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商傳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21日
財智商傳|港府重啟投資移民計劃 無懼歐美星洲競爭 瑞銀盧彩雲:香港擁獨特優勢
【有線新聞】政府重推「投資移民」計劃,希望吸引資金落戶本港。有投資銀行相信,政策可以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加上有互聯互通的投資渠道,形成獨特的投資優勢。 本港重推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期望吸引更多海外資金,投入本港金融市場,推動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政策有助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雖然歐美及鄰近地區如新加坡都有投資移民計劃,但香港有自身獨特優勢。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很多家族辦公室一直而來,都進行分散投資。我認為有時當然有競爭,但亦可以大家互補,最終我認為香港有一個優勢,香港的優勢在於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內地市場,例如跨境理財通,只有香港擁有,不會說新加坡或瑞士有。」 不過,跨境理財通開通兩年幾,使用量沒有預期般高,人行上月放寬投資額度及投資產品範圍,盧彩雲說市場反應正面,「以目前數據而言,無論參加的投資者已經上升40%,當然可能基數較低,另外投入的資產已是四倍,我們看到有個增長。業界會繼續反映及提出意見,但我認為跨境理財通一定是一個,對香港而言,長遠財富管理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增長元素。」 對於近年港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4日
財智商傳|市道低迷金融業傳裁員等 金發局:人手需求放緩屬短暫、仍需搶人才
【有線新聞】市況疲弱,有金融機構面對裁員壓力。金發局總監董一岳認為人手需求放緩只屬短暫情況,本港仍然需要「高才通」等計劃招攬專門人才。 港股及新股市道低迷,不時傳出證券行結業或金融機構被逼放無薪假等消息,是否意味業界人手過盛呢? 金融發展局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表示,受高息環境及外圍不明朗等因素影響,短期出現人手需求下降並不意外,但強調政府仍需要「高才通」等計劃廣納人才來港發展。 董一岳:「我們一直以來所做事情其實並非搶人手,是搶人才。由於長期繼續發展,金融又好、商業也好,我認為這個計劃需要繼續存在,例如在金融科技等領域。同時香港近來都很流行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我相信這兩大領域需要不少金融專才及專業人才來港。」 《施政報告》提出發展「總部經濟」,但統計處去年底數字顯示海外公司駐港總部數量按年縮減5%至1,336家,董一岳認為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令部分美國企業離開香港,本港是時候思考應否開拓其他市場。 董一岳:「是否我們只能依靠一個地區或領域的機構作主要建設?未必的,因為看到中東她們除了擁有豐厚財富外,亦有融資需求。我們會否考慮用這角度出發,招商引資,即轉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7日
財智商傳|北都多宗換地告吹 龍漢標:政府補地價不貼市 倡每半年檢討標準金額
【有線新聞】樓市氣氛疲弱,發展商向政府換地的步伐亦「歎慢板」。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補地價安排應該更貼近市況,並適時地靈活檢討標準金額。 去年在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中,多個原址換地的補地價都無下文,只有零星項目接納政府定出的標準金額來補地價,反映發展商不急於將「生地」變「熟地」。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若政府開出的補地價能夠貼市,發展商一般都會接受,又建議更靈活地檢討標準金額。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市場變動得快時,定了價就不夠貼市,例如六個月可以檢討一次,更加緊貼市場。標準金額定出來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加快整個換地程序,若果發覺跟市場有偏差,政府不妨在六個月內再檢討一次。」 龍漢標又歡迎政府早前提出降低舊樓強拍門檻,但他說「辣招」稅項仍然是收購舊樓的另一障礙,「每位做收購舊樓的人也會計算。付出這筆錢又『鎖著』不能動,還要展望收購後,因為收樓過程最少要十年,大家必定會審慎。在高息環境下付出15%(辣招)稅,看不到有太多舊樓可以收回。」 他認為無論人口結構、房屋供應及利率等各項因素都與當年推出「辣招」時很不同,呼籲政府「撤辣」,讓市場自由運作。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31日
財智商傳|趙錦權:仍待信心重回、料樓市較平穩 來港專才推谷租金跑贏樓價
