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i-Cable
- 2023年02月06日
廣東省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僅約4.7萬
【有線財經】近日全國31個省市陸續公布了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其中上海和北京以近8萬元人民幣位居前列。其後浙江、江蘇、天津三個東部沿海省市緊隨,而GDP總量逼近13億元,保持多年全國第一的廣東省,在居民人均收入上,僅以4.7萬多元排行第六,增速放緩至4.6%。 有學者認為相較其他沿海地區,廣東要提升人均收入,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去年廣東居民的收入來源來看,四大類收入增速都超過4%,其中工資收入佔比例最多,逾3萬元水平。 近日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其總面積為869公頃,是內地國家濕地公園之中,唯一處於人口逾一千萬的城市中心。海珠區濕地截至上月,濕地率近80%。而鳥類種數從72種增加到187種,為原本的2.6倍;昆蟲種類從66種增加到738種,而魚類則從36種增加至64種。
- i-Cable
- 2023年02月06日
港銀行未隨美國加息 樓市周末二手交投增 個別業主仍蝕賣
【有線新聞】樓市氣氛向好,周末期間二手交投增加,不過個別作價仍然低於4年前水平。 上周美國再度減慢加息步伐,本港銀行維持利率不變,加上與內地全面通關的消息均利好樓市氣氛。四間大型代理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二手十大屋苑周末成交量全數上升,當中兩間錄得20宗以上交易,雖然樓價回升,不過部分業主仍然要蝕,又或低估價賣樓。 將軍澳新都城2期7座一個高層三房套,實用約540平方呎、望市景,放盤10個月後累減132萬元以800萬元沽出,呎價14800多元;原業主於2018年入市,4年多單位貶值逾8%,帳面虧損75萬元。 鰂魚涌太古城海天閣低層一個實用約720平方呎的三房套亦累減257萬元,以1140多萬元轉手,呎價15900多元,比大型銀行的估價低2%至9%。 一手市場方面,交投亦相當活躍,即使暫時未有全新盤開售,周末亦錄得逾60宗成交,當中以粉嶺新盤ONE INNOVALE-Cabanna沽出單位最多。
- i-Cable
- 2023年02月05日
樓盤傳真 4/2/2023 第一節
大市焦點:簡約公屋細節出台,聲音蓋過整個樓市。啟德選址反對意見最大,引起居民群起抗議。近期樓市多個數據不利樓市前景,成交量、樓價在今年未必能完全復蘇。
- i-Cable
- 2023年02月05日
樓盤傳真 4/2/2023 第二節
網上樓傳:將軍澳又有新計劃,預計在維景灣畔近一公里填海,居民群起反對。帶大家到屋苑參觀一個兩房單位,規劃對樓價、交投量有沒有影響?
- i-Cable
- 2023年02月03日
春節後深圳科技企業提早復工 通關後加強港深合作
【有線財經】內地放完新年假後,深圳有不少科技企業今年都提早復工復產。據深圳多間行業協會的數據,包括醫療器械、新能源等產業,整體復工率都已經超過九成。隨著兩地恢復通關,有企業指今年亦會加強深港合作及業務交流,同時拓展國際化業務。 內地有數據顯示,一月內地百強房企銷售操盤金額僅錄得3542.9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32.5%。即使與去年2月春節月相比亦下跌11.8%。有分析認為疫情影響仍未衰退,預計仍要較長時間,一手市場才會回暖。另外據內媒報道,今年以來包括廈門、東莞等超過個30個一二線城市,發布了樓市鬆綁政策,下調首套房按揭利率至4厘以下水平。
- i-Cable
- 2023年02月03日
財智商傳|鄧希煒:建議本港開拓更多高增值的新型產業
【有線財經】政府大力推動「搶人才」,但人才不足,是否單純靠搶就可以解決?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本港並非沒有人才,而是產業選擇不多,例如長期偏重金融及專業服務等行業令其他行業的人才難有用武之地。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我們需要產業多元化。令年輕人或中等收入人士看到有未來及向上流動機會,發現原來有晉升機會、發展空間,他們便會留下,所以不能說沒有人才,只不過沒有完整的生態,或完整的市場令人才願意留下香港。」 政府計劃以置業退稅及工作津貼等方式招攬各路人才,鄧希煒認為金錢待遇當然重要,但亦不能忽略「人性化」的配套措施。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香港從前是安居樂業的地方,現在難以說是宜居宜業的地方,因為居住成本高,外出食飯貴了不少,30至40多歲的人本身已組成家庭,有小朋友,學費不便宜,所以生活壓力是大的,要留這些人才,本來是長遠要處理的問題,短期內不簡單,但我估計香港政府現時很進取,解決房屋的問題,若在生活壓力上減少一些,開始看到有希望時便會留下。」 本港產業種類少,普遍歸咎於土地不足、租金及人工等經營成本又太高太貴等,但鄧希煒認
- i-Cable
- 2023年02月03日
香港PMI升至51.2 為5個月來首次重返擴張水平
【有線財經】內地及本港放寬防疫政策帶動訂單需求回升,本港私營經濟重拾升軌,標普全球採購經理指數1月升至51.2,是5個月以來,首次重返擴張水平。 訂單需求亦見反彈,升幅是去年7月以來最好,有分析指內地訂單需求回升支持本港出口,預期未來幾個月,香港PMI都會持續處於擴張區間,但要注意環球利率高企的風險。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1月份香港PMI反映與內地通關情況逐漸明朗,加上內地相關的需求提升,其實都對香港的出口訂單有支持,但另一方面由於環球利率繼續高企會令電子產品相關的需求受到一定的壓力,對於香港而言,或會面臨訂單風險。」 企業經營信心亦升至新高,負責調查的機構表示市場需求明顯回升,推動企業擴張業務,積極採購及增聘人手,工資增長創9年多以來最高,但成本持續高企,企業已開始轉嫁至客戶,要注意對未來數月需求的影響。 吳卓殷就指內地開放口岸將紓緩本港的物流成本,但全球通脹和服務業需求增長,預期人工成本在短期內仍為企業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