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每日樓市】6/3/2023
【有線財經】每日樓市 周末一手交投創近7個月最旺,但新地、華懋兩大發展商,齊齊放慢推盤節奏。何文田瑜一去年宣傳1A期,如今變陣以1B期應市,伙數一下子少數百伙,對推盤部署有何影響?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港股實名制本月實施 散戶準備好未?
「港股實名制」本月20日生效,股民需要事先簽署同意書,授權銀行及證券行把個人身份資料轉交監管機構。但股民是否知道「實名制」是什麼一回事?又是否做足準備呢? 崔先生:「港股實名制?不知道。政府沒有宣傳,所以不知道。」 陳先生:「回去再看看,我不太留意。(銀行)有向我發信息,但內容很長,我沒有閱讀。」 郭先生:「上年已簽署(同意書),我沒有細閱清楚,總之答同意就可以。」 在港股實名制下,投資者如未簽署這份文件,日後就只能沽貨,不能買貨。不過即使在3月20日後,投資者只要補簽這份文件就可以如常買賣。 有券商表示,早在2020年底已為「實名制」做準備.該行大約86%客戶已簽署同意書。他指美國及內地股市早已推行「實名制」,香港股民也不會太抗拒,亦沒有過份擔心私隱問題。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香港人對私隱的敏感度比較高,但視乎你想做甚麼。如作用是投資或增值,我覺得香港人的接受程度在初期靜市時可能有懷疑,但旺市就無懷疑。」 實名制令投資者「真身」現形,許繹彬認為有助監管機構打擊造市等違規活動。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目前)只有戶口號碼,不會有真實名字。要查、要搜證對證監會而言是困難的,不是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麥樸思稱上海戶口資金轉移至港受限 滙豐拒評論 重申履行監管規則
【有線新聞】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表示不能將資金從上海滙豐戶口轉移至香港戶口,認為內地正限制資本外流,目前投資中國要非常小心。 有新興市場之父稱號的著名投資者麥樸思接受霍士財經訪問時說,從上海滙豐銀行一個戶口將資金轉移到香港滙豐銀行時受到限制;銀行並沒有正面拒絕提款要求,但要求他提供一系列文件,證明20年來如何賺取這筆錢的所有記錄。 他指無法理解銀行的做法,認為目前投資中國時會非常小心,現時中國的發展與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所制定的方針完全不同,例如政府會在很多公司持有「黃金股」來控制,並非一個良好現象。 麥樸思曾出任資產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總裁,擁有逾40年新興市場投資經驗,過去一直看好中國市場,他指最近加大印度及巴西的投資比重。 有報道引述滙豐發言人表示無論是否滙豐的客戶,都不能評論個別人士或企業的言論;重申滙豐履行營運市場監管規則,同時會繼續滿足客戶對跨境銀行服務的需求。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樓盤傳真 4/3/2023 第一節
大市焦點:樓市處於兩極,有新盤賣樓人頭擁擁,同時也有新盤收票成績不理想。即使如此,發展商也不畏懼,接連推出全新盤,例如星星地產旗下的雨後,今集和大家分析最近一手市況。另外,本周有商業地價見近年新低,對市場有何啟示?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樓盤傳真 4/3/2023 第二節
網上樓傳:一手成交轉好,二手也復蘇起來,可惜價錢未見有起息,而且蝕讓宗數加劇,主要出現於新發展區的半新盤。可是今集參觀的放盤就是例外。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樓盤傳真 4/3/2023 第三節
業主新睇驗:大型發展商、大型項目,交樓質素也不一定好。驗收粉嶺一個280平方呎的一房,發展商內設不必要的空間、設備,或使業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i-Cable
- 2023年03月03日
【每日樓市】3/3/2023
【有線財經】每日樓市 樓市回暖,二手樓價連升兩個星期,累積反彈超過2%,荃灣映日灣有業主趁機高市價放盤,不足220平方呎的納米則,叫價480萬元。亦會看看荃灣西及皇后山的新規劃。
- i-Cable
- 2023年03月03日
人行行長易綱:人民幣小幅波動對經濟有利 不會大水漫灌
【有線財經】雖然內地經濟開始重啟,但在美元強勢之下,近期人民幣匯價偏弱,人行行長易綱出席國新辦記者會時指,人民幣匯價保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波幅主要由市場驅動,預期匯率將保持穩定,易綱指:「保持匯率的穩定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保持匯率穩定,同時匯率又是有彈性,總體看(今年)人民幣匯率,還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雖然會有小幅雙向浮動,也是市場驅動的,而這種波動對經濟是有好處的。」易綱認為目前貨幣政策合適,但未有回應會否再降準及減息,只是表示過去5年,已經做過14次降準,可以提供長期流動性。 有人行官員亦強調,去年的企業貸款利率,已經創下歷史新低,將會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人行副行長劉國強說:「統籌短期和長期,強化跨周期調控和逆周期調節,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線,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統籌國際與國內,既立足國內,調控有度,又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加強預期管理,兼顧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易綱指今年將通脹,保持溫和是主要基調,整體通脹壓力短期仍然可控,但國內經濟現時處於復蘇階段,仍然面對內需不足的問題,會繼續觀察外部環境,對國內通脹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