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公屋申請入息限額凍結一年 資產限額上調2.5%
【有線新聞】公屋申請入息限額凍結一年,資產限額則上調2.5%,四月一日起生效。 房委會說新型肺炎嚴重影響低收入家庭的生計,情況特殊,決定凍結2022至23年度的公屋申請入息限額,一人家庭維持在12,940元,資產限額則會按既定機制上調2.5%。一人家庭的限額增至273,000元,四人家庭就增至562,000元。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首批75名內地醫護抵港 醫管局委任為名譽僱員、為治療問題負最終責任
【有線新聞】首批負責治療患者的75名內地醫護抵港,本星期會再有300名醫護抵埗。一旦有醫療事故如何處理,醫管局說會為治療上遇到的問題負上最終責任。 75名醫護下午抵達深圳灣口岸,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以及醫管局高層迎接。這批醫護來自廣州、深圳、佛山和珠海的14間最高級別三甲醫院,主理的都是與長者相關的呼吸科、腎科、心血管科等。 他們主要服務亞博社區治療設施,大部分熟練粵語和英語,醫管局都有修改輸入病歷的系統。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病歷記錄,大家都可能明白我們常用英文,內地同事用中文較多,這方面我們基本上解決到問題,在臨床系統我們已安排中文輸入法。」 萬一有醫療事故,患者如何追討?高拔陞:「我們有共識以協同模式運作,整體而言、臨床處理和管治,臨床系統都會與醫管局做法一致。」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他們都是一些專家,在內地醫了很多新冠病人,所謂協同模式是一起去處理病人,給一些意見、如何用藥,怎樣對病人最好。」 醫管局在晚上回覆說,已委任內地醫療隊為名譽僱員,身份等同醫管局醫護人員,他們在執行醫療程序時遇到治療上的問題,醫管局會負上最終責任。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小巴青衣撞橋躉 車頭冒煙起火傳爆炸聲 四乘客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青衣有專線小巴懷疑失控,撞向橋躉著火,四名乘客受傷。 網上片段見到,起火的小巴火勢猛烈,傳出爆炸聲,小巴車頭起火,部分乘客要從車尾太平門離開車廂。消防員開喉灌救,小巴嚴重焚毀,司機接受酒精呼氣測試。 現場是青衣城近青衣北橋橋底的小巴總站,警方下午3時許接報,該輛312號專線小巴懷疑失控撞向橋躉,有乘客由其他人協助救出,其中四名乘客擦傷送院,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增26,908宗確診、多286死 明起指定診所增至23間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6,908宗確診,其中12,040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經快速檢測平台登記的有14,868宗,再多286人死亡。 昨日離世的249名病人,年齡介乎39至105歲,當中有134人來自院舍、165人無打針,絕大部分是長者。其中一名40歲病人有遺傳性鐵質新陳代謝問題,已經長時間沒有求醫,入院發現肝衰竭。 明日起會多開6間指定診所,包括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環翠普通科門診等,診所總數將增至23間。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55隻稀有龜走私期間獲救 嘉道理農場治療後送歐洲保育
