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周守仁探望陳日君:精神不俗 轉達祈禱足矣、無需公開支持
【有線新聞】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探望涉嫌違反《國安法》的榮休主教陳日君。 周守仁發文說星期日探望陳日君,他精神不錯、內心平安,又說收到陳日君的回信,希望向關心他的朋友轉達,大家隨遇而安,亦不需要公開支持他,只要繼續祈禱就足夠。 陳日君上星期三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被捕,同日獲准保釋。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首隊港人父子征服珠峰 陪兒追夢父寄語毋忘感恩 下月再闖北美洲之巔
【有線新聞】香港攀山家曾志成與18歲兒子曾朗傑用了五天征服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成為全港第一隊登頂父子兵。 在8,849米高的珠穆朗瑪峰這刻無價,回望上山之路,行山父子兵曾志成及曾朗傑本月8日由尼泊爾大本營出發,用了五天,星期四早上9時35分征服世界最高山峰。強悍的爸爸配上內斂的兒子,多年來征服過南美洲及非洲等地最高峰,登頂一刻,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兒子曾朗傑Bob:「我多麼感動都沒擁抱他,很有感情的握手,我不是很想表現我的情緒,所以只是握手。」 登頂前,他們在尼泊爾攀爬3座超過6,000米高山峰,適應高原環境。今年18歲的曾朗傑第一次跟爸爸登頂,成為香港最年輕登頂的人。Bob:「我記得我在大喊,爬完那三座山,留在尼泊爾三個月加起來的那些點滴,那條路真的很漫長。」 這次漫長旅程其實是實現兒子夢想,即使第四次登頂,曾志成的壓力反而更大。爸爸John:「今次他的表現及體能比我好,反而他對我嚴厲,因為他走得比我快,對我自己留下一些人生回憶,當然對他都是留下人生回憶,一起做些傻事。」 做傻事的背後,曾志成最想兒子學到這東西,「不是純粹說你爬一次喜瑪拉雅山或哪個山,成功了就很威風,有沒有辦法令所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三廈圍封強檢 西環邨西苑臺再上榜
【有線新聞】政府圍封三幢大廈強制檢測。 包括上周四曾圍封的西環邨西苑臺、觀塘安泰邨景泰樓,及粉嶺嘉盛苑嘉耀閣亦被圍封。政府審視大廈污水檢測病毒量及相關確診個案等,決定圍封三幢大廈,預計明日中午前解封。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公務員薪趨淨指標 人力顧問指加幅驚人、脫離市場 有市民認為加7%理據不足
【有線新聞】有人力資源顧問說,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加幅驚人,私人公司沒可能跟隨,有公務員就認為連續兩年凍薪後可以加薪是好事。 薪酬趨勢淨指標,事隔一年由負數變回正數,最開心的莫過於他們。公務員梁先生:「合理,是時候要加薪,(為何?)凍薪兩年了。」公務員陳先生:「加薪是好事,對僱員是好事,(加幅)合不合理就另一回事,但當然我們聽到可以加薪是好事。」 普羅大眾有不同看法,魏先生:「加7%很厲害,公務員人工那麼高,加7%好像不太有理據。」鄭先生:「公務員始終服務市民,起碼在前線,這幾年很辛苦,中層和低層都可以多加一些。」 回顧多年數據,這次高層公務員加薪指標達7.26%,是自1996年以來新高,最接近的是2011年,加薪7.24%。有人力資源顧問形容今年指標加幅驚人,與市況脫節,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去到5%、7%水平,其實是過去經濟非常好及暢旺時才見到的數字。去年即使(指標)出現負數都凍薪,再計及對上一年,指標加起來仍是負數、負0.36%,應該也是這次加薪其中一項要考慮的因素。」 周綺萍認為,公務員加薪3%至4%比較合理,不過相信在現時經濟環境下,私人公司也跟不上這個加幅。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政府架構重組 現任官員沒正面回應留任意向 有政黨指立會議員加入有助貼近民意
【有線新聞】政府架構重組方案一旦獲立法會通過,問責官員的數目就會歷來最多,多個現任官員無正面回應會否留任。至於當選不足半年的立法會議員如果辭職加入班子,會否影響觀感,有政黨就認為,最重要用人唯才。 7月政府換屆後,到底有沒有現任官員留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主動說明,不會回應新一屆政府組班工作。邱騰華:「尊重作為現任官員,必然會做的工作是盡力應對至任期完結,當然我們會尊重新一屆政府的組班,亦衷心祝願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能夠組成一個好班子,為香港揭開新篇章。」多個官員亦無回應。 不止官員,任期開始不夠半年的立法會議員亦是加入政府的熱門人選,離開議會會否影響立法會運作,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認為,兩個崗位都是服務市民,最重要用人唯才。黃國:「轉變位置後是否真的能達到市民期望,我想這才是最重要,希望政府官員行政與立法會之間有『旋轉門』,有助政府施政更貼近民意,這是好的交流安排,希望會成為常態。」 至於議員離開後造成的議會空缺,他說以往立法會都曾補選,相信不會有太大困難。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陳茂波:防疫抗疫基金已動用逾1,700億元 包括向醫管局撥款250億元
