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國安教育日冀提升全民意識 林鄭指執行國安任務屬任內挑戰 遭「無理」制裁仍以此為榮
【有線新聞】《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第二年舉行國家安全教育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繼續努力提升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 林鄭月娥:「要動員全社會參與,切實提高香港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務求做到維護國安、人人有責,無論是去年或今年的活動,都包括舉辦社區校園展覽、公眾教育,希望將國家安全的信息帶進社區和校園,特別讓小朋友從小學習及認識國家安全。」 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發文指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她任內一大挑戰,她和多位官員因執行國安任務受美國政府無理「制裁」,但他們每一位都以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為榮。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復活假首日離島湧人潮 有市民指沒法擔心疫情:避無可避
【有線新聞】復活節假期的第一日,大批市民到離島遊玩。 在中環5號碼頭,大批市民排隊準備乘搭渡輪去長洲,大部分是一家大小、多人同行,有人表示疫情緩和,希望趁假期出外逛逛。 伍梓欣:「去長洲、去海灘玩耍、去食東西及玩沙以及買復活節禮物。」蔡小姐:「去行山、吃喝玩樂,都是這些,帶小朋友去玩,10人同行,有大有小,已經很久沒有聚會。(會否擔心疫情?)我覺得都沒法擔心,是避無可避。」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新蒲崗巨型伸縮帳篷疑遭強風吹塌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新蒲崗有巨型伸縮帳篷懷疑受強風吹至倒塌,無人受傷。 現場是彩虹道近大有街,鋁製的伸縮帳篷早上9時許,從高處跌至一座大廈平台,扭曲變形。消防員升起雲梯,用鋼索綁緊帳篷、移除到地面,警方一度封閉部分路面處理。 天文台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平均風速每小時超過40公里,陣風間中達到烈風程度。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專家憂復活節假令疫情反彈 飲食、電影業界稱對防疫要求感壓力 冀當局放寬規限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擔心復活節假期疫情會反彈,至於下周四起放寬的社交距離措施,他認同酒吧較高危,應該最後放寬。有飲食業界說,員工須每三日做快速檢測,增加經營壓力。 放寬措施之前復活節假開始,許樹昌擔心市民外出會令疫情反彈。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目前(病毒)即時傳播率約0.5至0.6,如果上升至超過1、甚至接近2,一個人傳染給兩個人,(確診個案)很快就幾何級上升。」 政府下周四起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許樹昌說放寬步伐進取,相信考慮了經濟因素;認同酒吧屬高危處所,顧客經常除口罩及大聲說話,應該最後才放寬。 可以放寬的晚市堂食,食肆員工要三日快測一次。有飲食業界說費用多數由老闆負責,對經濟和行政都有壓力,希望疫情穩定後取消這項要求。稻苗飲食專業學會主席徐汶緯:「一間很細小的普通餐廳或雲吞麵店,假設有10個員工、每三日檢測一次,就有1,000元一個月的額外成本;如果一些大型酒樓酒店或其他中型餐廳、食肆,隨時要兩至三萬元成本。」 重開的還有戲院,政府要求所有員工及顧客打齊三針才可以飲食。電影業界說很難執行,對入座率上限得五成感到失望,希望第二階段可以放寬至七成半或以上。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學生會被禁用理大名稱、轄下組織遷出校園 前會長質疑校方受壓:態度180度轉變
