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港大研發AI模型助評估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第四季招3千名患者收集數據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研發人工智能模型,評估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今年第四季會在六間公立醫院招募3,000名患者,參與為期約兩年的研究,收集臨床數據、制訂預防策略、協助醫生及藥劑師用藥及跟進治療,期望納入常規臨床應用,可廣泛篩選高危病人,長遠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研究團隊早前與中西區地區康健中心、香港復康會及社區藥房合作推動先導計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的士記分制|即日起生效 遊客、乘客相信有阻嚇力 有司機憂記錯路惹爭拗
【有線新聞】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即日起生效,兩年記滿15分要停牌三個月。有乘客和遊客都認為記分制有阻嚇作用,司機就擔心容易引起爭拗。 的士記分制生效首日在尖沙咀碼頭有不少人輪候的士,過往有遊客乘坐的士被兜路或濫收車資,現時司機違規要記分,有內地遊客相信有阻嚇力,不過未必會投訴。內地遊客黃小姐:「遊客頂多發發小紅書、抖音,應該不會打電話,我覺得那樣很麻煩,我不會打。」內地遊客付先生:「如果他拒載會扣分,有懲罰機制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別大的衝突就不會去投訴,還是溝通為主。」想投訴的話需要記低車牌、司機名及編號等資料,聯絡1823、交通投訴組或向警方舉報。 有本地乘客希望記分制可令司機提升服務。的士乘客黃女士:「我想起碼有些阻嚇作用。(自己日後遇到情況會投訴?)我不希望遇到這些司機,但如果真的遇到會視乎情況嚴不嚴重。」 的士司機比較憂慮「兜路」容易造成爭議。的士司機古先生:「當有兩條路選擇,我們一定會問清楚乘客你喜歡行哪條路線,介不介意行那條路線,講清楚沒有問題。」的士司機邱先生:「有時問乘客,乘客說哪一條快便行那條,但行完又不太滿意,便會有爭拗。有時真的會走錯路,乘客一上車兩三秒司機便要想好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美國減息|陳茂波:利好資產市場及工商業經營 投資風險胃納逐步回升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美國聯儲局上周減息半厘,預期本港未來利率走勢會跟美息大致相同,但下調速度與幅度須視乎本地資金流向和市場情況。他又說大環境逐步轉為相對利好,會進一步加強推廣香港市場,開拓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 美國聯儲局四年多以來首度減息半厘,陳茂波在網誌說預期本港利率走勢大致相同,但下調速度及幅度視乎本地資金流向及市場情況。他說全球多家央行相繼減息,利好資產市場氣氛及工商業經營環境,本港股市氣氛亦見改善,回升至兩個多月高位。 恒生指數上周五收市報18,258點,連續六個交易日累積升幅近7%,同日大市交投成交額達1,768億元,是近四個月以來的高位。今年IPO集資額亦超過去年,躍升至全球第四位,有100家公司正排隊上市,當中不乏10億美元集資規模,今年來上市公司後續融資亦籌得超過200億美元資金。而今年首七個月銀行總存款額比去年底增加約4%,去到16.8萬億元。 陳茂波說投資風險胃納逐步回升,投資者追逐較高回報時,需要開拓更寬廣,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他舉例剛閉幕的京港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促成約170個雙向投資項目,招商總額達到大約420億元人民幣,未來會繼續加強在不同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中大本周將辦校長候選人見面會 消息:候選人包括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
