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百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財金百科|1美仙的命運
【有線新聞】在成本考量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財政部停止鑄造新的1美仙硬幣。 1美仙硬幣成分多年來不斷轉變,由最初的百分百純銅,轉變為1982年10月起的絕大部分是金屬鋅,銅的成分降至不足3%。隨著鋅及銅的價格上升,根據美國鑄幣局報告,去年度製作及發行一枚1美仙的硬幣成本達到3.69美仙,按年升逾20%;5美仙硬幣的成本達到13.78美仙,兩者的成本連續19年高於面值。 一直以來,美國都有不少的討論,圍繞是否停止鑄造或廢除1美仙。支持者認為,會令到生活便利,因為大多數美國人通常都會將1美仙放在一角;而反對的則認為1美仙硬幣有助於降低生活成本,亦可以增加慈善機構的收入。 不過,不論1美仙硬幣的命運如何,在鑄幣成本過高下,不少國家亦已作出相應的決定。如10多年前加拿大放棄發行1仙硬幣;澳洲則於1992年開始停止流通1仙及2仙硬幣;英國雖然沒有廢除1便士或2便士硬幣,但在無現金的生活下,已有多年沒有發行2便士硬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財金百科|全球黃金儲備分布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手段連帶全球公認的投資商品—黃金亦受牽連,交易商將部分實金由英國搬住美國。實金存量的多寡對當地的黃金交易有著一定影響,正如港府施政報告提出要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都先計劃增加黃金倉儲設施。 金銀業貿易場完成百年歷史任務,改名為香港黃金交易所,負責現貨黃金、白銀買賣。至於期貨交易,港交所在2017年推出以港元及人民幣雙幣結算、實金交收的黃金期貨合約。 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黃金蘊藏量有24.4萬公噸,當中有七成六已被開採,這18.7萬公噸的產量有五分一、由全球各國央行持有。黃金有抗風險、對沖通脹的功能,成為中央銀行的主要儲備。美國是全球之冠,擁有超過8,000公噸,較排第二的德國要多超過一倍,中國在全球就排名第六,與意大利、法國以及俄羅斯儲備均超過2,000噸。 世界上、儲存最多黃金的地方是紐約聯儲銀行位於曼哈頓的金庫,高峰期時、託管超過12,000公噸黃金,而在2024年就存放約50萬7千塊金磚,重量超過6,300公噸。存放量緊隨其後的是英倫銀行、在1930年代興建的金庫,面積相當於10個足球場,有一半存量屬於英國財政部以及全球超過30間的央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2日
財金百科|DeepSeek顛覆AI未來發展
【有線新聞】正當特朗普推「星際之門」AI計劃之際,內地AI新星DeepSeek爆紅。除拉近中美AI領域上競爭差距,甚至震憾美國矽谷及華爾街,視為顛覆整個AI界未來發展。 成立短短不足兩年的DeepSeek,就成功做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其之前開發的一個模型,自稱訓練成本僅550萬美元,比起同行ChatGPT的需要6,300萬美元,足足節省近九成。而開發ChatGPT的OpenAI,在模型訓練上就要花上逾億美元,動用數千個、每個價值4萬幾美元的GPU晶片,反觀DeepSeek在晶片運力上的花費,只需要OpenAI的八分之一,令到對用家收費 可以「平」超過九成。 另一個顛覆AI界的是DeepSeek公開代碼,即其技術完全對外開放,其他相關開發商都可以採用,大大拉低全球行業的開發成本,更多同類模型相繼湧現,亦會加速改良模型的速度。 首當其衝的是AI晶片熱賣的英偉達,其他美國科技巨頭AI發展計劃亦會被打亂,在過去、均大花金錢開發,例如Meta提升資本開支到650億美元用以擴展AI大模型。微軟今年更計劃投放800億美元開發AI數據中心,若再如計劃推行,巨額投資將難以獲得相應回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6日
財金百科|美國息率走勢參考咩?!
【有線新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其減企業稅、加關稅的競選承諾,引發市場關注、會導致通脹重燃,聯儲局減息進程、亦因此將被打亂。 要觀察市場對未來聯儲局息口去向,最簡單快捷的方式之一是透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網站,從利率期貨反映,將來不同時間、減息的機會率。而要直接了解聯儲局本身對未來利率的評估,當局的公開市場委員會,都會在每季未,即每年的3、6、9及12月的議息會議披露最新的預測。 除了有每名局內官員對未來息口預測,即俗稱的「點陣圖」之外,亦會有衡量未來通脹及失業情況,引導貨幣政策從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外界觀察通脹趨勢,一般會看美國勞工部每月公布的CPI—「消費物價指數」數據,不過聯儲局就更為關注PCE—「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特別是不計食品及能源的核心指數CPI及PCE的分別。主要是兩者在計算時,對計入各物價分類、有不同比重,當中以房屋及醫療開支佔比分歧最大。另一個差異是抽取的數據,PCE會包括城市及鄉鎮消費,CPI就僅計入城市開支。 指數調整亦有不同,PCE會每月調整各商品類別,在計算方程式的比重,CPI就只會每年更新一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財金百科|特朗普加徵貿易關稅手段
【有線新聞】特朗普重返白宮,全球貿易戰再敲響警號。他可透過不同法例加關稅,最簡易快捷實施的是「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案(IEEPA)」。法案在1977年通過,可賦予總統權力應對嚴重國家威脅,禁止各類型交易以頒布行政命令實施,好處是、無須通過國會批准,法例範疇亦無明確界定,增加法律適用的彈性,程序上亦無需要調查期,大大縮短實施所需時間。過去四年、美國有12項緊急聲明,以及34項行政命令就引用IEEPA推行。 其他可引用的法案,包括1974年成立的「貿易法」第301條,授權美國貿易代表以「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展開調查、屬實後就可加關稅。還有1962年的「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商務部負責調查進口商品有否威脅或損害國家安全。 另外一項較被動的法案,例如1974年的「貿易法」第201條,由美國工人或企業提出申請,會舉行聽證會、聽取公眾意見,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就對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使用過,但由申請到採取行動 耗時超過200日。 還有1930年「關稅法」第338條,是針對美國商品被其他國家歧視,例如以關稅、進口限制,或者不公平監管障礙,總統有權可以徵收達50%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