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4日
國產AI機械人調製「水轉氧」隕石催化劑 僅用六周數百萬裏挑一配方
【有線新聞】有中國學者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機械人,能夠以火星隕石成分調製出催化劑,在火星獲得氧氣,距離人類長駐火星再近一步。 火星的大氣層幾乎沒氧氣,如果人類要建立基地,長遠要自己生產氧氣。幸運的是在火星兩極有大量結了冰的水,除了解決水資源問題,原則上更可以透過化學反應,將水分轉化成氧氣。 不過化學反應需要催化劑,問題是火星土壤的成分有否有條件造出合適的催化劑?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專家研發了這款化學分析機械人。它的核心是個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提供的只是火星隕石的樣本,機械人自行分析出隕石含六種金屬元素,包括鐵、鈣、鎂等,以這六種金屬調製催化劑有370萬種配搭。 如果靠人力試出適用的催化劑,需時逾兩千年才完成,但透過人工智能預測全局的能力,從數百萬個配搭之中挑選最有潛力的配搭去試,結果只花了六個星期,243次實驗就成功以火星隕石成分調製出水變氧的催化劑。將來人類在火星可以就地取材,建立生產氧氣的工廠,解決氧氣供應。今次研究亦證明,機械人加上人工智能可以加快發現新材料的過程,擔當人類的化學助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3日
國際太空站退役在即 美歐合建「星際實驗室」或將承繼任務 起居艙大八倍 料五年後發射運作
【有線新聞】國際太空站還有不足十年就退役,歐洲太空總署與空中巴士及美國民營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建造及營運新的商用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已經運作25年,預計到2030年就會退役,到時有力繼承位置的太空站除了中國的天宮,還有它歐美合作的「星際實驗室」。2021年起由美國民間企業「旅行者太空公司」牽頭建造,到今年歐洲太空總署與空中巴士公司相繼加入,演變成美歐合作項目。星際實驗室與國際太空站同樣於低軌道環繞地球運行,由動力艙及起居艙組成,起居艙同時是科學實驗室,雖然艙的數量比國際太空站少,但起居艙的體積相當大,是國際太空站一般艙體的八倍。 根據合作備忘錄,空中巴士公司及歐洲太空總署將會為新太空站提供技術,太空站建成後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研究,以及歐洲各國的商業機構也會租用太空站設施,長遠以商業形式運作,太空站預計2028年發射。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10日
紐大團隊完成首例「全眼球移植」 助毀容電工拾新生 視力恢復仍待觀察
【有線新聞】美國有醫療團隊宣布完成全球首例人類全眼球移植手術,新眼球有血液循環。雖然未知能否恢復視力,但仍被視為醫學界的一大突破。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來自阿肯色州的詹姆斯沒想過自己在工業意外倖存後,不僅能像往日般與妻子在街上散步,還有可能重獲視力。46歲的詹姆斯退伍後從事電工工作,前年6月工作期間不慎誤觸高壓電纜,導致嚴重毀容,失去左眼、部分臉部和左臂。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一隊逾140人的醫護團隊,今年5月底為詹姆斯進行長達21小時的全眼和部分臉部移植手術。起初外界擔心移植的眼球會否壞死,結果第一關總算跨過。手術後半年,新眼球並沒有枯萎,血液可直接流向視網膜,如健康眼球一般濕潤。 不過恢復視力是另一回事,醫生接駁視神經時一併注射了捐贈者的幹細胞,希望可促進神經再生。現時如果眼球受光線刺激,大腦活動會有反應,但並非正常負責視覺的區域。 雖然目前未知左眼視力可以恢復至甚麼地步,但詹姆斯感到樂觀,「目前還沒有任何動靜,我的眼皮,我還不能眨眼。但我的鼻恢復了知覺,因此它已開始好轉,希望不會需時太久。」領導團隊的羅德里格斯表示會持續觀察詹姆斯的視力,但成功移植眼球已經是踏出了一大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9日