【有線新聞】防疫抗疫基金截至本月初已動用1,700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指,政府向基金注資2,509億元,截至本月初已動用超過1,700億元,惠及超過700萬人次,及95萬企業或商戶提交的申請。少部分措施涉及額外行政費用,金額少於百分之一。另外疫情以來,基金已向醫管局撥款250億元。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增329宗確診、4人亡 食肆群組續添個案 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升穿1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329宗新型肺炎確診,多4名患者死亡,多個群組都有新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說,隨着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每日確診宗數難免有波動,但住院及嚴重病人的數字仍然穩定,認為現時不用太擔心。 觀塘御善私房菜多6名顧客確診,累計26人染病,當局會再調查是否有人虛報在私房菜館的活動。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這個場所內沒有閉路電視,所以始終無法知道當晚在裏面實際發生了甚麼。」 至於出現「超級傳播」、近日最大的感染群組上環星月樓再多6人染疫,累計60名顧客及10名員工確診,病毒基因排序顯示與西環邨西苑臺本月初爆發的群組相同,其中一名員工就是住在那裡。歐家榮:「員工引致星月樓的爆發,我們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220名食客當中,暫時知道有60名食客受感染,我們相信都是大致差不多,因為事件過了超過一星期。」 東涌富東廣場譚仔米線則多3名顧客染病,都是上星期三曾經光顧;紅磡新旺會桌球室多1人確診,累計16宗個案。 港大推算的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最新數字升超過了「1」的水平,意味著一名患者會傳染多於一人,接下來的單日確診數字有可能回升。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究竟我們將來叫『第五波反彈』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23條立法工作 劉兆佳認為必不比英美國安法嚴苛 馮華健指盲目全抄外國法案將碰壁
【有線新聞】有學者相信,基本法23條的立法內容不會比英國的國家安全法嚴苛,前律政專員馮華健說,英國的法案有很高參考價值,但盲目全抄就會碰壁。 做過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前律政專員馮華健說,香港與英國同樣實行普通法,但不應該「照單全收」。資深大律師馮華健:「我認為不能糊里糊塗地照抄,是會碰壁的,因為每個社會都不一樣,香港絕對不是英國,就算中國大陸也不是香港,我們也不是中國大陸,更何況我們要照抄英國,這個是不應該的。」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都認為,當局要按本港實際情況立法,劉兆佳:「現時香港比較缺乏的,是足以保障、防止叛國,或許勾結外部政治組織,以至防範國家機密被竊取,這些法律才是香港的需要。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的嚴苛程度肯定比不上英國及美國的國家安全法律,在這樣情況下,西方國家是沒有理由,甚至不能持雙重標準,對香港的立法工作橫加詆毀。」 他重申23條立法是香港的憲政責任,當局最重要是要向市民解釋清楚立法的必要性。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有議員倡醫療券擴至藥劑師服務 陳肇始指會持開放態度檢視
【有線新聞】現時長者醫療券主要資助長者使用醫療服務,有議員在立法會建議將適用範圍擴至藥劑師服務,食衞局說持開放態度檢視。 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會否考慮加入長者可以通過醫療券,尋找藥劑師接受專業藥劑師服務?包括醫生處方配藥或藥劑師顧問服務。」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不論是醫療券劃定特別用途,而這些特別用途可以在甚麼範疇,以至甚麼人員可以提供,我們會持開放態度、整體檢視。」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內地拒收供港蔬菜發泡膠箱 環境局正與內地探討重用回收方案
【有線新聞】因應本港疫情,內地拒絕回收裝供港蔬菜的發泡膠箱。環境局估計這類發泡膠箱每日有12萬個,平均每天清理4至5萬個,正與內地探討雙方可接受的方案。 新界東北(民建聯):「剛才局長說過,這些廢發泡膠箱會與內地探討,讓她們收回這些廢發泡膠箱。這等於香港市民期望與內地通關一樣、是遙遙無期,眼白白看著每天有40噸這些廢發泡膠箱拋在堆填區,是否對得住香港市民對環境局的期望?」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同意議員所說,大家對環境保護有期望,致力與相關內地單位,將這件事回到本質、初心,便是重複、重用這些發泡膠箱,這是最環保的。希望經過適當的消毒和處理,這些(發泡膠箱)及早能夠通關。」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去年馬鞍山女童疑會所遇溺亡 其中一名救生員認落假口供 判160小時社服令
【有線新聞】一個7歲女童去年九月,在馬鞍山一個屋苑會所泳池游泳時懷疑遇溺死亡,三人涉嫌落假口供誤導警員,其中一名救生員被判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三名被告包括兩名救生員及泳池服務承辦商,訛稱事發時有兩名救生員當值,警方調查後發現泳池當時只有一名救生員當值,三人被控明知地誤導警務人員罪,其中一名救生員早前認罪。裁判官張志偉判刑指,被告案發時受僱,毋須隱瞞、應如實舉報,承辦商亦應承擔責任,考慮到被告認罪、沒有刑事定罪紀錄,判處社會服務令。
- i-Cable
- 2022年05月18日
運輸署推「行人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 料下年開始進行測試
【有線新聞】運輸署將優化「行人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預計下年開始進行測試。 運輸署說過去曾在交通燈試用計時器,但未能改善行人安全。最新計劃改良設施當綠色人像燈號剛亮起時,便開始顯示倒數,又會結合行人感知裝置及智能系統的應用,選擇合適的馬路作試點,現正採購有關系統的設計及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