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荃灣石圍角邨石翠樓、深水埗元州邨元盛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政府圍封荃灣石圍角邨石翠樓、深水埗元州邨元盛樓強制檢測。 石圍角邨石翠樓拉起封鎖線,附近設置帳篷做檢測,要圍封的還有元州邨元盛樓。政府考慮大廈污水和確診個案,決定圍封,目標分別在明天早上10時和中午12時完成行動。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習近平接見李家超 提及堅持新選舉制度 劉兆佳料短期內不會引入西方普選元素
【有線新聞】李家超明日回港後才見記者總結行程,離開北京前還會與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面,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說,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長期堅持新選舉制度,反映本港選舉制度短期內不可能改變。 劉兆佳:「現時這個新的選舉制度,應該可以說未來十年、八年都不會有任何改變,即使有改變,都是循壯大愛國力量這個角度改變,而不是好像某些人所要求、希望引入西方式的普選元素,進入香港選舉制度當中。因此最終要達到『雙普選』,都是在現階段完善選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對這個選舉制度作出重大或徹底的修改。」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兩男認縱火等罪囚四年兩個月 官批沒深思熟慮以為單靠破壞可推動改革
【有線新聞】兩名男子前年2月在油麻地縱火,藏有汽油彈及腐蝕液體,判囚4年2個月。 被告26歲陳鴻基及28歲陳國強,承認前年2月4日晚在彌敦道及甘肅街交界縱火,以及在附近酒店房間藏有汽油彈及腐蝕液體。 區域法院法官練錦鴻說,兩人沒有深思熟慮,以為單靠破壞可以令政府失去威信,達到社會改革,又說樓宇林立的地方投擲5個汽油彈,很有可能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判刑須具阻嚇力,判他們監禁4年2個月。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習近平接見李家超 肯定維護國安貢獻 稱新選舉制度符合香港發展、須長期堅持
【有線新聞】在北京,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午接見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習近平指中央對他充分信任,亦充分肯定他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貢獻,又提到新選舉制度符合香港發展需要,必須長期堅持。 習近平接見李家超,先戴上口罩合照,習近平之後邀請李家超坐下,祝賀他獲任命為新一屆行政長官。習近平:「你愛國愛港,立場堅定,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履職盡責,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中央對你充分肯定,也是充分信任。」 習近平特別提到,香港過去一年先後落實三場選舉,實踐證明新選舉制度對落實愛國者治港,保障港人當家作主權利,推動各界齊心建設香港的局面發揮了決定作用。 習近平:「這是一套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香港實際、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儘管經歷了許多的風雨挑戰,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中央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更不會改變。我相信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一定會展現新氣象,香港發展也一定會譜寫新篇章。」李家超:「謝謝主席剛才的勉勵,我衷心感謝中央對我的信任,這是我畢生的榮幸。我定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增275宗確診 太古鰂魚涌多四宗本地變種病毒個案 兩酒吧群組續擴大、多19人染疫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75宗新型肺炎確診,多兩名患者死亡。太古及鰂魚涌一帶多四宗源頭不明的BA.2變種病毒分支個案,衞生防護中心不排除該區有隱形傳播鏈,兩個酒吧群組繼續擴大,一共多19宗個案。 新增個案中多4宗源頭不明的BA.2.12.1變種病毒個案,包括一名51歲男子,他住太古城高山台廬山閣,到過西灣河新利記吃飯。 另外三名患者是一家人,住鰂魚涌康景花園C座。包括35歲媽媽,26日發病,同日快測陽性,她5歲女兒亦受感染,曾去過康怡廣場板長壽司用膳,她們同住的41歲家傭亦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這座大廈之前有個家庭跟太古城麥當勞群組有關,初步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個家庭的行蹤,沒去過之前的麥當勞群組,或與同座另一家庭有共通的地方,但因為是同座大廈,不排除有機會當中有傳播。」 兩間中環酒吧感染群組再擴大,The Iron Fairies群組多11宗確診,累計22宗;Zentral酒吧群組多8宗,累計有23宗。衞生防護中心發現,兩名30歲及29歲的男患者曾經先後一起去過這兩間酒吧。中心說兩間酒吧當晚有很多人,環境擠逼加上通風欠佳,令酒吧有病毒傳播。歐家榮:「通風系統欠理想,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旺角釣魚機賭檔命案 三男一女被控謀殺 押至8月底再提堂
