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德朗邨九幢樓先後遭圍封 累計錄逾1,400宗確診 歐家榮:肯定有大型傳播
【有線新聞】啟德德朗邨德瑜樓、德琦樓及德璋樓要圍封強檢,全邨9幢樓近日已先後全數圍封,至今共發現逾1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七廈解封共發現1,261宗確診
【有線新聞】昨日圍封的七座大廈解封,驗出1,261宗確診個案。 觀塘順天邨天池樓及天琴樓分別有超過200宗確診,同區順利邨利富樓有168宗。黃大仙竹園南邨榮園樓驗出253宗確診,至於深水埗蘇屋邨劍蘭樓及富昌邨富良樓,共發現98宗確診,屯門蝴蝶邨蝶舞樓亦有281宗。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首批輝瑞口服藥已送醫管局使用 會按機制向私院借口服藥治療確診者
【有線新聞】第一批輝瑞新型肺炎口服藥已送往醫管局使用,其他批次未來數月會陸續到港。 政府說,會繼續購入及儲備新型肺炎口服藥,除了公立醫院住院病人和指定診所病人,醫管局會按臨床指引及病人情況,向安老院舍的確診者處方口服藥,另外亦會按機制向私家醫院借出口服藥治療確診者。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機構、本地廠捐環保棺木 予公院暫存遺體殮葬火化 負責人:不阻醫護都可是大貢獻
【有線新聞】有非牟利機構和本地廠商合作,捐贈300個環保棺木給公立醫院,可以暫時存放遺體,甚至殮葬、火化,希望逝者有尊嚴地離開,家屬可早日走出傷痛。 環保棺木廠負責人唐昌荣:「不足12小時間的生產時間內,我們完成20副棺材,把其他訂單都延遲了,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任務,其實香港是做到的。」屍體放滿醫院的畫面深深印在Wilson與棺木廠同事的心中,為了令遺體有一個好歸宿,他們連日趕工。先用機器印刷棺木表面的圖案,之後剪裁、切割,再連接到循環再造的蜂巢狀紙板,令棺木堅硬多些、再組裝。 這些環保棺材很輕,只有10公斤。很多人以為紙造的棺材不穩固、易毀,不過現在放了160公斤的沙包,一樣沒有問題。裏面更釘了麻質的布料,成為逝者的最後寢室,燃燒時會比一般棺木排放少八成七溫室氣體。唐昌荣:「比較有藝術性的、比較舒的服棺材,我對死者、病人、醫護可以令他們安心一些。其實是由六、七個豎起疊高,醫院停車場、兩個停車位的空間裏可以放置接近100個。」 毋忘愛董事高永賢:「我們不是主動做救援或醫護的工作,把遺體移開醫護人員工作的地方,不要阻礙他們,都可以是一個很大的貢獻。」非牟利機構毋忘愛收到200多萬捐款,南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政府購入輝瑞、默沙東口服藥 許樹昌指若私院願意診症輕症病人 或獲局方分配藥物
【有線新聞】醫管局購入輝瑞及默沙東口服藥,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說,已購入一定數量,若私家醫院願意診症輕症病人,局方可能向醫院分配供藥物。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醫管局說,如果私家醫院願意為輕症病人看診,可能會供應口服藥予他們,但有待醫管局與私家醫院商討。(暫時居家隔離不會有機會?)不會,要醫生確認確診,而且藥物並非多到可以四處派發。」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消委會測試29款紓壓塑膠玩具 22款安全不達標 逾八成半含潛在致癌物
【有線新聞】消委會測試29款紓壓塑膠玩具,大部分不符歐盟玩具安全標準,部件有脫落風險,逾八成樣本含有潛在致癌物,其中一款塑化劑超標250倍。 這些塑膠玩具可以按壓,非常減壓,最近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喜歡玩,但七彩背後暗藏危機。 消委會測試的29款,有22款在機械及物理性方面、都不符合歐盟玩具安全標準,例如標籤警告字眼不準確、包裝的膠袋太薄可能導致窒息。 模擬兒童反覆按壓拉扯時,有15款會漏出液體、破裂、脫下小部件。除了擔心玩耍時會損毀,小朋友還會將這些塑膠玩具放入口。消委會發現有三款驗出塑化劑中的致癌成分DEHP,可能損害男性生殖系統和影響胎兒發育。其中這款的DEHP更超出香港《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上限的250倍。它和另一款中國製沐浴玩具,潛在致癌物萘分別超出德國自願性安全標準上限的4及11倍,吸入會危害呼吸道和皮膚。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致癌物有機會透過皮膚進入身體,但一般而言並不常見。好的習慣是要立即洗手、清潔乾淨,假如有液體流出來,吃了會比起皮膚接觸更加問題大。」 海關表示會跟進,亦有機制抽查市面產品,如果發現有玩具違反法定標準,可被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七款電燒烤爐未通過安全測試、有燙傷觸電風險 其中大宇牌冒煙著火 機電署籲停用
