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6日
美初創研陸空兩棲機械人 代替工人探測、巡邏通道 減少傷亡風險
【有線新聞】這個美國初創企業研發的無人機身手相當敏捷,既可以行走、亦可以飛,代替人類深入險境。 圓滾滾的它能在地上行走,又能在崎嶇的斜坡上翻滾,甚至可以在空中飛行,這個大碼「倉鼠球」是個陸空兩棲機械人。外層有一圈輕巧的外骨骼保護,不怕震壞零件,亦不會弄傷人。裏面的飛行器有模組式的相機和傳感器,可以根據需要替換,用家可以監察周圍情況之餘都可以讓機械人自主行動。想省電、不妨用陀螺儀在地上行走,能源消耗只是飛行的五分一。它會替你走進狹窄或黑暗的通道探測,繪製複雜的建築工地地圖,執行自動化的日常巡邏、跟蹤和記錄入侵者。 機械人出自一間初創企業,由兩位亞利桑那大學畢業生創立,並於2021年取得一個青年企業家獎。創辦人指工人在狹窄空間,工作時有機會觸電、吸入致命氣體等,兩棲機械人就可以代替人類,減少傷亡風險,亦能提高效率。他們亦希望將其發展成自主保安無人機,並研究作軍事用途。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5日
美大學研發可穿戴式迷你機械人 「衣服上穿梭」追蹤用家運動、身體狀況
【有線新聞】美國一間大學研發可穿戴式迷你機械人,透過與軌道連接可以在衣服上穿梭,追蹤用家的日常運動以及身體狀況。 它會在你身上爬來爬去,跟著你看看你飲水是否足夠。這個受鐵路軌道啟發、名叫Calico的穿戴式機械人,由美國的馬里蘭大學研發,重量只有18克,透過與衣服上的軌道連接在用家身上穿梭遊走,追蹤用家身體狀況,再以不同的動態和移動路徑與用家溝通、表達不同訊息。 研究人員在路軌底下,每隔固定間距就嵌入一小塊磁鐵。這些磁鐵的作用就像路標,機械人靠偵測磁鐵定位就知道自己的位置,規劃在衣服上的路徑。磁鐵本身亦有加固作用,帶著機械人跑步都沒問題,可以應付日常活動,甚至可以監測心跳;或者幫用家計算著運動的次數,檢查你的姿勢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它就會這樣提醒你;用家可以在手機程式,檢查自己運動的情況。 機械人行走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15毫米至227毫米,採用低耗電設計,閒置狀態下可持續使用8小時以上,移動狀態下則可使用30分鐘。將來大家的智能外套可能也會有隻「機械精靈」隨時候命。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美國眼科醫院研幹細胞療法 經培育後再移植 助手術困難病患改善視力
【有線新聞】部分眼角膜受損患者因周邊組織受損無法進行角膜移植,美國有團隊測試新療法,抽取病人健康眼睛的幹細胞,培育後再移植,可以即時改善視力。 眼角膜是靈魂之窗的最前線,一旦損傷會影響視力,嚴重的話需要做角膜移植,但有些情況,例如遭受化學物灼傷,會連角膜周邊的組織也受損,這類病人無法接受角膜移植,要長期忍受視力下降、畏光等問題。 美國麻省眼耳科醫院針對這種情況制定新的醫療方案,先在病人另一隻眼睛取出少量幹細胞,實驗室培育數星期,細胞數量增加後再移植到受損的眼睛中,不單可以改善病人視力,更可以促進細胞生長。 日前他們為5位病人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並觀察12個月,當中兩位病人視力有顯著改善,另外兩人修復到可以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手術的程度,只有一人因幹細胞培育不成功、無法進行移植。 研究將踏入第二期,團隊會為15位病人進行試驗並觀察18個月,期望將來可以為這些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選項。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1日
