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完成修復今揭幕 下月中起逢周六提供免費導賞
【有線新聞】西環的魯班先師廟日前被評為法定古蹟,已完成修復,今日揭幕,下月中起有導賞團,讓巿民了解廟宇的歷史和建築風格。 維肖維妙的灰塑、在香港較罕見的五岳朝天式山牆,屋頂有栩栩如生的陶塑神像,魯班廟的修繕工程以「修舊如舊」為原則,修復廟宇破損處之餘,視覺仍要保持年代感。鄧秋凡是其中一位修繕工程的師傅,他特別的身份更能凸顯工匠一脈相承的精神。灰塑傳承人鄧秋凡:「這個作品是我曾祖父及祖父在近百年前做的,經過這麼多年有些損壞,現在通過自己這種形式修復覺得很親切。」 魯班廟建於1884年,1928年原址重建,以壁畫、灰塑、木雕和陶塑裝飾點綴,花了10個月時間修復,星期四獲政府評為法定古蹟。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魯班廟由建議到刊憲成法定古蹟歷時約七個月,全靠業主配合加快程序。甯漢豪:「是我第一次從同事口中得知『這個很不同,持有人很想,想了很多年』,我即時反應是:那就很難得,我們要馬上做,兩情相悅,後來加快工作,所以今天有這樣的成果,再一次引證一個建築物能夠升格為法定古蹟一定不能靠單方面,其實要大家雙向、很有熱心,推動整件事情加快發生。」 古蹟辦下月16日起逢周六都會有免費導賞,讓參加者更加了解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國際太極日 逾700師生黃大仙表演太極操
【有線新聞】有團體舉行「國際太極日」慶祝國慶75周年。 來自30多間學校,700多名學生與老師在黃大仙表演太極操。商務及經濟局局長丘應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等都有出席,團體期望透過活動在地區推廣中國武術,同時向海外推廣太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團體辦「腦前行」慈善步行籌款 冀提高腦腫瘤認識
【有線新聞】有團體舉行「腦前行」慈善步行活動,為國際腦腫瘤聯盟籌款。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中大醫學院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出席啟步禮,隊伍之後由山頂花園道出發,沿途會經芬梨道、山頂道、盧吉道等,終點為柯士甸山遊樂場,全程約3.5公里,活動籌得款項會捐贈到國際腦腫瘤聯盟,希望提高全球對腦腫瘤認識。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大埔鹽田仔漁排起火 火勢波及附近舢舨 濃煙升半空
【有線新聞】大埔鹽田仔海面有魚排起火。 魚排不斷冒出濃煙,煙柱升上半空,遠至對面岸馬鞍山亦見到。上午九時許,鹽田仔對開魚類養殖區有魚排突然冒煙起火,火勢波及附近舢舨,水警在三門仔碼頭接載消防員出海,開喉灌救把火勢包圍,大半小時後將火救熄。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智創未來|企業製可堆肥環保餐具助減廢 以植物纖維製作、連同廚餘回收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的六個月適應期即將屆滿,有企業向本地餐廳提供可堆肥環保餐具及包裝,產品由可回收植物纖維製成,可以與廚餘一併處理,為餐飲業界提供減廢方案。 灣仔這間韓式餐廳正準備開業,無論是堂食抑或外賣餐廳,都會為客人提供這些用植物纖維,製成的可堆肥環保餐具及包裝能夠用完即棄,既方便又不會污染環境。 Vegware香港董事王韻詩:「所有的產品都是可以與廚餘一起處理、去做堆肥,它是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品牌,以及在我們理念當中有回饋社會。」 餐具由可回收植物纖維製成分解時間比塑膠製品短,對土壤及環境破壞也較少,為了確保這些環保餐具的品質,王韻詩和她的團隊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和測試。王韻詩:「我們全部都是使用植物纖維,裏面是沒有化石原油,例如好像現時有很多餐具都是有塑膠確保它的堅韌度等等,所以在厚度、堅韌度等等我們都做了很多工夫以及測試。」 王韻詩又跟回收機構合作,在不同地方設置回收點,使用過的可堆肥環保餐具可以在免清洗及分類的情況下與廚餘一起回收。回收後,餐具、包裝和廚餘會一併運到廚餘廠分解。工作人員會先檢查回收桶確保沒有其他雜質,例如金屬或者塑膠,之後就過磅量度回收量,最後就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觀塘私家車失事翻側 司機涉酒駕被捕
【有線新聞】觀塘有私家車失事翻側,司機涉嫌酒後駕駛被捕。 私家車翻側、四輪朝天,停在路中石壆。清晨6時許,私家車沿偉發道轉入偉業街,懷疑失控撞毀安全島鐵欄,再撞向路中石壆,衝過反方向行車線撞到停在交通燈位一輛的士,之後翻側。司機未能通過酒精呼氣測試,涉嫌酒後駕駛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施政報告|林健鋒冀政府推變革措施振興經濟 CEPA新修訂吸引商家落戶香港
