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保就業計劃供僱主三個月工資補貼 劃一發放8,000元 剔除不受疫情影響行業
【有線新聞】為遏制失業率飆升,政府再推出保就業計劃,為僱主提供三個月工資補貼,涉及約110萬至130萬僱員。另外,防疫抗疫基金的一萬元臨時失業津貼亦會放寬申請資格,暫時停業的指定處所員工都可以申請。 今年的保就業計劃規模較兩年前縮小了,只是提供三個月工資補貼,涵蓋今年5月至7月,補貼額劃一8,000元,但不是每間企業或者每個僱員都受惠。政府說沒有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不會獲得工資補貼,包括大型超市、藥房、物業管理公司、銀行、金融機構、速遞公司、電訊商及廣播業;人工亦有限制,月入低於3萬元的僱員才受惠,政府預計涵蓋到75%的人。 林鄭月娥說,修訂申請資格是想集中支援受第五波疫情影響的行業,尤其中小企,「2022年的保就業計劃是希望給僱主信心,當經濟有苗頭復蘇,當然包括社交距離措施放寬時,它就有能力復業,甚至有能力多請一些人。」 工資補貼會直接給僱主,政府將規定所有的錢用在受惠僱員身上,僱主不可以自行調撥,亦會規定僱主在三個月資助期內申請資助多少名僱員,就要聘用至少多少人。林鄭月娥:「這個受惠的僱員人數不可以超過一個指定的上限,我們初步建議參考上一次保就業計劃的數據,來設定這個上限。即是說,如果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懲教署3.24至4.24有限度恢復監獄探訪 訪客須至少打一針
【有線新聞】懲教署下周四起有限度重啟監獄探訪。 懲教署說,懲教院所內的感染個案由高峰期每天平均超過140人,回落至本星期每天平均約75人,現時約有850名確診,在囚人士正接受隔離和治療。不過由於社區感染個案持續高企,監獄內疫情有機會反彈,現時未能全面恢復所有親友探訪,只能於下周四起至4月24日有限度重啟,包括在囚人士只可接受兩次親友探訪、每次只限一名訪客;訪客亦須於探訪當天持有快速測試陰性結果,並於健康申報表上申報,以及須至少接種一針疫苗。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亞博接收輕症確診長者 有館內醫生斥資源錯配 稱大部分長者需照顧而非醫療需要
【有線新聞】亞博館隔離設施接收輕症確診長者,有館內工作的醫生批評資源錯配,說大部分長者的醫療需要不多,反而需要更多的照顧。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數百個長者搬來亞博館,又照顧得不好,他們又不是很多醫療需要。而正正急症室有那麼多人輪候幾天,變相有些需要病床、需要醫療的沒有地方治療;不需要醫療的就佔用床位,又照顧得不好,這是非常嚴重的資源錯配。我不明白為何高拔陞醫生也是老人科醫生,不知他有否參與這個決策,但應會想到長者需要甚麼。」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日日有頭條:05年海洋公園擬斥55億翻新
【有線新聞】陪伴港人45載的海洋公園將放棄收費模式,山下園區免費開放、外判經營,山上設施則會逐一收費。原來早於2005年,公園都曾有大型翻新工程,一起看看當年規劃。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本港今早有霧 天文台指能見度降至200米以下
【有線新聞】本港今早有霧,天文台指港內的能見度降至200米以下。 清晨時份,大霧籠罩荃灣海旁,附近建築物亦若隱若現;在紅磡碼頭亦白濛濛一片,看不到對岸,有市民在大霧下晨運;在維港,大霧亦覆蓋沿岸大廈。天文台指,一股潮濕的海洋氣流正影響華南沿岸,港內的能見度降至200米以下,預測今日大致天晴,早上有霧、日間炎熱,最高氣溫約29度,吹微風,預測明日相當溫暖。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科技園主席查毅超稱本港具良好制度和人才 可成工業4.0及國際創科中心
