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增26,026宗確診再新高 多110人離世 網上平台將可供快測陽性者交資料
【有線新聞】本港單日新增26,026宗新型肺炎確診,再創兩年疫情以來的新高,再多110名患者死亡,大部分都沒有打針。快速檢測陽性的患者,稍後可以在網上平台提交資料,衞生防護中心說或者會抽查,濫用或虛假資料者可能會被檢控。 第五波疫情至今約兩個月,有超過15.8萬人確診,新增逾2.6萬宗個案,只有6宗是輸入,其餘都是本地感染,距離「見頂」還有一段距離。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的確我們是非常憂慮,看回過去兩、三個星期的趨勢,個案數字仍然處於上升軌跡,我們都預期未來短時間內個案(數目)會進一步上升。」 再多110人死亡,年齡19至104歲,大部分都沒有打針,其中19歲的死者有長期病患,一直住在殘疾院舍;另外一名67歲男死者,本身有晚期腎衰竭、打了三針,醫管局說不知他打了哪一款疫苗。 衞生署較早前開設網上平台,讓核酸檢測陽性的市民提交個人資料,至今有12萬人交了,不過當中只有約5.6萬人核實得到,餘下6.4萬人找不到記錄,政府估計這些是自行快速檢測陽性的患者,而給這些患者上報的系統仍然建立中,推出時會二合為一,市民登記時要上載身份證,避免有人濫用,歐家榮:「我們不排除做一些抽樣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28名食環外判清潔工不獲續約 工會質疑政府縮開支促檢討人手安排
【有線新聞】有清潔工會說,中環28名外判工友不獲續約,質疑是政府縮減開支所致。 清潔工人職工會說,逾半被裁減的清潔工年資超過10年,工作表現良好,未收過警告信,加上政府和外判清潔公司的合約中,有規定人手比例,形容今次事件不尋常,估計是政府壓縮開支所致,促請食環署檢討人手安排,新的外判商亦應優先聘請原來的工友。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小學校長稱近日教局人員訪校 確定操場、禮堂適合用作檢測 料將徵用四周
【有線新聞】有小學校長說,近兩日陸續有教育局人員到校視察,確定校內操場、禮堂等是否符合條件用作檢測,校方毋須負責清潔消毒,預計會徵用4星期。 全港中小學提早放暑假,政府較早前預告學校有機會用作全民檢測、疫苗接種、甚至隔離。 東涌一間小學的校長說,星期六教育局到學校視察禮堂、操場等,確保學校符合這些條件。教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黃錦良:「需要有提供Wi-Fi、無線上網,要有電力供應,亦需要可能通風系統要比較好,無要求學校需要安排特別人手支援,不需要學校負責清潔,提供少許地方,例如一、兩間課室,讓相關工作人員擺放物資,職員可以繼續有需要可以回來工作,建議學校人流不要太多。」 身兼教聯會主席的黃錦良說,據他所知,估計約400間中小學借出場地,朝8晚10開放,考慮到文憑試4月開考,他建議政府盡量不要徵用試場做檢測:「如果要將考場做檢測中心,一定要做好事先安排,包括風險減到最低、校舍管理、人流控制、校舍消毒等。」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星期五同樣有人來視察,身兼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的校長張勇邦相信,部分小學未必合符條件。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收到會來學校的通知,會先問學校有蓋操場或禮堂有沒有4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市建局撥56單位作居家隔離 同住家人沒染疫可申入住
【有線新聞】市建局將調撥56個應急單位予租戶作居家隔離。 應急單位包括旺角豉油街等,四幢安置大廈和重建項目已收購的物業,單位設有獨立廚廁,已準備好床鋪和基本物資可以隨時入住。市建局說住宅租戶一旦確診,需要居家隔離而沒有感染的同住家人,可申請入住應急單位。 另外,當局亦會協助有需要住戶在牆身安裝U型隔氣「自動補水器」,水管會接駁至排水口自動入水,預計2,000個住戶受惠。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禾輋邨、新田圍邨、秀茂坪邨、幸俊苑、石籬邨六廈解封 共發現1273人染疫
【有線新聞】沙田禾輋邨、新田圍邨、秀茂坪邨、長沙灣幸俊苑及葵涌石籬一邨合共六幢大廈完成圍封強檢,合共發現1273宗初步陽性個案。 禾輋邨富和樓有1580人檢測,發現309宗初步陽性個案。同樣位於沙田的新田圍邨富圍樓約1200人檢測,有202宗個案。秀茂坪邨秀明樓就有約1800人檢測,有285宗個案。長沙灣幸俊苑俊禮閣、俊賢閣及葵涌石籬一邨石俊樓同樣解封,分別有269宗及208宗個案。 六座大廈合共有201戶無人應門,當局會跟進。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快測標CE歐盟未必認可 記者掃貨至少5款未上榜 深圳愛康靈敏度不足12%
【有線新聞】快速測試呈陽性人士,日後經網上呈報後,可直接界定為陽性個案,市面上這麼多產品,哪些才準確、有效?聲稱有歐盟認證的又是否屬實? 快速測試成為確認感染的新標準,在深水埗有店舖繼續大排長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人人都大手入貨。市民:「我聽人說這款三個認證都有,我就來這間買了。」市民:「(會否看有甚麼認證?)還未看,買完才看,有沒有?不知道。」市民:「不知道,人人買、我又買,不要理他了。」 不知道不要緊,可以參考政府會派發及已向衞生署申報的一共九款產品,買不到這幾款的話,可以看中國藥監局、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以及歐盟認可的名單,歐盟的名單最長,有57頁。 我們買了13款快速測試,全部商家都聲稱有歐盟認證,還說靈敏度超過九成,是否能值得信賴? 13款裏面原來有8款才列於歐盟的通用名單,歐盟要求當樣本CT值少於25,產品靈敏度要超過九成。無論是否榜上有名,歐盟測試過大部分產品,當病毒量非常高時,其中七隻靈敏度是百分百,不會有假陰性;深圳亞輝龍,即華大基因的代工廠剛好有九成過關,同時有中國藥監局認證;歐盟稱不合格的三款,中國或美國都沒有認證,最差是深圳愛康,靈敏度不足12%,還有兩隻靈敏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有團體為院舍及確診患者送藥 可網上填表或短訊申請
