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澳門增至170宗確診 第二輪全民檢測多29混合樣本陽性 當局設社區檢疫站
【有線新聞】澳門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增至170宗。 這輪檢測由昨日開始,截至今日下午3時,超過56萬人次採樣,29個十混一樣本驗出陽性,正進行單樣檢測。為應付檢疫需求,當局在澳門蛋C館設置社區治療中心檢疫站,分流及處理密切接觸者。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元朗電纜橋大火|中電初步報告 指事發前沒不正常電壓過高 政府:需時再要求交資料
【有線新聞】元朗電纜橋起火事故,中電已鋪設第一組高壓電纜及通電,並向政府提交初步調查報告。 中電說爭取下星期二或之前鋪設餘下兩組電纜及通電。另外,他們向政府提交了初步報告,說起火原因仍然調查中,又說橋內沒有電纜接駁位,事發前沒有不正常的超載或電壓過高,亦沒有做任何工程;對上一次檢查是去年11月,現在會於電纜橋做緊急外圍加固工程,以便安全進入橋內調查事故成因。 政府就說已經收到報告,有需要時會要求中電澄清或交代更多資料。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兩男涉網上發文煽動憎恨政府 申保釋被拒8月再訊
【有線新聞】兩名男子涉嫌在網上發文,意圖引起他人憎恨中央或香港政府,被控作出煽動意圖的作為,兩人被拒保釋,還柙至8月4日再訊。 兩名被告陳冠旭及陳偉倫,分別28歲及30歲,由警車押送到西九龍裁判法院。他們被控去年1月至昨日,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在連登討論區、Instagram等平台,發布及持續展示文字或相片,意圖引起憎恨或藐視中央及香港政府,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不守法等。 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考慮後,拒絕兩名被告保釋,案件押後至8月4日再訊。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醫管局倡有限度註冊引入內地醫生 蔡堅:模式不同培訓需時 病人組織擔心服務質素
【有線新聞】醫管局計劃經「有限度註冊」引入內地醫生補充人手,有醫委會委員指,過往都有內地醫生以此方式來港執業,但因為工作方式不同,較少受僱於醫管局。 現時海外醫生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除了要在香港以外地方已註冊,同時要具備獲本港認可的海外資格,並經醫委會審批。有醫委會委員說,現時都有內地醫生經此途徑申請來港,但較少受僱於醫管局。 醫委會委員蔡堅:「他們以前在內地用的方法,與醫管局用的方法有出入,醫管局的模式是與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地較接近,在使用電腦、語言、寫記錄方面與本港醫生不相同,需要一段時間的投入,以及培訓過才可用到。」 有病人組織擔心兩地醫生如何磨合。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難免是令人擔心,因為在內地的現實環境來說,內地的醫學院即使是最頂尖,如北京大學都是排名56左右,較香港兩間醫學院都是低於香港的兩間醫學院的,難免令人擔心學院培訓的質素,背後都是落後於香港。香港的醫療記錄全用上英語,排版、開藥都是用英語,所以如果引入他們來港工作,要看病、開藥的話,在訓練及監管要做多一點功夫。」 醫管局想這些內地醫生輪流來港幫手一年,林志釉認為時間太短,未必幫到甚麼忙。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警方搗三大麻種植場拘5男 檢獲大麻植物、製成品等市值約1800萬
【有線新聞】警方搗破一個近年最大型的大麻水耕種植場,檢獲市值約1,800萬大麻,拘捕5名男子。 檢獲的包括近90公斤大麻植物、8公斤大麻製成品及製毒工具等,警方周三在元朗唐人新村,一間近7,000呎的臨時組合屋,發現該批毒品,並拘捕3名男子。該水耕種植場劃分成幼苗區、生長區及收割區等,有先進設備監測溫度、酸鹹度及營養。 警方之後分別於西營盤一個住宅單位,及火炭一個工廈單位,再搗破兩個大麻種植場,檢獲103棵大麻植物,再拘捕2名男子。被捕5人包括一位主腦、2名骨幹成員及2名農夫,相信已成功瓦解販毒集團。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佐敦「八文樓」文苑樓外牆現裂痕 專家指承托失效有下墮趨勢 屋宇署稱無即時危險