美企研「反傳統」風車 如玩具上鏈推動發電機 成本僅三分一
【有線新聞】美國有初創企業發明了一種風力發電技術,成本是傳統發電風車三分之一,更獲微軟創辦人蓋茨注資。 風力發電是綠色能源,接近零排放,而且風力分布廣泛,世界各地也可以用。隨著減排呼聲高漲,對風能的需求不斷提高,發電風車變得愈來愈巨大。由製造、運輸到組裝,總成本「一闊三大」,例如2.5兆瓦級的風車足以供應1,500戶的電力需要,但風車高度超過100米,每塊扇葉長50米,每一座風車也是大工程。 美國懷俄明州一間初創企業發明了這種反傳統的裝置,以多條支柱架起橢圓形軌道,每隔一段距離掛上一塊葉片,作用類似風帆,風起時推動葉片沿軌道運轉,有如玩具上鏈般推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假設同樣供應1,500戶電力,2.5兆瓦級的發電軌道每條支柱只有25米高、葉片只要10米長就夠,成本只需同級風車的三分之一,而且避免向高空發展,對雀鳥的威脅也小得多。 企業的行政總裁曾經在Google工作,近日獲得400萬美元注資,牽頭的包括蓋茨的創投基金,預計2027年投入商業運作。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9日
美籍退休律師不滿環團示威 一言不合就殺人 傳與巴拿馬副總統「有交情」
【有線新聞】中美洲國家巴拿馬因為政府延長國內最大露天銅礦營運權20年,三個星期以來引發連串示威活動,日前更釀成開槍流血慘劇。是次命案並非由警民衝突升級引發,而是一名兼具美國國籍的退休律師兼教授,駕車駛經示威路段時不滿被阻,當著記者面前連續槍殺兩名示威者。網絡流傳槍手曾與副總統「開心合照」,目前巴拿馬總統已就血案作簡短表態。 接連槍殺兩示威者 同行女親友大義報警 事發於首都巴拿馬城以北城鎮查梅(Chame)的泛美高速公路路段,示威者堵路行動已持續約兩個多星期。槍手Kenneth Darlington於本周二駕私家車駛經此處,懷疑因不滿堵路行動邢行兇。社交平台短片顯示,Darlington離開座駕後緩緩步向示威者,然後跟他們理論了一陣。當地電視台TVN報道,槍手詢問活動領導人在哪裡,又說「不想和女人說話」,「我想和男人們談談」。 短片中可見有數名男示威者接近Darlington,雙方對話了一陣,Darlington就從褲袋裏掏出手槍,質問「你想當第一個(被殺)嗎」,未幾就開槍射,兩名示威者應聲倒地,其後證實當場死亡。據稱有人聽到槍手宣稱:「一切要在今天結束」,然後開始清理路障,再回到座駕內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8日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首批影像公布 攝得銀河後面「隱藏星系」 偵測宇宙暗物質
【有線新聞】歐洲太空總署7月升空的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公布首批影像,包括馬頭星雲及英仙座星系團等,展示望遠鏡的拍攝能力,可以偵測暗物質和暗能量。 「螺旋星系IC 342」距離地球1,100萬光年,在地球角度它位於銀河系的後面,一般方法難以觀測到它,所以被稱為「隱藏的星系」,但今次的相片一覽無遺,這就是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的實力。另一幅作品是馬頭星雲,因為形狀似馬的頭而得名,以往也有望遠鏡拍過馬頭星雲,但只會拍到馬頭一帶的小範圍,今次終於拍到全景。 讓專家最自豪的相片是這幅英仙座星系團,每一團光也是一個星系。