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警首四月接127宗電郵騙案、涉3.3億元 科技罪案中佔比最多
【有線新聞】警方今年首四個月共接獲127宗電郵騙案,損失金額達3.3億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表示,電郵騙案宗數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三成四,但仍然佔科技罪案中最多。其中損失最大的一宗涉及一間美資投資公司,騙徒透過電郵訛稱是公司客戶,要購買兩個新加坡物業。職員信以為真,先後匯款7,500萬港元到兩個本地銀行戶口,職員後來才發現收到的是偽冒電郵,於是報案。警方呼籲市民和企業收到來歷不明的電郵時,要提高警覺,不要隨便點擊電郵內的連結,如果懷疑受騙應盡快報警。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日日有頭條:96年江澤民接見特區籌委會成員
【有線新聞】特區籌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有150名委員、94人來自本港。國家主席江澤民於北京接見委員,其間一個舉動引起矚目。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走過25年|住屋民生篇.下
【有線新聞】劏房香港人見慣見熟,還有籠屋、板間房和天台屋,90年代已經成為「香港特色」,近幾年他們有個統稱,叫「不適切住房」,「貼地」些說即不是人住的地方。 住屋問題以外,困擾香港的還有貧窮,政府2013年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正式劃出貧窮線。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前,由10年前的131.2萬人,升到前年的165.3萬人,幾乎四個港人便有一個貧窮。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走過25年|住屋民生篇.上
【有線新聞】我們從小在書中學懂香港是「地少人多」,長大後就更加切身體會到何謂寸金尺土,香港標準車位面積130呎,比市面上的不少劏房大,但香港人住得小不代表住得便宜,劏房呎租隨時比豪宅貴,輪候公屋?等六年也未必等到,想置業買樓亦非易事。到底這個一直困擾香港的問題如何解決?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黃大仙私家車撼巴士 私家車司機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黃大仙有私家車與巴士相撞,私家車司機昏迷送院。 涉事私家車車頭撞凹損毀,擋風玻璃碎裂。私家車晚上7時許沿龍翔道,往觀塘方向行駛,駛至近新光中心對開,失控撞向一輛往藍田的九巴車尾。 私家車男司機一度昏迷,由救護人員救出送院治理。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候任官員晤傳媒 盧寵茂:全民檢測按數據行事 麥美娟引毛澤東說話形容未來工作
【有線新聞】新一屆政府會否做全民檢測?區議會又會否改組? 新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由教育局局長出任,他就一度陶醉於上司發言,甚至要閉目領略,但「精神」旅遊的他,都說要多去實地考察。 候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我個人是否有曾到訪M+博物館,我暫時沒有機會前往,因為我見到社會都有很多人去,我都讓他們先去,但當我上任後會爭取盡快去看看。」 新入政府的現任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說,抗疫是上任後的重要使命。候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我們要做到循證抗疫,為香港連接國際、連通內地,我們共同塑造一個健康的香港,融入國家的健康中國。」 要融入「健康中國」、免檢疫通關,是否要跟內地一樣全民檢測呢?盧寵茂:「全民檢測牽涉很大資源,一般全民檢測只是在疫情剛剛開始,或者疫情已受控後,將社會中很小量的隱形傳播者找出來。內地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哪些適合在香港實行,需要我們要研究香港一些數據及跨部門統籌。」 34年前在社區當青年大使的麥美娟,將會執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成為首個工聯會出身的局長,亦承接由民建聯坐穩10年的政策局。她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自毛澤東的一句話形容未來的工作。候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林定國今稱一地兩檢最符港利益 拒評悼念六四是否合法 強調無懼美國制裁
【有線新聞】候任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要刷亮香港法治這塊金漆招牌,而四年前說過容許一地兩檢,是基本法最大倒退的他,接受任命後有新的看法。 林定國和張國鈞,一個是大律師、一個是律師,雖然頭銜相差一個字,但兩人都覺得,維護法治是必不可少。 林定國:「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在憲法下、在基本法下,必要履行一個最基礎的任務。社會是不穩定的話,有沒有可能有一個客觀環境,容許我們處理其他社會問題呢?」 候任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 我會利用我在不同議會的經驗,做好聯繫持分者的工作,對外刷亮我們法治這一塊金漆招牌。」 為了保住這塊招牌,四年前曾經前說過,容許一地兩檢是基本法最大倒退的他有新看法。林定國:「過了這麼多年,事實證明這個安排不單止合法,亦最符合香港實際整體利益。」 至於悼念六四是否合法,他說不評論,但強調不會屈服在美國制裁之下。林定國:「他們要做甚麼,不是每樣事情都能控制,問題是我們用甚麼態度應對,才是關鍵。正如剛才候任特首說,對制裁我們的態度很清晰,他用了四個字『嗤之以鼻』。我個人來說,我絕對不會害怕這些事情。」他又說香港在國際間的法治水平,排名不低,未來會繼續維護法治。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首次無政務官任司長 李家超︰用人唯才 劉兆佳:紀律部隊維護國家安全嬴中央信任