【有線新聞】消息指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定候選人,包括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 據了解中大本星期將舉行校長候選人見面會,校董會最快星期五開會討論。盧煜明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在中大工作27年,負責研究事務,亦是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專注基因與醫學及DNA測試、開創以DNA測試無創產檢、診斷唐氏綜合症等多種遺傳病,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去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校長段崇智年初請辭,提早兩年於明年1月卸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十一國慶|尖沙咀海旁千人大合唱 粵港澳、海外華人團體演唱獅子山下等
【有線新聞】國慶75周年,有團體在尖沙咀海旁舉行千人大合唱。 參演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來自粵港澳三地,亦包括美國、德國和澳洲的華人合唱團代表,演唱《黃河大合唱》、《獅子山下》等歌曲,並請來舞蹈員表演。活動由香港青年愛樂樂團慈善基金會主辦,廣西社團總會等團體協辦,慶祝國慶75周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經貿辦法案|陳智思:美國政治立場為先 難改國家立場、尋求民間交流
【有線新聞】美國眾議院早前通過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要求總統決定香港在美經貿辦能否繼續運作,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說作為民間智庫,會繼續尋求空間維持交流。 陳智思:「尤其與美國方面,始終是政治立場為先,很多時你見到,當然美國自己本身也有選舉,這些情況下,我完全明白很難改變任何人的看法。我覺得更加重要是民間之間,你希望改變國家立場、甚至其政策立場,我相信是難度極高,但於民間社會方面,我們能否繼續帶動交流?尤其是不太政治的議題上,例如文化交流、音樂甚至體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陳茂波:大環境逐步轉為相對利好 需進一步加強推廣香港市場
【有線新聞】正出訪歐洲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大環境逐步轉為相對利好,需要進一步加強推廣香港市場。 陳茂波在網誌說美國聯儲局及多家央行相繼減息,利好資產市場氣氛及工商業經營環境,本港股市上周五成交額達1,768億元,是近四個月以來的高位,今年IPO集資額亦超過去年,躍升至全球第四位,有100家公司正排隊上市,當中不乏10億美元集資規模;投資氣氛轉好之際,需要開拓更寬廣、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他舉例剛閉幕的京港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促成約170個雙向投資項目,招商總額達到大約420億元人民幣,未來會繼續加強在不同市場推廣和促進更多合作,為本港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陳智思:香港經濟轉型需開拓東南亞、中東 服務國家所需分散風險
【有線新聞】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認為香港面對經濟轉型,要加強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市場,服務國家所需。 陳智思:「中國非常密切跟東盟發展貿易,亦與中東……香港作為服務性行業,我們整個國家都正在去,為何我們不是服務他們?我見到不少中國企業因地緣政治關係而要分散風險,很多我們國家企業正走出去,不論是一帶一路、東盟,全世界都分散地去,這正是新商機給香港企業如何幫助國家、內地企業走出去,幫助他們分散風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家國天下|吹糖技藝注入新元素 造型更多元化 兩代師徒開班:快樂傳承