今次是首次在同一幅相捕捉到過千個星系,有些距離地球100億光年,是首次被攝入鏡頭。 由歐洲太空總署主導興建的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於今年7月發射升空,近日傳回第一批照片,共通點是強調大範圍觀測能力,因為新望遠鏡的任務是揭開宇宙的「黑暗面」,宇宙有九成半的物質是不發光,這些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甚麼一直是個謎,雖然望遠鏡直接看不見,但暗物質和暗能量有引力效應,足以影響星系的運動,所以透過監測大範圍星空的變化,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是有可能間接偵測暗物質和暗能量。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7日
瑞士研植入式電流儀 刺激脊髓神經 助柏金遜患者重拾步行能力
【有線新聞】柏金遜症影響活動能力, 一位患病超過20年連走路也有困難的病人,在瑞士接受植入手術之後,恢復大部分步行能力,不須攙扶也能連續走數公里。 柏金遜症是腦神經退化疾病,雖然一般不會影響思維及認知,但指揮肌肉的功能會受損,逐漸影響身體活動。例如來自法國的戈捷,63歲的他27年前開始發病,仍可站起身,不過只要一走路,雙腿隨時僵硬甚至失平衡,連拐杖也沒有用、出入需要攙扶。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令戈捷的生活出現轉機,團隊設計了一個電極裝置,植入到戈捷近腰部的脊髓,以電流刺激連接雙腿肌肉的神經。手術前有不少事前工夫,他們先要在戈捷雙腿裝上多個感應器,收集步姿問題的數據,基於這些數據調整電極,電流剌激才會恰到好處。植入手術後,經過數月訓練,戈捷現時能在無人攙扶下連續步行5公里,雙腿不會忽然僵硬,終可放心用升降機,不用擔心被升降機門夾到。團隊強調戈捷的成功是個別例子,不代表新療法對所有人也有用,下一輪會邀請多六位病人測試。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6日
加拿大初創研「免用電海水化淡」 靠潮汐力量逆滲透濾膜 零排放日產近五萬公升淡水
【有線新聞】海水化淡可以提供食水,但會消耗不少電力。加拿大有初創企業想到將海水化淡裝置造成浮水式,靠海浪的力量推動,不需要用電就得到淡水。 淡水是重要資源,食水及各行各業也需要淡水。對於缺乏天然淡水的臨海地區,海水化淡是個選擇 但需要額外電力,亦意味可能增加碳排放。 加拿大一間初創企業認為,既然要從大海取水,為何不順便從大海獲得海水化淡用的能源?譬如可由海浪取得能源,於是公司設計了一種以鋼纜固定於海床的浮水式裝置。化淡採用逆滲透原理,當海浪通過裝置時的壓力會推動水泵,將海水泵向逆滲透濾膜另一邊,隔走鹽分獲得淡水。這種設計不只簡化結構,能源效益亦更高,保證零排放。 化淡裝置花了八年時間研發,只要一米高的浪就可以運作,不會騷擾海底生態。現時最大型的版本長八米、闊五米,每日可以產生4.9萬公升淡水,相當於滿足四百人當日的用水量,而且化淡裝置是模組化設計,只要將多個裝置結合就可以倍大供水規模。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3日
美學者研「超級黑色素」藥膏 提高防曬效果、助修復受損皮膚
【有線新聞】美國有學者研發一種人工黑色素,功能比人體自然分泌的黑色素更強,除了提高防曬效果,還可以加快傷口癒合。 當人體長期受猛烈陽光暴曬,皮膚會產生黑色素,在表層吸收紫外線,避免底層的細胞受到傷害,這是黑色素最廣為人知的功能。但黑色素還有其他作用,它同時是皮膚的抗氧化劑,有效清除自由基,當皮膚受傷的時候會產生大量自由基破壞細胞,所以清除自由基的黑色素可以保護細胞,加快癒合,是皮膚受損後復元的推手。 美國西北大學學者研究黑色素近10年,發現可以人工合成黑色素,由人體的黑色素改良而成,加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但依然和人體相容,學者稱為「超級黑色素」。造成藥膏塗在皮膚表面,有人體黑色素的防曬功能,如果是已經受傷的皮膚又如何?學者以皮膚組織測試,用化學物灼傷皮膚樣本再塗上藥膏,結果超級黑色素啟動連串反應,在幾日內清除自由基,防止發炎,加快傷口癒合。所以超級黑色素對於受損皮膚有修復功效,例如癌症病人接受電療,一旦皮膚變黑甚至潰爛,可以用超級黑色素治理,學者正為藥膏籌備臨床測試。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2日