「大自然工程師」河狸建造水壩 改善叢林乾旱 美太空總署擬大規模野化
【有線新聞】河狸除了樣貌可愛,對生態亦有大用處,美國太空總署發現河狸建造的水壩可以改善叢林地帶的乾旱,所以和兩所大學合作,大規模野化牠們。 不要看河狸擁有圓潤身軀,以為他們好吃懶做,毛茸茸的牠被譽為「大自然的工程師」。美國太空總署和博伊西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及愛達荷州漁獵局合作,協助河狸在當地野化,太空總署的遙距感應衛星發現有河狸生活的區域明顯有更多植物,透過將河狸野放讓牠們發揮建築水壩的天性,形成池塘和濕地,亦可以為其他動物創造棲息地。 衛星又會提供地理數據,顯示陸地水源的位置及附近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學者分析適合野放的區域,亦能對比河狸進駐後對地區的影響,不用親身考察、提高評估效率。 計劃啟動至今,區內已經增加了200個「河狸壩」,預計合作至少持續到2025年,團隊期望河狸創造的池塘和濕地可協助更多地區面對乾旱,應對氣候變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9日
麻省理工研超聲波掃描器 可佩戴內衣生成超聲波影像 可自行檢測乳癌
【有線新聞】美國麻省理工的專家研發可佩戴在內衣的超聲波掃描器,方便婦女自行檢測乳癌及早發現病變。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越早發現越有利治療,遲發現存活率甚至會跌至四分之一。美國麻省理工的團隊研發了穿戴式超聲波儀器,期望鼓勵女性定期檢查,蜂巢狀的框架由3D打印而成,以壓電材料將超聲波掃描器小型化。 框架上有數十粒磁石,方便將掃描器固定於六個不同位置及角度,作全方位檢查,實際用的時候,掃描器需緊貼皮膚,生成乳房的超聲波影像,即使在家中、沒有醫護人員協助,都可以自行操作,甚至可以從多角度的圖片重構腫瘤的影像。 實際應用顯示,儀器可以探測到乳房之中只有3毫米大的囊腫,解像度與傳統診所儀器相若。儀器現階段仍需要一般診所的成像顯示設備,團隊正研究將顯示系統縮小到手機的大小,希望這種穿戴式掃描器,可以鼓勵乳癌高危婦女加強檢查,更早發現病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5日
非洲鯊魚停止游泳仍可呼吸 打破不停游泳認知 專家揭一動作自製水流呼吸
【有線新聞】有海洋學者於非洲一個珊瑚礁發現靜止休息的鯊魚,打破了以往有關鯊魚的常識,停下不動的鯊魚有甚麼值得驚奇? 兩條鯊魚悠然自得在珊瑚礁下面休息,一般人眼中可能沒甚麼特別,但對於熟悉鯊魚生態的人,這一幕是個大發現。鯊魚跟所有魚一樣是用鰓呼吸,而鰓是以過濾方式運作,一定要有水流過鰓,才可以獲得水中的氧氣,一般的魚透過拍動鰓蓋,以製造水流經過魚鰓,但是鯊魚沒鰓蓋,必須24小時不停游泳,就連睡覺時也要一直游,令海水不斷流經魚鰓,才能持續呼吸到氧氣。 除了少數品種的鯊魚有主動吸水的能力,鯊魚基本上不可以停著不動,一停就會窒息,但最近這個觀念受到挑戰。非政府組織「海洋改變計劃」的專家在非洲海底25米深的珊瑚礁,發現兩隻黑尾真鯊停在珊瑚下休息,黑尾真鯊沒吸水能力,理論上必須不停游才可呼吸,今次是第一次發現這種鯊魚原來可以停下來,而現場沒明顯的海流,海水基本是靜止。 那麼究竟牠們是如何繼續呼吸?專家注意到牠們的下顎不停開合,可能是某種自製水流的機制,令魚鰓一直有水流過,至於其他鯊魚是否也懂得這一招,要進一步研究才知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美軍測試新型陸基攔截導彈 因應攔截目標選擇火箭級數 提高作戰彈性、導彈能力
