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30日
「啟發達爾文」群島海域發現兩深海珊瑚礁 料數千年沒人類干擾
【有線新聞】海洋學家於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發現兩片從未曝光的深海珊瑚礁,相信已經有數千年歷史。 如果有片珊瑚礁過千年以來未被人類騷擾過,可以發展成甚麼樣子?答案就在大家眼前。今年9月,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帶領由多國學者組成的海洋考察隊於加拉帕戈斯群島一帶繪畫海底地圖,過程中發現兩片沒記錄過的珊瑚礁,深度介乎370米至420米。較大的一片長800米,另一片長250米,以石珊瑚品種數量看來,估計兩片珊瑚礁已經有數千年歷史。 專家順道將珊瑚礁納入海底地圖,以偵測激光掃描珊瑚礁表面解像度兩毫米,不只記錄珊瑚的品種,甚至足以辨識在珊瑚礁生活的其他生物。 加拉帕戈斯群島長年與世隔絕,島上生命的演化沒受外來干擾,19世紀啟發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今次的發現顯示群島一帶的海底同樣是生物多樣性的寶藏。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7日
澳美合研AI軍用無人機 可自主執行偵察任務 毋須與外界聯絡
【有線新聞】美國與澳洲國防企業合作研發一款搭載人工智能的軍用無人偵察機,可以自主執行偵察任務,不需要與外界聯絡,預計下年交付。 這款無人機叫V-BAT,是垂直升降的定翼機,機尾的巨大螺旋槳起飛時似火箭般產生升力,起飛後負責維持橫向推力,所以有定翼機的續航力,但不需要跑道升降,而且垂直停泊相當節省空間,就算小型艦隻也可以部署。 其實這種設計已經面世數年,不過在戰場上可以怎用到現在才有答案,V-BAT的美國生產商近日宣布,和澳洲一間專攻AI光學雷達的公司合作,將V-BAT發展成AI無人偵察機。一般無人偵察機需要實時接收基地的指示,如果遇上訊號干擾及攔截,輕則需要中斷任務,嚴重的會洩露行蹤甚至被捕獲。但全AI運作就沒這個問題,因為AI機師自動設定偵察路線,自動辨識影像之中的情報,全程不需要和基地有訊號聯繫,那就無懼訊號遭到攔截。如果多架AI偵察機編組出動,甚至連GPS訊號被干擾也不怕,因為有數架偵察機交換影像,AI已經足以自行定位。 廠方表示AI化的V-BAT現時開始接受訂單,預計明年交付,有望成為新一代的軍用偵察機。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5日
英美科學家新技術分析月球樣本 揭形成時間較估計早4,000萬年
【有線新聞】月球的年紀原來比想像中更大,科學家以近年的新技術,分析人類上次登月採集的月球樣本,發現月球形成的年代比原先估計還要早4千萬年。 人類對上一次踏足月球,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任務,當年3位太空人採集了110公斤月球地質樣本返回地球。經過半世紀之後,科學家以今日的技術,從這批樣本再評估月球的年齡。研究由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合作,關鍵是月球樣本之中有塊岩石含有鋯石晶體,是月球表面的岩漿冷卻時形成,意味晶體的年齡等同月球的年齡。 晶體是排列整齊的原子,於是專家想到用原子級斷層掃描,可以直接數到晶體之中有多少顆原子已經放射性衰變,配合半衰期定律,等同數得到晶體的「年輪」。結果顯示晶體的年紀是44.6億年,即是月球至少也有這個年紀,比之前估計老4千萬年。 在阿波羅計劃的時代,人類未有原子級的斷層掃描器,今次是首次對月球樣本動用這項技術,是至今最嚴謹的月球年齡估算。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3日
科幻迷美夢成真 日企製駕駛艙機械人 設觸控式屏幕、可變車輛模式
【有線新聞】駕駛大型機械人是不少科幻迷的夢想,日本有初創企業令夢想成真,開發了一款超過4米高,更可以坐進駕駛艙控制的機械人。 高4.5米,重3.2公噸,爬入座位,關上艙門,你就是真正的機械人駕駛員。它是東京一間初創公司的旗艦產品,目標是建造科幻世界裡搭載機師操縱的大型機械人,它有一雙機械臂,肩膀、手肘及所有手指也可以活動,連同頸及腰,全身有26個關節。機械人的4條腿也裝有車輪,前後腳的角度可以改變,有需要時壓低重心變成車輛模式。駕駛艙除了滿足手感的操縱桿,還有四塊觸控式屏幕傳送各個監視鏡頭的影像,駕駛艙雖然沒窗,但有冷氣系統。 要當機械人駕駛員並不便宜,機械人售價是4億日圓,相當於約2,100萬港元。廠方承認現時定位是比名車更高級的富豪玩意,但將來如果技術普及,有機會用於救災及太空任務。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8日
歐洲太空總署研究模擬激光 燒熔月球表面整沙磚 為基地鋪路減器材耗損
