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意義
- i-Cable
- 2022年06月07日
【小事大意義】戀戀「積木」情 : 積木結合微距攝影 還原本土文化 隱含與太太甜蜜回憶
【有線電視】有否想過以積木公仔也能推廣香港文化?攝影師Ric多年前無意中找到太太小時候保存的樂高積木,忽發奇想,將樂高積木和微距攝影兩個概念結合,以香港景色和食物作題材,將本土文化記錄和推廣給世界。Ric指出積木本身是一個世界語言,外國觀眾容易接收所表達的訊息。 將積木結合香港情懷,Ric還在作品當中加上他和太太的回憶,不少作品都有他和太太的蹤影,Ric笑言攝影為二人愛情保鮮。一起看看這些別具一格的作品。
- i-Cable
- 2022年06月05日
【小事大意義】逆流女子 : 兩代龍舟女子挑戰傳統與體能 團結才是關鍵
【有線電視】傳統龍舟由男性主導,女性連碰也不能碰,香港第一代女子龍舟隊隊員郭金玉雖是水上人家,但幸而家庭成員思想開明,十分支持她划龍舟,郭金玉更在1983年參加比賽,開創女子龍舟的先河。 時至今日,女生划龍舟已經非常普遍,今次邀來郭金玉參加大學女子龍舟隊的訓練,從中分享兩代龍舟的轉變——雖然船身、船槳、比拼方式大為不同,令女生克服體能局限,表現更與男生不相伯仲,但划龍舟最重要的精神和意義卻是多年不變。
- i-Cable
- 2022年05月31日
【小事大意義】疫下有情 之 親子好聲音:紓解疫下育兒「困獸鬥」鬱結
【有線新聞】三女之母炯華,疫下不能與孩子外出放電,廿四小時困在家中,難免「屈出」情緒。原來疫下很多媽媽,也有相同苦況,疫境中不時家嘈屋閉。 「聲音是很奇妙的東西」,音樂治療師CATHY想到,利用聲音收集活動,讓小朋友與家長每天接受不同「任務」,讓大家宣洩情緒,同時培養「正向育兒」之道,讓親子在玩樂中,得到成長。 究竟街坊力量同幻想,點樣激發她創作一曲「家有好聲音」,紓寫疫下幼兒心聲?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小事大意義】異鄉人 : 非洲難民感恩港人相助 自修學位盼重過原有生活
【異鄉人】香港社會對難民問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對大多市民而言,缺乏了解下,難民形同「隱形居民」,今次就看看「隱形居民」在港的生活狀況。 「我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因為現在我一直在汲取知識」,Joel語畢便繼續埋首學習。Joel來自非洲南部,因在自己國家遭受政治迫害逃往香港,由於沒有身份證明,在香港的生活處處受掣肘。Joel原本是個成功商人,生活無憂,可是來港後因難民身分不能工作,他既要接受由社會精英階層變成社會底層的轉變,又要適應依賴別人生活的日子,更要迎接第三國家審核移居申請的無了期等待。面對茫茫前景,Joel卻沒有輕言放棄,選擇50多歲重返校園, 盼望有朝一日以知識扭轉命運。
- i-Cable
- 2022年05月24日
【小事大意義】無障礙練習生:失明女靠老公一句話振作 學用智能手機豐富生活
【有線新聞】甫出生便擁有正常視力的桂芬,在2004年治療癌症期間,不幸出現「黃斑病變」視力日漸衰退。在年華正盛之際突聞噩耗,桂芬最初難以接受,直到丈夫阿平安慰說:「不要緊, 有我幫你看」,才稍為讓她感到心安。在醫護社工轉介下,她在視障中心學用手杖以及基本生活技能,去年10月更獲分配導盲犬,可以做到獨自外出。 不過乘巴士或地鐵時,桂芬便需要依賴智能手機的提示,查詢車輛班次及落車時間 ; 亦會學習透過點字膠套的「安心出行」掃二維碼。為了更懂得運用智能手機,她閒時便會到視障中心上課。在與中心導師、同學的相處中,桂芬慢慢擴闊原來較晦暗的生活,也看開後天失明的種種不便。
- i-Cable
- 2022年05月22日
【小事大意義】情牽老舖 : 本地團隊記錄老舖故事 承傳香港情懷
【有線新聞】近年來香港人的文化保育意識逐漸覺醒,但生活在繁華都市,大多數人實際參與文化保育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由一班年輕人開設的Facebook專頁《香港老舖記錄冊》,到處走訪老舖,把老舖故事一一記錄 ; 包括西裝栽縫店、造麵店、茶莊等。 除了記錄情懷,更希望為老舖尋覓接班人,專頁創辦人Ian指出:「香港老字號其實就是本土文化的載體,香港人渴望尋找人情味,往往在老字號便能體會得到。」
