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消防年結|去年逾五千宗成災火警 首批代辦消防工程料年內動工 將設驗收統籌辦公室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修例賦權部門為舊樓代辦消防工程,消防處預料首批10幢舊樓今年會動工,又指因應政府財赤,新擴展的服務都會調撥現有資源。 去年四月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造成五死,消防處總結全年,成災火警有5,222宗,接獲的火警召喚逾3.7萬宗,分別按年升3%及4.8%。因應華豐大火,政府已修例賦權部門代辦舊樓消防工程,新例實施超過一個月,消防處指要先釐定代辦準則,先導計劃會選取10幢舊樓,期望第四季動工,明年上半年完成。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由政府聘請顧問,顧問要做勘察工作,到那10幢大廈負責了解需要提升甚麼消防設備以及為大廈入圖則。消防承辦商會用經審批的圖則,建造在大廈提升的消防設備。」未來目標每年為20至60幢舊樓代辦工程,楊恩健又預告3月會成立統籌辦公室,加快驗收新建築項目的消防設施,驗收時間可由52個工作天,縮短至22至35個工作天,並會引入三維空間掃描系統驗收。 楊恩健:「只要在到達現場前掃描一次,便可把三維空間的數據與電腦收集的資料,即是原本審批圖則的電子檔案配對,看看現場掃描的數據是否與審批圖則相符,包括狀況或消防位置。」人手方面,計劃今年招聘約340人,消防處指自從前年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政府預料內地春節黃金周期間 出入境人次達867萬 不會延長個別口岸通關時間
【有線新聞】入境處預計內地春節黃金周期間會有867萬人次出入境,不會有延長口岸通關安排。 入境處估計逾八成四人次會選用陸路口岸,出境高峰為年初三,入境高峰則為年初五。八日黃金周期間,預料內地客出入境人次有143萬,旅行團有2,000個,期間不會有個別口岸延長通關時間。 政府指是考慮了大型活動的舉行時間以及去年延長通關的經驗,但會跨部門實時監察口岸情況,適時作出應變,各口岸亦會加強交通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台灣嘉義地震 台南文化大廈完成樑柱加固 限時開放讓住戶入內
【有線新聞】台灣嘉義地震後,發生逾70宗餘震,被列為危樓的台南文化大廈完成樑柱加固後,限時開放讓住戶入內取回物品。 在地震中受損的台南玉井區文化大廈,外圍原本拉起封鎖線限制入內,直至下午限時重開,讓已疏散的居民回家取回貴重物品。 嘉義多處爆水管,水電工人加緊搶修,地震後一度中斷的道路交通已全部搶通。地震於周二凌晨發生,震央是嘉義大埔鄉,當地氣象署預計餘震會持續一至兩星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文旅部:去年國內出遊人次56.15億 同比增長14.8%
【有線新聞】內地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去年國內出遊人次達56.15億,按年增長近一成半。 文旅部指,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去年城鎮居民有逾43億人次出遊,比對上一年同期增長16.3%。農村居民出遊人次則有逾12億,同比增長近一成,而全年四個季度出遊人次均有增長。至於國內遊客總花費有5萬7千多億元人民幣,較前年多8千4百多億元,增長約17%。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塌方釀52死30傷 當局公布災害調查評估報告
【有線新聞】廣東梅大高速公路去年5月發生塌陷,造成23輛車掉落、52人死亡、30人受傷。當局公布災害調查評估報告。 當局指塌方主因是是長時間持續性降水,導致地下水位升高,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軟化、滑動變形,引發路堤上部填土塌方。同時工程勘察、施工、運營等方面亦存在問題,對路堤的抗災能力有一定影響。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等4個責任單位和32名公職人員事後被嚴肅問責,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已交由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四川巴中嚴重車禍 至少5死1人重傷
【有線新聞】四川巴中市發生嚴重車禍,造成至少5人死亡、1人重傷。 事發於上午11時許,網上片段可見一輛運泥車懷疑失控,高速追撞前方等候紅綠燈的車輛,並引發多輛汽車起火。當地警方通報,事故造成12輛車不同程度受損、4人當場死亡、1人經搶救後不治,另有1人重傷,目前善後處理和事故原因調查工作仍有序進行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春節假期 港珠澳大橋免收7座或以下小型客車通行費
【有線新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通報,今年春節假期,港珠澳大橋將免收7座或以下小型客車通行費。 免費通行時段由本月28日,即除夕凌晨起至下月4日、正月初七為止,合共8天,符合條件的小型客車經電子自動收費車道,或人工收費車道,均可享受免費通行政策。另外,當局預計農曆新年期間,三地跨境出行需求將明顯增加,提醒自駕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時間,選擇錯峰出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賣豬仔|泰駐港總領事館深表遺憾 稱會盡力跟進港人求助個案
