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生活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10月14日
行平地喘如登高山 罕見病肺動脈高壓難確診 嚴重可釀心衰竭
容易氣喘吁吁,大部分人會認為只是鍛鍊不足令體力變差,但若在平地行走數步也有同樣狀況,甚至氣喘至呼吸困難,則有可能是患上罕見病——肺動脈高壓。心臟科專科黃加霖醫生指出:「肺動脈高壓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使病情發展至後期亦只會出現氣喘、疲倦、胸悶及腳水腫等症狀,不易察覺異常,惟病情惡化速度快,如患者確診後未有接受適切治療,約一半患者的生存期不足3年。」 肺動脈是將右心室血液運送至肺部的血管,當肺動脈或小血管出現收窄或阻塞,心臟便需要更努力「工作」,才可將血液運送至肺部。日積月累下,會加重心臟負荷,令右心室變得肥大,造成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症狀難察覺 兩年內病情可急轉直下 疾病看似來勢洶洶,但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全無症狀,即使中後期時症狀浮現也以為只是體能問題,所以有不少患者「誤打誤撞」,四出求診,最終經多番轉介和檢查才能確診,或會因而延誤診治。黃醫生提到:「有數據顯示,患者由出現症狀至確診,往往經歷1至2年 時間,但在這段時間患者病情可能已每況愈下,直至確診時有機會已惡化至需要長時間使用氧氣機,或出現右心衰竭的情況。」 肺動脈高壓病情可按活動能力劃分1至4級,最輕微的1級患者可如常進行日常活動;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3月11日
乳癌患者怕痛失女性象徵 乳房重建助女士「重建」自信
乳癌屬本港女士常見癌症之一,根據香港衞生署所公佈的數據,於2020年新增近5000名女患者。近6成患者選擇接受乳房切除手術為治療方案,而當中亦較多人進行全乳切除手術,惟部分患者擔心術後失去女性象徵。其實目前醫學發展日趨成熟,即使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後亦能透過乳房重建手術有效地重塑乳房。整形外科專科麥忻華醫生表示:「現時乳房重建手術共分為兩大類,醫生會綜合不同因素去決定患者適合哪類手術。切除手術後需再次進行手術難免令人感到沮喪,但術後令生活及心理因素有所改善,亦可消除切除乳房後帶來的不便。」 自身組織令重建後的乳房自然度大增 目前乳房重建手術主要分為使用自身組織及假體植入物兩種,前者利用患者腹部或背部組織作為皮瓣,此方法不論從外觀和患者自身感覺來說亦相對較自然。如患者不希望使用自身組織,則可使用俗稱「水袋」的假體。而少部分患者或需使用第三種方式,麥醫生表示:「如患者腹部組織並不適合使用,而背部可供使用的自身組織不足,則可添加『水袋』於組織下,從而令兩邊乳房變得平衡。」 同步進行重建免日後影響自信 於進行乳癌手術期間一併進行乳房重建為「一期重建」,這個方法較多人選擇,因可以一次全身麻醉便達到腫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3月06日
嚴重腸病患者或需切腸 手術助減排便次數 惟易併發儲袋炎
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機會因病情而需要完全切除大腸和直腸,但當失去大腸作為緩衝,消化道便變得「直腸直肚」。為減少患者頻繁如廁的困擾,醫生會考慮為他們進行迴腸儲袋肛門吻合手術(IPAA),在小腸末端形成儲袋暫存排泄物。惟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教授指出:「約有8成患者在手術後會併發儲袋炎(pouchitis),即使使用抗生素也未必能控制難治型儲袋炎,需要較新型的治療方案。」 IPAA手術助患者減排便頻率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大腸及直腸黏膜層會持續發炎和潰瘍,梁教授指出,患者會腹痛、排便次數異常增加,甚至大便帶血等。如患者病情較輕微,醫生會處方局部消炎藥,至於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接受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作治療。 若果治療無效或出現併發症,便需要進行手術把大腸和直腸完全切除。手術後,糞便會經由小腸直接排出體外。梁教授形容患者基本上是「食一餐屙一餐」,且食物未經完全消化便排出,導致每次排便量少、呈液態狀,更影響營養吸收,構成嚴重困擾。 為減少排便所帶來之不便,患者可選擇開人工造口及造口袋,但較多人選擇的是迴腸儲袋肛門吻合手術(IPAA)。醫生透過此手術將患者小腸末端繞成 J型儲袋後,再接駁至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2月29日
