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3年03月21日
首現直接證據指金星有火山活動 美國太空總署料十年內派探測器 盼了解金星演化
【有線新聞】太陽系除了地球,還有沒有地方有活火山?有天文學家從一批金星舊圖片,首次找到直接證據顯示金星有火山活動。 在地質學的角度,金星的表面相當年輕,這裡有超過1,000座火山,是太陽系最多火山的行星,但究竟金星的火山是死火山抑或活火山,天文學家一直沒定論,但最近終於有新線索。 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早前重新審視一批1991年於金星拍攝的雷達影像,發現其中一座火山附近的圖片2月及10月時有顯著分別,只是相隔8個月但多了一片新地貌,附近的兩個火山口1號跟之前一樣,但2號明顯闊了,專家唯一想到的合理解釋是2號火山口曾經爆發,噴出的熔岩凝固之後形成新的地貌,意味至少於1991年這座火山依然是活火山,今次亦是首次有直接證據支持現代的金星有火山活動。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有理論甚至認為金星的環境亦曾經和地球相似,甚至曾經有海洋,只是後來發生劇變,才變成現時的極端環境。太空總署預計十年內會再派探測器到金星,到時有望更了解火山活動於金星演化的角色。
- i-Cable
- 2023年03月20日
美學者研基因改造稻米 原則上克服火星泥土毒素
【有線新聞】科幻故事內,火星可以種馬鈴薯,如果想種稻米又是否可行?有科學家模擬火星泥土做實驗,發現如果經過基因改造,在火星種米原則上做得到。 雖然人類從未試過將火星的泥土送回地球,但過去一直透過探測車分析火星土壤的成分,所以要在地球驗證火星可以種甚麼,技術上並非沒可能。早年就有學者以地球沙漠的玄武岩為基礎,製成質地近似火星的泥沙,再根據火星傳回的分析數據加入相應的營養素,調製出「模擬火星泥土」。 美國阿肯色大學的學者近日嘗試用這種泥土模擬於火星表面種稻米,結果顯示火星的泥土有齊種植稻米所需的養分,問題是火星表面同時有「高氯酸鹽」,對於地球的植物有毒。 不過這個問題是有辦法解決,學者以基因剪輯技術修改稻米其中一個基因之後,就算泥土有高氯酸鹽,稻米種子一樣可以發芽,意味只要經過基因改造,在火星種植稻米並非沒可能。未來人類殖民火星要解決火星的糧食問題,除了種馬鈴薯,還可以考慮種米。
- i-Cable
- 2023年03月17日
瑞士研發3D打印智能鞋墊 全天候量度壓力分布 助運動員分析動作或配合物理治療
【有線新聞】瑞士有專家研發了一款鞋墊,可以全日量度雙腳的壓力分布,幫運動員分析動作,或者配合物理治療為病人設計療程。 訂造個人化鞋墊,又或者診斷雙腳痛症的時候,也需要踏上一塊壓力感應墊,量度腳掌的壓力分布,但這種做法有其局限,只會知道站立時的情況。日常生活我們不斷走動、上落斜坡、走樓梯、做運動,這些情況的壓力分布對雙腳健康影響更大,所以一直有人研究可以放在鞋裏面的壓力感應墊。最新嘗試來自瑞士一個國家研究所,聯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及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發明了這款智能鞋墊,以3D打印製作,主要材料是矽膠,在夾層鋪上多個壓力感應器,以導電的墨水連成網絡。 印製完成的智能鞋墊可以直接放在鞋裏面,全日記錄腳掌的壓力分布。初步測試顯示,壓力數據足以分辨各種活動,反映走路、跑步、揹重物時,腳掌受力的不同變化。如果用於運動員身上,可以仔細分析及改善動作,設計更適合特定運動的鞋。對於足部有問題的病人,智能鞋墊亦可以協助制訂個人化療程。不過鞋墊仍在改良,未有推出市場的時間表。
- i-Cable
- 2023年03月16日
