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20日
焦點財經 20/02/2025 恒指連跌兩日北水淨流出63億元 東亞銀行:警惕管理香港商業房地產風險敞口
焦點財經 20/02/2025 。恒指挫367點連跌兩日,科技股續回吐美團跌6% 。東亞銀行去年多賺近一成二,香港商業房地產相關撥備升至逾12億元 警惕管理風險敞口 。本港上月通脹2%高於預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阿里巴巴上季經調整利潤增長6%勝預期
【有線新聞】阿里上季經調整淨利潤有逾510億人民幣,按年升6%勝預期。 淨利潤則升2.3倍至489億幾人民幣,收入逾2,801億人民幣,升8%、勝預期,其中淘天集團的客戶管理收入按年增長9%。另外,雲業務收入升13%,重返雙位數增長,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管理層預期由AI推動的雲智能收入增速將會持續提升,集團將繼續執行、聚焦電商和雲計算的戰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網易上季經調整利潤升31%
【有線新聞】網易上季經調整利潤按年升31%。 賺近97億人民幣,收入下跌約1%,季度息每股派約24美仙,增加13%。期內除了遊戲業務收入有增長,其他業務均錄得下跌,全年計經調整利潤有335億元,增長近3%。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東亞銀行去年香港商業房地產撥備升至逾12億元 警惕管理風險敞口
【有線新聞】東亞銀行去年多賺近一成二,第二次中期股息多派1.1倍,但貸款資產質素轉差,東亞指會降低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風險敞口。 受本港商業房地產貸款以及內地互聯網和消費信貸質素轉差影響,東亞銀行減值貸款比率向上,去年底集團比率升至2.72%,其中東亞中國升至2.8%,香港則回落至2.22%。銀行指香港房地產商受高利率影響日益明顯,相關撥備增至逾12億元,會警惕管理貸款敞口、降低風險。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對香港房地產有614億元貸款,我們覺得約7.5%風險較大,我們都採取觀望態度,若有機會看如何減低敞口,尤其是較高風險的、對商業房地產佔比較多的貸款。」 但東亞指不會一刀切削貸款。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要看實力、哪一類型的公司,要看進行那類業務、計劃是否可行……其實有很多考慮因素,不會因為說不做則所有均不做,我們會採取長遠方法策略。」他指內地房地產商財務狀況趨向穩定,加上中央積極推出措施,有利內地樓市好轉。 東亞去年多賺逾一成一,有46億元,淨利息收入跌2%,減值損失跌8.3%至55.9億元,第二次中期股息多派1.1倍至0.38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恒指挫367點連跌兩日 科技股續回吐 美團跌6%
【有線新聞】科技股繼續回吐,拖累港股兩連跌,收市跌367點,北水淨流出63億元。 市場觀望貿易戰走向,另有大行呼籲減持超買的中國AI概念股,恒生指數繼續調整。指數早段曾跌逾500點,低見22436點,收市報22576點、跌367點,大市成交2,800多億元,北水轉為淨流出63億元。 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譚智樂:「如果你問整個升浪完結了沒有,會否今次是單日轉向?大市開始轉差真的看不到太多跡象,還可以憧憬一下兩會的因素。我自己的觀點角度上,純粹真的升得太多,短時間內略作調整比較合理。」 美團及京東宣布將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憂慮打擊美團外賣業務,股價跌逾6%,京東反覆偏軟。阿里公布業績前跌2%。 摩通指近期AI概念股大升後,應減持「極度超買」股份,被點名的快手跌逾7%,為表現最差藍籌。聯想中午公布業績,上季純利多賺1倍,股價倒跌6%收市。 銀行股陸續公布業績,東亞去年多賺一成一兼增派中期息,股價升近半成。上日表現最差藍籌的恒生股價反彈逾3%,相反滙控回吐逾1%。 大行摩根士丹利「轉軚」看好中國股市,評級由減持升至持有,將恒指年底目標升兩成三,由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認為人工智能等可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本港上月通脹2% 高過預期
【有線新聞】本港上月通脹高過預期,1月消費物價指數升2%,增幅較前月高0.6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公屋租金寬免在去年12月結束,另外農曆新年期間,交通費用及基本食品價格上升。 政府發言人表示,一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輕微,展望HK-CPI-250220-1700 本港上月通脹2% 高過預期 【有線新聞】本港上月通脹高過預期,1月消費物價指數升2%,增幅較前月高0.6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公屋租金寬免在去年12月結束,另外農曆新年期間,交通費用及基本食品價格上升。 政府發言人表示,一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輕微,展望將來,整體通脹在短期內應該維持溫和,隨着香港經濟繼續增長,本地成本可能會面對一些上升壓力,外圍價格壓力應該維持受控。將來,整體通脹在短期內應該維持溫和,隨着香港經濟繼續增長,本地成本可能會面對一些上升壓力,外圍價格壓力應該維持受控。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20日
收市交易所直播室 20/02/2025 港股高處不勝寒、科指回吐3%,聯想季績勝預期惟好消息出貨
主持:黃皓琳 嘉賓:譚智樂 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 收市焦點: 。恒指收跌367點,科指跌3% 。北水連續流入四日後斷纜,淨流出63億元 。快手跌7.6%最差藍籌及科指成份股 。擴騎手社保,美團跌6.4%第二差藍籌 。聯想上盈利倍升,但股價創新高後倒跌6.3%,第三差藍籌 。恒生反彈近3.7%最佳藍籌 。東亞業績佳兼大增派息,升近5%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聯想上季多賺一倍
