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4日
內地官媒:民營房企須政策呵護 稱金融機構要合力支持 分析:個別措施難實行
【有線新聞】內地有官媒發文指金融機構要合力支持民營房企,不過有分析認為個別措施難以實行。 中央近期傳出設立「白名單」,無抵押融資等多項措施加強內地發展商的融資能力,最新有官媒亦發文表示金融機構要合力支持民營房企。《上海證券報》提到民營房企目前面臨的挑戰較國企更大,更需要融資政策呵護和支持,但部分金融機構則存在明顯的避險心態。報道指,民營佔整體房企較多,穩住民營房企就是穩住整個產業的重要舉措,要恢復市場對民營房企的信心,除了加大政策推進力度,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等企業亦要合力支持。 《彭博》則引述消息人士指,措施突顯出中央對內房債務危機與日俱增的焦慮,他們希望發展商能有足夠資金完成工程,但意味著銀行面臨更大風險,不過分析估計難以實行有關措施。獨立股評人黃偉康:「未必完全是無抵押,內銀都未必願意借貸,反而或參考美國當年的量化寬鬆,內銀拿著票據,人行給內銀資金,有這個可能性。內銀不會不提出反建議,未必如中央所說一樣,可能有一些風險因素,會否最終由人行推出保底行動這措施才可推出。」 摩通同樣表明如何實施是一大難題,亦指出無抵押融資將會在未來引發信貸風險的擔憂,假如消息屬實,將建議沽空內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國泰︱計劃明年增聘5000人 目前未完全恢復直航運力
【有線新聞】國泰明年增聘5000人,維持對年底前運力的預測。目前亦受惠內地與其他地方,未完全恢復直航運力。 國泰載客量繼續上升,估計明年再增加人手。國泰今年以來已增加4000人,最新計劃明年再增5000人。雖然未有明年的運力目標,但維持今年年底,預計運力可恢復至疫情前七成。 國泰財務總裁沈碧嘉:「我們正在實現2023年目標,源自去年定位的目標,直至2023年12月,我們預計營運約70%疫情前的客運航班,覆蓋約80個目的地。在貨運方面,大約恢復至85%運力。」 受惠於年尾傳統貨運旺季,預期貨運量會顯著改善。十月載客量按年增長3.2倍,超過168萬人次。 國泰指內地與其他地方的直航,仍未全面恢復,集團可以從中受惠,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如果運力、直接運力繼續提升,連接內地與其他地方,當然會影響到收益率,但仍然有很多其他需求可以把握。但我們仍會密切留意內地所有動態,繼續調整價格及運力政策。」 國泰指下半年業務表現持續強勁,預告全年會有綜合溢利,將扭虧為盈,是自2019年以來第一次。亦計劃在下月贖回一半政府的優先股股份,2024年7月底前贖回餘下優先股。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港股終止兩連升 近全日低位收市 報17559點 失守多條平均線
【有線新聞】港股終止兩連升,恒指跌逾300點,失守多條平均線,但總結全個星期,指數升105點。 中央救內房的消息、效力減退,港股終止兩連升。 恒指低開139點,已經見全日最高位,之後越跌越有。臨近收市跌幅一度擴大365點,最終以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收報17559點、跌351點,一口氣跌穿10天、20同50天線,成交881億,北水淨流入87億,是逾兩個星期以來最多。全星期計、恒指仍升105點,連升兩週。 獨立股評人黃偉康:「畢竟你現在就算要拋售沽售,當有外資離場也好,要走的我相信走得七七八八。來到這些水平,我覺得要做的已經做完,所以不會好樂觀,或者今年港股會不會有粉飾廚窗,可能未必有,要重上萬八點之上。我相信有機會,但再高少少水平,空間未必太多,但你說萬七點的關口,我相信守得住,不需要太過悲觀。」 八十隻藍籌股中,只得國藥不用下跌,周大福就表現最差,績後遭大行調低目標價,股價跌一成。據報內地允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貸款,大市憂慮會影響內銀資產質素,四大內銀股齊跌逾1%。內房股亦未能保持升勢,碧桂園跌7%,龍湖跌逾2%。市傳比亞迪為追趕銷售目標,加大促銷力度,股價跌逾半成。其他電動車股亦有沽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中午交易所直播室 24/11/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國家公布一帶一路未來10年發展展望報告 今已達成458項
【有線新聞】國家公布一帶一路未來10年發展展望報告,提出重點領域發展,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新領域合作。目前已達成458項成果,為下一階段合作提供支持。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郭學軍:「我們會堅持綠色絲路引領、數位絲路賦能,這裡面包括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這些領域深化合作。企業達成了972億美元合作協議 中國的金融機構還宣布建立7800億人民幣項目融資窗口,這些都是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提供了一些具體支持。」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歐央行會議紀錄揭委員認為通脹似乎已見頂