【有線新聞】有來自商界的行會成員期望下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可以推出措施振興經濟,又指本港與內地簽署CEPA修訂後已經收到外國商家查詢,有意將總部遷來香港。 中央推出措施刺激經濟,港股波動,成交額創歷史新高,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指,投資者對本港經濟信心增強,猶如回到「魚翅撈飯」日子,但認為只是短期性。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香港經濟結構都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不可以再單靠傳統優勢及光環去過日子,施政報告下星期就宣讀,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最好時候乘勢而上推出一系列變革措施,振興經濟和激活市場。」 本港與內地簽署CEPA服務貿易協議修訂,放寬本港不同領域進入內地門檻。林健鋒期望能吸引歐美等地人才,又指已有商家計劃將總部遷來香港。林健鋒:「因為他們留意到新措施,知道成為香港公司有著數,做生意當然希望有著數、能賺錢,在招商引資方面商經局和投資推廣處其實都做很多工作、播很多種子,相信這幾個月會漸漸有收成。」 來自保險界的行會成員陳健波指,本港與內地金融等行業仍有不少法規要求互不承認,下一步應要擴大互聯互通制度。行政會議成員陳健波:「人民幣國際化如何令更多人民幣存錢、借錢、債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料冬季流感高峰期12月出現 孔繁毅:爆發比新冠嚴重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預計冬季流感和新冠高峰會在12月出現,預期流感的爆發會比新冠嚴重。 孔繁毅:「冬季爆發有機會就好像去年所謂『雙峰』的情況,可能先是甲型H3,相隔一段時間出現H1,這個模式我相信慢慢隨流感在社區抗體和免疫力增長,透過疫苗接種和感染會回到以前的冬季和夏季兩個高峰情況。」 他又說,近期新冠病毒高峰期破壞力和嚴重性愈來愈低,雖然現時新冠和流感處於低水平,但市民也應該在流感季節前接種疫苗。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有理有得傾|陳克勤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馬來西亞導演冀打入香港市場 學者倡港府設資助邀拍「合拍片」 擴大雙邊市場
【有線新聞】東南亞電影在香港有一定號召力,有馬來西亞導演希望透過東盟電影節將作品打入香港市場。有學者建議由香港出資邀請鄰近地區導演合作拍片,促進文化交流。 「只有華人想看華語電影,我當時有一點失望,因為電影是給所有人看的,不論你是甚麼人、在家中說甚麼語言。」馬來西亞電影《雨城》是女導演 Mona Riza 2023 年的作品,講述霹靂洲一個華人家庭的世代矛盾,對白以英文和粵語為主。Mona 希望透過《雨城》讓種族多元的馬來西亞了解華人生活,現在想更進一步打入海外華人市場,在早前本港舉行的東盟電影節試映。 Tunku Mona Riza:「如果有發行商或想發行這部電影的人,他們看到我的作品而且足夠喜歡它,相信香港人也能夠有共鳴,這會是打進香港市場的其中一個方法。」 《雨城》闖關尚未成功,整體電影市道低迷,院商結業,買手較以往更審慎,香港也曾經引進不少東南亞電影,2017年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獲得兩千萬票房,去年的《富都青年》成績也相當不俗。 有文化研究學者認為香港電影觀眾接受程度更高,社會議題、家庭有關的東南亞電影都一定有市場。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ELMO GONZAGA:「我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港鐵東鐵綫古洞站展開車站主體結構工程 目標2027年第四季落成
【有線新聞】港鐵古洞站目標2027年落成,車站要在東鐵綫隧道上興建,工程團隊採取多項措施避免影響列車服務,又引入科技提升效率。 動工逾一年的古洞站工程如火如荼,車站位於上水站和落馬洲站之間,是在營運中的鐵路隧道上興建的首個車站。覆蓋隧道的泥土已經挖開,隧道結構「重見天日」,挖走的泥土大約10米深、300米長,團隊下一步會開始建造車站主體結構。 工程團隊利用半年時間分三階段挖走泥土,安裝支撐架固定地面外,還會用新的地下水壓調節系統監測及控制地下水壓,確保列車運作不受影響。 港鐵北環綫(隧道)項目經理羅廸高:「很多工程必須利用晚上收車後黃金兩小時,包括安裝幕門以及改動月台,這些都是非常頻密,所以東鐵綫古洞站來說無論日間還是夜間都是一樣繁忙。」 工程團隊亦首次利用雲端,目的為24小時掌握工程狀況及模擬施工過程,如發現問題,就用顔色標記再跟進解決。 羅廸高:「我們無法承受有任何一分鐘影響東鐵綫營運、影響市民服務,所以在應用科技之餘,在每一個科技中都有很多後備系統、有很多措施。」 車站位處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東鐵綫部分維持2027年第四季落成;至於北環綫部分,期望明年獲政府刊憲動工,車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2日
施政報告前瞻|料交代高才通改良方向 議員倡政府研究人才需求免錯配
【有線新聞】高才通推出近兩年,截至上月收到逾十萬人申請,8萬人獲批,預料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機會交代改良方向,有議員建議政府研究清楚本港需要人才的範疇,以免造成錯配,有高才說政府應創造更多機遇。 北大經濟系畢業的陶泓羽是6.6萬個已抵港高才的一分子,三個月找了四、五百份工,最終找到金融相關工作,他說不算失望。陶泓羽:「尤其香港參與競爭的人想去競爭崗位的都是全世界國家上學後來香港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個,跟他們參與競爭我覺得只是身份上不受限,能否爭得過是看你的能力。」他看中香港模式跟國際接軌,計劃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後再去外國發展。 「我絕對是死心塌地的扎根在香港。」同樣今年來港的李發海以武漢大學工程系的學歷獲批高才通,創業做人力資源公司。他認為香港多方面優勢確實是「第一」,不過想留住人才,香港要再增加機遇,「如何製造、增加創業機會,要創造這些機會,不是現成的。現成的你們香港的人已經在了,不需要我們來,關鍵是我們要一起創造這些增量的商業機會,這些基礎的事情香港政府應該多想想。」 高才通原意是填補香港短缺人才,勞福局去年用問卷收集高才通來港就業的情況,不過不是強制形式,政府已經開始檢討認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