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5日
走過老撾|華商投資興建大型商場 改變民眾消費模式 助經濟逐步轉型
【有線新聞】有華商90年代開始在老撾做貿易生意,近年更投資興建大型商場,引入不同品牌和娛樂活動。有經營傳統巿集的商販認為隨著當地人消費模式改變,老撾的經濟亦逐步轉型。 姚賓90年代開始在老撾做貿易生意,他說老撾位處東南亞內陸發展較為落後和封閉,當時來自美國、日本的商品賣得很貴,他於是直接從中國進口日用品及電器等產品,價格相對具競爭力。 老撾吉達蓬集團董事長姚賓:「我們來的產品價格當然比泰國、比周邊的國家低多了,質量也比以前好多了,當地的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也從這個更多的選擇中可以選更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就是以中國為模板,對吧,以發達的這些國家和地區比如香港啊、泰國啊等等這些地方作為模板,然後我們來看老撾它需要甚麼。然後呢,怎樣去投資是最好、最符合它這個國家。」 近年他和其他華商投資數以億元人民幣在首都萬象興建當地第一座大型商場,裏面有現代化的電影院和美食廣場。老撾吉達蓬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吳興華:「我們不僅是要改變他基本的生活,我們也希望能讓老撾人或者是在萬象首都的人,他們在這裡能夠生活品質的提高。不僅是改變他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能有些品質的提高,讓他們在週末或者是在下班之餘,帶著家人去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北京地鐵甩卡|當地通報逾30人傷 乘客憶述事發一刻:一下子黑了,全部人都倒了
【有線新聞】北京昌平綫列車「甩卡」,兩節車廂分離,北京交通委通報30多人受傷,有乘客說事發時車上突然停電,大部分人傷勢不嚴重。 事發後車卡之間的接駁組件扭曲變形,地上的組件亦都損毀,車廂內漆黑一片,堆滿大批乘客。有民眾敲碎車窗逃生,大批乘客離開車廂沿着路軌在大雪中步行,疏散到西二旗站。北京地鐵指經初步了解,昌平綫列車最後兩節與前車在西二旗至生命科學園區段發生分離。 事發後大量救護車及救援人員趕到現場,部分傷勢沒大礙的乘客自行離開,有乘客說出事一刻車廂突然變黑,不少乘客跌倒,大部分是膝頭受傷。孫小姐:「也沒有甚麼徵兆,一下子突然就不知道撞到甚麼東西,然後所有人……車廂裏都黑了。突然一下子就黑了,全部人都倒了,在裏面大概待了一個小時,才聽到救護車、警車的聲音。」 通往事故現場的這段路面有積雪、也比較滑,塞車嚴重,相信會增加救援難度。北京市政府指傷者正陸續送往醫院,事故原因仍在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周庭棄保|國安處拒透露有否安排深圳遊 指商議保釋「有傾有講」 稱限期前未回港將成逃犯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首度回應周庭棄保事件,拒絕透露有否安排她到深圳一日遊認識國情,而商議保釋條件是根據被捕人的要求及風險作決定。 警方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並非鐵板一塊,我們很多時候尤其在保釋方面『有傾有講』。有人向警方表示要到外國讀書,並且提供大量資料,令我們相信她會這樣做,我們就更改擔保時間,容許她使用自己證件離港,承諾會回來做擔保,最終她沒回來,即是說謊、誠信破產。我相信問題在她身上,我想說一句說話,根據我們手上紀錄,她現在未正式犯法,或者如果她有機會聽到這個記者招待會,希望她把握機會回香港,那她就不是逃犯,如果她在限期之前不回港報到,她就是逃犯,我們需要通緝她。」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國安處再懸紅百萬 通緝鄭文傑、許穎婷等5人 4人涉訂閱平台資助羅冠聰、許智峯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再通緝多5名海外港人,指他們涉嫌勾結外國勢力或煽動顛覆政權等罪,每人懸紅一百萬元。另外拘捕4人涉嫌透過訂閱網上平台資助羅冠聰及許智峯。 新一份通緝名單涉及五人,分別干犯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安、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煽動他人顛覆政權等罪。