【有線新聞】理工大學不再允許學生會使用理大的名稱,並要求他們在七月中前遷出校園,學生會對校方決定深感遺憾,認為等同不承認學生會,暫時未決定是否會解散。 繼中大學生會解散,港大、教大不再承認學生會,理大學生會也收到校方通知,要求他們停用「香港理工大學」的名義,否則會被視作違法。校方自13年起要求學生會簽署協議,承諾不會做有損校譽的行為,換取校董會授權他們使用大學名稱,校董會亦可以隨時終止授權。 學生會說校方原本願意與他們商討修訂協議細節,不過到今年年初突然說不接受修訂方案,更劃下死線,1月31日前必須簽署,最終學生會召開會員大會否決了。理大學生會前會長胡偉權:「學生會的取態一直以來都不是不簽署協議,一直有與校方商討這份協議的內容要如何修改,令雙方都同意內容,我們才簽署這份文件,校方也接受,但突然就告訴學生會,不接受我們的修訂版本,態度是180度轉變,似乎有些壓力給校方,因為我不只一次在會議上問他們為何不再接受我們的修訂,他們都沒有正面回覆。」 除了不准用理大名義,校方亦要求學生會及轄下組織7月15日前遷出學生會大樓。胡偉權說超過80個學生組織受影響,學生會暫時未決定去向,胡偉權:「解散這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合資格人士下周二起可預約上門打科興 政府將藉社署、醫管局資料主動聯絡
【有線新聞】政府下周二起開放網上平台讓70歲以上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預約上門接種科興疫苗服務,又說會採取「針找人」策略,主動聯絡仍未打針的特定群組人士鼓勵接種。 看看第五波疫情的死亡數字,超過八成七的死者均是70歲或以上,這個群組至今只有約七成三人至少接種了一針,政府透露未來不會再坐著等市民來打針。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採取一個『針找人』的策略,主動聯絡目標服務群組。社會福利署已整理近20萬領取相關社會保障津貼,而又未接種疫苗的長者資料,會逐一致電聯絡他們。醫院管理局的護訊鈴會主動接觸未注射疫苗的普通科門診長者病人。」 政府未來亦會擴大上門打針服務,70歲以上長者又或者行動不便人士,下周二起可在網上或致電預約上門接種科興疫苗,外展醫護本月26日開始會上門。 聶德權:「為期八個星期,我們會用一個分區形式推展服務,每星期會針對大約四至五區,進行上門疫苗接種服務。以四周為一個循環,接種了第一劑疫苗,28日後會再為他們安排上門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 院舍接種方面,至今已經有67%安老院舍院友及超過80%殘疾院舍院友接種了至少一針,下月10日前亦會為康復的院友打針。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警拘四人涉網上為市民套現消費券 涉款約36萬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四人涉嫌在網上為市民套現消費券,涉款約36萬元。 被捕的兩男兩女介乎26至31歲,是商戶負責人或朋友。他們月初在社交平台貼文,招攬了約60名市民套現消費券並提供電子付款碼,市民掃瞄付款碼就當作以消費券購物,交易完成後,被捕人會轉帳八至九折現金到有關人士的銀行戶口,雙方不須面對面兌換。警方早前派出卧底套現,昨日分別在天水圍、元朗、九龍灣及觀塘以串謀欺詐罪拘捕四人,涉嫌製造虛假交易紀錄。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日日有頭條:09年消防車行錯路卡停車場通道 無法到達救援現場
【有線新聞】在緊急救護召喚中,消防力求在召達時間內到場,但多年前一架消防車趕往執勤途中,就發生罕有意外無法到達。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現屆政府倡重組架構增兩政策局 李家超指傾向接納 政綱擬規管眾籌、落區收集意見
