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國常會會議要求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穩住經濟大盤
【有線新聞】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常會會議,要求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穩住經濟大盤。 會議指出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的超預期影響,4月份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退稅減稅、緩繳社保費、降融資成本等都著力指向穩市場主體穩崗穩就業,以保基本民生、穩增長、促消費。另外,會議又指導地方要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水電氣等費用給予補貼。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羅湖口岸擬重建招標 接駁港鐵東鐵線、贛深高鐵
【有線財經】近日,深圳口岸辦公室公布要為羅湖口岸重建研究項目招標,計劃預留鐵路用地,日後與港鐵東鐵線接軌。根據深圳去年發表的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擴建後的羅湖口岸將會引入贛深高鐵,港人一過關就可無縫銜接到內地其他沿線城市。 根據2021年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將會在未來五年內,累計新增超過一億人。目前內地養老產業規模正不斷擴大,除了安老院以外,一些居家養老服務亦都應運而生。 中央氣象台預料,南方沿海省份接下來將會進入今年最強的降雨期。而隨著冷暖空氣交匯影響,不僅是香港持續多日下雨,廣東亦都迎來今年以來規模最大降雨。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隨身頭罩藏大腦成像儀器 邊生活邊監測大腦 揭迷幻藥反應延續五日
【有線新聞】為了解大腦日常運作,美國有初創企業將大腦成像技術輕量化,變成頭戴式隨身裝置,可以在日常環境下實時反映大腦的活動,對醫學研究大有幫助。 要觀察大腦活動,除了繪畫腦電圖,還有其他方法,例如「功能性近紅外光譜」,記錄的不是腦電波,而是測量大腦血液循環中血紅蛋白的水平,得知大腦受刺激的位置及程度,解像度比腦電圖高,但儀器相當笨重,接受觀察的人只能困在一個地方,局限了測試內容。 所以美國一間初創企業想到將近紅外光譜儀輕量化,不只方便專家攜帶,用者更可以隨身戴在頭上,由52個模組各自發出近紅外線偵測大腦的血氧變化,做到一邊如常行動及生活,一邊實時觀察大腦活動。 作為示範,新儀器持續觀察一位服用過迷幻藥物的人,發現就算過了五日,測試者行為上已經恢復,但大腦活動仍然殘留迷幻藥的反應。這類研究以往只能發問卷,靠當事人主觀感覺回答,今次的結果就客觀得多。 研究人員希望這個隨身頭罩能夠協助更多藥物的研究,例如了解各種精神科藥物對大腦的副作用。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再多一人離世前14日內曾打針 當局稱沒證據顯示疫苗致死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在離世14日內曾接種新冠疫苗。 男死者61歲,衞生署說沒有臨床證據顯示他的死亡是疫苗引起。署方又接獲一宗15歲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五日內出現胸痛,情況穩定。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政府擬再開放招聘四首長級職位 創科署署長等三職同時內部聘任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再開放招聘四個首長級職位,包括創新及科技署署長、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副效率促進專員及體育專員。 公務員事務局說,這四個職位將於今年內出缺,認為有條件納入新選拔聘任機制的試行計劃,其中創科署署長、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以及副效率促進專員會同時展開公開招聘及內部聘任,當局會諮詢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意見。至於體育專員一職,會待政府架構重組後再與相關政策局跟進。 政府較早前已用新機制招聘公務員學院院長及政府新聞處處長,公務員學院院長的招聘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本月或下月公布人選。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內地多間高校據報退出國際排名 專家稱不應被排名「綁架」
【有線新聞】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等內地大學據報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有專家認為內地高校要真正走出一條重人才、有特色的辦學路,不應被國際排名「綁架」。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個月25日在五四青年節前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他強調中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後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之後網上路陸續傳出多間內地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包括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等等。對於有評論認為退出排名會同國際脫節,有內地專家不認同,認為只是校方態度上的轉變,因為國際排名已經無法客觀全面評價一間大學。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它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而且每個國家的辦學制度不同,有的國家有的(指標)我們國家可能沒有,有的大學就按照排名的指標來進行辦學,用論文發表的數量,發表在甚麽樣的期刊檔次來評價教師,被大學排行榜綁架了,被自己的追名逐利所綁架,過份看重世界大學排名,甚至存在了唯排名論。」熊丙奇認為排行榜本來對校方,對學生都只不過是參考作用,學校本身要真正提高質量,必須聚焦培養一流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廉署起訴上市公司前高層 涉洗逾億元黑錢