【有線新聞】歐洲太空總署一項研究,以激光燒熔沙塵,再凝固成磚,證明月球表面的大量沙塵,或者可以用來造磚,為將來的月球基地鋪路。 月球表面有層厚厚的沙,雖然這裏幾乎沒空氣、沙塵不會隨風飄揚,但是靜電效應嚴重,令沙塵吸附於大部分表面,而月球的沙相當鋒利,會令太空衣及月球車加快耗損,同時阻礙各種機件散熱,是探月任務一大威脅。 但是歐洲太空總署認為,只要肯變通就可以轉危為機,如果將來在月球建立基地,車輛要避免直接在沙地行走,可以效法地球鋪路。但是月球可以用甚麼鋪路?答案就是周圍的沙塵。歐洲太空總署的最新研究,調製成分跟月球相似的沙粒,以高能激光燒熔,再冷卻凝固,結果模擬沙粒變成硬塊,如果用模具的話,甚至可以製成鋪路的磚,厚度接近2厘米,有需要可以鋪數層。 這個結果意味將來探月一樣可以用月球的沙造磚鋪路,或者鋪設太空船的著陸地台,估計115日可以鋪100平方米。另外在月球不一定要用激光,因為月球的陽光猛烈,以透鏡聚焦太陽光,就可以代替激光燒熔沙粒。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6日
澳洲研發仿生手掌 連接殘肢神經接通大腦 自由操控兼擁觸感如五指重生
【有線新聞】有澳洲專家研發一種仿生手掌,將控制中樞,接駁到上臂神經,5隻手指都可以獨立控制,已經完成首次臨床試驗。 義肢手掌多數只是美化裝飾,但這隻不只有手掌外觀,還有手掌的功能,甚至可以獨立控制5根手指。它來自澳洲仿生及痛楚研究中心,是隻仿生手掌。要真正成為身體一部分,首先它的鈦金屬中樞是和用家的殘留骨骼連成一體,但單是這樣並不足夠,用家的手臂內植入了多個電極,搭上殘留神經的末端,讀取大腦控制手指的訊號,由人工智能解讀,再轉駁至仿生手的中樞,結果等同將仿生手掌接通大腦。做完植入手術後,用家可以先以訓練程式,嘗試用大腦控制虛擬手掌,熟習之後才正式裝上仿生手掌,除了獨立控制5根手指,每個指頭也有壓力反饋功能,即是大腦與仿生手的溝通是雙向,指壓力會傳回大腦,令用家擁有觸感。 研發小組近日發表了仿生手掌的首份臨床報告,經過三年的測試,仿生手足以恢復用家正常生活約八成,是義肢手掌的里程碑,研究獲歐盟委員會贊助,暫時未有計劃商品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3日
龐貝古城發現古羅馬奴隸居所 石膏灌漿法重現生活空間
【有線新聞】意大利有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附近,發現相信是二千年前奴隸的居所,考古學家更透過石膏灌漿法將這個生活空間重現。 簡陋的房間,兩張床,只有一張有床墊,相信是管理奴隸者所有。一些陶瓷雙耳花瓶和容器,入面有老鼠的骸骨。一張長櫈和大大小小的壁櫥,都反映當時低下階層的生活水平。 這裏是位於龐貝古城600米外的一座古羅馬別墅,雖然家具被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噴發的岩漿和火山灰覆蓋,但考古學家利用石膏填充物品的空隙,重現房間原貌,連毯子上的皺摺都清清楚楚。 修復工作證明這些生活痕跡是真實存在過,考古學家相信當時的奴隸無需配帶手扣或腳鐐等物品。考古學家又說文物不時遭非法挖掘或偷竊,正如這次發現的其中一張床,部分亦被破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2日
NASA:小行星樣本土壤發現碳和水分 助了解地球生命起源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分析上月送回地球的小行星樣本,發現土壤有豐富的碳和水分,是孕育生命的核心元素之一,有助加深對早期太陽系的了解,甚至帶來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沙石並非普通的「炭灰」,而是來自9,700萬公里以外的珍貴小行星樣本。盛載土壤的樣本罐上月送回地球,原先預計今個月內才正式「開箱」,但容器外有探測器吸入樣本時的「漏網之魚」。得州休斯敦的太空中心於是率先初步分析,發現碳含量佔樣本總重量5%,沙泥組織內亦含有水分、硫化鐵、氧化鐵等,可反映水源存在的礦物,形容小行星的土壤充滿有機物。 研究員湯普森:「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正進一步了解這些物質的成分,通過它們認識早期的太陽系以及有哪些東西被帶到了早期的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研製的奧西里斯探測器早在2016年升空,3年前降落這個在45億年前形成的小行星「貝努」,採集約250克的土壤樣本。合作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學者認為地球擁有水源等孕育生命的核心元素,可能是由這類星體在40多億年前撞擊所帶來。 科學家期望密封樣本罐內的土壤,可帶來更多有關地球生命起源、太陽系早期歷史等的線索。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1日
澳洲生物技術公司研疫苗貼片 免打針之苦、可自行接種 五年内推出市面
