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8日
記者實測|雲巴於內地多處運行 比亞迪期望引入本港
【有線新聞】內地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雲巴」在內地多個地方使用,公司透露已經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又指有意將「雲巴」引入香港。 深圳巿坪山區這條鐵路在2022年12月底通車,是內地第二條以「雲巴」運行的鐵路綫,每列「雲巴」由4卡車組成,每卡可以載70人,每程車最多接載近300位乘客,全線共有11個站來回坪山高鐵站至比亞迪北站,全長8.7公里,最高時速達80公里。列車無人駕駛,但會有安全監督員「跟車」,應對車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傳統單軌或架空列車普遍由架空電纜供電,「雲巴」則是靠內置電池,每次充電可以行駛200公里,同時具備自我偵測系統,當電量低於百分之30系統會將列車駛回車廠充電。深圳比亞迪軌道運輸營運有限公司調度主任孫真輝:「我們雲巴在設計之初就採用的是多重安全容預,一節車的話有獨立的電池、電閘和電控,就當一半電池故障的時候剩餘的可以繼續行駛到車站去運行,當其中兩輛車電池故障的時候另外的一個電池,另外的兩輛車的電池繼續可以提供牽引電力,可使列車運行至前方站或是回廠維護維修。」 雲巴以膠輪運行,行駛期間都比較晃,所以乘客坐車時最好都是找位置坐下。由建設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1日
智創未來|藝術·科技
【有線新聞】2020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藝術科技」,並指藝術融合科技在香港「大有可為」。在2024年發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當局亦表示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業界、學界如何應對這項潮流,應用科技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1日
智創未來|藝術✕科技擦出創意火花 業界學界共探發展路 文藝交流中心何以打造?
【有線新聞】藝術與創新科技的融合已成為藝術發展的新趨勢,去年政府發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業界、學界如何應用科技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呢? 舞台上的DJ並非靠打碟推動氣氛,而是用各種樂器帶領觀眾投入派對,麥克風在觀眾頭上擺動作即時錄音,藝術家實時混音為影片配上聲效。音響設計師陳翔:「其實你會看到我們表演的桌上有很多部電腦,每一部電腦運行著3至4個不同軟件,有一些是作曲軟件、配樂軟件,甚至是現場混音軟件,會即時透過不同軟件製作出來給大家看。」 包括陳翔在內的多位本地科藝創作者在第二屆科藝藝術節中,用沉浸互動的展演和展品帶領觀眾認識科藝。有策展人認為創新科技能夠為舞台製作帶來更多火花,科藝藝術節聯合策展人徐碩朋:「他會知道利用甚麼工具或者甚麼技術、器材大概會達到甚麼氣氛,而且我們需要計算跟觀眾的距離、觀眾的參與、聲音、光影、節奏、如何觸及觀眾,這就是我們利用傳統的經驗再將它發展成新的沉浸式演出。」 藝術科技的概念在2020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成為一股藝術和科技融合的熱潮。浸大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教授:「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否只是一時潮流,我覺得這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04日
智創未來|蠔礁修復新技術
【有線新聞】海洋生態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蠔類等貝殼類生物具有淨化海水作用。有初創運用工程學結構,以創新方法研發蠔蟭模型,完善蠔礁生態系統保護海岸環境,促進海洋生物多樣化,達至生態平衡的目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4日
智創未來|初創研發3D打印人工蠔礁 結合工程學提升成功率 冀為美麗海港出分力
【有線新聞】研究顯示修復蠔礁有助促進海洋生物多樣化,復原海岸生態。有初創運用工程學結構以及3D打印技術等創新方法,研發蠔礁模型完善生態系統,保護海岸環境。 在海洋生活的蠔以過濾方式進食海水中的微生物,過程中可以淨化海水,防止海藻過度繁殖,平衡海洋生態。蠔礁也能充當天然防波堤,防止海岸線受侵蝕。Dean擁有設計及工程學的知識,他指出過去有不少機構都在下白泥做蠔礁維修,但成功率不算十分高。他運用工程學結構製造人工蠔礁模型,以提升人工蠔礁的成功率。 Team Orz創辦人Dean:「這裏的蠔礁維修多數是用傳統的方案,我們看見有一些人用蠔柱去做,有些人用蠔袋去做。根據香港大學研究,用傳統的蠔礁維修方法只有65%成功率。我們這一個結構有一個學名叫做拓撲學,英文是Topology,多數是應用在太空科技中,可以增加表面積,減輕重量。增加表面積對項目有一個很大的好處:第一,可以增加蠔在表面積上黏附;第二,當形成有機結構的時候,可以有效抵禦水流的衝擊,保留一個適當的溫度,令到蠔可以生長在蠔礁上。」 人工蠔礁用3D打印技術製造,原料混合了蠔殼、糖、礦物質等,更適合海洋的生態。Dean:「是我們自己製造物料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8日
智創未來|人工智能影像處理
【有線新聞】要打造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出行,建立方便且安全的交通運輸是關鍵之一。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鄺得互研發人工智能技術,增強低亮度環境下拍攝的影像質素,跟商界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應用在道路、室内等場景,長遠希望有助智慧交通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8日
智創未來|有學者研AI增強影像質素 有的士車隊應用冀保障司機、乘客利益