【有線新聞】香港科技園主席查毅超接受香港國際財經台訪問時指,香港有足夠優勢,包括良好的制度及人才,令香港可以成為工業4.0及國際創科中心。 查毅超:「配合『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在創科方面定下非常明確的方向,便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那麼香港的角色是甚麼?很明顯香港是國際性的,香港已經在各方面例如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有著良好的法治、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受到稱讚;還有我們的大學質素,我們有五間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這不只是巧合的事。」
- i-Cable
- 2022年03月18日
港鐵觀塘綫油麻地供電設備故障 服務一度受阻約三小時
【有線新聞】港鐵觀塘綫油麻地站附近,早上上班時間有架空電纜供電設備故障,列車服務一度受阻約三小時。 在油麻地站月台,大批港鐵工程人員來到搶修。事故在早上6時許發生,港鐵說觀塘綫油麻地站附近架空電纜供電設備故障,要臨時縮減班次,並特別安排觀塘綫列車直接過海,經荃灣綫路軌駛往中環站。工程人員約三小時後完成臨時復修,服務到早上9時回復正常。
- i-Cable
- 2022年03月17日
上周太古廣場遇襲70歲男子 留醫九日後不治 案件改列謀殺案處理
【有線新聞】上星期在金鐘太古廣場遇襲的70歲男子,留醫一個多星期後不治,案件改列謀殺案處理。 案發在上星期三,70歲男子阮國柱在太古廣場突然被人從後箍頸,倒地後再多次被人用腳踢頭及面部,送院後一直情況危殆,留醫九日後、延至下午傷重不治。 23歲疑兇王海早前被控一項企圖謀殺,案件月底再提堂,其間還柙小欖精神病院。
- i-Cable
- 2022年03月17日
去年凱琴居會所女童遇溺亡 負責人及兩救生員涉瞞僅一人當值 被控誤導警務人員罪
【有線新聞】一名女童去年在馬鞍山帝琴灣凱琴居會所遇溺死亡,泳池負責人及兩名救生員涉嫌隱瞞當時只有一名救生員當值,被落案起訴誤導警務人員罪。 事發在去年9月22日,一名七歲女童在會所游泳期間遇溺,送院後不治。泳池規例列明要有不少於兩名救生員當值,警方調查後發現,泳池負責人及兩名救生員涉嫌提供假口供,隱瞞當時只有一名救生員當值。三人被控誤導警務人員,物業管理公司亦被票控,案件下星期一在沙田法院提堂。
- i-Cable
- 2022年03月17日
新巴撤早更巡車時間及工程部津貼 工會稱已向勞工處反映、研下一步行動
- i-Cable
- 2022年03月17日
涉前年跟拍便衣警罪成判囚 攝影師高院上訴得直、撤銷定罪
【有線新聞】一名攝影師前年涉嫌跟隨及拍攝便衣警員,非法集結罪成、判囚三個月,高等法院判他上訴得直、撤銷定罪。 案發前年3月8日,多區有市民悼念科大生周梓樂,36歲被告蔡健瑜涉嫌在大埔跟隨及拍攝便衣警員,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判囚三個月。他不服提出上訴,法官黃崇厚指被告在非法集結中拍攝,沒有證據顯示是以記者身分行事,其行為構成挑撥,但他沒有說話或其他不當行為和警員一直保持距離,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他有參與非法集結,因此判上訴得直。
- i-Cable
- 2022年03月17日
港大研究:近兩成抑鬱症患者現抗藥性 死亡風險高一半 倡及早識別病人預防早逝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近兩成抑鬱症患者出現抗藥性,死亡風險高一半。 研究分析了7,000多名抑鬱症病人的資料,當中約18%屬於難治型抑鬱症,即服用至少兩種抗抑鬱藥物後都無法緩解症狀。這些病人的死亡風險比起其他抑鬱症病人高52%,並可能引發其他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等,間接導致死亡,他們的醫療成本亦高1.8倍。團隊認為要及早識別抗藥性抑鬱症病人,預防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