美國太空總署公開新一代太空衣 能單膝跪地 料25年女太空人將穿上漫步月球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公開為下次探月任務研發的新一代太空衣,預料於2025年第一位登月的女太空人會穿上這套太空衣漫步月球。 下次人類踏足月球將會穿上這套太空衣,採用多層式設計,注入維持壓力的空氣,還包含供氧系統,開發人員形容相當於將水肺及冷氣機同時結合到一套衣服裡面。要在月球上工作,太空衣必須保持活動能力,一般步行不在話下,就算是蹲下甚至單膝跪地一樣沒問題。 跟上次阿波羅計劃不同的是,今次美國太空總署不再獨力研發太空衣,而是將設計重任外判予一間私人企業,合約價值2.3億美元,太空總署提供參數及安全指標,如何滿足這些要求由私人企業自由發揮。這種模式一來有助扶植民營太空事業,二來太空衣生產之後,民間探月任務也可以採購。 現時太空衣是深色,但最終版本會用回傳統的白色,盡量反射太陽光,預計這套登月太空衣將會於2025年保護新一代登月太空人,包括第一位踏足月球的女太空人。
- i-Cable
- 2023年03月15日
多國學者發現新超聲波檢查方法 助診斷癌症異常組織 不涉輻射
【有線新聞】超聲波在醫學上有新應用,多國學者組成的團隊發現新的超聲波檢查方法,可以得知人體組織的張力,有助診斷癌症等異常組織。 「超聲波」即是人類聽不到的高頻聲波,當超聲波穿透人體組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透過分析回聲的方向及時間可以描繪體內的圖像,是一種非入侵的檢測方法,而且不涉及輻射,可用於產前檢查之餘,還可用來診斷血管栓塞、肝硬化及腎石等症狀。 除了醫學成像,超聲波還有一種用法,可以探聽其他身體狀況,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聯同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清華大學的專家從鐵道的路軌檢查得到啟發,檢查路軌有時也會用到超聲波,當一段路軌的張力愈大,超聲波的傳播會愈快。學者將這種特性用於檢查人體量度超聲波在體內的傳播速度,首次得知人體組織的內部張力,例如某部位的肌肉因為受傷而僵硬,傳統超聲波成像未必看得見,但用超聲波量度張力就會見到異常。 學者認為新技術將來有望製造新型的超聲波診斷儀器,及早發現異常組織,例如體內疤痕、甚至腫瘤。
- i-Cable
- 2023年03月14日
多國學者籲全球水塘三成面積設太陽能板 滿足四成電力需求
【有線新聞】太陽能是綠色能源,但缺點是需要大量土地,有學者將太陽能板浮在水面,根據他們的推算,如果在全球的水塘架設太陽能板,足夠供應全人類電力需求四成。 太陽能板不一定要鋪於地面,浮於水面一樣可以,近年有不少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建於水上面,尤其是水塘。中國、美國、瑞典及泰國等多國專家組成的團隊於《自然可持續發展》期刊發表論文,分析在水塘鋪太陽能板的好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資源寶貴,靠大廈天台的面積收集陽光不可能提供足夠電力給整幢大廈,但大城市通常有自己的水塘,是收集陽光的理想區域,而且水塘為了供水本來就不會距離市區太遠,在水塘建太陽能發站供水供電一起規劃有地利優勢。另外太陽能板浮於水面,水塘的水有冷卻作用,令太陽能板更加耐用,而在管理水塘的角度來說,有太陽能板的遮蔽,可以減少水塘的水被陽光蒸發,是個雙贏局面。 專家做了個估算,全球有大約11萬個水塘,如果全部水塘將面積的三成劃為浮水太陽能板,便可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四成,一些人口較少的城市,甚至馬上解決全城電力需要。學者希望更多政府考慮這個方向,提高太陽能的實用價值。
- i-Cable
- 2023年03月13日