畸胎瘤或會扭轉卵巢 及早發現經微創手術切除 可免卵巢壞死
當提到畸胎瘤,不少人或以為與懷孕有關,但其實這種「畸胎」並不是指孕育在子宮內的胎兒,而是因卵巢皮樣細胞變異而形成的皮樣囊腫,由於囊腫長有如人體般的組織,因此俗稱為畸胎瘤。婦產科專科周天欣醫生指出,長有畸胎瘤的患者可全無症狀,但當囊腫日漸變大,或會令卵巢猶如裝有重物的膠袋,卵巢變大變重便有機會造成扭轉,如情況持續更可能令卵巢壞死,因此如發現畸胎瘤,患者或應考慮接受手術切除囊腫。 病理性囊腫難自然消退 畸胎瘤可全無症狀 卵巢囊腫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囊腫與女性排卵有關,一般會隨經期完結而消退。而病理性囊腫則較難自然消失,甚至會日漸變大,當中較為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和皮樣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由經血組成,因狀似朱古力漿,故俗稱朱古力瘤;而皮樣囊腫則因卵巢皮樣細胞變異,形成有頭髮、脂肪和牙齒的囊腫,因而亦稱之為畸胎瘤。 周醫生提到:「大部分畸胎瘤均為良性,僅有2%畸胎瘤為惡性,而朱古力瘤更只有0.8%屬惡性,因此即使發現長有病理性囊腫亦不必太憂心。」但要留意的是,朱古力瘤患者通常會有經痛問題,而長有畸胎瘤則不一定有症狀,有不少人更是因腹部隆起,或因卵巢扭轉出現劇痛,被送院診治時才發現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2月08日
微創方式進行切肝手術傷口小 助肝癌患者縮短復原時間
外科手術是常見治療癌症的方法,但並非所有患者都可接受手術治療,就以肝癌為例,如患者肝功能不足、肝體積太小或肝硬化嚴重等,便未必適合進行肝切除手術。傳統開腹手術因傷口大,患者需要較長復原期,幸而現時肝切除手術也可透過微創方式進行,外科專科鄭繼志醫生提到:「雖然微創手術對醫生而言難度較高,但患者能在短時間內恢復。」 發現患癌大多已屆晚期 手術前需進行多方評估 肝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鄭醫生解釋:「原發性肝癌為肝細胞引起的腫瘤,常見的有肝細胞癌及膽管癌;而繼發性肝癌則是指癌細胞由其他器官擴散至肝臟,較為常見的有腸癌轉移至肝。」肝臟又稱為「沉默器官」,由於肝並無痛覺神經細胞,如腫瘤小於5厘米,因較少會出現症狀,患者難以在早期發現患癌。不過,即使較難發現肝癌,如患者情況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腫瘤,5年存活率平均約有五成。 透過手術移除腫瘤是肝癌治療方案之一,然而並非所有患者均可接受肝切除手術,鄭醫生稱:「除了要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如是否能承受大手術,亦因他們通常有肝硬化問題,所以手術前需要評估患者的肝功能是否足夠,以在術後仍可維持肝臟運作。」另外也需考慮腫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轉移情況,才可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1月31日
全球一半房顫患者藥量不足中風 傳統藥監測數據易「滯後」 難防中風
中風可引起嚴重後遺症,但不少心房顫動(房顫)患者發現心臟問題的第一警號便已是中風。因此,確診房顫的患者一般須以抗凝血藥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即使如此,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曉藍稱:「全球有約一半房顫患者因藥量不足而出現中風。」當中的原因包括傳統抗凝血藥的藥效容易與維他命K「相沖」,即使患者頻密驗血,一旦抽血後服用影響藥效的食物或藥物,即變相令驗血結果變得「滯後」,根據驗血結果所調校的藥量未必準確,難以防止中風。 原發性房顫是由於心臟的竇房結組織出現病變和退化,而導致心律不整,不規則的心跳令部分血液在心房凝結成血塊,當血塊游移至腦部,便有機會出現缺血性中風。陳醫生提到:「在香港,100人之中便有1至2人患房顫,而且長者風險更高,65歲或以上人士發病率更達7%。」不過,房顫的症狀並不明顯,大部分患者只會偶爾感覺心跳異常,甚至沒有症狀。 評分表獲2分或以上屬高風險 要了解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可參考CHA2DS2-VASc風險評分表,當中列出各項增加中風的因素,如年齡、性別和病史等。陳醫生解釋:「如果是40歲的男性患者,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風險,其中風機會與常人相若。但若是80歲伯伯,既有高血壓及糖尿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1月22日
