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教局今發開班信 長洲堂錦江小學連續兩年「報捷」 兩校未獲批辦資助小一班級
【有線新聞】全港官津小學今日起陸續接獲「開班信」,一度「派0班」長洲堂錦江小學,連續兩年獲派資助小一班別,而黃大仙區的天主教博智小學、南區的鴨脷洲街坊學校,未能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 長洲堂錦江小學2023/24學年「派0班」,獲批申辦私營小一,之後2024/25學年重獲派1班資助小一。學校向家長發信宣布新學年再獲派資助小一班別,校方感謝家長對學校的關心和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雪卵|輔助生育機構憂加劇壓力 胚胎儲存太長時間恐損孕婦健康
【有線新聞】有輔助生育服務中心擔心放寬配子和胚胎儲存期,有機會加劇中心壓力,又指胚胎儲存太長時間,有機會影響孕婦健康。 這間輔助生育服務中心提供抽卵、體外受精,以及冷凍儲存胚胎和卵子服務,以儲存年期收費,儲存一年收費10,000元,不過沒有限制儲存數量。 負責人表示「雪卵、雪胚胎」原意是幫助一些生育有困難的夫婦,胚胎一般不會等到10年才會解凍使用,擔心放寬儲存時間會加劇中心壓力。婦產科及生殖醫學科專科醫生林淑儀:「特別我舉例一個人,她儲存了很多卵子,例如多囊卵巢症,他想生育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小孩,還有胚胎剩餘,你會否相信她會合作地支付儲存費?他有可能對住多個小孩、都很忙,又沒有空授權去棄置胚胎,這個情況真的有發生。」 配子以及胚胎需要儲存在接近攝氏-200度的液氮筒內,而液氮揮發速度快,需要定期補充。林醫生表示,即使修例取消配子和胚胎儲存期,也不主張將儲存太長時間,因為會影響孕婦健康,甚至有危險,照顧小孩時年齡差距也會較大。林淑儀:「如果父母自己照顧就有個聯繫,有一個開心小孩與媽媽的關係,但是如果假手於人,讓他人照顧,而家有些人讓他人照顧小孩,變相小孩跟自己關係就會不太好。」 衞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721暴動案|3名罪成非白衣人提出上訴
【有線新聞】第二宗涉及非白衣人的721暴動案,時任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7人受審後暴動罪成,其中3人提出上訴。 提出定罪上訴的是尹仲明、楊朗及葉鑫昇,他們分別判囚25至31個月,司法機構網頁顯示聆訊暫未排期。原審法官陳廣池判刑指不認同當晚閘內的非白衣人都是受害者,他們有一定程度參與,是暴動的積極支持和聲援者,兩批人對峙對駡、互毆是必然會發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西營盤舊贊育醫院主樓、上環廣福祠 古諮會通過列法定古蹟
【有線新聞】古物諮詢委會通過將西營盤舊贊育醫院主樓,以及上環廣福祠列為法定古蹟。 英式砌法的紅磚牆、凸出的簷篷、底部有方形和圓形圖案交替裝飾,屋頂採用雙筒雙瓦屋面,舊贊育醫院主樓座落西營盤,1922年建成,採用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糅合中式元素。正門花崗石門額、圓柱旁花崗石板刻有分別兩位清代官員兼學者的題字。內部有圍繞中央井道的螺旋形主樓梯,是建築物最具特色部分。 舊贊育醫院是全港第一所華人婦產科醫院,古諮會將它列為古蹟。戰後嬰兒潮床位供不應求,新贊育醫院1955年搬到醫院道現址,舊醫院主樓1961年翻新後重開作為社區中心,繼續提供社福醫療服務。 上環太平山街廣福祠亦被列為法定古蹟,廣福祠亦被稱為「百姓廟」,建於1895年,供奉地藏王菩薩、濟公等。曾經作為義祠收容孤寡老人,安置垂危病人、遺體,衍生衞生問題,令當時政府意識到要開設華人醫院,促成東華醫院創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香港花卉展覽周五起維園舉行 以秋英為主題花 設全運會主題打卡點