Alphabet旗下公司研無人機派件送外賣 巨型二維碼助定位 指定位置卸貨
【有線新聞】Alphabet旗下無人機公司正研發一套速遞系統,由無人機做速遞員,自動收件及派件,更可以送外賣。 世界各地也有公司嘗試用無人機送貨,但第一步始終要專人交貨給無人機,是否可在付貨起已自動化?Google同系的無人機開發商Wing想到在地面設置巨大二維碼,令無人機得知收件位置,加上簡單的吊索系統,就連收件也可以自動化。無人機收件後馬上飛走,避過地面交通直接飛向收件人,同樣以巨大二維碼作為標記,於指定位置卸下包裹。 這款無人機用來送外賣也沒問題,食肆員工掛好餐點後就可以離去,不需要等待「外賣員」,能夠馬上準備下一張訂單。通宵營業的食肆很難找人送外賣,但無人機外賣員就沒這個限制,它們不會倦亦不怕熬夜。 這個系統現時在美國得州、弗吉尼亞州、澳洲也有試點,一個10萬人社區,每天可派送1千件包裹。公司希望在2024年中全面推出這項點對點服務,將收費訂得比傳統速遞更低。
- i-Cable
- 2023年03月10日
美學者稱造出「室溫超導體」 團隊曾涉數據存疑須撤回論文 朱經武:要再驗明真偽
【有線新聞】美國有科學家宣稱成功造出「室溫超導體」,常溫也可以達到零電阻,這是材料科學其中一個終極目標,但實驗結果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檢驗。 導體電阻愈小效能就愈大,約一世紀前科學家發現「超導現象」,有些導體在極低溫下變成「零電阻」,電流不會有任何損耗,但要冷卻至攝氏零下一、二百度,根本沒商業應用價值,所以科學界一個終極挑戰就是研發室溫下可用的超導體。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團隊近日在《自然》發表論文,宣布已經研發出室溫超導體,溫度只要在攝氏20.5度或以下已經出現超導狀態,雖然要加壓至大約一萬個大氣壓力,但比起時刻要用液壓氮冷卻,已經是極大進步。這種超導體由氫、氮及稀土元素鎦等組成,當壓力提升至足夠水平,它會由藍色變成紅色,代表進入超導狀態,但不是所有學者也相信結果。因為團隊三年前也在《自然》聲稱找到室溫超導體,但被指數據存疑要撤回論文,今次同一團隊再次通過評審,不少學者保持審慎態度。 超導研究權威、科大前校長朱經武就表示,今次實驗數據雜訊水平偏高,需要進一步證明結果真確。如果室溫超導體走向實際應用,由電力傳輸到磁浮技術,醫學成像到核聚變發電,也可能出現重大變革。
- i-Cable
- 2023年03月09日
澳洲「綠菊」水草生長速度快威脅河道安全 引入「殺手」象鼻蟲冀控制數量
【有線新聞】澳洲這種外來的水草,因為生長得太快威脅河道安全,為了控制水草數量,當地學者找到一種昆蟲希望可以「一物治一物」。 這種水草叫「水盾草」,因為遠看有如綠色的菊花,所以一般人會叫「綠菊」水草。綠菊原本是南美洲的品種,因為被水族愛好者看中,1967年引入澳洲做觀賞植物,但最終流落到野外,沿著澳洲東部的湖及河流蔓延。它們一天生長5厘米,佔據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又在水面遮擋陽光,令淺層的水域暗無天日、影響水質,甚至會堵塞水路;現時主要靠人手清理,但綠菊太粗生,很快故態復萌,白白浪費人力。 所以澳洲的國家研究機構決定用一個新方法,在綠菊的原產地南美洲尋找綠菊的天敵象鼻蟲,只有一顆米那麼小、但專吃綠菊,稱得上是「綠菊殺手」。研究人員為安全計,將牠和17種澳洲水生植物放在一起,發現牠全部都沒興趣吃,不會傷害澳洲原生植物。 象鼻蟲在澳洲的研究先隔離進行,直到檢查過沒病毒及寄生蟲,日前在澳洲東部一個湖開始測試,在湖上釋放部分象鼻蟲,正觀察成效,順利的話會在其他綠菊重災區採用。
- i-Cable
- 2023年03月08日
Google專家研AI機械人 可理解圖像以行動回應指令 或成家居工業機械助手