前列腺癌手術後仍有復發風險 晚期非「絕症」 新型藥物可助控制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得知患癌噩耗難免猶如晴天霹靂,若然於康復一段時間後,被告知病情復發,更是讓人難以接受。早期前列腺癌症狀不明顯,但仍可透過電療或手術徹底清除癌細胞,惟接受根治性治療後,仍有機會復發。泌尿外科專科簡煒文醫生指出:「此時治療目標將轉為控制病情,據國際最新指引,如患者在一線治療時採用傳統荷爾蒙治療,加上化療或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即使前列腺癌已屆晚期也並非『絕症』。」 晚期前列腺癌或無症狀 控制病情為治療目標 今年67歲的黃先生身體並無病痛,亦有恆常運動,但照顧孫女一段短時間後卻出現腰背痛,因覺得有異於是求醫,接受檢查後,發現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高達233ng/mL,確診患上晚期前列腺癌,癌細胞亦已擴散到骨骼。黃先生最初只接受傳統荷爾蒙治療,其PSA指數一度降至33ng/mL,可見一定成效,然而在及後的檢查發現指數再次上升至40ng/mL,醫生預計數值不會再下跌,需配合其他治療。 簡醫生表示:「雖然前列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若能及早發現,一般會以根治為治療目標。不過,有數據顯示,約三成接受手術或電療的患者,其PSA指數會再次上升,臨床上稱之為生化復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4年01月08日
晚期前列腺癌治療發展 從單一走向合併療法
面對晚期前列腺癌,傳統上以延長壽命為治療目標。隨醫學進步,治療目標有機會更進取,透過治療希望達致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即腫瘤完全消失。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指出,以前患者覆診時總是戰戰兢兢,擔心何時癌指數再度上升;近年,患者在診症室則帶著一份期待去看報告上指數的下跌幅度。「帶來這個轉變的原因,是由於前列腺癌治療不再單一化,而是可根據患者的承受能力、病情、經濟能力等,在一線治療階段選擇最合適的治療組合。」 今年60多歲的梁先生,一直「恨抱孫」,得知媳婦懷孕後非常欣喜,正式榮升準爺爺的他,只期待著孫兒呱呱落地,連日益嚴重的背痛也沒有多加理會,只視之為一般的腰痠背痛。他本身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在一次覆診中,醫生得知他的骨痛程度與日俱增,便轉介梁先生作相關檢查。不幸地,驗血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超標,達80 ng/mL,比正常水平高20倍,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擴散性晚期前列腺癌。 梁先生得悉檢查結果後一直否認,覺得自己身體壯健,不可能是癌症。謝醫生說:「在剛確診的患者中,出現這種否定的情緒十分常見,因為即使是已擴散的晚期前列腺癌,其病徵也難以被察覺,患者往往難以接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3年12月27日
類風濕關節炎可致關節變形 針對性治療有法 患者不必與高跟鞋「絕緣」
提起風濕病,不少人誤以為是每逢天氣轉變便會發作的「老人病」,惟實非如此,就如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人士,當中女性患者較多。風濕病科專科黃佩茵醫生指出,患者的關節會變得腫脹和僵硬,影響日常活動能力,而愛美的女士或要放棄高跟鞋等穿搭,對她們而言或失去不少樂趣。黃醫生表示:「及早診治是保住患者關節活動功能的關鍵,如能及早接受治療,或可避免病情惡化至不可逆轉的地步。」 發病首一至兩年為治療黃金期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錯誤攻擊關節的滑膜,令關節變得腫脹和僵硬。因患者關節腫痛,即使是進行日常簡單動作,如扣鈕、扭毛巾和刷牙等也會相當吃力。而患者的手指或腳跟等部位會紅腫發痛,嚴重者更會出現關節變形,不只影響外觀,愛打扮的女士或不能再穿高跟鞋,亦不得不放棄戴戒指等飾物,人生頓時變得索然無味。 雖然類風濕關節炎曾經是難以根治的疾病,但黃醫生指出,隨著大眾開始認識風濕病,若患者能夠及早診斷及在發病首一至兩年介入治療,大部分人的病情均可受到控制。她解釋:「現時藥物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用作為患者止痛,較為常用的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消炎藥,可控制關節腫痛問題。但口服類固醇副作用較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3年12月11日
港人工作壓力大 下班「放空」煲劇打機 久坐不動易致中風?