【有線新聞】旺角釣魚機賭檔命案,三男一女被控謀殺罪提堂。 被告由警車押到九龍城裁判法院應訊,他們被控上星期五在旺角砵蘭街299號2樓一個單位,與其他人謀殺男子張志傑,同案另一名33歲男子就被控串謀意圖而傷人罪。控方申請押後至8月22日再提堂,等待驗屍及法證檢驗,獲署理主任裁判官黃雅茵批准,所有被告還柙懲教署看管。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福建前常務副省長鄭新聰 接掌澳門中聯辦 兼任澳門國安委安全事務顧問
【有線新聞】國務院任命鄭新聰出任澳門中聯辦主任。 58歲的鄭新聰是福建莆田人,長期在福建工作,曾任福建常務副省長。去年7月調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主管聯繫政法、文教和青年工作;國務院同時任命他為澳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事務顧問。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12港人之一郭子麟認理大衝突當晚參與暴動 押10月尾求情
【有線新聞】12港人之一郭子麟,承認在理大衝突當晚在油麻地參與暴動,法官押後案件至10月尾求情。 三年前11月,郭子麟和一名19歲IVE學生在油麻地碧街附近被捕,他們較早前各承認一項暴動罪。區域法院法官香淑嫻,認為案情嚴重、會判監處理;由於不想給予假希望,拒絕為IVE學生索取勞教中心報告,又說即使繼續還柙都「唔會坐多咗」。 法官押後案件至10月尾求情,等待郭子麟涉及的12港人妨礙司法公正案審結,才整體量刑,期間兩名被告繼續還柙。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演藝學院男學生19年於黃大仙潑熄催淚彈 承認暴動罪 判囚28個月
【有線新聞】2019年有網民發起三罷行動,一名男子在區域法院承認暴動罪,判囚28個月。 2019年8月5日數百名示威者在黃大仙聚集,有人投擲雜物,警方多次警告仍沒有散去,22歲演藝學院男學生,被控參與暴動及無牌管有彈藥罪。 法官游德康判刑指,被告當晚已現身人群的前線,雖然無實際衝擊行為,但他以水潑熄催淚彈,是直接挑戰警方的驅散行動,有機會導致現場氣氛升溫,激使他人作更激烈行為,量刑起點為3年9個月。考慮認罪、有良好品格,扣減被告刑期至28個月,無牌管有彈藥罪則存檔。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性罪行查核 法改會倡擴至所有僱員、自僱、義工 政府長遠可考慮強制查核
【有線新聞】法改會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將現行的性罪行定罪記錄查核機制,擴展至所有僱員、自僱人士及義工。 現時學校聘請老師,院舍聘請社工、護理人員等,只要工作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有關,僱主可以要求受聘僱員向警方申請查核性罪行定罪記錄。法改會較早前諮詢公眾,是否應該擴大這項機制涵蓋範圍,報告提到大部分意見同意將現行機制擴展至所有僱員、自僱人士,包括家長聘請的私人導師以及義工,不過部分非政府機構認為,做法會令人對參與義工工作卻步。 法改會回應說,將義工納入涵蓋範圍是恰當,因為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要為他們提供充分保護;又說如果個別機構有信心旗下義工有適當的監督,或者義工工作時間較短,可以決定免除查核。 另一項爭議是,是否應該強制查核性罪行定罪記錄,諮詢得到的較多意見認為有需要。法改會就說現行機制已經廣泛應用,而且十分有效,看不到有即時需要,但政府應該認真考慮長遠會否強制做。至於已失去時效的定罪記錄,法改會說應該給機會干犯輕微罪行的人改過自新,所以不建議機制包括失效的記錄。 另外懲教署現時會為性罪犯提供治療及更新計劃,不過他們是否參加純屬自願,法改會建議透過法例提供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渣馬跑手死因庭 家屬質疑救護車遲到延誤急救時間 急救員口供前後不一
【有線新聞】2018年一名50歲男子參加香港馬松賽事暈倒,留院第四日不治。死因庭展開研訊,死者妻子說病人心臟停頓,急救時間非常重要,質疑救護車近半小時到場不合理。 死者家屬到法庭出席研訊,事發2018年1月21日,教師李文德參與香港馬拉松10公里賽事,跑了約6公里後倒地,26分鐘後才送上救護車,留醫深切治療部第四日離世。 李文德太太廖美寶作供說,與丈夫一起參賽,完賽後獲知丈夫見暈送院,她引述醫生稱李文德懷疑缺氧超過30分鐘、心臟停止,她指丈夫以往身體健康,2010年患乙型肝炎,心臟一直無問題,她說救護車超過20分鐘才到現場,而心臟停頓、時間性非常重要,認為不合理。 為李文德急救的醫療輔助隊急救員羅科儀作供說,當時李文德俯伏在地上、脈搏強,她將傷者移動至復原臥式的姿勢,提高他的頭和腳。當時有報稱是醫生的跑手來協助,說李文德面色轉差,要做心肺復蘇法,羅科儀及另一急救員輪流做心外壓,醫生用醫療儀器提供氧氣,然後做一輪心肺復甦術後上救護車。 死因研訊主任指,羅科儀當年的口供說李文德姿勢似復原臥式,所以無移動他,與現在說法不同,質疑哪一個才是正確版本,羅科儀說今天的是正確版本。 死因研訊預計審訊
- i-Cable
- 2022年05月30日
最低工資羅致光稱一年一檢難操作、盼委員會達共識 議員批政府誤導卸膊
【有線新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指,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操作上有困難,勞工界議員周小松批評羅致光的說法誤導。 勞工界(勞聯)周小松:「絕大部分數字也是以每季或每月更新,最長的也是一年更新一次,法律上可以達到一年一檢,甚至半年一檢都可以,根本不存在需要兩年一檢,才做到這些數據。公務員調整人工,也是每年進行一次薪酬趨勢調查,也做得到。最低工資是為了萬多人的工資調升,為甚麼政府不肯一年一檢?令人很難理解。」 至於羅致光說,希望最低工資委員會有商有量,就工資水平達到共識,周小松就認為,即使委員會未能達到共識,政府仍有最終決定權,不應該「卸膊」,建議最低時薪調升至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