【有線新聞】吹糖技藝在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將糖膠搓成糖公仔只是需要幾分鐘時間,有年輕的拉糖師傅在原材料上落功夫,希望為傳統手工藝注入新元素,讓更多人認識。 吹糖技藝是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有超過600年的歷史。捏、搓、捻、壓、提、絞、拉,每個步驟都要做到精準、熟練,才能造出一個個精緻的糖公仔。過程還要控制糖膠的溫度和拉糖時間,過熱的話,糖膠太稀會容易變形,溫度不夠的話,又會太硬無法塑形。 拉糖師傅杜煥:「它有別於泥土,當你拉扯糖的一邊,整個糖就會傾向一邊,是整體,連帶一起移動。它與泥土的製作不同,不是能用填補凹陷的方法,是要透過拉的手法,所以十分講求流動性。」自學成家的杜煥指拉糖的精髓在於一氣呵成,整個過程就是一場藝術表演,「要反覆練習到很熟悉那種材料,然後可以很流暢地把事情完成,觀賞的人就會覺得你在變魔術,就會變得很好看。」 過去糖公仔多以飛禽走獸、人物故事和神話傳說作為題材,但慢慢發展下來,造型就變得更具時代感及多元化。杜煥指:「我自己閱讀很多《山海經》那些古靈精怪的動物,我製作的公仔沒有所謂甚麼造型,當然你說要造一隻馬,我便會造一隻馬,但我自己的創作是想到甚麼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1日
十一國慶|大埔林村河辦水上市集等 上演「奶龍」無人機匯演
【有線新聞】大埔林村河有國慶活動,包括飄色巡遊、音樂匯演,更有煙火及無人機晚會,吸引大批市民觀賞。主辦的大埔民政處亦聯同商戶推出國慶餐飲消費優惠,鼓勵區內消費。 入夜的大埔林村河,海、陸、空都充滿繽紛氣色,主禮儀式別開生面。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民青局副局長梁宏正等嘉賓率先坐綵艇到達水上舞台,有舞龍醒獅迎接。 廣福橋上煙花盛放,配合河兩邊的國慶燈飾,不少人都來湊熱鬧。點亮大埔夜空的還有內地卡通人物「奶龍」,首先同「HK」字樣和街坊打招呼,在大埔當然要找林村許願樹,還出盡「奶」力撐獨木舟、踩着單車劃過夜空,匯演一共出動500架無人機,歷時15分鐘。 市民:「漂亮,(記者:最喜歡哪個圖案?)最喜歡撐龍舟,有一個是有條橋、之後有艘龍舟的,這個最漂亮,可以展現大埔特色之餘,我覺得是十分漂亮,因為那條橋真的十分相似。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就是前方那條橋。」市民:「十分喜歡奶龍,家中有不少文具都是奶龍,(記者:有沒有數過家中有多少隻奶龍?)應該有20多隻。」 看完表演,有些肚餓,林村河上有綵艇買食物,用這個「撈箕」交易,感受水上漁民的文化。大埔民政處亦聯同商戶推出國慶餐飲消費優惠,鼓勵區內消費。星期日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1日
灣仔海旁無人機表演臨時取消 原定今晚8時半上演
【有線新聞】灣仔海旁晚上原本有無人機表演,但過了表演時間無人機都沒有升空,現場消息指,表演已經取消。 節目由嗇色園聯同黃大仙民政事務處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主辦,原定出動超過2,000架無人機介紹黃大仙信俗還有非遺薈萃綵燈節,以慶祝中秋節、黃大仙寶誕及國慶75周年,儀式傍晚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聯同中聯辦、旅發局及嗇色園等代表主禮。原定晚上八時半的無人機表演卻一直推遲,有不少市民一直在等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1日
福島核污水|有日式餐廳冀放寬水產進口 業界稱已早現結業潮 冀解除禁令刺激市道
【有線新聞】內地宣布逐步恢復日本水產進口,特區政府亦會研究放寬。有日式餐廳贊成,相信有助降低來貨價;業界指日式食肆已出現結業潮,期望解除禁令刺激市道。 這間日式天婦羅專門店有一半水產來自日本,特區政府現時禁止日本十都縣水產品進口,餐廳負責人期望放寬,增強食客信心之餘,亦有機會減低營運成本。日式天婦羅餐廳負責人葉先生:「有機會進口香港的數量會多些,作為餐廳而言,貨源上選擇多了,品質要求上可以多些選擇。我覺得取貨價格有機會有些微調,對於我們營運餐廳可能會有幫助。」 負責人說日本水產價錢不便宜,餐廳現時有約三成水產來自東南亞,比日本便宜一兩成,如果品質差不多,會考慮入手更多其他地區水產。有業界代表估計過去一年,全港有三分之一日式食肆結業,但主因並非核污水排放。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董陳強:「近半年經濟真的每況愈下,可能受環球影響或本港都比較差,加上市民北上消費或選擇較為廉價的食材、餐廳用晚餐,所以我們本身做日本菜而言受到很大衝擊。」 陳強原本有三間日式餐廳,其中兩間「廚師發辦」餐廳年初結業,餘下一間居酒屋也休業中。他期望港府解除禁令刺激市道。「這麼久以來,接近10個月至1年,檢測上還未發現食材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