史丹福學者研基因揭海星「全身非身」 五隻角以至中心「也是頭」
【有線新聞】海星的頭和觸手如何分辨?史丹福大學的專家認真考究這個問題,發現原來在基因角度,海星整個身體本身就是頭部。 如果要幫海星戴一頂帽,這頂帽應該戴在哪?在卡通片《海綿寶寶》,海星其中一隻「角」就是頭部,但是在其他插畫頭部通常在星形的中心,甚至有人會覺得海星跟海葵一樣,根本沒頭部。 但史丹福大學的學者不是這樣想,在生物學分類上海星屬於「後口動物」,跟文昌魚及海鞘算是近親,大家有共同祖先,所有後口動物的DNA也有同一段基因表達軀幹。但學者發現海星的全身也沒表達過軀幹基因,意味海星全身沒一部分是軀幹。同樣道理後口動物也是以同一段基因表達頭部。今次學者發現海星的五隻角以至中心也有表達頭部的基因,所以在基因學上海星不是沒有頭部,而是剛好相反,海星的整個身體就是頭部,海星是一種只有頭部的生物。 學者甚至猜測在演化上的某個遠古階段,海星是曾經有軀幹,只是後來在生存上沒需要,令軀幹逐漸退化消失。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1日
英專家發表貓毛鑑證技術 DNA鎖定「當事貓」助查犯人身份
【有線新聞】用頭髮驗DNA聽得多,原來驗貓毛也可以找出「當事貓」,英國專家發表最新的DNA鑑證技術,用一條貓毛就可以鎖定某隻貓,可以協助追查犯人身份。 人類的指模、血跡、毛髮,案發現場找到這些線索當然最好,但有時現場並沒留下人類的痕跡,反而找到可疑的貓毛。試想像受害者認識的人之中湊巧有人養貓,如果知道現場貓毛來自這隻貓,將會是有力線索。問題是以現行的技術,貓毛的DNA太少,只能推斷貓的品種及家族,除非貓的血統很特殊,否則靠貓毛不足以鎖定某隻貓。 不過這個限制有望被打破,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專家發現一種分析DNA的新方法,透過DNA碎片的重覆部分,將碎片重組成較完整的基因訊息,令貓毛DNA的辨識度放大10倍,每隻貓的重組結果是獨一無二,足以憑貓毛辨識某一隻貓。就算犯案的人很小心、在現場沒留下自己的DNA,要防止遺留衣物沾上的貓毛是極困難,這些貓毛可能來自他的家貓,可能來自路上的街貓,如果貓毛可以追查到某隻貓,絕對有助連繫到犯人的身份。學者的下一步是嘗試將新方法用於其他寵物的DNA,例如狗。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31日
美國專家研VR手套 每隻手指設160傳感器 產生真實觸感
【有線新聞】美國有專家研發一款虛擬實境用的VR手套,每根指頭有過百個觸感訊號,令用家在VR世界不只看得到,更摸得到。 要真正投入VR世界,必須「摸」得到沒形體的物件,但是一對手套如何憑空產生觸感?秘密是每根手指頭都有160個液壓傳感器,各自包含小量液體,由160個微型電子泵控制,每個也可以獨立鼓起,令指頭不同位置受到觸碰。只要配合VR世界的互動,手套在接觸VR物件的一刻提供觸感,用家就會覺得自己摸到它,好像真的有個物件存在。 只要更細緻地編寫160個壓力點的啟動次序,可以令手指感覺到掃過物件的邊緣,甚至可以模擬不同的質感。例如所有點同步受壓,即是表面很平滑,如果不同的點不規則受壓,即是表面很粗糙,表達不同形狀一樣沒問題。如果模擬拉小提琴,甚至足以分辨手指壓著一條弦還是兩條弦。 觸感手套來自美國一間由卡內基美隆大學衍生的初創公司,每隻手套連電池只重207克,充一次電可以用3小時,研究的下一步是希望連掌心都有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