【有線新聞】今年樓市氣氛低迷,不少地皮流標收場,有地產業界人士說明年減息的話,相信可以提升發展商的投地意欲,但整體市況仍然視乎經濟而定。 荃灣油柑頭(流標官地)、九龍城盛德街項目(市建局蝕本),今年以來無論是官地、港鐵抑或市建局都有多幅地皮流標,就算近期有項目中標,都是以「蝕本價」批出。戴德梁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趙錦權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明年有機會減息,可以減輕發展商投地成本,但市道變化仍要視乎多項因素。趙錦權:「目前經濟始終也有隱憂,無論出口或其他貿易,現時沒有看到完全復蘇階段。現在看上去現時香港的消費基本因素慢慢復蘇中。這些因素見到信心緩慢地回來,現時我們要待所有信心重回,相信樓市會比較平穩。」 新樓外貌已拆棚,他反而看好住宅租務,認為有逾10萬名專才來港,推動租金短線繼續跑贏樓價。趙錦權:「來港的專才、優才,他們大多是一個人或兩口子來,在真正需求方面仍會是一至兩房小型住宅為主,未去到豪宅階段。來港的這批專才、人才,我相信他們的租金預算,不能與以往外資行給予租金這麼高,這個亦是肯定的。企業是否不再闊綽了?我相信即使今日外資行派人來港都不如以往闊綽。」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4日
財智商傳|新投資移民門檻超歐美 陳浩濂指香港競爭力是賣點 稱計劃投資具彈性
【有線新聞】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預料明年中接受申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認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提供的投資選項亦具有彈性。 本港相隔8年,重推俗稱「投資移民」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加碼至3000萬港元,高過不少歐美國家,但與新加坡折合超過5000萬港元相比,本港「入場費」較低,是否有足夠優勢?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認為本港競爭力都是賣點之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如果說到跟其他地方比較,另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香港是國際領先金融中心,我們制度的優勢,例如資金自由進出、低稅制、普通法制度,或者我們金融市場與環球主要市場監管制度等,都是優勢。」 政府大力推動創科,但市道疲弱,不少創科企業面對集資困難,對於投資移民計劃當中只是投放300萬港元便滿足要求,他認為要考慮整個計劃的投資彈性。 陳浩濂:「我們整個可以讓(申請人)選擇的金融資產有很多類別,包括有股票、債券、一般基金,也會包括私募基金,我們稱為有限合夥基金。這些可能背後都投放一些創科產業,希望我們給予投資的選項,以及有一定彈性,令到整體計劃有吸引力,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7日
財智商傳|有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挑戰 梁定邦:僅經濟周期現象 完善法制等方面仍保優勢
【有線新聞】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認為本港具備資金自由進出,完善法制及國際化等優勢,完全勝任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梁定邦:「(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向備受肯定,但近日面對不少輿論挑戰,究竟當中出了什麼問題?)其實我覺得沒有大問題,為甚麼呢?因為香港是如假包換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的資本自由進出,任何這方面的阻滯也沒有,這是經濟周期現象,我們不需要特別擔心。」 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出,資金離開香港,主要受到美國快速加息影響,當美國明年開始減息,資金便有機會重返本港。 梁定邦:「(本港的金融發展近年主力與內地融合,差距越見收窄,市場關注香港會否失去獨特優勢?)差距應該不斷收窄,在各方面來說,但有三方面沒有收窄,第一是資本自由度,中國大陸是做不到的,這方面就算是往後15年,我相信都很難做到;第二點是香港法律有獨特性,香港是用普通法,大陸是用歐洲大陸法;第三方面是香港的國際化沒有拉近,香港是非常之國際化。」 但在市場機制方面,例如「打風開市」等,梁定邦認為在互聯互通機制下,本港配合內地是在所難免,因本港有七成上市公司都是內地企業。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0日
財智商傳|清盤倘涉內地資產 德勤黎嘉恩:境外債權人較難追討 內房危險僅政府能解決
【有線新聞】內房危機引發債權訴訟,有擅長處理清盤的人士指涉及內地資產的個案,境外債權人一般較難追討。 內房債務危機引發清盤重組潮,但過程複雜漫長,債權人不知要等到何時才有機會收回欠款。德勤中國副主席黎嘉恩接受本台《財智‧商傳》專訪時指,凡是涉及內地資產,追討的確比較困難,因要內地相關部門及法院配合,但又未必完全無機會。 黎嘉恩:「視乎每個案件不同情況,因為香港與內地有兩地法,視乎國內是否承認香港清盤人身份。香港亦有兩地互認清盤人安排,即兩地法院,但主要是三個地方上海、廈門、深圳,如果主要營運地點不在這三地,當地法院有權不同意。」 他認為內房危機最終只能靠政府解決,但出問題的房企實在太多,當局必須考慮有關企業是否值得拯救。 黎嘉恩:「政府是否有那麼多資金去幫助?其實有很多(企業),債務每間都幾百億、幾千億元,甚至乎超過,有那麼多資金嗎?我覺得有些企業只是病了,等於病人是應該要救,如果有些病人已經病入膏肓,救了也是苟延殘喘,它們更辛苦,你也辛苦時,那就不如安樂死,可能會更開心。」 香港方面,黎嘉恩指目前經濟情況是他歷來見過最差,較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甚至疫情期間還要差,以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3日