【有線新聞】廉署起訴一名商人的前助理涉嫌洗黑錢,涉款1.25億元。 48歲被告林松根獲准保釋,明天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他被控五項洗黑錢罪指,他在2015年年中,被安排出任上市公司新威國際的高層,到16年7月至17年9月期間,他再被安排持有數間本地及離岸公司,並向新威經營的借貸業務,取得1.25億元貸款,其中8,000萬元並未償還,廉署較早前接獲證監會轉介投訴展開調查。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612基金案 何秀蘭獄中再被捕 陳日君等人准保釋 教區促合情合義辦案
【有線新聞】再有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她是正服刑的何秀蘭,警方指信託人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梵蒂岡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天主教香港教區促請當局合乎情理及公義處理「陳樞機事件」。 90歲的陳日君被捕數小時獲釋,休息一晚後離開修院。陳日君:「我不答任何問題,多謝大家關心。(羅馬教廷對你被捕表示關注)(你覺得教廷應否介入?)多謝大家。 (你覺得今次被捕對中國和梵蒂岡關係有沒有影響?)我不方便答任何問題,祝福你,多謝大家關心。(有沒有甚麼感受星期三晚?)一生平安的,放心。」 本身是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的陳日君連同另外數名信託人,大律師吳靄儀、何韻詩及許寶強、何秀蘭都被捕,據了解許寶強最先在機場被捕,警方指他們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對香港特區實施制裁,危害國家安全。根據國安法實施細則,已經要求他們交出旅行證件,並向法庭申請傳票,控告他們及另一名男子沒有遵循社團條例註冊為612基金註冊。 警方說調查時發現,一些律師和大律師提供法律服務時涉嫌專業失當,已經向律師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訪建築師嚴迅奇 盼遊客探索故宮博物館雍容氣質 提未經招標獲聘「問心無愧」
【有線新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七月開幕,建築師嚴迅奇指特意為博物館增添神秘感,吸引遊客探索,雖然設計與北京故宮不同,但同樣雍容華貴,被問到當年工程未諮詢便上馬,嚴迅奇指問心無愧,他亦因此更堅決做好香港故宮的設計。 有如所有傳統中國建築空間,你永遠不會一覽無遺。進入故宮文化博物館,你會看到上面有光,你會有種好奇心,想走上去發掘。政總「門常開」、國際金融中心,都是出自建築師嚴迅奇的手筆,他說如果市民來到香港故宮,抱著去北京故宮欣賞建築的心態,可能會失望,嚴迅奇:「只不過是一座建築,興建出來是為了展示北京故宮的文化以及北京故宮的藏品。雖然不像北京故宮建築,亦不應該像北京故宮建築,但我希望香港建築有那些元素和氣質,散發出既雍容又含蓄的氣質。」 嚴迅奇之前在廣東及雲南有設計博物館,他說香港故宮這裏的樓面面積,分別是那兩座博物館的一半,而西九這塊土地只是他們的四分一,要有大的空間,唯有向高發展,嚴迅奇:「西九文化區一定要有某程度的公共空間,地面空間騰出來讓市民使用,所以我們佔地、落地的面積相對較小,上寬下窄的形態是好多中國文物都有的,例如是大家常說的鼎。」 故宮文化博物館最終用了五年半,趕及回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增280宗確診、3人離世 元朗火鍋店多3人染疫 部分同場食客已離港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80宗新型肺炎確診,多三人死亡。元朗牡丹金閣群組多三名食客染疫,累計23人確診,當局追蹤到全部食客,其中三人已經離港。 元朗牡丹金閣群組再多三名食客染疫,他們都是長者,5月1日在那裏飲茶,之後幾日有輕微病徵,至今有20名食客確診,還有一名廚師、兩名密切接觸者,累計23人染疫。 衞生防護中心說,因為疫苗通行證有他們的聯絡資料,所以用了幾日便找到全部食客,但追蹤過程中仍有掣肘,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因為Omicron傳播太快,不會第一時間知道有爆發發生,很多時知道時已相隔幾天,這是Omicron的特性,亦是追蹤的限制。」 中心說190多名食客其中三人已離港,兩人去了馬來西亞,一人正在深圳檢疫,已通知當地的醫療單位,張竹君:「我相信他們離開前應檢測陰性,回內地要在關口要做一次(檢測),他是陰性才能過關,至於之後會否測試為陽性,暫時未收到資料。」 新增的280宗確診,包括32宗輸入個案,學校呈報多24宗個案,涉及15名學生及9個教職員。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本學年逾4000教師離職 多上學年約七成 流失率五年新高
【有線新聞】本學年全港公營和直資學校有約4,000名教師流失,比上一學年多約七成,是五年來新高。 教育局回覆議員書面質詢,透露本學年公營學校流失3,580名教師,流失率達7.5%;直資學校流失470人,流失率8.4%,兩者都比過去四年高。 至於公營和直資學校新聘請教師,合共約3,800人。
- i-Cable
- 2022年05月11日
內地多地推出常態化核酸檢測 比封城更「划算」
【有線新聞】內地疫情近期逐步回落,為防疫情反彈再次造成大規模爆發,不少省市都要求民眾要定期做核酸檢測。有分析認為常態化檢測成本較封城低,相信會陸續在各地推行。 內地此輪疫情爆發,波及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省份。多個大型城市相繼實施封閉管理,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亦影響當地經濟發展。上海在疫情回落之際推出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政策,打造15分鐘核酸圈,也就是在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有至少一個核酸檢測點,供市民「願檢盡檢」。不少省市紛紛仿效該做法,江西省星期二就發布通知,要求普通市民每三天進行一次檢測,酒店、快遞外賣等人員就需要每兩天檢測一次,而口岸人員、隔離酒店職員等高風險人群就需要每天做檢測,否則不得乘坐巴士、地鐵等公共交通。北京、杭州、濟南等大型城市亦推出相應的常態化檢測辦法。 有內地傳媒分析認為,內地核酸檢測的價格已經大幅降低,政府的採購價由疫情初期每人每次200元降至約3元,若採用10人混檢的方式進行檢測成本就更低。以上個月為例,全國共做了115億人次檢測,支出大約為210億元人民幣。 據東吳證券估算,所有一、二線城市一年的檢測成本上限大約為1.7萬億人民幣,佔公共財政收入的8.7%,約是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