【有線新聞】美國測試新型攔截導彈,彈頭可以因應攔截目標,選擇採用二級抑或三級火箭推進,提高攔截較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 美國反彈道導彈的主力是「陸基中段防禦系統」,「陸基」指攔截導彈由地面發射,而「中段」是指敵方洲際導彈飛行的中段,即是從太空再次進入大氣層前截擊。因為要爬升至太空邊緣攔截,陸基攔截導彈是用三級火箭,但是來犯的導彈並非全部也是「洲際」,如果面對射程較短,彈道軌跡較低的導彈用三級火箭攔截反而會太快,容易錯過目標。 為了令攔截有一定彈性,美國國防部的導彈防禦局於12月11日測試一種可以選擇火箭級數的新型攔截導彈,作為攔截目標的靶彈於夏威夷發射,模擬敵方導彈來襲,採用二級火箭飛向美國本土,攔截系統發現導彈後一邊監視及預測軌跡,一邊如常發射攔截導彈,但今次不同的是,當攔截系統判斷敵方飛彈不是洲際,不足以飛上太空,基地可以即時命令第三級火箭無需點火,以二級模式運作,提前釋放攔截彈頭,結果順利近距離截擊目標。 美國導彈防禦局表示,可以選擇二級或三級火箭攔截,令作戰人員有更大彈性,提高不同距離的攔截能力,預計美國將會在下一輪部署引入新型攔截導彈。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氣候暖化難融化冰川? 學者證喜馬拉雅山「自救」降溫 溫差愈大愈隔熱
【有線新聞】氣候變暖加速冰川融化,但高山的冰川可能有「自救」機制,有學者發現當氣溫升高,喜馬拉雅山會發生一種現象,令山上冰川的表面降溫。 喜馬拉雅山是南北兩極以外地球上最多冰川的地方,當全球氣溫上升,無遮無掩的冰川理應首當其衝,好像雪糕一樣開始融化,但事實未必那麼簡單,珠穆朗瑪峰一個氣候觀測站發現,就算整個地區的氣溫升高,冰川地帶的溫度仍然是保持穩定。 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及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專家重新檢視觀測站的所有氣象數據,終於破解冰川溫度不變之謎。當山區氣候變暖,冰川上空的氣溫的確會升高,但冰川表面仍然是冰冷,即是變暖會令局部溫差上升,因為冷空氣會向下沉,這種溫差會產生一種風,由山頂沿著山坡吹向山腳,稱為「下坡風」。對於山上的冰川,下坡風有冷卻作用,有如一層隔熱屏障,抵銷暖化效應,令冰川溫度保持穩定,所以氣候變暖催生的下坡風,反而有助防止高山冰川融化,是喜馬拉雅山回應改變自我平衡的機制。 但學者認為,這種平衡力量是有極限,下坡風可以為冰川爭取時間,但如果氣候暖化持續,下坡風始終會失效,冰川仍然會融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2日
NASA研「升級」火星直升機 螺旋槳轉速接近音速 增荷載能力助攜泥土樣本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正研發下一代的火星直升機,以現時在火星的機智號為基礎,將螺旋槳大幅強化,轉速將會接近音速。 美國現役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有個會飛的小拍檔「機智號」,它是一架迷你直升機。火星的空氣比地球稀薄得多,我們累積多年的飛行理論,在火星是否仍行得通,要靠機智號驗證。結果,於2021年4月機智號首次飛上火星的天空,亦是人類第一次在另一個星球實踐動力飛行。其後機智號不斷挑戰飛行極限,當初工程師預計它只能飛5次,但這兩年半它已經飛行66次,最高一次飛至24米高,即是約8層樓高。 不過這一切只是開始,美國太空總署表示機智號始終是試驗機,負責在火星實地測試,所有試飛數據也有傳回地球。現時在地球這個模擬火星氣壓的實驗室,專家正在同步研發下一代火星直升機的螺旋槳,槳葉比機智號長10厘米,每分鐘轉速3,500次,旋轉速度達音速九成半。未來的火星直升機將會有一定的荷載能力,除了在空中觀測地形,亦可能參與搬運火星的地質樣本,協助將火星泥土送返地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1日