【有線新聞】有學者研發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影像質素,並與商界合作應用在行車記錄儀上,促進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有的士車隊就引入技術,期望能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利益。 拍照、攝錄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數碼科技發展迅速,人們對影像質素的要求也變得愈來愈高,不過環境因素往往會左右影像的清晰度,其中光線的影響最明顯。鄺得互研發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低亮度環境下的影像質素,即使受外在環境影響,影像的細節都能盡量保留,呈現最優質的解像度。 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鄺得互:「其實我們這個所謂低亮度的技術,其實任何東西,你想到可以用就用到,總之我們在黑暗中看不到的東西,我們怎樣去實際上是可以看到很多情況。」 袁耀輝從事視頻科技業務,他認為鄺得互的研發成果可以應用於行車記錄儀上。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袁耀輝:「道路上車輛移動而且速度較快,也有日與夜,還有不同的天氣環境,在一個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其實可以正下雨,同時是黑夜,其實攝錄影像的質素相當參差,有沒有辦法可以在鏡頭和攝錄機不變的情況下攝錄到一些更精準的錄影數據、片段呢?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用科技、科研解決。」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1日
智創未來|「創新促成者」機電工程署促成科研成果實際應用
【有線新聞】機電工程署是香港的「創新促成者」,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付出了許多努力。其中一項科研「球形機械人」由機電工程署與香港大學共同研發,能夠於警隊實際應用,協助警方執行任務,同時亦能夠於工程等其他行業大展所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1日
智創未來|警隊談判組試用球形機械人 能遙控滾動兼通訊 備相機、傳感器助勘探
【有線新聞】機電工程署與香港大學團隊合作研發配備通訊設備以及傳感器的球形機械人,警察談判組已經開始試用,機械人還可以代替人手進入惡劣環境勘探。 香港大學機械人與自動化講座教授席寧:「這個球首先有一定的運動功能,在不同的路面都可以行走,同時機械球還有一些通訊功能,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機械球通訊、傳送訊號,同時機械球可以攜帶不同的傳感器對它所在的環境進行探測,然後把訊號通過網絡傳回去。」 這個由香港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球形機械人具備各種功能和特性,現時警察談判組已經開始試用。香港警務處資訊系統部總督察馮俊鵬:「除了可以透過平板電腦遙控機械人避開障礙物,它亦可以在不同地形上行走,大大提升談判員處理各種危機的能力,它亦具備超視線範圍的無線通訊能力,在無網絡環境情况下都可以有超過100米的傳輸距離。」 2004年警隊曾經自主研製談判球,但在運輸和應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難,新一代的球形機械人就能夠彌補不足,提升收集資訊的質素和傳輸效率。機電工程署機電及屋宇裝備科技發展高級工程師邱芝瑩:「我們可以用一個遙控的方式將這個談判球遙控到談判者的位置,準繩度高了很多,而且在影像傳送和聲音方面質素亦提升了。」 機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14日
智創未來|自動化電商平台
【有線新聞】政府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希望把香港發展成可持續的國際智慧物流樞紐。為了抓住這個新機遇,有傳統貨運公司利用物流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提升物流運作效率。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4日
智創未來|傳統貨運公司加入科技元素 處理訂單更快更流暢 冀吸引新人入行
【有線新聞】物流業缺乏新人入行,有傳統貨運公司希望透過加入科技元素,在智能化與數據化並行下,帶領行業尋找新出路。 貨倉擺放著各種不同的貨品,要把它們從貨架運送出來,只需要靠這部細小的裝置。物流機械人跟著地上的二維碼移動,機械人之間相遇時會懂得避開,電量不足的時候會自行充電,完全不需要操心。e+Solutions副總經理葉翠玲:「智能物流機械人其實它有一個演算法,可以根據貨物的大小、貨物流轉的速度,建議我們把貨物放在哪個貨架上。所以相對來說,貨架的空間運用會更好,之後執貨的流程都會更快速及順暢。」 葉翠玲指,以往處理訂單需要不同崗位的員工在倉庫到處走,過程繁複又容易混亂,但現在員工只需要站在工作台上,點選對應的貨品編號就可以交由機械人完成,將傳統「人到貨」模式轉為「貨到人」。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貨運能力一直處於世界領先位置,隨着香港數碼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物流業轉型時也都引入愈來愈多的科技應用。Geek+香港及台灣業務發展總監蕭定山:「整個系統是代替了以前人手行走的情況,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因為在電商的世代,大家購買的時候都會買到不同款式的產品,在這麼多款式的產品中,如何讓效率、安全提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07日
智創未來|安睡智能枕頭
【有線新聞】經過一天工作,睡眠可以讓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休息,幫身體「充一充電」,但很多都市人可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困擾,有大學研發智能枕頭,偵察不同的睡眠問題﹐又可播放特定音樂幫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