財智商傳|打風不停市大費周章? 李惟宏憂不做窒礙發展 港股暫未需「加時」配合A股
【有線新聞】港交所推出諮詢文件建議「打風不停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銀行交收及結算等安排如能配合,相信證券業界亦會支持。 港交所「打風休市」可能將會成為歷史,港交所諮詢市場建議惡劣天氣下港股照常營業,最快明年七月生效。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只要與銀行等各方面配合到,相信業界亦會支持。李惟宏:「永遠我認為是一個平衡點,例如我經常以支票為例,現時金管局仍接受支票為付款方式,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最大程度,如何能夠接受一些不同付款方式。即使業界願意配合,可能不同銀行都需要訂立一些標準,不可以說一些大銀行做到,一些小銀行又有不同要求,最重要是標準化。」 2018年至今五年內,港股只有11次因惡劣天氣而停市,即是每年可能只得一、兩個交易日的成交受影響,是否需要大費周章改革?李惟宏:「如果可以多走一步做到的話,我們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能更大。假若因為欠缺這數日,有很多互聯互通未能暢通,反過來令香港可能在投資產品服務範圍變得更為狹窄,某種情況下都會窒礙香港未來長遠發展。」 為了提振股市,中證監八月時提出研究適度延長A股交易時間,李惟宏認為港股沒有逼切需要「加時」,除非為了配合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6日
財智商傳|明年起分階段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任景信:政治環境影響 可掌握技術或受限
【有線新聞】數碼港明年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行政總裁任景信表示超算中心有助配合不同產業的運算需求,促進本港的創科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 施政報告預告數碼港明年將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持創科等行業的運算需求,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首階段明年下半年展開,又指會參考內地及歐美發展超算中心的例子,但尚未決定使用什麼地方的技術。 任景信:「當然我們亦了解到現時國際政治環境,可能某些技術未必容易掌握,但我們都要快,希望在限制前我們能做多些,取得雙方最好最有效益的技術來建立我們的超算中心。」 他指超算中心的發展,並不只是一項建設,而是要建立整個生態環境,幫助不同產業應用。任景信:「我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個設施,其實是發展一個人工智能生態。整個產業在不同應用的領域我們都希望加強發展,有很多不同領域現時需要提升它們的算力,包括很多大家都知道跟圖像相關的應用、處理,無論是生物科技基因圖譜,各方面處理要相當大的算力。」 對於政府計劃在流浮山建立新的創科基地,他說可以借助數碼港的經驗,發展另一個大型數碼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9日
財智商傳|黃王慈明:基金平台助減入場成本 拓中東市場「不能低估挑戰」
【有線新聞】政府要求港交所設立綜合基金平台,有業界代表認為平台有助提升銷售及營運效率,亦可降低基金公司的入場成本。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綜合基金平台,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及產品在港發展,預計明年底前推出。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出,本港超過八成基金銷售都是經由銀行和保險公司,新參與者如要打入市場或安排產品上架並不容易,期望平台推出後可以全面提升業界的銷售和運作效率。 黃王慈明:「基金公司要面對很多中介機構,中介機構也要面對很多基金公司,所以過程不太有效率。現在這個平台成為了中間樞紐,令供應商即是基金公司與中介機構連結一起,增加整個流程的有效性,亦可以減低成本。」 特首出訪沙特,政府亦積極推動本港開發中東市場。亞洲首隻沙特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快將在港上市,黃王慈明認為開拓新市場令投資者有更多選擇當然是好事,但不能低估當中可能出現的挑戰。 黃王慈明:「例如一家環球基金管理公司,他們的分工很多時中東是由歐洲那邊辦事處負責,無論是投資管理、交易買賣,也是在(歐洲)那邊。如霎時間有些中東公司來了香港交易所上市,是否有那麼多這方面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跟進這隻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