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歐洲陷能源危機 促內地發熱家用電器銷量上升
【有線財經】歐洲最近陷入能源危機,當地天然氣供應受限、價格暴漲。而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季,不少歐洲國家都轉而向內地進口發熱的家用電器,如電熱水器、電毯等產品出口數字急升。 在深圳有電器公司也表示,不需使用天然氣的產品特別受歐洲國家歡迎,預料未來產品銷量仍會繼續上升。有數據顯示,內地今年首7個月冬季相關電器產品,出口額都錄得明顯增長,其中電熱毯更按月增長了150%。 近年內地有不少商店都會專門請家具送裝師,由送貨到安裝一手包辦,希望減低產品成本。這種送貨形式帶動了商店的生意,有快遞公司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在網上下單,選擇繼續再在網上買傢俬的次數增長了14%,交易總額都增長了兩成。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逆隔離|譚耀宗認難落實 稱內地仍憂港疫情 廠商會恐再拖迎企業倒閉潮
【有線新聞】粵港商討「逆隔離」未有進展,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說,香港疫情仍然令內地擔心,承認落實「逆隔離」有困難;有商界擔心再延遲實施,很多企業捱不住倒閉。 特首李家超月初第一次與廣東省領導商討「逆隔離」,李家超:「粵方和深方都表示支持,雙方都會針對兩地疫情管控要求大家商討。」 由月初商討到月尾,李家超 :「這個正在努力中,機會還是存在的。」 「逆隔離」無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說因為香港疫情未令內地放心,譚耀宗:「(實施)有一定困難,香港畢竟現時(確診)數字雖然大大回落,但都有三、四千宗,數字都是徘徊,難免令人擔心,數字全國都沒有三、四千宗,嚴格而言都屬於高風險地方了。不少人認為現在中央忙於處理籌備二十大工作,其他事情都要等一等。」 最先倡議「逆隔離」的民建聯建議另一個方案,港島東民建聯梁熙:「希望香港政府可與內地相關城市討論,可以在這些城市增設『健康驛站』,屆時可以除了在深圳灣有2000個配額,可能江門都可以有2000個、珠海2000個、中山2000個,接著慢慢增加便最理想。」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如果中央政府要延遲,惟有接受,還能否等候,現在好多都等到半條人命,很多同業倒閉,影響一定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19年警總示威 男子認損壞閉路電視、警察牌匾 判囚2個月
【有線新聞】2019年警察總部外有示威,一名男子損壞大樓閉路電視和警察牌匾,他承認刑事損壞罪,判入獄2個月。 案發2019年6月,逾萬名示威者包圍灣仔警察總部,26歲建築工人梁建韜損壞大樓的閉路電視和警察牌匾,他早前認罪。 裁判官指當日有大型聚集,任何違法行為都有潛在風險使他人仿效,塗污警徽有象徵意義,判即時入獄難以避免,考慮他有真誠悔意,案件延誤3年才檢控等減刑因素,判囚2個月。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運輸署自動交通執法系統 人工智能辨車輛違規 中環觀塘測試半年
【有線新聞】運輸署與警方在中環及觀塘測試自動交通執法系統,預計6個月內完成。 攝影機安裝在燈柱上,透過人工智能及車牌識別技術,實時分析車輛動態,辨認違反交通法例的情況,不會有人面辨識功能,如果系統沒偵測到違規,會即時刪除片段。 三個系統分別位於中環雪廠街至畢打街的皇后大道中,及觀塘開源道近觀塘道迴旋處,署方說警員不斷去這兩個地方巡邏、執法及疏導交通,但往往當警員離開後違例停泊隨即重現,希望新系統加強對司機的阻嚇力。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全國政協原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沈德咏被批准逮捕
【有線新聞】十三屆全國政協原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沈德咏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逮捕。 案件在國家監察委員會完成調查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以涉嫌受賄罪批准逮捕沈德詠。此外,被指是孫力軍「政治團夥」的國安部原黨委劉彥平,當局已就他涉嫌受賄案件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早前孫力軍和司法部原部長傅政華亦在該法院被判死緩。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學校減班|教育局數人頭 中一減22班 小一累計減63班 校長促推行小班
【有線新聞】適齡學生人口下跌,加上移民潮等因素影響,公營中小學開班數目大減,教育局九月到學校,點算實際學生人數之後,本學年小一班數減14班,中一班數減22班。 教育局每年九月到官立和津貼的中小學點算實際在學人數,以釐定核准開辦的班級數目,本月出版的《小學概覽》顯示,官津小學整體小一班數比上學年縮減49班,「數人頭」後減多14班,累計按年減63班。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豔芬:「預了會減(班),唯一慶幸沒有一間學校被殺校,移民潮影響整個小學業界流動,可能有很多(學生)本來未必離開了香港,但可能因為其他直資或私立學校有空缺,一直向上移的情況出現了,導致有一些學校要減班,當然我們很希望全港一致推行小班。」 至於中一「數人頭」之後就減22班,教育局指,核准班數調整除了反映適齡學童人口變化,亦包括學生人口流動情況,例如搬遷、家長選擇轉直資私立,以及「移入或移出本港的學童人口」等。 局方會與學界商討,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的辦法,亦會鼓勵業界及早規劃,以應對學生人口下降的影響。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反修例事件屯門執勤遭淋腐液 再多一名警員入稟向警務處索償