【有線新聞】澳洲一間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疫苗貼片,不需要再用針頭注射就可以接種疫苗,除了造福對針頭有恐懼的人士,用家亦可以自行接種。 有些人在打針時不敢直視針頭,甚至好驚打針,不過對這些人來説現在可能有救星了。在2011年時,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發疫苗貼片,貼片只有硬幣般的大小,而每張貼片上都有數千個0.25毫米長的尖刺,上面塗滿疫苗,只要貼上皮膚就可以將疫苗輸送到皮膚底下的免疫細胞。 疫苗貼片除了免除打針之苦還有一個好處,由於疫苗是乾燥形式塗於貼片,不需要在低溫下儲存,物流運送的成本低得多;而且使用上較簡單,不一定需要有專業人員在場,一般用家亦可以在家自行接種,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學者為這個發明成立初創公司,目前已經有應對新冠肺炎的貼片,在經過500多次的成功試驗後,可能會是最快投產的疫苗貼片,而季節性流感的疫苗貼片亦正研究中,在澳洲布里斯班的大型生產工廠6月起已經正式啟用,預計每年可生產數百萬個疫苗貼片,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將疫苗推出作商業用途。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9日
機械臂重建亞馬遜森林 助環團義工「一臂之力」 半日種逾600棵樹
【有線新聞】亞馬遜森林近年持續受到破壞不斷縮小,要扭轉困境,單憑人類「一臂之力」可能不夠,有護林組織和機械人公司合作,以機械臂協助再植樹林。 秘魯地區亞馬遜森林一間偏遠的實驗室來了個好幫手,為重新造林出一分力。輕輕在泥土挖一個洞、將種子放進去,動作乾淨俐落,這個任務看似簡單,但耗時、耗力,交給這對機械臂最適合。 等到種子發芽,義工就可以將它們種在森林裏,為森林注入新生命,有機械臂幫忙播種,義工團隊一個早上可種植多達600棵樹,覆蓋面積相當於兩個足球場,亦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護林工作。叢林守護者發展總監卡兹米:「看著一個機械人撿起一顆由古樹孕育出來的種子,然後將它放進種植袋裏,再賦予另一棵樹新生命,你會覺得這活像科幻小說。」 機械臂是由瑞典一間公司委派當地的技術人員透過雲端技術遙距編寫、部署機械臂的程序,完成設置後它便可自主運作,卡兹米:「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還可以怎樣透過科技令世界變得更美好?令我們的孩子可以呼吸到我們有幸呼吸到的新鮮空氣?」 技術人員正研究能否將這項計劃擴展到亞馬遜森林其他地區,幫助森林恢復生機。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6日
哈佛專家研超疏水金屬 浸水中可保持乾身 靈感來自水蛛
【有線新聞】哈佛大學的專家從懂得潛水的蜘蛛獲得靈感,研發了一種超疏水金屬,就算浸在水中都可保持乾身,適合用在植入醫療裝置及各種水底設施。 這種蜘蛛叫「水蛛」,是唯一一種水中生活的蜘蛛,由覓食到交配也是在水裏。一般蜘蛛濕水後難以生存,水蛛之所以是例外,因為牠身體表面有細毛困住一層很薄的空氣,將身體與水隔開,所以不會濕身。 由哈佛大學專家帶領的團隊,借水蛛的原理發明了一種超疏水金屬,本身是鈦合金,但表面有納米級的紋理鎖住一層薄至肉眼看不見的空氣,令水分被「氣牆」卸開,無法停留在金屬表面。 作為示範,普通的鈦合金浸落血液後會沾上血液,但經過超疏水加工後,就算反覆浸入血液也不會沾血,再者因為疏水靠的不是塗層,所以疏水效果相當持久,就算連續浸在液體208天仍然保持乾身。至於用血液做測試,是為了證明這種疏水金屬適合用於製造醫療植入裝置,例如血管用的支架,不沾血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其他應用包括各種海底的管道及設施,如果表面有疏水功能,可以防止海水侵蝕,同時減少海洋生物依附。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5日
荷蘭研「仿鳥」飛行器 偵測上升氣流平行翱翔 動力大減助節能省油
【有線新聞】荷蘭有學者受雀鳥飛行啟發,將雀鳥省力的原理應用在飛機上,可以根據氣流,自動進入省油模式。 雀鳥飛行的時候並不是無時無刻也在拍翼,單靠普通的滑翔,高度始終會逐漸下降,但如果捕捉到因為溫差或者地形而產生的上升氣流,就算停止拍翼也可以維持高度,甚至乘勢爬升。 在荷蘭的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有學者嘗試證明人類製造的飛行器也可能做到。他們在風洞做測試,以打斜的板產生上升氣流,然後為飛機的螺旋槳重寫演算法,當偵測到飛機身處上升氣流,螺旋槳自動降低輸出,結果在上升氣流之中,螺旋槳動力只需要平時的四百分之一已經足以維持飛行高度。 學者強調根據這個演算法,飛機不需要知道整個空域的氣流分布,只是靠身處位置的資訊就夠,跟雀鳥的本能一樣。如果未來將這種演算法,應用在大型飛機就可以跟雀鳥一樣,把握上升氣流節能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