【有線新聞】香港花卉展周五起一連十日在維園舉辦,今年的主題是「綻放英姿」,康文署預計吸引65萬人次入場。 花卉展的主題花是秋英,這秋英造型的花牆由蘭花及康乃馨砌成,秋英象徵堅強與幸福。康文署署理助理署長(康樂事務)馮嘉慧:「秋英花瓣薄,被微風吹過時帶來溫柔氣息,但是秋英韌力強,在貧瘠的地方仍然可以生長,擁有旺盛生命力,經過我們園藝師精心佈置下,相信可為畫展帶來英氣及活力。」 適逢今年年底舉行第十五屆全運會,場地擺放全運會吉祥物以及運動相關藝術裝置,亦有多個以環遊世界為主題場景,包括荷蘭風車及希臘藍白小屋等,市民一日内就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場地中間的這個巨型禮物盒入夜之後會亮燈,市民就可以白天觀賞花卉,晚上過來賞燈。 大會今年特別展出本地畫家的藝術作品,結他、電視機、電飯煲,這些都是94歲的花婆婆的作品。花婆婆年輕時在花墟工作,她感謝花卉養活她一家人,因此對花有特別的感情。本地藝術家花婆婆:「我從小到大都喜歡花,會畫花、種花,又插花,有紙張就這樣開始畫。」 今年花展有逾200個本地、內地及海外機構及團體參與,康文署指整體開支約為5,000萬元,較去年少。展覽舉辦到本月23日,朝九晚九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前廳交流會|3.26舉行 黃偉綸帶隊出席 討論規管簡樸房、簡約公屋
【有線新聞】立法會本月26日舉行前廳交流會,討論規管簡樸房以及簡約公屋最新情況。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將率領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以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等官員出席,交流會預計舉行一個半小時。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精簡程序及降低建築成本措施、簡樸房規管制度,以及簡約公屋與議員交流意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兩會|梁振英:港澳須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香港與廣東區域是最成功例子
【有線新聞】兩會工作報告提出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香港與國際合作空間大,不只是經貿領域。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國際合作交往上不單止經貿方面,亦包括文化、體育、藝術、教育等,事實上空間非常大,我們到偏遠的東非、西非、南太平洋島國,以至中美洲,工作開展上都是順利。」 梁振英又指大灣區9市發展潛力大,香港與廣東的區域合作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未來雙方都要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方便流通下功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口岸爆炸案|控方指被告購入裝置與證物相同 專家:TG機械人可遙控點火柴
【有線新聞】明愛醫院及口岸爆炸案續審,控方專家證人解釋Telegram生成機械人的運作,亦確認被告購入的電子裝置與證物相同。 其中5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法院。控方傳召專家證人前署任總督察盧永楷出庭作供,他指Telegram生成的機械人經測試證實,傳送密碼後,機械人可遙距啟動裝置,透過輸出電壓,可以遙控點燃接駁的電子火柴。 控方又展示Telegram頻道內容,第二被告李嘉濱的WeChat對話和第四被告張家俊的訂單收據,他確認機械人名稱、電子底板、開關制裝置等,與羅湖站爆炸案檢獲的證物一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西九龍公路客貨車撼消防車 車頭嚴重變形 司機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西九龍公路發生嚴重車禍,一輛客貨車懷疑收掣不及,撞向正在處理另一宗交通意外的消防雲梯車,44歲客貨車司機傷重不治。 