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6日
家國天下|熊貓外交與經濟
【有線新聞】中央贈港的「安安」「可可」,及「盈盈」誕下的一對龍鳳胎即日起於海洋公園展出。 熊貓外交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武則天時期,中央政府也曾經多次向盟友贈送「國寶」熊貓。近年中央亦會向不同國家,如南韓、澳洲、美國等租借熊貓。有學者認為,此舉是以熊貓為外交手段,以加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熊貓外交有甚麼隱藏含意? 連計「安安」「可可」,中央政府經已三度贈送熊貓予本港,當中反映甚麼關係?對香港又有甚麼意義?近月社會湧現不少有關發展熊貓經濟的討論,本港庫房連續三年財赤,靠熊貓能否重振本港經濟?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1日
家國天下|傳統婚嫁文化
【有線新聞】結婚是人生大事之一,代表人生進入另一階段。近年西式婚禮備受推崇,不過原來傳統中式婚禮也有不少支持者,其中「三書六禮」更是中國傳統婚嫁文化最主要及核心的禮節。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02日
家國天下|中國璽印
【有線新聞】璽印是古代人行使權利的象徵。璽印起源於商代,至元朝,文人治印風氣盛行,書畫家把自己的藝術風格反映在印文上,璽印也由實用價值擴充到藝術領域。中大文物館展出多件璽印,介紹璽印在歷史、藝術及文字的演變。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02日
家國天下|中國璽印
【有線新聞】璽印是古代人行使權利的象徵。璽印起源於商代,至元朝,文人治印風氣盛行,書畫家把自己的藝術風格反映在印文上,璽印也由實用價值擴充到藝術領域。中大文物館展出多件璽印,介紹璽印在歷史、藝術及文字的演變。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26日
家國天下|中華文明溯源
【有線新聞】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世界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2002年,國家啟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及歷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中華文明溯源展覽」,展出多件具5千年歷史的文物,希望大眾可以更瞭解中華文明的特質及起源。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9日
家國天下|中式花鈕
【有線新聞】花鈕,又稱盤花鈕扣,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手工紐扣,一般認為起源於漢代,清代開始流行,當時的人們以花紐固定衣襟。隨著中式長衫式微,花紐手工技藝亦走向沒落。近年,有花鈕傳承人嘗試融入創新元素,將花紐手工技藝傳承下去。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2日
家國天下|行萬里路
【有線新聞】有本港航空公司復辦贊助計劃,送出機票予本地中小學生到外地考察交流。本台跟隨其中一間學校到北京考察。五日四夜的行程除了走訪一些經典的景點,例如故宮博物院、居庸關長城、頤和園等,亦參觀中國航天博物館及到當地學校交流。大部分隨團的學生及老師都是第一次到訪北京,他們最期待做甚麼?出發前又要做甚麼準備工夫?學生有甚麼得著?對老師未來教學又有甚麼作用?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05日
家國天下|急來也急去
【有線新聞】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恢復,帶動更多內地旅客訪港,當中不少人選擇即日來回。內地近年興起「特種兵旅遊」及「城市漫步」,即以最低成本走訪最多景點的高效率旅行,有別於過往單純追求消費購物,行程主要走訪當地人日常生活的社區。 旅發局數據顯示,內地旅客在過去十年間,均是本港訪港旅客的主要來源地。同時,內地不過夜旅客數目亦急速上升,人均消費卻不斷下降。這種旅遊模式的興起,是否反映改變內地旅客的消費及出遊模式已經改變?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對本港旅遊業是危還是機?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30日
家國天下|中國青年內卷系列四:返鄉.歸農
【有線新聞】近年內地陸續有青年回流家鄉或農村創業、工作。他們告別大城市的極端競爭,返鄉就地取材,於鄉村郊區開展事業,甚至開辦「青年養老院」,吸引不少城市青年暫時逃離「內卷」生活,回鄉作短途「修行」。 內地當局數年前提出《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鼓勵青年返鄉就業、創業,廣東省更計劃明年底前組織30萬青年「下鄉返鄉興鄉」;有學者認為這代中國青年接受過高等教育,掌握社會新趨勢,將帶來新生產方式和觀念,相信有助推動農村改革,並拉近城鄉經濟差距。年輕一代成為「新農人」,如何於農村體會生活的多元,找到人生的不同形狀?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3日
家國天下|中國青年內卷系列三:追薪.追心
【有線新聞】在內地一線城市的商業區如北京、廣州,晚上九時多依然燈火通明,不少上班族仍在加班工作。一周上班六天、朝九晚九工作,被稱為「996」的職場文化,近年於內地常見,科技業更是司空見慣。這些大企業帶起了中國的新經濟,亦漸漸形成激烈的「內卷」競爭。 年輕人形容如今「內卷」已遍布各行各業,他們在看不見的盡頭下討生活,一方面害怕不競爭便被淘汰,另一方面感到疲憊又迷茫。甚麼原因導致內地出現「內卷」?中國青年面對更努力也無法突破的「內卷」的困局,又如何把時代接住,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16日
家國天下|中國青年內卷系列二:高校
【有線新聞】數年前,內地社交媒體流傳清華大學「四大卷王」的照片,當中有學生騎單車抱手提電腦寫論文,亦有人邊騎車邊看書,引起熱議。在內地高度競爭的社會,「內卷」現象已從高考考場蔓延至大學校園,不少精英學生即使考入頂尖高校,依然拼命希望超出其他人的研習速度,考取更高的績點,爭取獲院校保送升讀研究院。為成功求職,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亦成為現今內地不少年輕一代的基本履歷。 內地自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去年逾1100萬名大學生畢業,北京碩、博士畢業生人數更首次超越本科生,增幅創歷史新高。最高學府的高材生,在掙分奪魁以外,怎樣為自己的成長留下真實生活的痕跡?他們對未來有甚麼期盼?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09日
家國天下|中國青年內卷系列一:高考
【有線新聞】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實現與世界接軌,並有獨特的社會發展形態。有學者認為,西方用一兩百年時間走過的工業化、城市化之路,高度濃縮到內地數十年的周期中,將面臨社會轉型的各種挑戰,包括「內卷」現象。 「內卷」即是社會或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停滯不前,無法向更高階段轉化,只能於內部不斷比拼競爭。當下中國內地的90後、00後是切身感受並直接面對「內卷」的群體,「內卷」戰場亦從職場、招聘市場推前至大學和高考試場。 十九大報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社會未來的中流砥柱,內地當局近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青年就業等發展。系列一連四集走訪中國大城小鎮,看看這一代內地青年如何在「內卷」的高度競爭中跌宕前行,思考自己的人生。 今集我們到安徽省毛坦廠鎮,看看在這個「高考鎮」,每年全國各地數以萬計湧入鎮內的重讀生,如何為未來奮鬥;當社會愈來愈「卷」,高考愈來愈「難」,農村和基層家庭要改變命運還有甚麼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