【有線新聞】人類和人工智能的互動不再局限於文字交流,Google的人工智能專家將AI語言模型結合機械人,讓機械人聽得懂人類的語言,以行動回應指令。 當你向AI說「麻煩去抽屜拿一包薯片過來」,如果AI不只聽得懂,更擁有自己的「身體」,它就可以這樣回應:首先拉開抽屜,再尋找及拾起薯片。當它明白自己的目標,就算有突發騷擾也不為所動,堅持完成任務。 這部機械人是Google旗下人工智能研究團隊的作品,結合Google自行研發的AI語言模型,包含5,600億個參數,理解的不只是語言,還有圖像及動作,所以它明白你的要求之後不再是用文字回應,而是用實際行動回應。它會將大目標分拆成小目標,譬如你打翻飲品叫它帶清潔工具過來,它會先判斷你要的是百潔布,然後去找百潔布,再轉交你手上。 機械人的AI將語言和圖像一起理解,它明白薯片及百潔布是甚麼樣子,甚至分得開不同牌子的可樂。它和其他AI一樣不斷學習,一部機械人的經驗會變成所有機械人的經驗。 研究團隊下一步會嘗試將機械人用在現實情況,成為家居或工業的機械助手。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加國初創研AI思維機械人 當「替身」記下人類示範 重複模仿學懂技能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的對答能力成為近期熱門話題,加拿大有一款機械人結合了AI思維和機械驅體,懂得從人類示範學習各種技能。 兩個機械人正在猜拳,這個只是表面,遠端其實是兩個真人。機械人的所有動靜包括雙手及頭部,也是複製自控制人員。 將機械人的鏡頭畫面傳送到用家的VR眼罩,同時操作系統捕捉用家的動作,同步到機械人的關節,於是機械人成為替身,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但是單純的「機械替身」不是新鮮事,日本有便利店機械人也做得到,這款機械人有點不同,它有自己的大腦,出自加拿大一間初創企業,是一個學習型機械人。 做替身不是它的目的,而是學習手段。當它被動重複人類行為時,它的AI會記下每個動作細節分析和學習整個流程。透過不斷重複模仿,AI最終會學懂有關技能,之後就算沒控制員參與,機械人也可以自動完成任務,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多用途機械人。 它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只要有人教,它可以是廚師,可以是超市收銀員,甚至是幫手量血壓的護理員。現時機械人仍然處於開發階段,未有推出市場的時間表。
- i-Cable
- 2023年03月03日
美國學者發明鯊魚分娩追蹤器 助及早發現保護育兒海域
【有線新聞】為了保育瀕危的鯊魚,美國有學者發明了一種裝置用來追蹤懷孕的鯊魚,可以幫科學家找出鯊魚繁衍後代的位置,保護這些重要海域。 鯊魚的懷胎期長達24個月,對於在何處誕下寶寶相當「揀擇」,一旦有合適海域,往往吸引大群懷孕鯊魚分娩,形成一個育兒區。對於保育人士來說,找出鯊魚的育兒區相當迫切,但一般追蹤裝置只會全程報告鯊魚的行蹤,不會知道其分娩位置,所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及邁阿密大學的學者合作發明了這種裝置,只有手掌那麼大、重42克,稱為「分娩追蹤器」。 保育人士先出海找出雌性鯊魚,再以超聲波檢查,如果已經懷孕,就將追蹤器放入其子宮,暫時不會發出任何訊號。直到鯊魚媽媽分娩,體積比鯊魚寶寶更小的追蹤器可輕易排出體外、浮上海面,追蹤器透過偵測濕度變化,知道自己已經上水,就會開始發出訊號,每15秒一次。科研衛星捕捉這些訊號就知道鯊魚分娩的確實位置。 學者已經在虎鯊及鎚頭鯊順利測試過分娩追蹤器,將來用於其他瀕危品種,就可以及早發現鯊魚的育兒區,針對保護相關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