有行車紀錄儀拍攝到事發時一架往葵涌方向的藍色客貨車,懷疑收掣不及高速撞向停在快線的消防雲梯車車尾,有消防員跳上路壆閃避。涉事客貨車整個車頭撞毀、輪胎飛脫、軚盤變型、部件外露,車身打橫停在中線。由於衝力猛烈,被撞的消防雲梯車車尾亦嚴重損毀。 泥頭車司機:「當時有很多輛消防車一起來到,我也不知道哪一輛先到,總之就是那輛消防車已到了一段時間,那輛客貨車才撞上去。我不可以走過去看,只是聽到一下巨響。」 消防處表示下午1時48分接報,指西九龍公路有重型貨車冒煙,在處理事件期間,輕型貨車撞向一輛正在停泊的消防車,司機被困車內,消防處隨即再派出多輛消防及救護車增援。44歲司機重傷被困,救出送往廣華醫院後證實不治,有家屬到醫院了解情況。案件由西九龍交通特別意外特別調查隊第一隊跟進。 涉事客貨車司機服務的物流平台向死者哀悼及慰問家屬,平台說當時司機正處理一宗訂單,屬於保險涵蓋範圍內,提供最高30萬賠償,正與保險公司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雪卵|自用胚胎或配子儲存期上限擬取消 陳家珮表歡迎 林哲玄:非最有效鼓勵生育
【有線新聞】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建議修例,就取消精子、卵子或胚胎的儲存期上限諮詢公眾及相關業界。有立法會議員歡迎修例,認為可以透過生育科技,改善本港生育率低的問題。 現時正常生育能力人士自用配子,即是精子和卵子或胚胎,最長可儲存10年。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根據持份者意見及參考其他地區做法,從醫學、倫理和法律角度等檢討配子或胚胎法定儲存限制,修例建議配子或胚胎儲存期,不論儲存者的性別、年齡、醫學情況,均予以取消;同時會修訂相應執行措施,確保市民儲存配子或胚胎前充分了解相關醫療風險,並要求持牌中心向病人提供取卵手術風險,及推遲生育對社會影響等資訊,諮詢期至4月13日。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歡迎修例,認為可以改善本港生育率低的問題。選委會界別(新民黨)陳家珮:「始終我看到這幾年廣泛地更多人接受,可能社會實際情況越來越多人遲婚,當然我們知道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就當然由20多歲去到30多歲是最理想。但是現在見到一般結婚去到生育小朋友,可能30歲中期以後才會發生,我相信都是不會逆轉的社會趨勢。」 醫衞界議員林哲玄指延長配子、胚胎儲存期,科技上不是問題,但提醒女性愈年長生育能力會下降,併發症和風險都會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警港島反黑行動拘74人 檢太空油等160萬元毒品
【有線新聞】警方打擊三合會,拘捕74人,檢獲太空油等各類毒品,市值逾160萬。 行動中更搗破五個賣淫場所、六個非法賭檔、一批武器、賭具及25萬現金。警方上周一在港島進行連串行動,拘捕41男33女,部份人有三合會背景,分別涉嫌傷人、販毒經營非法賭檔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政經CHAT|房署用AI捉高空擲物
【有線新聞】房委會挑選了十條屋邨做智慧屋邨試點,其中一條是油塘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就去了解應用情況,其中一項運用AI的管理工作,是捉高空擲物! 何永賢在Facebook說,以往要用人眼翻看多個小時的閉路電視影像,都未必找到高空擲物源頭,但引入AI後,透過鏡頭會自動分析影像中的異常動態,自動識別高空擲物的情況,並即時圈出涉事單位和物件移動路徑,助同事快速「破案」,並發出警告信和扣7分處理!她說,涉事住戶也沒有再高空擲物,可見工作成效甚高。 房署指,自2020年開始已做到一邨一流動鏡頭,自去年開始更在全港再加設了190多枝同類的流動鏡頭;房署人員會不時檢視實際情況,有需要時移動鏡頭擺放點,以針對性解決屋邨出現的問題。 何永賢說,除了市民關注的高空擲物,也會透過鏡頭去分析非法棄置垃圾、作物聯網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