【有線新聞】消委會測試11款電燒烤爐,發現有7款未能通過安全測試,有燙傷或觸電風險,最嚴重一款在測試中冒煙著火,機電工程署呼籲市民停用。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1款電燒烤爐,售價介乎360元至2,500元左右,其中一款可能會導致火警,不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模擬溫度的調節器令它失靈,以及用1.15倍的輸入功率操作,即是刻意令它失靈,但其他保護裝置應該可以保護我們,所以不應該冒煙或著火,這一款會是這個情形下冒煙著火,是不能使用。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你不知道甚麼時候哪個內部零件出問題,或它突然失靈會如何,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即刻停用。」一款電燒烤爐及另外四款的手柄、溫度調節器及桌面等位置容易過熱,不符合溫升標準,增加燙傷風險。 安全燒烤還要確保食物煮熟,消委會測試顯示,各款電燒烤爐不同位置的溫差介乎攝氏23度至83度,譚鳳儀:「其中3款樣本的最高溫差可以達到攝氏70度,反映溫度分布極不平均,即同一燒烤食材鋪滿烤盤後,有些會生、有些會熟,這樣就很麻煩。」 消費會提醒市民,燒烤時避免用金屬器具,應用木製或矽膠製器具,以免刮花烤盤的防黏塗層。機電署呼籲市民停用Daewoo(大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注塑機大王蔣震離世 從國民黨上校到北上廠家 兩任國家主席訪港皆獲接見
【有線新聞】曾擔任港事顧問的震雄集團創辦人蔣震星期日離世,享年100歲。他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駐內地的工業家,畢生致力推廣企業發展及慈善教育,曾形容自己辛苦了一輩子、不希望下一代同樣受罪。 蔣震1923年生於山東一個貧困家庭,國共內戰期間擔任國民黨上校,之後隻身來港定居,做過碼頭工人、紗廠雜工,1958年憑二百元港幣、與朋友創立震雄機器廠,有「注塑機大王」的稱譽。內地改革開放後是首批進駐內地的工業家,一生秉持「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理念。 他1990年將震雄股份悉數捐贈,成立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推動人才教育和工業領袖培訓。蔣震:「我受了一輩子罪,辛苦了一輩子,我不希望下一代、像我一樣受罪。」特區政府2005年向他頒授大紫荊勳章,讚揚他畢生致力推廣企業發展、成就超卓。 這名實業家亦涉足政治,回歸前擔任香港事務顧問,蔣震:「一定要走高優惠政策,把這些人吸引來港投資,香港人就有工做,香港的困境就過。」回歸後亦備受重視,兩任國家主席訪港他都有份獲接見。2011年梁振英宣布參選特首,蔣震出席造勢大會站台。 女兒蔣麗芸參選立法會,他亦走上街頭拉票,蔣震:「支持她為香港做事,多謝這麼多人支持她。」蔣震有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增六間指定診所 有患者批打數百電話仍難預約 新增關愛預約專線有家長稱不知號碼
【有線新聞】醫管局即日起加開六間指定診所,治療輕症新型肺炎病人,有市民說仍然很難預約,即使加開了關愛專線都無助分流。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轉做指定診所的第一天,陸續有確診者來求診,不過要來看病未必要預約到,有人屢敗屢試,這一天終於成功。周小姐:「(星期一)打了起碼過千次電話也預約不到,我不知這裏是否第一天啟用,今天早上打了15分鐘就預約到,但也打了差不多400次電話。」 醫管局即日起為70歲或以上長者、5歲或以下的幼童、孕婦以及免疫力低的人,加設關愛預約專線,有家長說這條熱線幫不到她,麥太:「(兒子)9歲,我認為12歲以下都是高危,都應該讓他們打(關愛專線),而且我上網找過資料找不到那個電話,我也不知關愛預約熱線是幾號。」 有人即使合資格都沒有用關愛專線,李生:「我太太有服用免疫系統有關藥物,但我可不可以致電該專線?是否需要證明?也沒有說過,所以我不敢打。有很多情境是高層沒有考慮,不夠人性化,認為有地方讓你看病就可以,是否這樣就足夠?」 加開了六間指定診所後,全港一共有23間,每日提供約4,300個名額。門診轉為指定診所後,不會再收集樣本瓶,市民要到其他普通科門診交樣本瓶。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日日有頭條:97年港督府開放予傷殘人士參觀
【有線新聞】禮賓府昔日是港督的辦公室和官邸,1990年代起,港督府不定期舉行開放日給市民和遊客參觀,在1997年3月就曾特意開放予傷殘人士參觀。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病人組織稱內地醫護抵港有助紓緩人手、惟憂出事難追討 醫局稱負最終責任
【有線新聞】首批75名內地醫護抵港,到亞博社區隔離設施治療輕症病人。有病人組織認為有助紓緩醫護不足,但擔心一旦發生醫療事故,追究責任可能會比較難,醫管局說會負上最終責任。 內地醫護團隊今個星期會再有300人抵港,有公立醫院醫生組織說,醫管局會指派部分病人給內地醫護照顧。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一些醫療決定,例如要加藥,需要和香港醫護團隊溝通和有共識才進行。突然有病人需要搶救,搶救形式上、次序上與香港有否分別呢?這方面我們會有一些擔憂。」 兩地醫護治療方法未知有否不同,有病人組織就擔心一旦發生醫療事故,追究責任可能會比較難。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公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或其他醫護人員也相繼倒下,我覺得絕對有需要找外援幫忙,但現時內地醫生透過緊急法(引入),繞過醫務委員會登記制度,他們便不會受到醫委會監管,很難確定他們工作上有否專業失德,病人在申索過程中可能有困難。」 醫管局說,已委任該批內地醫護為名譽僱員,身分等同醫管局醫護人員,他們在執行醫療程序時遇到治療上的問題,醫管局會負上最終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