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總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傳內地向小紅書建議引入國資股東以推進上市
【有線新聞】據報內地監管機構建議社交媒體小紅書引入國有投資者,有助加快獲批上市申請。 彭博引述消息指有關行動屬於非正式建議,不清楚公司會否接納,中證監及小紅書未有回應相關報道。小紅書是目前在中國少數仍未集資上市的互聯網獨角獸,股東包括阿里、騰訊及淡馬錫等,上月傳出大股東洽談減持股份,估值至少200億美元,騰訊等多間大型創投機構被指有興趣接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恒指曾創逾四個月高位 科指曾見近三年新高 均倒跌收市
【有線新聞】港股反覆回吐,恒指曾創逾四個月高位,科指曾見近三年新高,之後均倒跌收市。 國家主席習近平罕有出席民企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港股反覆回吐。恒指曾升356點,高見22977點的逾四個月高位,之後一度倒跌301點,低見22319點,收市跌4點,報22616點,成交急增至逾4,000億元,逾四個月最多。科指曾升2.4%,再創近三年高位後倒跌,收報5499點,跌26點。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下午跌勢開始喘定,(跌幅)收窄一點,證明買盤繼續吸納,希望再上試九、十月頂位23200點,預期本周有機會試上去的,再看股份如何演譯。」 騰訊、百度搜索引擎接入DeepSeek,騰訊曾升至512元,見2021年七月來高位,百度先升後回,跌近7%,是最弱勢藍籌,阿里升至逾三年高位後倒跌,小米創新高。微盟自行研製大模型接入DeepSeek ,曾急升逾兩成三,收市仍升一成一。 中資電訊股炒高,聯通升逾7%,是最強勢藍籌。資金亦追入晶片股,中芯升逾4%,華虹半導體急升逾一成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習近平召開民企座談會 馬雲、雷軍等列席 分析:科網業受重視 反擊西方打壓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與會者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等多位科企巨頭,習近平指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有分析認為反映科網行業在今後國家布局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上午於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企負責人代表發言後發表重要講話.根據央視片段,與會的企業代表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美團的王興、華為的任正非、比亞迪的王傳福以及小米的雷軍,以及機械人初創公司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 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今次主動召見科網企業代表,展現他對有關行業的重視。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今次習主席高調接見民營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巨頭,實際上是要駁斥美、西方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表明日後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巨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爭取科技自主的過程中,也要扮演重要角色。」 總理李強及副總理丁薛祥亦有出席座談會,主持會議的是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2018年至今,習近平最少有3次舉行民企座談會,但邀請科網企業參與的情況以往相對較少。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17日
收市交易所直播室 17/02/2025 恒指尚欠23點挑戰23000點失敗,港股再坐過山車高低波幅657點
主持:黃皓琳 嘉賓:阮子曦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 收市焦點: 。恒指曾升356點見22977點後倒跌過301點 。恒指低收4點,科指跌0.48% 。大市成交增至4002億元 。聯通升7.6%最佳藍籌 。騰訊曾見512元後低見485元,高收近4% 。接入DeepSeek,惟百度跌6.9%最差藍籌 。華虹及中芯升17.1%及4.2%,升幅首兩大科指成份股 。阿里健康及京東健康均跌約5%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接入DeepSeek助騰訊股價見三年半高 大摩:股價可追落後
【有線新聞】騰訊旗下微信測試接入DeepSeek功能,刺激股價見逾三年半高位,有大行認為此舉可推動AI在消費者層面的應用,令聊天機械人領域重新洗牌。 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引發內地AI競賽,被指AI結合步伐較慢的騰訊,表示旗下微信正式測試接入DeepSeek。微信的AI搜索會自動接入DeepSeek支援的聯網搜尋,可以搜尋微信公眾號文章、網頁信息,及可以將AI生成的內容分享至微信群或朋友圈,但目前測試只容許部分用戶使用,未能支援連續問答,亦無法查看問答紀錄。 除此之外,內媒報道騰訊雲再有四款產品接入DeepSeek,包括騰訊雲AI代碼助手、騰訊元器、騰訊樂享及地圖,據了解目前已有十多款產品接入DeepSeek。 同一時間,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體平台宣布將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用戶可免費使用。 大摩指出,騰訊股價在今輪升浪中不及阿里,但隨著市場重點由AI模型能力轉移到應用及變現能力,例如微信測試接入DeepSeek,推動AI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帶來突破,成為騰訊的催化劑,股價有望追落後,在變現能力方面,騰訊亦已從AI驅動的廣告技術升級中受益。 富瑞指,騰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滙控股東據報支持退出歐美投行業務