其中33歲鄭文傑離港前在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工作,警方說他去年8月至今年6月成立「英國港僑協會」等組織,在社交媒體鼓吹港獨,呼籲外國制裁香港;24歲的許穎婷和邵嵐涉嫌2020年10月起透過不同平台,請求外國制裁、封鎖中國、香港,或採取其他敵對行為;霍嘉誌和蔡明達就涉及開設頻道,呼籲其他人加入外國軍隊或組織軍隊、接受軍訓,意圖改變香港政權,又聲稱可協助19年犯案的年輕人逃離香港。 警方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五人雖然案情不同,但有些共同特徵,就是出賣自己國家、出賣香港,不顧港人利益,逃往外國後繼續從事危害國安的事情,行為卑劣。大家都期待能將他們繩之於法的一日,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看法,但要明白這個過程可短,也可很漫長,要明白一點很重要,就是千萬不要看輕香港警方的決心。」 警方強調會盡力切斷他們的資金鏈,又在星期三拘捕四人,涉嫌訂閱早前被通緝的羅冠聰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香港街馬周日開跑 近二萬人參加 港鐵頭班車提早開出接載
【有線新聞】「香港街馬」星期日舉行,有近二萬人報名參加,港鐵頭班車會提早開出接載跑手。 賽事分半馬、全馬及十公里賽,半馬及全馬當天清晨約5時於東區走廊近東岸公園起步,經東隧過海到土瓜灣新山道;十公里賽早上9時半起步,由日出康城經將軍澳跨灣大橋、將藍隧道以觀塘海濱道為終點。除了機場快綫及迪士尼綫港鐵頭班車會提早開出,屯馬綫及東鐵綫頭班車凌晨3時05分開出,東隧北行管道周日凌晨1時至早上9時會封閉,九龍東、將軍澳、港島部分路段當天凌晨1時至下午1時會分階段封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改建科學館|館長袁月寶:持開放態度 有更大空間發展是好事
【有線新聞】政府建議將科學館搬到沙田,原址改建為國家發展及成就館,科學館館長袁月寶說目前仍在諮詢、未有定案,但認為有更大空間,供科學館發展是好事。 科學館館長(展品)袁月寶:「我們是持開放態度,科學館已經落成30多年,展館有點舊,如果有更加大地方、更多空間發展,其實都是好事。沙田並非很不黃金的地段,因為沙中綫後真的很方便。我想現在香港的交通很方便,到每一個地區都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想都不是很大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大灣區個人信息跨境轉移公布「標準合同」 孫東:敏感數據受嚴格規管
【有線新聞】香港與內地就大灣區個人信息跨境轉移公布「標準合同」,簡化流程及免除數量限制,銀行、醫療業等會先行先試,政府重申重視保障私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敏感數據當中的個人數據是跟民生相關最緊密的範疇,所以我們先從這個開始。未來不排除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不排除我們會繼續跟國家有關方面探討,探討其他行業的重要數據能跨境流動到香港。任何香港個人數據處境,第一要按照自願原則,必須受當事人授權,第二要嚴格受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管。」 至於早前區選投票日,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發生故障,政府資科辦事前有否參與把關、是否需要問責,孫東說特首已要求成立小組調查,有關報告會詳細交代。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首十月錄逾7.5萬宗罪案 較去年增三成三 鄧炳強:因兩地恢復往來
【有線新聞】本港今年首十個月錄得逾75,600宗罪案,較去年同期多三成三。 詐騙案佔四成半,有近34,000宗,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一半,當中網上騙案佔近七成,主要是網上購物騙案、有7,700幾宗,網上投資騙案有4,000幾宗,增加了1.6倍,涉款近25億元,是紀錄新高。而今年首十個月有1265名內地人被捕,較去年同期增加逾5倍,保安局相信是因為復常後兩地恢復往來。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去年一至十月時基本上疫情仍然非常嚴峻,當時基本上沒甚麼旅客來港,所以數字上升主要是與旅客回來的數字有直接的關係,他們(內地旅客)所干犯的主要是盜竊罪行為主。」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 馬鞍山明年試行都市農場 設漁業保護區將年產量倍增