空中巴士研專用消防水糟 軍機變滅火飛機 空投2萬公升水撲滅山火
【有線新聞】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山火比以往更頻密,為了提高各國應對能存力,空中巴士公司研發了一種附加組件,可以將運輸機改裝成滅火飛機,短時間內投入消防任務。 紅色阻燃劑從天而降,飛機正測試救火能力,但它本身不是滅火飛機,而是軍用運輸機。空中巴士A400M是歐洲最普及的軍用運輸機,最大載重量37公噸,它的強項包括能夠在較短的跑道起降,以及低空慢飛,其實這些優勢對於滅火飛機也相當合用。於是空中巴士想到,當氣候變化加劇,山火愈來愈頻密及猛烈,各國也需要更多滅火飛機,平時閒置的軍用運輸機足以成為額外的消防力量。所以特別為A400M量身訂製消防水槽組件,令運輸機變身成大型滅火飛機,每次只需10分鐘就可注滿水槽,空投2萬公升的水或者阻燃劑。 近日空中巴士與西班牙空軍合作測試,變身為滅火飛機的A400M連續空投距離長達400米,即是可以製造400米水線或阻燃線阻止火勢蔓延。空中巴士相信有了這種消防組件,各國的A400M運輸機可以物盡其用,在危急時加入滅火大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8日
英學者揭海水升溫融化「可燃冰」 釋甲烷加劇暖化成惡性循環
【有線新聞】蘊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新一代海洋資源,但亦會帶來新的環保風險,有英國學者發現氣候變化令海水升溫,會融化可燃冰,釋放當中的甲烷。 外表是一般的冰,但是能夠燃燒,它是水及甲烷的混合體,水分子組成晶格形成類似牢籠的結構,困著大量甲烷分子,正式學名是「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當甲烷在海床下長期受壓就會沉積成可燃冰,是大自然儲存甲烷的形式之一,將1立方米的可燃冰加熱可以釋放164立方米的甲烷,所以可燃冰的甲烷蘊藏量甚至比一般天然氣田更高,被視為值得開採的海底資源。 可燃冰沒一般的冰易融,實際上在海水的高壓下可燃冰在攝氏18度仍然不會融,不過隨著全球暖化令海水變暖,這條紅線也開始守不住。英國紐卡素大學的專家在非洲西北部的海岸,以地震波成像技術追蹤海床的甲烷,發現有可燃冰開始解凍,有甲烷移位了40公里。學者認為類似現象可能是全球性,因為氣候暖化解凍的可燃冰釋放當中的甲烷,經海洋輾轉進入大氣層,而甲烷除了是燃料,亦是溫室氣體,加劇暖化形成惡性循環。學者下一步是監測海底甲烷的流向,嘗試找出最高風險的洩漏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7日
全球最大冰山擱淺30多年現異動 脫離海床漂移 逐漸遠離南極洲
【有線新聞】全球最大的冰山在南極擱淺30多年後向大海漂移。 英國南極勘測局的船隻拍攝到冰山的最新片段,「冰山」泛指任何源自陸地、由淡水形成的大片浮冰。眼前這片浮冰雖然形態上不似一座山,但在專家眼中它絕對是冰山,而且是現時全球最大。它的代號是A23a,面積3,900平方公里,即是50個香港島那麼大,最厚的部分厚300米,露出海面的只是冰山一角。 A23a的起源是1986年從南極洲沿岸一個冰棚斷裂而來,但當時A23a一分離就馬上擱淺,底部卡在海床上。經過30多年,A23a終於有異動,海水溫度升高令冰山變小,脫離海床開始漂浮,逐漸遠離南極洲。英國南極勘測局的船隻近日成功接近A23a,了解它的最新情況,海流加上風力協助,A23a已經漂入廣大的南冰洋。 專家除了拍片,亦在A23a的周圍收集水樣本,因為A23a的水來自陸地,有不少礦物養分,融化時會將養分帶到海洋,滋養生態,了解A23a有甚麼養分,可以評估對那些生物有利。另一方面,專家往後會密切留意A23a的漂浮路徑,會否影響南非一帶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