪港時可能無意中犯法。台灣陸委會亦提醒赴港民眾,條例可能引發人身安全風險。 特區政府批評有關地區以「政治操弄」散播恐懼,歪曲事實及危言聳聽,一般旅客不會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並不會誤墮法網,敦促相關地區停止干預屬於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垃圾徵費|劉國勳:先行計劃若不理想應延後 綠惜地球籲公開過程予學習
【有線新聞】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認為政府應加大「先行先試」計劃規模,以免浪費4個月試行時間,並進行全民演練,6月總結試行計劃時再決定是否如期落實垃圾徵費。 新界北(民建聯)議員劉國勳:「在完成『先行先試』計劃大約兩個月後,在六月會到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進度,我自己認為如果當日報告情況如果反應是不理想的話,我認為政府不應該強行推行,應該要將時間繼續延後,甚至停一停,讓社會有更好的準備,並物色一個更好時間。」 環保組織「綠惜地球」亦擔心測試規模和成效有限,指當局未善用政府處所,涵蓋醫管局診所和醫院以及酒店、景區等處所,又建議公開過程,讓媒體、物管和清潔業界學習。
- 中國在線
- 2024年03月22日
金門兩男遇險獲福建海警救起 國台辦︰其中一人已送返金門
【有線新聞】國台辦就獲救的兩名金門遇險人員送返事宜作出回應,指其中一人周五已送返金門。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福建海警周一凌晨在圍頭灣海域,發現一艘海釣船求救,救起兩名來自金門的男子,其中一人為台軍方現役人員,但未如實說明身份,反而編造虛假職業信息,有關部門需進一步核實了解情況。至於另一人,已由福建有關方面送返金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垃圾徵費|先行計劃料5至6月交報告 指定三無大廈住戶:不是白老鼠 冀勿匆忙推行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下月1日推行「先行計劃」,14個指定地點包括三無大廈和食肆,政府會派發指定袋及標籤並且收集意見,計劃5至6月提交報告。 試行垃圾徵費的14個地點,其中3個是政府大樓或公共屋邨,其餘選址包括私人住宅,包括兩座深水埗的三無大廈,另外還有商場、酒樓及連鎖快餐店、殘疾及安老院舍。當局會向試行地點免費派發指定袋及標籤。 柴灣連翠邨是試行選址之一,有習慣分類回收的居民說相信不難適應。陳太:「垃圾或者就兩三天倒一次,也不是真的很多垃圾,如果廚餘、膠樽已分類,不是真的很多垃圾,我覺得不是問題。」不過亦有居民擔心具體操作,何小姐:「膠袋真的太小,裝的垃圾不是很多。」 「先行計劃」實施期間,當局會以問卷調查收集意見,計劃在5至6月提交報告,為8月1日正式實施垃圾徵費做好準備。東區區議員林永晟:「如果真的有居民沒有用指定垃圾袋,或者將指定垃圾袋沒有放進垃圾桶、隨處丟棄,廚餘又棄置廚餘機一旁,希望屋苑管理可以有備忘或者通知。或者發現有街坊做錯,執法人員或者管理處可以勸喻或者教育,我相信就會更事半功倍。」 計劃涵蓋兩座深水埗的三無大廈,其中一座沒有聘請清潔工,當局周四派員上門通知,並張貼告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丹麥團隊研發「推算壽命AI」 聲稱準確度近八成 提醒系統屬「雙刃劍」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丹麥有團隊收集數百萬人的數據,研發出能夠推算人類壽命的AI,聲稱準確度近八成。 人類一直以來都想透過不同方式、例如占卜去預知未來,雖說「生死有命」,但如果能預知自己活到多少歲,會否影響人生規劃?丹麥一個研究團隊從政府人口統計數據庫,找出數百萬名35至65歲人士,在八年間跟進他們讀書、就業,還有健康及財政狀況,用這些資料訓練人工智能後,團隊選出其中十萬宗個案,要求系統推算他們未來四年會否離世,結果準確度達78%。 研究團隊解釋將實驗年齡設定在35至65歲,是因為這個群組的死亡率相對較低,較難預測,減低AI「撞答案」的機會。完善後的系統除了能夠預測死亡,還可以評估癌症、痴肥、不育等風險,團隊長遠希望協助政府識別容易有健康隱患的人,可以及早制定政策應對。 不過他們承認系統仍有不足,因為全部數據都來自丹麥,但其他國家和地區各有不同的經濟結構和醫療體系,加上意外死亡屬無法預計,因此結果只供參考,目前只作學術用途、未推出市面。學者就提醒公眾這類系統是雙刃劍,例如商家可以使用AI找出特定高風險群組投放保健品廣告,保險公司亦可以事先分析投保人患危疾的機會,調整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