【有線新聞】現屆政府提出架構重組方案,新增兩個政策局。行政長官唯一參選人李家超說,會傾向接納及推行該方案,亦會考慮在政綱提出規管眾籌。 李家超說現在的工作重點是撰寫政綱,已考慮現屆政府提出的架構重組方案,包括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及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行政長官參選人李家超:「有關現屆政府提出的架構重組方案,我的傾向性想法是接納及推行。因為方案亦經過立法會討論,大致上都支持。(如果)我順利當選後,會跟現屆政府有關官員推展立法工作。」 他亦支持政府研究規管眾籌,李家超:「在香港現有法例,是沒有足夠規管有關眾籌可能帶來涉及違法的行為,所以我是支持的。我在政綱方面、我們的研究中亦會考慮這方面的情況。」 作為特首選舉唯一參選人,如何看自己的認受性呢?李家超說今次選舉完全按選舉法例進行,「在我很初期我都說得很清楚,歡迎任何人參選。當然他有沒有說服足夠的選委給他提名票呢?是他個人在參選工程及他遊說選委方面成不成功。」 他說撰寫政綱時,會多些接觸選委及落區收集意見。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鄭若驊稱近日有人無理批評刑事司法制度 強調制度健全穩固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說,近日有人無理批評本港刑事司法制度,強調制度健全穩固。 鄭若驊在網誌提到,有人反覆批評《港區國安法》等法例,涉及危害國安罪行的控罪模糊。她指批評毫無事實根據,法例已清楚列明構成罪行的元素,法庭審理唐英傑案時亦有解釋。她又說坊間流傳錯誤資訊,涉及國安案件的被告全數被拒保釋,強調法院公正處理保釋申請。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藥房無藥劑師在場違規賣藥 崔俊明稱部分藥或引起中風 監管藥房規例已過時
【有線新聞】疫情回落,搶藥潮消退,不過我們發現仍然有藥房違規在無藥劑師在場下,售賣必須由藥劑師監督的藥物,部分藥如果服用的人有嚴重心臟病,有機會導致中風。 我們上月中去大埔一間標明有藥劑師駐店的藥房,問感染新型肺炎可以服用甚麼藥。藥房職員:「一款消炎、一款退燒、一款鼻水、一款痰咳,四種藥。病狀像感冒、有不適便吃這些藥物。如果你買一星期藥150元,(最少買多少?)最少買三天藥都可以,70元。(三日吧。)好。」 職員說完隨即入配藥室取藥,玻璃貼著藥劑師註冊證明書,不過跟職員不同樣貌。買藥當日是星期日,藥房亦列明公眾假期藥劑師休息。逾三分鐘後,職員將藥丸倒入藥袋,完成配藥出來。藥房職員:「你看症狀吃,這個消炎。(DM即是甚麼?)DM即是藥名。(要不要問過醫生才可以服用?)這些是普通藥物,我當你普通感冒。(即是不用藥劑師看甚麼情況?)你可以問藥劑師都可以,我這裏沒有抗生素、類固醇。(所以不用問?)你去問也可以,不問也可以。」 一個月後疫情回落,我們在公眾假期再去同一間藥房。記者:「這些藥還可以配嗎?」藥房職員:「三日(藥)70元,五日(藥)110元。」依然可以配。 配回來的藥,無標明哪裏配、到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政府擬規管藥房售藥 有委員會成員指始終需加強執法 陳肇始:會盡力打擊違規行為
【有線新聞】要解決藥房賣藥問題,有議員透露政府研究成立獨立法定機構「基層醫療管理局」,確保與地區康健中心合作的藥房藥劑師是符合要求,相信市民會去這些藥房買藥。 3月疫情高峰搶藥潮,藥房售賣聲稱「Omicron特效藥」來源不明、一樣有價有市,到不用搶藥,一樣違規賣藥。衞生署說,過去三年巡查試買超過兩萬次,不過違規定罪個案42宗。 有議員說單是修例要求藥房全日要有藥劑師,這樣規管並不足夠。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我會將責任放在專業人員(藥劑師)上,不是藥房上。有少少消息流出來,很大機會有一個監管局出現,確保(藥劑師)是有認證。這個認證除了是領牌之外,就是機構覺得合作上達到例如將來基層醫療管理局的要求,相信用行政措施容易過修改法例。」 有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成員透露曾經研究成立管理局的構思,不過他認為要解決藥房賣藥問題,始終要靠加強執法。沈豪傑:「這並非藥劑師監管機構,所以我不認為可以單純透過基層醫療處理到這個問題。(管理局)主要目的是監管十八區康健中心運作成效,康健中心自行聯絡區內不同專業單位或者藥房。如果是基層醫療地區康健中心,(合作)名單上令大家較有信心的,我們都希望有個間接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