【有線新聞】嘉道理農場將55隻有保育價值的走私龜送到歐洲。 職員將這批走私龜包好,放入特製木箱,今次送往歐洲保育的龜,包括4隻最稀有的加拉巴哥象龜、多隻淡水龜及陸龜等。牠們是非法進口,在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中獲救,被救出時健康情況差,職員為牠們提供治療及植入晶片,將牠們送往4間海外保育設施。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國安處去信英國NGO「香港觀察」 指網站內容涉違反國安法、要求移除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去信英國非政府組織「香港觀察」,指網站內容涉嫌違反國安法,要求移除。 香港觀察引述國安處的信件,指控他們曾游說外國政府制裁香港及中國,涉嫌違反國安法第29條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香港觀察說,他們是首個國安處針對的外國組織,又引述英國外相卓慧思,批評香港當局是意圖消滅所有爭取香港人權的聲音。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深圳封城 有人憂港疫情嚴重寧赴內地避疫 有人北上做手術
【有線新聞】深圳爆發新一輪疫情,有市民認為本港疫情更加嚴重,寧願到內地避疫,政府說會確保深圳供港物資不受影響。 在深圳灣口岸,每個也有備而來,一家大小穿著全套保護衣過關。這對夫婦則拿著消毒噴劑,過關前都會不斷消毒。 梁先生:「回家避疫、﹙香港疫情﹚太嚴重,我和太太也很害怕,所以先回內地。不算太擔心、即使封城,酒店及食物也有充足準備。」鍾女士:「想回內地做手術,因疫情做不到、延遲這麼久,這裏疫情很嚴重,相信內地較安全。」 深圳灣口岸的人流不算太多,去深圳的人在離境之前要出示48小時內的陰性核酸報告及已預約隔離酒店的證明文件。 有人離開避疫,亦有人選擇回來。梁先生:「都是試試可不可以過來,﹙深圳﹚少了很多人、沒車,你都可以叫滴滴﹙出行﹚,各項事也可以做,下街也可。」 滕女士:「深圳羅湖﹙回港﹚,家人在這邊,小朋友、丈夫全部也在。」 除了人流,政府說會確保供港物資不受影響,提供物資的深圳企業可以豁免居家辦公,即日起會在深圳灣、皇崗、文錦渡、蓮塘口岸設立跨境貨車司機接駁點。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輝瑞新冠口服藥第一批今抵港 與默沙東口服藥 優先予長者、長期病患者使用
【有線新聞】第一批輝瑞新冠口服藥今日抵港,連同正在應用的默沙東口服藥,會優先讓長者及長期病患等人士使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不會公開採購數量及價錢,但數量充足、市民毋需擔心。 第一批輝瑞藥廠的新冠口服藥抵港後,其他批次會在未來兩、三個月來到,林鄭月娥:「因為採購協議的保密條款,我們不可以公開交代採購的數量、每一個批次到港的數量及價錢。我們成功購入了相當足夠數量,大家可以放心,抗疫上我們不會缺錢,甚至去爭買。」 輝瑞的口服藥屬蛋白酶抑制劑,12歲以上的人可以使用,包括孕婦及餵哺母乳的媽媽,但不適合腎衰竭及肝衰竭的人。這款口服藥可減低入院及死亡風險近九成,但可能會有肚瀉、血壓高,肌肉痛等副作用。 另一款由默沙東藥廠生產的口服藥已經應用中,18歲以上的人才可以使用,適合腎衰竭的人士,但不適合孕婦及餵哺母乳的媽媽。這款口服藥可減低入院及死亡風險近三成,但可能會有肚瀉、頭痛、出疹、作嘔等副作用。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老人院舍及門診處方了1,600個療程,何時可看到死亡率下跌?如果可以廣泛使用口服藥物予高危群組,絕對會有幫助。」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瑪麗醫院用過的300宗個案,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聶德權:公務員康復後通知主管可獲豁免打第三針 周五起3至17歲可領即日籌接種
【有線新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公務員康復後,只要通知部門主管自己曾確診,便不用打第三針。 科學委員會昨日建議,新型肺炎康復者毋須打齊三針,但公務員按疫苗通行證安排在5月中前要打至少三針,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部門主管有每位員工的確診和疫苗接種記錄,公務員只要通知主管便可獲豁免打第三針。他又說為了方便兒童接種,星期五起3至17歲學生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領「即日籌」。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林鄭月娥指深圳封城仍會確保供港物資穩定 內地首批75人醫護日內抵埗