【有線新聞】聯想上季多賺一倍,純利接近7億美元,收入增長近兩成,但毛利率縮減0.8個百分點至15.7%,因盈利能力相對較低的雲端業務銷售額佔比增加 按業務劃分,包括個人電腦及手機等設備的智能設備業務,收入按年增長超過一成;基礎設施方案業務則扭虧為盈。按地區劃分,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收入表現最突出,按年增長31%,中國區收入有21%增長。首三季計,集團多賺七成,毛利率縮減1.1個百分點。 管理層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崛起有利集團業務,聯想集團主席楊元慶:「這將有助改變企業客戶的看法、提升應用程度,我們可以期待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得到更廣泛應用,為我們的混合人工智能創造更多機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商務部歡迎外企投資 部分企業因地緣政治調整生產線
【有線新聞】商務部對於早前中國發起對美國大企業的調查,強調歡迎外國企業投資,亦指有部分企業因為成本及地緣政治因素,調整在中國的生產線。 在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後,中國發起對美國部分大型企業進行不同類型的調查。商務部回應指,一直歡迎各個國家企業來中國投資,只要守法就不用擔心。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剛剛提到的跨國企業調查情況,我想重申的是中國政府歡迎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經營,也將依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中方根據我國的法律,對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調查和處罰,誠信守法的外國實體是不需要擔心的。」 商務部指了解到部分跨國企業正在調整在中國投資規模和業務,有部分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分散投資至其他國家,亦有是從成本考慮。朱冰:「隨著國內勞動力,包括土地成本的上升,一些成本敏感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根據發展戰略和國內外比較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調整布局,轉移產能。」 外資亦要「內循環」,發改委指啟動鼓勵外資在中國再投資的政策,包括簡化程序及完善金融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大摩、花旗升恒指目標 大摩年底睇24000點
【有線新聞】個別大行上調恒指目標價。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評級由減持升至持有,認為人工智能等可提升企業估值及改善經營環境,並將恒指年底目標升兩成三,由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MSCI中國指數目標上調至77點。 另外,花旗也將恒指6月底目標調高至23800點,年底目標升一成一至24500點,又預期科技指數短期內潛在升幅半成至15%。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東亞銀行去年多賺逾一成一 第二次中期息0.38元多1.1倍
【有線新聞】東亞銀行去年多賺逾一成一,有46億元;淨利息收入跌2%;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淨額升6.1%;減值損失跌8.3%,至55.9億元;第二次中期股息多派1.1倍,至0.38元。 截至去年底,減值貸款比率2.72%,按年升3點子;香港業務去年多賺9.2%;除稅前溢利有37.8億元,主要受惠非利息收益上升,及投資活動和保險銷售雙位數增長。東亞指內地房地產商財務狀況趨於穩定,香港房地產商受高利率影響日益明顯,會繼續保持警惕管理風險敞口,期內東亞中國淨溢利升1.19億元至1.75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內地外賣平台繳騎手社保 大行:對美團影響可控
【有線新聞】京東及美團宣布將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有大行指或引發市場擔憂美團的盈利空間受打擊,但認為公司的執行能力可以消化有關影響。 內地的外賣業務大戰升溫,京東及美團相繼宣布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市場關注「搶人」招數會否打擊外賣平台龍頭美團的業務。外賣騎手的待遇和保障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分析認為京東利用繳納社保,推動外賣平台更正視勞工權益。內媒引述數據指,美團2023年的穩定騎手約82萬人,考慮到市場規模仍在擴大,推算美團的社保或覆蓋逾百萬騎手。 高盛推算,美團第一年推行社保的成本將在每筆訂單0.1-0.2元人民幣之間,預計今年外賣總交易額的利潤率將持平,又指外賣業務門檻極高,而且美團有強大的競爭壁壘,對外賣競爭不感到過度擔憂。瑞銀估計,美團的社保計劃對今年外賣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影響僅低單位數,相信騎手更偏好領取即時現金補償多於長期退休金,長遠繼續看好美團領導地位以及穩定的獲利潛力。 花旗亦認為,美團今年或僅在部分省市試行社保計劃,對今明兩年整體利潤率的影響可控,又預期過去兩年外賣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有所上升,反映公司有執行能力消化推行職業傷害保障以來帶來的額外成本。 京東本月加入外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