【有線新聞】有歐洲央行委員指,如無意外應該不會再加息。歐洲央行會議紀錄顯示,委員一致認為通脹可能已見頂,預期2025年會回到2%的目標。 環球加息周期可能快將完結,繼美國聯儲局指審慎評估有否需要再加息後,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兼法國央行行長德加洛表示,如無意外應該不會再加息。他又指利率總有一天會降低,但現在仍然未是減息的時候,至少在未來幾季當局會將利率維持高位,又指央行致力在2025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 歐洲央行的會議紀錄顯示,委員一致認為通脹似乎已見頂,並會逐漸回落,預期2025年之前通脹會回到2%的目標。多數委員認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央行需要保持耐性,不要過度緊縮。歐洲央行連續加息十次,累加4.5厘之後,上月首次暫停加息,但當局重申必要時會進一步加息。 其他委員對減息的態度謹慎,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指,目前基礎通脹的指標仍然強勁,正在面臨最困難的部分。如果過早減息將會是錯誤,危及通脹及時回落至2%的目標。 比利時央行行長也稱,由於工資增速仍有5%,因此就算經濟略有萎縮,央行也不會減息。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 24/11/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4日
國泰航空預告全年實現綜合溢利 至2019年以來首次
【有線新聞】國泰航空預告全年實現綜合溢利,是2019年以來首次。 下半年溢利將超越上半年,預計下月客運航班的運作,可回復至疫情前七成水平,覆蓋約80個航點,實現去年底所訂目標。出入境乘客數量方面,亦預期在今年底回復至疫情前九成五水平。至於十月份客運量,則按年升3.2倍,載貨量按年升近14%。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23日
周大福中期多賺超過三成 中期息每股派0.25元
【有線新聞】零售市道好轉等因素,帶動周大福中期多賺超過三成。香港連同澳門的同店銷售表現突出,按年攀升近六成。 受惠旅遊復蘇、內地旅客增加以及黃金價格上升,周大福中期多賺超過三成。純利45.5億元,營業額按年升6.4%,中期息每股派0.25元,增長超過一成。 期內香港、澳門及其他市場業務表現突出,營業額升接近五成八,主要經營溢利更升4.8倍。同店銷售方面,香港及澳門攀升近六成,單計香港的增長亦超過五成。 管理層指,港澳業務雖已顯著反彈,但尚未完全返回疫情前水平。周大福董事總經理黃紹基說:「港澳(地區),香港受到三年疫情,基本上我們過去遊客都是「零」。所以我們受到很大衝擊,但有幸由二月開始,香港、澳門全面通關,令到我們譬如說澳門的業務,特別是尖沙咀業務是能恢復疫情前的七成。我們看到現在的生態,來香港旅行的人,遊客都是增長了,但都是未完全回到疫情之前。」 集團亦披露10月1日至11月18日期間的未經審核經營數據,零售值按年增長21.5%,其中內地升21%,港澳及其他市場升超過五成。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3日
內地擬准銀行向發展商無抵押貸款 分析:銀行風險非常高 傳碧桂園或列房企白名單
【有線新聞】中央著手解決內房資金流問題,據報考慮允許銀行向發展商提供無抵押貸款,分析關注變相令銀行承受違約風險。 彭博引述消息指,內地監管部門正起草方案,研究允許商業銀行為部分符合條件的發展商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發展商不需提供土地等作抵押,資金亦可用於經營周轉,以便他們騰出資金償還債務。同時又會設立銀行負責機制,由一家銀行牽頭協調,其他主要債權銀行為個別風險較低的發展商制定金融支持方案。匯盈集團研究部主管陳鳳珠:「若果無抵押其實很危險,因為我們看到建樓時已延遲,沒有足夠資金進行,若完全不需要抵押時,現時的違約風險已很大。到底銀行借錢給內房時債權的排名有多高?資金很緊張下,若銀行要進行無抵押貸款,風險非常之高。」 至於有機會涵蓋50家房企的白名單,據報起草工作已接近完成,監管部門短期內通知金融機構。彭博引述消息指,碧桂園、旭輝、龍湖及萬科等房企都有機會榜上有名。 內房問題備受中央關注,彭博報道,在近日召開的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與會者強調金融機構必須向內房加大融資力度,盡力降低違約風險,亦要「保交樓」緩解置業人士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