【有線新聞】接連有院舍有員工確診無法為院友到醫院取藥,有團體計劃為他們派送藥物。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與醫管局合作,推出「送藥到戶」,由專人到醫管局門診取藥,並送到有確診個案的院舍,或個別病人的住所。計劃由星期一開始,為期10星期,預計最多能支援300間院舍及600名病人,有需要的人可以在網上填表,或以短訊申請。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冀50億創科基金引外地企業到港 薛永恒:有信心港深創科園成大灣區矽谷
【有線新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成立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創科局局長薛永恒說希望能透過基金吸引外地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又說有信心港深創科園能成為大灣區的矽谷。 薛永恒:「這個世界不進則退,泛進都是退,我們可以將一些與香港初創企業、可有協同效應的海內外企業,透過政府投資吸引他們到港。整體一區兩園,深圳一園、香港一園,整個合作區有540公頃,發展方向充滿期待,很有信心會成為大灣區的矽谷。」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指為減除口罩傳播風險 大家樂、一粥麵部分分店周二起全日停堂食
【有線新聞】連鎖飲食集團大家樂部分分店星期二起全日暫停堂食。 大家樂說現時疫情十分嚴峻,為保障顧客及同事健康,減低除下口罩帶來的傳播風險,決定大家樂快餐及一粥麵的部分分店全日暫停堂食,只會提供外賣服務,直至另行通知。集團又說明白這項安排會為一些要在戶外工作而未能在室內辦公地點吃飯的顧客帶來不便,所以部分分店仍然會維持堂食,詳情將在社交平台公布。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禁追租業主可緩繳差餉、銀行貸款 靠收租為生長者可獲三個月租金墊支、上限十萬元
【有線新聞】預算案提出立法暫緩業主向指定行業追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受影響的物業差餉可順延繳交。 陳茂波在網誌指,疫情令市面蕭條,一些經濟環節陷入「休克式打擊」,有飲食業暫時停業,甚至結業。預算案提出立法暫緩業主向租戶追租,是希望避免企業出現「骨牌式」倒閉潮。業主如因此影響租金收入,令物業相關借貸未能如期還款,可暫緩向銀行還款。持有單個商舖並靠收租賴以為生的長者,政府亦會提供最多相等於三個月租金的墊支安排,上限十萬元。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60至64歲人士今起2元乘車 優惠擴至電車、指定紅色小巴等
【有線新聞】60至64歲人士即日起可以2元乘車,電車、以及運輸署指定的街渡航線及紅色小巴路線亦同時納入2元乘車優惠。 60至64歲人士的2元乘車優惠,說了超過兩年,終於推行,上車拍一拍「樂悠咭」就可以2元乘車。 鄧先生:「假日出來行逛都節省幾十元,都可以(用來)吃一餐飯。」 黎女士:「不會因為有2元就刻意去很遙遠(的地方),但開心的,畢竟車費很貴,有時跟朋友去遠一些都會想這麼貴。」 2元乘車除了涵蓋港鐵、專營巴士、渡輪及綠色小巴,即日起還新增三種交通工具,包括電車、11條街渡航線及45條紅色小巴路線,荃灣來往麗城花園及楊屋道街市的紅色小巴就是其中之一,平時收5元一位。 梁先生:「(你平時是否經常乘這輛小巴?)沒有,我平日怎會乘5元(小巴),我都是乘2元(的交通工具),現在有(優惠)當然乘搭。」 至於65歲或以上的人,現在可以繼續用長者八達通2元乘車。政府計劃長遠將長者八達通統一換成「樂悠咭」,詳情稍後公布。
- i-cable
- 2022年02月27日
社署申內地聘千人臨時照顧長者 鄧家彪倡設時限保障本地員工
【有線新聞】安老院舍人手嚴重短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說,社署會向內地申請聘用1000名臨時合約照顧員照顧長者,又會放寬輸入外勞的規定,有勞顧會委員要求只是短暫安排,期間亦要保障本地員工。 確診院舍數目不斷增加,羅致光說院舍照顧員的人手壓力在崩潰邊緣,社署會緊急向內地試行聘用1000名臨時合約照顧員,為期三個月,預料首批短期內抵港會先接受基本訓練。業界說這批照顧員會負責在暫託中心照顧長者,估計現時整體尚欠5,000人,需要靠輸入外勞打這場仗。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由開始申請至護理員來港需四至六個月,在目前環境下處理緊急輸入勞工安排需簡化程序,勞工處審批後勞工入境手續在入境處是否即時獲處理,內地出入境部門是否可配合。」 當局說未來三個月內,放寬「補充勞工計劃」的規定,容許津助院舍申請輸入護理員,省卻四星期本地招聘程序,亦不用每宗申請先諮詢勞顧會。 有勞顧會成員說理解決定,但認為一定要設有時限,勞顧會勞方委員鄧家彪:「會否出現大幅輸入外勞,令原本繼續願拼搏的本地員工被解僱,通常申請兩年的合約,合約年期太長,長得令我們成功抗撃第五波疫情後,這批不設比例限制的員工仍留在院舍。」他建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