【有線新聞】泰國駐港總領事館指會盡最大努力跟進遭誘騙的個案,會與港府、以至個人合作,跟進求助者查詢。 領事館對於有港人被誘騙深表遺憾,指泰國已經全面加強應對跨國販運人口,包括處理社交媒體上的詐騙資訊,並在東部及西部邊境實施軍警兩級管制措施,會向旅客查問邊境旅行計劃,並與鄰國展開不同層級討論,包括周二與中緬官員在昆明就根除緬甸詐騙園區達成積極共識。 領事館提醒港人若到當地工作,應與領事館核實,又重申受害者都是遭誘騙,當中並沒有旅客、亦都無人在街上被拐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港大研究:八成中風病人被誤判對類固醇藥物敏感 影響用藥增死亡風險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很多中風病人被錯誤界定為對非類固醇藥物敏感,影響用藥。 港大醫學院團隊收集過千名缺血性中風患者數據,當中被界定為對非類固醇藥敏感的病人,經藥物過敏測試後八成都是錯誤。這類病人因此較少被處方服用阿士匹靈,影響治療效果,大大增加死亡風險,認為急需要重新評估,建議授權社區藥劑師與港大醫學院合作,主導藥物過敏評估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調查指近半煙民食加味煙、青少及女性為主 湯修齊倡立法全面禁止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近半煙民有吸食加味煙,並以青年及女性為主。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食,同時禁止任何人管有另類吸煙產品。 加入薄荷或者果味等的加味煙在年輕及女性煙民當中廣受歡迎。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去年1至5月委託香港大學進行調查,發現吸食加味煙的煙民的確以青年及女性比率較高,當中15至29歲的女煙民吸食加味煙的比例更加達九成。委員會指電子煙及水煙是最常加入調味的吸煙產品,新奇口味及營銷策略是吸引吸煙者嘗試的一貫手法。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看到其實煙草商在包裝中用一些近似廣告,或者有一些聯想的描述,好像是『沖繩之旅』,例如冰涼、冰薄感覺等形容詞,甚至淡化吸煙害處,甚至美化吸煙行為,令人非常擔心。」調查又發現,煙草產品的調味劑會增加成癮度,有近四成吸食加味煙的青年有中度至重度上癮,比例上較吸食原味煙的多逾一倍。 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沒有吸加味煙的人,他去到中度或嚴重程度的成癮,其實只有17%,很多人、青少年誤以為吸加味煙可以幫助他戒煙,但是當他吸了加味煙之後,不單止幫不到他戒煙,因為這些全都是吸煙劑,另外亦都可以令到他的成癮程度更加高。」政府計劃短期內落實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新加坡下月起推新指引 倡禁18個月以下嬰幼兒觀看電子屏幕
【有線新聞】新加坡出新指引,12歲以下小朋友課餘時間建議最多只看兩小時,18個月以下嬰幼兒更不建議觀看電子屏幕。 很多小朋友自小「機不離手」,沉醉在電子世界。新加坡政府發出新指引從嬰幼兒開始規管,18個月以下嬰兒建議不應讓他們觀看電子屏幕,視像聊天例外,亦建議嬰孩四周環境不應開電視,以免影響腦部及語言能力發展;18個月大至6歲幼童可以在課餘時段在家長陪同下,最多使用電子產品一小時,但不應在吃飯或睡前玩;7至12歲兒童課餘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就增加至兩小時,也不建議家長讓子女太早接觸社交媒體或無限制上網。 新加坡政府早在前年已發出相關指引,官員解釋新加坡小朋友普遍有運動及睡眠不足、使用螢幕時間過長等問題,收緊指引是希望盡早培養他們有更健康生活方式,呼籲學校及家長一同合作,計劃之後或會擴大至青少年。當局將檢視學校是遵守新指引,如果出現違規情況將發出警告,並可能採取進一步監管行動。 其他東南亞國家亦有意加強限制兒童接觸社交平台,例如印尼計劃仿傚澳洲設立用戶年齡下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港晤三名美國國會議員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盤問黎智英去到第5日,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香港先後與三名美國國會議員會面,但他不記得討論內容。 黎智英繼續接受控方盤問,控方問他2019年出席保衛民主基金會座談會時,將香港比喻為冷戰的柏林,說「香港正打一場與美國價值觀相同的戰爭」,又形容美國有核武,「可以一分鐘解決他們」。黎智英解釋是比喻,指美國的價值觀有如核武,他承認視中共為敵人,但他不討厭或憎恨中共。法官杜麗冰質疑黎智英沒有表明是打比喻,觀眾會以為他站在美國一方、一同對抗中國,黎智英稱當時已說明是價值觀之戰,不同意有誤導。 2019年5月,黎智英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建議美國調查並封鎖中國部分貪污官員的戶口,並歸還款項予中國。法官李運騰問為何美方要調查中國貪污,這樣做是制裁抑或給予法律援助,黎智英回答他沒有特別界定這樣做是法律援助抑或制裁。黎智英又確認曾經在2019年9至10月,在香港先後跟美國三名國會議員會面,但他說已不記得討論內容。 控方又在庭上展示黎智英和Mark Simon的對話,提到特朗普說過香港示威是暴動,法官杜麗冰問黎智英是否同意特朗普的說法,黎智英說示威大致和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