港人工作節奏急速、壓力如山,以為下班回家「煲劇打機」可休養生息,但其實不少文職人員工作期間久坐,若工餘時間仍零運動,反倒對健康有威脅,較易引致「三高」,增加中風風險。腦神經科專科楊思偉醫生指出:「三高容易令斑塊在血管中積聚,致血管硬化、收窄,當斑塊堵塞血管,便有機會導致缺血性中風。」若三高人士同時患有心房顫動(下稱房顫),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會大幅上升,須用藥預防中風。 房顫難察覺 中風或是「第一症狀」 三高和房顫是引致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原因,但後者往往較難被察覺。房顫是心律不正的其中一種,因為心跳節奏異常,令血液沒法完全泵出而「滯留」在心房,形成血塊,當血塊脫落並流動到腦血管,可能會引致中風。楊醫生補充:「房顫症狀不明顯,有可能只是偶爾心跳急促或紊亂,甚至是沒有症狀,因此不少心房顫動患者的第一個症狀已是中風。」 更要留意的是,一旦房顫患者同時有其他風險因素,中風風險更高。患者可透過CHA2DS2-VASc風險評分表以了解中風風險,楊醫生解釋:「評分表列出不同的中風高危因素,如高血壓人士加1分、糖尿病患者加1分、75歲或以上人士加2分等。其實總分達1分以上已有中風風險,分數越高者更要加倍小
- i-CABLE- Digital Team
- 2023年12月07日
良性前列腺增生會否變成癌?盡早求醫勿亂估
「尿頻、夜尿多、屙極唔清」,中老年男士們可能會自行「斷症」為十分常見的前列腺增生,而忽略了可能是前列腺癌逐步逼近的警號。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指出:「兩種疾病的症狀相似,不少男士除了難以區別兩者外,更會擔心增生的情況會演變成癌,實質兩者之間並無直接關係,發病機制截然不同。」如有疑問應及早求醫,即使不幸確診晚期前列腺癌,現時也有新型的合併治療助患者延長存活期。 患者同患前列腺增生及癌症 憂難保生活質素 今年65歲的李先生小便持續地不順暢,獲診斷為前列腺增生,他知道此症為老年男士的常見情況,因而未有感到太憂慮。但後來他發現服藥後情況只是稍有改善,之後更出現血尿,遂向泌尿外科求診,並進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檢查,赫然發現指數高達100ng/mL,進一步檢查後確診他同時患上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癌細胞更已擴散至骨骼。李先生原以為退休後可含飴弄孫,閒時去旅行享受人生,豈料患癌,頓感晴天霹靂。 一線用合併治療 有效控制癌細胞 劉醫生解釋,一旦癌細胞擴散到前列腺以外的位置便屬晚期,治療方向為控制而非徹底消滅癌細胞,即與之並存。以往傳統的一線治療為荷爾蒙治療,以截斷癌細胞生長激素,降低荷爾蒙
- News Editor
- 2023年11月07日
「鬼剃頭」致脫髮兼眉毛脫落 新口服藥重啟毛囊生長週期促毛髮再生
頭髮雖被稱為「三千煩惱絲」,但若發現不停脫髮,可能會令人更傷腦筋,深怕頭髮最終會掉光,亦擔心頭髮不能再生。部分人甚至在短時間內出現局部性脫髮,並見到少部分頭皮,這可能是患上俗稱「鬼剃頭」的斑禿。大部分患者會突然發現因局部脫髮以致露出「一撻撻」頭皮,而此病更有機會影響全身毛囊,導致眉毛、眼睫毛、腋毛等脫落,令患者大受困擾。皮膚及性病科專科劉顏銘醫生表示,如脫髮範圍擴大,需要及早尋求醫生診治。 斑禿或影響全身毛髮 困擾患者日常 斑禿是由於免疫系統誤把毛囊視為入侵對象,並作出攻擊,導致短時間內出現局部性毛髮脫落。劉醫生表示:「斑禿的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惟現時未知成因,相信與遺傳和免疫系統有關。」毛髮掉落影響患者社交及工作,也有人為了遮掩脫髮而選擇戴假髮,種種情況亦有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影響情緒令病情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接受治療毛髮有再生機會 脫髮面積逾五成或需較進取治療 幸而斑禿並非無法挽救,一般而言,患處毛囊只是處於休眠期,如能及時接受合適治療,毛髮仍有機會再生。至於脫髮程度則根據SALT分數而定,分數越高代表脫髮面積越大,50分或以上便定義為嚴重。不少患者為了「拯救」毛髮而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