【有線新聞】多一名在反修例事件期間被淋腐蝕液體受傷的警員,入稟向警務處索償。 原告是警員梁鎮賢,入稟狀指他在2019年10月1日被派到屯門大會堂外驅散示威者,指警務處處長錯判形勢,導致他的小隊寡不敵眾,被示威者用腐蝕液體淋潑,要求警務處就事件連本帶利作出賠償,但未有列明金額。 當日同樣在場的高級警員凌家威,星期一亦入稟區域法院索償,他和梁鎮賢在2020年都獲頒銀英勇勳章。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湖北發現古人類頭骨化石 證百萬年前中國有人類活動
【有線新聞】國家文物局周三通報,考古團隊在湖北十堰市,發現一具距今有100萬年歷史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當局稱,此項重大發現證實早在百萬年前,中國已有人類活動的軌跡。 國家文物局周三公布一系列最新考古發現,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今年5月在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發現的一具古人類頭骨化石「鄖縣人3號頭骨」 團隊當時在該遺址發現化石初露,頭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膠結物,顱型飽滿,眉弓位置明顯隆起;又稱頭骨是至今為止,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距離現在約有100萬年歷史,處於歐亞大陸古人類近200萬年演化歷程的中間和關鍵環節上;是探討人類東亞出現和發展的重要化石證據,也實證了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 目前該頭骨化石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層中,右側局部嵌入南壁中,後續將制定提取和修復方案,並同步開展對遺址的多學科綜合交叉研究。 除了湖北,當局亦公布了雲南、溫州和開封等地的最新考古發現。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增3,911宗確診 多14人死 聯合醫院爆群組 8醫生確診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3911宗確診,3703宗屬本地個案,多14名患者死亡。 留院病人有1850人,182人是新入院。聯合醫院爆發感染群組,矯形及創傷外科一名醫生昨日確診,追蹤後再多7名醫生感染,院方說涉事病房全部病人檢測陰性,會清潔和消毒醫生房、茶水間等,服務暫時維持正常。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研究指中醫藥有助治療新型肺炎後遺症 團隊盼推動中西醫協作治療
【有線新聞】醫管局聯同大學等研究發現,中醫藥療法有助治療新型肺炎後遺症,包括改善肺功能。 部分新型肺炎患者選擇看中醫調理身體。醫管局聯同港大、中大、浸大及七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組成研究團隊,前年9月至去年12月跟進150名接受中醫門診治療的患者的康復情況,發現他們接受3個月治療後,在六分鐘步行測試中達標的人由5%提升到10%,反映患者肺功能改善了,接受治療半年後比例提升到約一成半,肺阻塞風險亦由三成降低至約兩成,咳嗽、氣喘、乏力等症狀亦有改善。 浸大協理副校長卞兆祥:「中醫在臨床症狀上的改善,肺功能改善加上肺阻塞風險降低方面來說,是有明顯幫助,整體改善來說是非常好。」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他們都是住院後,出院仍然有後遺病徵,所以我們今次研究都是聚焦在這個群組的病人,亦從研究看到中醫效果及各方面,在第五波之前,其實我們平均病人來求診4至5次,已經表示有改善。」 團隊希望未來推動入院確診者接受中醫診療,及推動中西醫協作治療。 醫管局說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每天有1800個名額,市民如果想看中醫,用流動應用程式預約就可以。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兩少年打針後現心肌炎或心包炎 兩幼童打科興後面部肌肉無力
【有線新聞】多兩個人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 衞生署上星期接獲兩宗報告,指9歲男童及15歲少年分別接種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後,兩日內胸口痛,懷疑是心肌炎或心包炎,現時情況穩定。 另外兩名2歲幼童打完科興後,面部肌肉無力,情況穩定。
- i-Cable
- 2022年09月28日
真實案件改編劇集內地熱播 當事人認為侵犯私隱
【有線新聞】內地不少現代題材影視劇集會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近日一部劇集因為改編引發當事人的不滿,認為劇集侵犯個人私隱。有內地律師就認為,若改編的案件已被公開,就不存在侵犯私隱的行為。 由最高人民法院全程指導的電視劇《底線》近日在內地熱播,當中不少內容由真實案件改編,包括轟動一時內地女學生江歌在日本遇害的案件,雖然讓整個劇集看似更加真實,但亦引發當事人及其家屬的不滿。他們不認同劇集改編的部分內容和細節,亦強調電視劇改編前並未徵求他們的同意,認為相關做法侵犯了個人私隱。但這樣做是否真的違法呢?內地律師曾玉膠:「從著作權的角度來考慮,我認為是不需要經過當事人的授權。如果說他改編所依據的事實是一個公共事實,公共事件,它已經能夠通過媒體的報道或者說法院的判決能夠了解到這個事件的所有信息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不需要經過當事人的授權就可以進行改編。」 律師認為,雖然民眾可以根據公共事件進行自由的創作和改編,但如果虛構、創作的內容暴露了當事人的身份、家庭成員等真實的資料或者內容,就會有違法的風險。曾玉膠:「如果說他改編所依據的事實是沒有公開的事件的話,就有可能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如果說通過這種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