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5日
智創未來|智慧酒店新體驗
【有線新聞】香港人喜歡外遊,但最怕在酒店辦理入住時,遇上長長的人龍,心情或大打折扣。有初創看準需求,研發智慧酒店系統,旅客可以自行辦理入住手續,可以由平均十多分鐘,縮短至三至五分鐘。目前系統已由本港及海外五十間酒店應用。有酒店指,應用系統後,可以節省約一成人手,可以轉為向客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疫情前本港酒店入住率,平均接近九成,疫情期間急挫至不足百分之五十。疫後旅客追求更方便的住宿體驗,同時人手問題窒礙酒店業復甦,配合科技可否為酒店業帶來轉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5日
智創未來|智慧酒店系統縮登記入住時間 酒店:節省人手為住客提供更貼心服務
【有線新聞】本港酒店業人手持續短缺,有初創研發智慧酒店系統,住客可以自行辦理入住手續,酒店節省了的人力,住客也不用等候太久。學者認為如果業界短期內無法解決人手荒就必須要配合科技發展尋找出路。 蔡松運去酒店睇過 輸入姓名,掃瞄證件,核對預訂資料,領取房卡,入住手續就完成。這間酒店每日平均接待超過600人次,疫情過後人手持續短缺,年半前決定引入這套智慧酒店系統協助住客辦理登記入住手續,大大縮減客人的等候時間。酒店行政助理經理倪國威:「在未有系統前大概要15至20分鐘,現在可縮短至3至5分鐘之內,最主要有和沒有(系統)上是令到客人體驗會好一點 ,因為多了一個選擇給客人 ,以前一定要排隊登記入住或退房,現在多了一個選擇,讓客人自己做登記入住或退房,流程快了、客人體驗更好。」目前酒店安裝了兩套自助系統,如果不懂操作或無法操作都不用擔心,因為酒店亦保留傳統櫃位,住客有需要可找職員協助。 酒店有接近600名員工,倪國威認為應用科技令他在人手編配上有更大彈性。倪國威:「人手方面大約代替了一成左右,而那個人手不是取代了它,正如我剛才所說的就是說,可以令到他們花多一點時間在每一位客人身上,令到他們多一點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5日
智創未來|金管局:銀行將加大金融科技投資 望在更多場景應用
【有線新聞】今年是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策略第五年,助理總裁(銀行監理)朱立翹在本台節目《智.創未來》指目前有超過9成半的銀行已應用金融科技,局方滿意成績。 朱立翹:「約6成銀行向我們表示在未來3年會加大對於金融科技的投資,我們很歡迎銀行在這方面發展,下一步我們想推廣銀行使用金融科技,除了在量、質之外我們也想在深度和廣度加大,如廣度在更多不同的範疇,包括面向客戶的情景都採用金融科技。」金管局在2021年公布有關策略,包括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加深央行數碼貨幣研究、發揮數據基建潛能等,目標於今年底前業界全面應用金融科技,為市民及本港經濟提供合理、高效金融服務。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1日
智創未來|食品科學與初創意念
【有線新聞】根據2022年環保署統計,每日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有3成是廚餘,但其實不少廚餘或者食物副產品可以回收再生,減少浪費。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畢業生何汶諺和顧問老師梁翠恩一起研發,以生產甘筍汁過程中遺留的甘筍渣再造,成為寵物零食,他們更於創業比賽中獲獎。同樣獲獎的還有幾位研發創新草本零食的中藥藥劑學學生梁嘉怡和黃俊滔,因為市面上珍珠奶茶的珍珠較難消化,於是利用洋車前子粉及草本配方製作草本珍珠,期望能為大眾提供較健康的選擇。學院也會跟業界緊密合作,中藥藥劑學課程主任區靖彤就找到本地氣泡茶品牌創辦人劉鍵德,合作研發中草藥氣泡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8日
智創未來|蔬果渣製寵物零食 研轉化食物副產品 院校師生:資源有限冀推動低碳生活
【有線新聞】有不少被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都可以回收製其他產品,有院校師生和飲品製造商合作回收蔬果渣製作成寵物零食,為這些食物副產品重新賦予價值。 切塊、蒸熟、榨汁再入樽,一瓶瓶的甘筍汁就可以推出市場。但消費者看不到的,是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甘筍殘渣,這些渣滓雖然有不少纖維和營養,但因為難以儲存和需要額外成本處理,通常最後都只會運到堆填區。 有院校成立跨學科食物副產品研究中心,跟飲品商合作將甘筍渣轉化。本身是貓奴的何汶諺會研究不同的寵物零食,他說外國會以肉類副產品作為原材料,於是他想到蔬果渣也可以一試。U-treats Limited創辦人何汶諺:「甘筍渣有胡蘿蔔素,就是維他命A,可以對應寵物的需求放進去,同時,它也會含有膳食纖維。以貓為例,貓在理毛方面會吞進一些毛,貓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吐毛,那狀況是什麼呢?就是在內臟裏的毛髮過多時,它會反胃嘔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有膳食纖維的話,可以連著結合。當它腸道蠕動時,就會連帶毛髮一起排泄出來,產生(減少吐毛的)效果。」 團隊也參與了全港廚餘比賽和THEi高科院和獅子會合辦的創業比賽,他們推廣加入食物副產品減少浪費,概念得到比賽評審的青睞。除了寵物零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01日
智創未來|智慧濕地
【有線新聞】獲特區政府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濕地」項目,管理團隊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管理及保護這個重要資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智創未來|智慧濕地結合創科與傳統技術 管理濕地生態