【有線新聞】政府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提出多項措施支援漁農業,包括發展深海養殖、設立漁業保護區等,又會引入都市農業概念明年在馬鞍山試行都市農場。 政府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提出八大發展範疇,涵蓋產業多元化、科技應用,加強行業組織及財政支援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希望透過藍圖推動漁農業現代化。謝展寰:「我們既從土地、財政支援入手,更重要是希望他們漸漸科技化、集約化。如果都是個別小農戶各自的力量會很弱,如果可以集合一起做會有更大的規模化效應,對將來發展更好,從人才培訓上亦要由此入手。」 藍圖提出多項願景,在漁業上會發展深海養殖,現代化水產養殖,設立漁業保護區等,目標包括5年內養殖海魚年產量倍增至1,200公噸。農業方面,會劃定農業優先區,15年內將本地蔬菜年產量增加四倍,大約6萬公噸,又引入都市農業概念,明年會在馬鞍山試行,15年內將都市農場融入新發展市鎮及社區。到底甚麼是都市農場?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在城市內的公園可以撥地,之前就用作種草,現在可以用作種菜、其他農產品,又或者在大廈天台,例如停車場天台可以引入農場,不會佔用額外的土地,又可以增加農業產量。」 當局又提出興建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消委會|「港車北上」保費差異大 資訊欠透明 籲留意條款及保障範圍
【有線新聞】消委會因應落實「港車北上」,比較本港18間公司的汽車保險,發現保費差異頗大。 本港有18間保險公司提供「等效先認」的產品,即在香港汽車保單上附加內地汽車保險,消委會發現有關的保費差異大,由數百至三千多港元不等。消委會又指出相關產品資訊透明度不高,只有5間公司在網站發布汽車保費表,部份公司要經過繁複手續才提供保費資料,令消費者難以作出比較,提醒車主留意保險條款及保障範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中大炒吳樹培 前校董:任內未聞調查小組成立 學生代表促校董會「齊腳」再定
【有線新聞】中大校董會成立小組調查後通過即時解僱副校長吳樹培,吳樹培反駁未獲邀答辯,有上任校董說未聽聞成立小組。新校董會目前18名委員只有校長和副校長兩名校內委員,有學生代表促請待校董會「齊腳」後才作重大決策。 中大校董會委託具法律背景的校董及校內教授成立三人小組調查吳樹培,小組何時成立、成員是誰,連吳樹培都不知道。他在聲明說十月中收到通知後一直沒獲邀答辯或提供資料,有前任校董亦說任內沒聽聞過小組的事。 中大校友評選會前選任校董林偉雄:「去到11月初仍是中大校董時,從來沒聽過校董會主席或在校董會提過,真正成立三人小組。主席、吳樹培先生書信往來了幾次,有一次校董會主席要求吳樹培先生提交報告時純粹交給三個人,他、主席、副主席及司庫。」 新一屆校董會首次會議原定明年一月召開,星期三的會議提早了,亦未齊人。立法會通過中大校董會改組方案,校董會由34人組成,目前16席從缺,現任成員中除了校長段崇智和副校長陳金樑,其餘16人都是校外成員。 中大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副召集人Ivan:「齊腳的校董會代表不同持分者,做決定時經過充分討論,有各個持分者的參與,先做重大決策會更好。」 中大議員校董劉國勳:「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申訴專員|油麻地果欄阻街噪音擾民 食環、民政署遭投訴 指控不成立
【有線新聞】針對油麻地果欄阻街及噪音設訴,申訴專員完成調查,認為對食環署及民政署指控不成立,認為長遠政府應積極考慮搬遷批發市場。 申訴專員不點名調查油麻地果欄,有投訴人反映批發市場一帶晚上9時後有大量垃圾、雜物、貨物和搬貨用的「卡板」擺放在行人路和車路,也有電動唧車夜晚搬貨時發出噪音滋擾居民;多次經「1823」投訴,食環署都說巡查時沒有發現,不滿他們沒有派人在晚上巡查,無視卡板阻街問題,民政總署亦沒有積極協調部門處理阻街和噪音。 申訴專員公署八月中派員在晚上巡察,發現大量裝有水果的紙箱和竹籃放在馬路,往返批發市場的馬路只餘一條行車線。這些紙箱和竹籃又佔據約半條行人路和堆放在天橋底,不過沒有阻礙行人。現場有少量垃圾,整體環境衞生良好。 公署說理解政府部門除了執法,也要平衡批發市場運作及對市民的影響,食環署難以長時間提供清掃街道服務,清晨才掃街是可以理解;工人已在無人看管的卡板貼上「移除障礙物通知書」,是部門基於經驗作出的執法選擇,難言不合理;而民政總署並非執法部門,收到投訴後有轉介其他部門跟進,處理恰當;因此判斷針對兩個部門的投訴都不成立。 公署建議政府長遠積極考慮搬遷批發市場,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