【有線新聞】新班子包括特首及政務司都是紀律部隊出身,而政務官無法「擔正」做司長,是歷屆政府中首次,有學者認為政務官的絕對優勢已經失去。 政務官出身的黃偉綸,最近7年統領工程及土地規劃部門,推動過土地大辯論、落實發展粉嶺高球場、6千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等,他85年港大畢業後加入政府,曾任職多個部門及決策局,包括政府新聞處處長及海事處處長等,在17年離開公務員隊伍,加入「熱廚房」。 另一位副司長,63歲的卓永興,退休前是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他81年加入警隊做督察、3年後才轉做「文官」,做過食環署署長,及勞工處處長等,做到2019年退休,之後數度復出,包括在反修例事件期間,出任對話辦公室主任,最近做過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 以往特區首長及第二把手,至少一人有政務官背景,但今次新班子首兩位都是紀律部隊出身,政務官最多只晉身副司長,李家超被問到這個安排,是否反映新一屆政府會列維護國家安全為首要任務。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大家很多時都給固有角度,去主導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在我去選擇人才參與我的問責班子時,我沒有很認真考慮他屬於甚麼職系。我最主要的考慮是他的能力、知識及經驗,是用人唯才。而國家安全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增1,276宗確診 歐家榮:升勢慢、不會重回第五波高峰 BA.2分支患者須送隔離設施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1,276宗確診,本地個案佔1,161宗、多2人死亡。衞生防護中心指,本港現時個案升勢緩慢,相信不會重回第五波高峰時的水平。 新增的一千多宗確診中,本地個案佔1,161宗。衞生防護中心說,難以估計確診宗數會上升至甚麼水平,但上升速度相對第五波初期較慢。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當然不希望會大幅上升,暫時無證據顯示個案會上升得很快,不像2月尾至3月般、兩至三日個案數字就升一倍。現時有上升,但趨勢是逐漸上升,肯定不會回到第五波高峰時的水平。」 新增的14宗BA.2.12.1變種病毒個案,6宗源頭不明;中心又分析現有個案,有250宗是本地感染,其中80宗源頭不明。中心說這種病毒傳染力較高,有關患者及密切接觸者,須入住檢疫及隔離設施,不可居家隔離。 院舍方面,沙田賽馬會善寧之家,有一名院友及一名兼職物理治療師染疫。中心說院友的家人曾探望他,家人暫時無確診,相信他是被員工傳染。 警察行動部再多1人確診,累計23宗個案。中心說同一部門共有139名警員,未有受感染的人要在周三及周四,做多一次核酸檢測。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警察招募約1,800人報名 警方指年輕投考者減少與社會事件關係不大
【有線新聞】警察學院舉辦招募體驗日,有1,803人報名。 參加者可以即場參與小組面試及體能測試,包括800米跑、立定跳高等四個項目。參加者若通過測試,未來三個月投考警隊,可豁免相關考核。警隊早前放寬投考條件,只要是永久居民都能投考、毋需居港滿七年。 被問到年輕人投考數字下降,是否與近年社會事件有關,警隊人事部招募組警司陳純青不認同,又形容投考人士年齡層亦十分平均。陳純青:「與黑暴或各樣社會事件的關係是否真的很大呢?我不同意是很大關係,反而2020年下半年我們警察招募組的宣傳策略,放多了向一些年齡較成熟的人士說,我們推出有心不怕遲的宣傳系列,告訴30歲以上的投考者、其實30歲以後投考警察亦非常適合。」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林鄭發聲明祝賀新一屆官員任命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聲明,祝賀獲中央任命的第六屆政府官員。 林鄭月娥說,深信新一屆官員在行政長官領導下,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事不避難聚焦發展,着力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她又感謝現屆官員盡責履職,推動香港重回一國兩制正軌,服務市民、建設香港,祝願他們日後生活愉快。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首架電動雙層巴士啟用 車迷蜂擁試搭
【有線新聞】全港首輛雙層電動巴士投入服務,不少巴士迷試搭頭班車。 巴士中午12時啟航,上層坐滿巴士迷,車頭擺滿手機記錄。該巴士率先試行城巴5B路綫,由香港大球場總站開往堅尼地城,直至下月2日。之後會調派至啟德服務,行駛22M、20、20A路綫,電動巴士充滿電要約三小時,可以行駛超過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