【有線新聞】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應用亦愈來愈廣泛。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濕地」項目,希望利用科技更好地管理這個重要資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智慧濕地)李章遠:「十號圍今天要把水放出去,目前是1.94,我們要放至1.91就差不多。」員工:「我正在把板移走,多移走數塊板,很快就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水位。」 「智慧濕地」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保護區內增設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位及水質的變化。李章遠:「如今有了我們系統之後,其實我們就可以在平板上方看目前的水位是否達到我們心目中的水位。以前我們的員工就要到每一個塘看一看水位是否適合,如果你們如今看到其實是一格一格,其實每一格就是5厘米,以及目前你會看到有一條索帶,這條索帶就是這一個基圍,最希望得到的水位高度。」 水質的好壞會影響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但傳統水質檢測的做法耗時,變相限制了檢查的次數。李章遠:「我們每一個月來到每一個塘一次,做以下這一個動作,放這工具到水內。但如今我們有了自動化系統,每一小時就有一次數據上存,多了很多數據方便我們的研究人員可以很精準,也都很準確地做他們需要做的研究。」 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25日
智創未來|數據✕美學
【有線新聞】政府在過去4年一直推動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大力推動藝術科技的發展。不少人亦在藝術界作出更多嘗試,透過創新科技拓展不同藝術領域的創造性,並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的層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智創未來|數據融入創新美學 創新科技拓展藝術體驗
【有線新聞】近年愈來愈多人探討藝術科技,有藝術家將數據融入創新美學,嘗試提升視覺藝術的層次,拓展藝術的創造性。 孔凡亮是一名實時視覺藝術家,專注打造即時影像體驗,利用數據透過聲音、視覺等帶領觀眾進入抽象的影像世界,這天他正在準備新的裝置藝術作品。孔凡亮:「我一直對香港的建築很有興趣,而裏面亦有一些十分明顯的幾何形狀,其中一個就是愛丁堡行人隧道,因為它是香港第一個行人隧道,行人隧道裏的磚頭有很多圓形、三角形等的形狀。首先會觀察這些地點,看看有甚麼有趣的特徵可以放大,然後再進行3D掃描。」掃描完成後產生點雲數據,計算隧道內各種尺寸、距離。 除了愛丁堡行人隧道,他亦前往了中環的旋轉樓梯以及怡和街天橋,這些香港人熟悉的地方,重新建構地標的模型。他期望透過科技,將現實環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香港這座城市。 孔凡亮:「我想在現在這一刻來說,其實科技實在太發達,很多時候不同的數據、資訊,大家創作的過程已經不同了,以前可能是就著某一個主題慢慢去建立,或者去做一件很深入的作品,但對我自己來說,我會認為利用一些不同的資訊、概念,怎樣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其實對我來說,與藝術的距離並不遠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8日
智創未來|雲巴走出去
【有線新聞】內地近年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有不少內地城市容許無人駕駛車在道路上行駛。有內地車企自主研發小運量軌道運輸系統「雲巴」。公司指「雲巴」建造成本只是地鐵的十分一,適合在密度高的城市應用,目前已在內地多個城市,如重慶、長沙等地載客營運。「雲巴」與一般的單軌列車有甚麼分別?有甚麼賣點? 港府在施政報告提到,在啟德新發展區興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以連繫區內設施,服務區內約六萬人口。香港地少人多,「雲巴」系統又適不適合應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8日
記者實測|智創未來|雲巴於內地多處運行 比亞迪期望引入本港
【有線新聞】內地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雲巴」在內地多個地方使用,公司透露已經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又指有意將「雲巴」引入香港。 深圳巿坪山區這條鐵路在2022年12月底通車,是內地第二條以「雲巴」運行的鐵路綫,每列「雲巴」由4卡車組成,每卡可以載70人,每程車最多接載近300位乘客,全線共有11個站來回坪山高鐵站至比亞迪北站,全長8.7公里,最高時速達80公里。列車無人駕駛,但會有安全監督員「跟車」,應對車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傳統單軌或架空列車普遍由架空電纜供電,「雲巴」則是靠內置電池,每次充電可以行駛200公里,同時具備自我偵測系統,當電量低於百分之30系統會將列車駛回車廠充電。 深圳比亞迪軌道運輸營運有限公司調度主任孫真輝:「我們雲巴在設計之初就採用的是多重安全冗餘,一節車的話有獨立的電池、電閘和電控,就當一半電池故障的時候剩餘的可以繼續行駛到車站去運行,當其中兩輛車電池故障的時候另外的一個電池,另外的兩輛車的電池繼續可以提供牽引電力,可使列車運行至前方站或是回廠維護維修。」 雲巴以膠輪運行,行駛期間都比較晃,所以乘客坐車時最好都是找位置坐下。 由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1日
智創未來|藝術✕科技
【有線新聞】2020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藝術科技」,並指藝術融合科技在香港「大有可為」。在2024年發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當局亦表示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業界、學界如何應對這項潮流,應用科技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