【有線新聞】深圳封城七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深圳市政府會確保供港物資穩定,又說首批75名內地醫護今日抵港,預計本周共有300人抵埗,在亞博協助治療確診病人。 香港深陷第五波疫情之際,一河之隔的深圳亦有個案要封城一星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由深圳市政府得悉,他們一定會繼續確保供港物資。我告訴大家在這段時間當地要居家辦公,但保障香港供應的企業是除外。」她說即日起,在皇崗、文錦渡、蓮塘以及深圳灣口岸設立跨境貨車司機接駁點,確保供港貨物不受深圳疫情影響。 除了物資,「救兵」亦都到港,上星期16名廣東醫療人員來港考察後,中央正式分批派出醫療團隊來港,幫忙在亞博治療確診病人,首先會有75內地醫護到港,預計本周內還有300人。林鄭月娥:「等於當日馳援武漢般,現在根本是馳援、奔馳來港援助我們。」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在病歷紀錄上大家都可能明白我們經常用英文,內地的同事用中文較多,這方面我們基本上都解決到問題,因在臨床系統我們已安排了中文輸入法,及雙方團隊兩個語文的運用都非常暢順,我們預計不會有甚麼問題。」 林鄭月娥說是根據《緊急情況規例》,豁免內地醫護要跟從醫生或護士註冊條例,萬一有醫療事故衍生的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林鄭稱防疫限令不貿然加辣 香港無力如深圳宣布翌日即做全民檢測
【有線新聞】本港的全民檢測未有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如要香港學習深圳於短時間內做全民檢測,在現時的情況恐怕無法做到。至於會否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林鄭月娥說不會貿然加辣。 新型肺炎確診宗數過去大半個月日日也過萬宗,政府會否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目前這一刻沒有想過再加辣的社交距離措施,因為現行的社交距離措施,可說是兩年多以來最嚴格,我也要考慮社會的接受程度以及市民的接受程度,但是未到放鬆的時候,即使市民已有抗疫疫勞,我也懇請大家繼續忍耐,按住特區政府仍在推行的社交距離措施,減少一些聚會、減少一些外出。」 一河之隔的深圳周日宣布後,翌日就「封城」做全民檢測,但香港之前提出本月做,則一直未有具體安排,林鄭月娥被問到為何香港做不到:「香港因為地方稠密,每次出現大型檢測都會有排隊,引起市民關注會否有交叉感染風險,所以香港與內地城市不能直接相比。今天要我們學習深圳立刻在未來數天做三次全民強檢,恐怕未到這個能力、水平。」 消息指,在3月底至4月初做全民檢測仍是其中一個考慮方案,但要考慮個案有否回落、是否有足夠隔離設施及人手等。現時硬件落成速度較預期快,但本港確診持續高企,加上廣東省
- i-Cable
- 2022年03月14日
學者料本港最終有逾450萬人確診 市民或抗疫疲勞帶動人流增加、疫情有機會反彈
【有線新聞】第五波疫情累計確診個案約70萬宗,有學者估計最終會有超過450萬人確診;又說港人可能會有抗疫疲勞,未來數星期街上人流會增加,疫情有機會反彈。 確診數每日數以萬計,有學者就這波疫情以數學模型作估算,估計最終會有超過450萬人確診、7,000人死亡。中大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確診數)要到一千水平,有機會要5月尾、6月頭。但我們仍擔心未來數星期,可能大家很多人確診、康復、亦有人打了針,對風險感知減少了會帶動人流增加。」 有專家則說即使疫情回落,也不會持續回落,甚至有機會再反彈。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想與市民說我們一段時間都不能安心,以新加坡為例、比我們出色很多、能跑在疫情前,我們只是追趕疫情。她們的橫行區間大約1.5萬至2萬多宗,加上我們做得差,我們人口密集、房屋政策和安老服務各方面有很多缺失、立見高下,這是因果。我們唯有接受,沒有辦法、要全民承擔。」 劉宇隆說內地已經正考慮哪些群組去打第四針,呼籲市民,特別是長者不要太拘泥第一針與第二針要隔多久才能接種,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康復後最快隔一個月便可以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