- i-Cable
- 2022年05月17日
【小事大意義】感謝平凡有心人:志願醫療輔助隊隊員,默默走上前線抗疫
【有線新聞】 醫療系統在疫情下一度崩潰,過去醫療人手不足,每天約有300名志願醫療輔助隊隊員,默默走上前線抗疫,他們犧牲自己時間、體力,協助有需要的人,包括協助疫廈撤離及護送密切接觸者,甚至乎有需要護送他們去醫院見家人,見最後一面。有隊員憶述富山殮房工作最難忘,因為有很多遺體從醫院運過來,是一架車上面有5至6個遺體,一車接一車3個小時內,大概有2名法醫,有1名殮房助理以及我們3名隊員,處理了百多件遺體入凍櫃。 醫療輔助隊總參事黃英強形容醫療輔助隊定位既是前線,更有後勤支援角色,呼籲更多熱心人士加入服務社會,寄語:就算是一個平凡人,只要他有顆心,一樣可以做到有意義的事,幫到市民。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小事大意義】 街坊自救圈:釋放地區力量 陪你抗疫
【有線新聞】 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的街坊阿靜,在第五波疫情下,經歷難忘一役:全家確診,卻只能由全家唯一一支快測棒,揭開序幕。 同區街坊佩玲和兩位幼女,先後確診,看著女兒血氧急降,心情忐忑,在去醫院,還是不去的「人生交叉點」上,思想掙扎。 是甚麼讓她倆走上「街坊大使」之路,在一個街坊自救群組,一同為其他確診家庭、家長作出支援?群組內又有甚麼「最強後盾」,令街坊們可以安心和及時地,獲得他們最急需的資訊、資源,甚至情緒支援?
- i-Cable
- 2022年05月10日
【小事大意義】港版貓島:大澳人與島貓的共處之道
【有線新聞】 有「港版貓島」之稱的大澳目前有百多隻島貓,每逢假日都人山人海,當中不乏特意前來玩貓的遊客。 大澳流浪貓之家負責人German照顧這些島貓超過10年,由一開始單純餵飼流浪貓,到今天開設貓舍收容病貓、老貓,肩負起清潔消毒、餵糧餵藥、絕育放回等工作,街坊都稱她為「貓女俠」。幸好German並非孤身作戰,隨著年月過去,大澳居民視貓為島上的一份子,今次就看看他們如何與這些社區動物共處。
- i-Cable
- 2022年05月08日
【小事大意義】 老舖尋貓:走訪舊區紀錄人貓點滴
【有線新聞】 云云愛貓人中,不時聽到對舖頭貓的質疑——「寵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和家人,又怎能把牠們當成工具?」 業餘攝影師Jonas Chan走訪舊區老舖,紀錄舖頭貓與人的生活種種。在他的鏡頭下,有店舖老闆把貓兒視作自己一對子女,為牠們安排婚禮;有老闆將貓咪照片貼滿全舖,天天與客人分享養貓日常,下班後更餵飼流浪貓……看盡無數人貓故事,Jonas指出:「舖頭貓和家貓的待遇,不是在於牠在哪個環境生活,而是遇到一個怎樣的主人。」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小事大意義】密密送啦老友記:有心人穿梭社區 為長者送上物資與精神支援
【有線新聞】在第五波疫情籠罩,濕度高企,霧鎖香江的日子,一班熱血青年,大汗疊細汗,穿梭屋邨和社區,將緊急物資,送到有需要的長者手上。 慈善團體Bring in Change創辦人Clara坦言,疫下不時收到長者突然離世的噩耗,獨居長者甚至「雙老」的情況,急需關注。而老人需要的,亦不只是物質,精神支援更為重要。她希望香港人可以更多發揮鄰里互助精神,幫忙尋找隱蔽長者,送上支援。
- i-Cable
- 2022年05月01日
【小事大意義】回來吧珊瑚:珊瑚量跌至0.2% 人工繁殖修復生態災難
【有線電視】 珊瑚礁的覆蓋率不足全球海洋的1%,卻孕育了25%海洋物種,為牠們提供重要的棲息地——若珊瑚消失,我們也無法再吃海鮮。 香港吐露港一帶曾有80%珊瑚覆蓋量,但因80年代沙田新市鎮發展,大量污水排放引發生態災難,珊瑚覆蓋量於短短幾年間跌至0.2%,因此香港中文大學幾年前展開復育計劃,人工繁殖珊瑚後再放回大海,計劃聽起來簡單,但珊瑚生長速度極緩慢,加上海水污染和全球暖化的影響,令生態修復工作困難重重,到底是甚麼推動這些人守護海洋?日常生活上我們又可以怎樣保育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