【有線新聞】滙豐控股股東據報支持退出歐美投行業務。 路透報道,包括兩名前20大股東在內的4名滙控股東表示,滙控上月關閉美洲及歐洲的股權資本市場和併購業務的決定是合理,集團應專注核心的亞洲市場。報道引述滙控內部人士指出,行政總裁艾橋智周三公布業績時將會進一步公布更多願景細節,包括重組節省成本等等,早前有報道指出集團計劃節省成本規模約12億至30億英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 在席有馬雲、王傳福、雷軍等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 國家主席主席習近平上午於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企負責人代表發言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與會的企業代表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小米的雷軍、比亞迪的王傳福等等,總理李強及副總理丁薛祥出席座談會,會議由王滬寧主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皇都首輪沽清 帶動周末一手成交見四周末最多
【有線新聞】樓市整體氣氛回暖,北角項目168個單位全數沽清,推高過去周末一手買賣至逾240宗,至於二手十大屋苑成交則重回雙位數水平。 人頭湧湧,場面熱鬧,過去周末首輪銷售的北角皇都訂價策略奏效,168個單位即日沽清,包括有20組大手客買兩伙或以上,合共涉及53個單位,佔首輪單位約32%,最大手斥資近5,200萬元買入6伙。計及之前已標售的單位,全盤推出至今累售188伙,套現逾22億元。發展商新世界打鐵趁熱,即晚加推76個單位,折實平均呎價約2萬元,較首張價單高約9%,安排周三銷售新一輪88個單位,最大手買家可買9個,折實價由約649萬元起。 至於繼續收票的元朗朗天峰周日亦宣布「添食」70伙,面積286至403平方呎,包括25個一房及45個兩房,折實平均呎價1.1多萬元,較首張價單高約6.7%。其餘一手成交方面,洪水橋滙都II繼續有單開,周末兩日連錄27宗成交,成交金額近1.2億元。連同其他新盤貨尾,周末一手買賣有240多宗,按周多約2.6倍,見四個周末最多。 新盤銷售氣氛回暖,連帶二手買賣亦有好轉,周末兩日最多有10宗成交,重上雙位數水平。香港置業指隨著節日因素淡化,業主及買家相繼回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許正宇:研擴大本港基本金屬倉儲 余偉文:中國與東盟經貿聯繫本港有優勢
【有線新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指正研究擴大本港金屬倉儲,當中包括基本金屬。金管局認為中國與東盟加強經貿聯繫,本港存在優勢。 為應對外圍複雜及多變地緣局勢,港府正尋找新出路,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一個論壇上指,去年底成立的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正研究擴大本港金屬倉儲,除貴金屬外、亦包括基本金屬。 許正宇:「我們正致力增加香港交割商品的倉儲,不只有貴金屬,還有基本金屬,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去參與國際商品貿易。我們將為相關國際商品交易提供便利,即是倫敦金屬交易所在香港設立倉庫。」 許正宇指監管機構正制定不同措施,加強本港的上市制度,其中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的公眾諮詢下月19日結束,呼籲業界積極參與。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同一場合提到,近年中國對東盟的證券投資達185億美元,香港處於中國與東盟的經濟網絡中心,本港可利用傳統優勢,發揮金融中介角色作用。 余偉文:「目前亞洲正在經歷相當深的轉變,受各種因素推動,包括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地緣政治局勢的轉變,以及不斷變化的投資和消費模式。這些因素導致經濟互動更加頻繁,在一些主要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和東盟之間。」 他又指本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積金易」平台成立專家小組
【有線新聞】「積金易」平台成立專家小組。 積金局成立「積金易」平台專家小組,為第二階段強積金計劃加入平台提供意見。「積金易」去年6月運作,首五個資產規模較細的受託人去年全部加入平台,其餘受託人下月開始加入。 首次專家小組會議上周二舉行,積金局行政總監鄭恩賜表示,「積金易」第二階段加入平台的強積金計劃資產規模較大,計劃成員和僱主數目亦較多,專家小組提供專業意見,可改善「積金易」運作和服務、提升用戶滿意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日本上季經濟按季升0.7%勝預期
【有線新聞】日本上季經濟增長勝預期。 日本上季經濟按季增長0.7%,以年率計增長2.8%,兩個數據均勝預期,期內私人消費出乎預期,不跌反升0.1%。經濟強勁增長下,可望支持日本央行加息計劃及貨幣政策正常化。在外匯市場,日圓匯價輕微轉強,於151.7兌一美元水平徘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余偉文:去年有約1,300億美元亞洲及國際債券在港發行
【有線新聞】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本港仍然是全球其中一個具有活力和流動性的投資市場。 余偉文出席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周年會議,指雖然面對外圍挑戰環境,但去年本港新股集資總額已重返全球第四位。債券市場按金管局統計,去年有約1,300億美元來自亞洲及國際的債券在香港發行,按年增長五成,反映繼續吸引不同投資者在本港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