【有線新聞】樓齡近58年的佐敦渡船角文苑樓,外牆出現明顯裂痕,有測量師估計是源於支撐一樓的結構構件失效。屋宇署指大廈無即時危險,已要求涉事單位業主勘測露台結構。 本台記者到文苑樓看過,一樓這個單位內部牆身及天花石屎剝落露出鋼筋,單位人去樓空。門外貼了一張屋宇署星期四發出的告示,指想驗樓但無人應門。在外面望向單位的外牆,有一條相當明顯的大裂痕,裂痕下半部更突出了一點。 有測量師視察後認為一樓的結構出了問題,雖然無即時危險,但需要加固。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裂痕的走向似乎展示承托一樓單位的結構構件失效,有向下移、下墮的趨勢。向着渡船街有簷篷,似乎這簷篷的外觀來看,都有下墮、變化。」 大廈法團在單位下方的地面安裝了兩條「千斤頂」撐着簷篷。但在對面望過去,可以見到其中一條明顯斜了。屋宇署指已安排政府承建商加裝臨時支撐,又說大廈無明顯危險,已要求涉事單位業主勘測露台結構,提交補救工程建議及修葺單位的結構構件。 但有前區議員就指,屋宇署一直都無發出針對大廈外牆的修葺令。經民聯佐敦西地區主任陳少棠:「法團當時無辦法自行聯絡業主進行簡單加固,因為大家明白,如果無屋宇署的命令或任何安排,法團很難籌組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珍寶海鮮舫|獨家赴南韓釜山 走訪拖船公司解構多個謎團 指打撈是「絕不可能」
【有線新聞】珍寶海鮮舫運送到柬埔寨維修期間,在西沙群島外翻轉,至今漂浮在海上。本台記者鄭智霖去了南韓釜山,獨家找到負責拖走海鮮舫的公司,負責人否認坊間說有意弄沉的說法,又說打撈是無可能,會準備鑿沉海鮮舫。 海鮮舫本月14日離開香港仔避風塘,被拖到南丫島對開,之後換了拖船出公海。本台當日拍攝到的那艘拖船名稱是「JAEWON 9」,目的地是柬埔寨全國最大的港口西哈努克港sihanoukville。翻查網上資料,這艘船屬於南韓船隻工程公司「BOSUNG」。 記者到他們在釜山的辦事處,職員出示一份船隻註冊文件,說這艘拖船幾年前已轉手,著記者去找同樣在釜山的買家,即另一間國際拖船公司。記者成功找到這間公司的董事,他們承認獲聘負責拖走珍寶海鮮舫去柬埔寨,曾經向記者展示海鮮舫傾側的相片,但不容許公開,只交代了海南島後,18日下午在西沙群島對開遇上約兩米高的風浪。 南韓拖船公司董事尹周東(譯音):「我們接獲船長通知,說船隻(海鮮舫)左邊有些下沉。約六小時後船長說情況可能有些嚴重,因為左邊再向下沉。海鮮舫出發時吃水深度是1.5米,但後來船隻左邊差不多沉至海平面。那時我們意識到,這裡有問題、很大問題。」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珍寶海鮮舫|獨家赴南韓釜山 拖船公司指打撈是「絕不可能」 準備鑿沉海鮮舫
【有線新聞】珍寶海鮮舫運送到柬埔寨維修期間,在西沙群島外翻轉,至今漂浮在海上。本台記者鄭智霖去了南韓釜山,獨家找到負責拖走海鮮舫的公司,負責人否認坊間說有意弄沉的說法,又說打撈是無可能,會準備鑿沉海鮮舫。 海鮮舫本月14日離開香港仔避風塘,被拖到南丫島對開,之後換了拖船出公海。本台當日拍攝到的那艘拖船名稱是「JAEWON 9」,目的地是柬埔寨全國最大的港口西哈努克港sihanoukville。翻查網上資料,這艘船屬於南韓船隻工程公司「BOSUNG」。 記者到他們在釜山的辦事處,職員出示一份船隻註冊文件,說這艘拖船幾年前已轉手,著記者去找同樣在釜山的買家,即另一間國際拖船公司。記者成功找到這間公司的董事,他們承認獲聘負責拖走珍寶海鮮舫去柬埔寨,曾經向記者展示海鮮舫傾側的相片,但不容許公開,只交代了海南島後,18日下午在西沙群島對開遇上約兩米高的風浪。 南韓拖船公司董事尹周東(譯音):「我們接獲船長通知,說船隻(海鮮舫)左邊有些下沉。約六小時後船長說情況可能有些嚴重,因為左邊再向下沉。海鮮舫出發時吃水深度是1.5米,但後來船隻左邊差不多沉至海平面。那時我們意識到,這裡有問題、很大問題。」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劉慧卿專訪|感慨自由、法治漸消失 指和理非才是出路 惟需當權派釋善意
【有線新聞】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感慨25年來自由、法治等香港核心價值逐漸消失,她認為爭取民主要靠溝通,但要中央願意聽才行,否則叫破喉嚨都無用。 劉慧卿:「當時我們可能低估了香港市民,對於我們來中聯辦的反感程度,真的很不幸。」劉慧卿眼中「失策」的一步,為立法會增加超級區議會議席,成功爭取選民一人兩票,擴大民選成分。劉慧卿說,是行前了一步,所以沒有後悔,錯的是另一樣。 劉慧卿:「我們跟中央說應該繼續,不只跟我們商討、跟整個公民社會商討。如何進展?又不是還要放狗咬我們,最錯的是我們沒有出聲、任由他人罵。民主黨內有人說,不要吵架,大家都是民主派、跌入了圈套。」 民主黨失勢,連民間運動主導權都失去。劉慧卿說沒所謂,但不接受說民主黨爭取不到普選是無用。劉慧卿:「我即刻拍枱,說我們無用、爭取不到普選令香港這樣,豈有此理,當然不會接受。香港人享有的自由,不只是民主黨的功勞,是幾百萬香港市民,幾十年的爭取、堅持。」 向來被視為「和理非」的民主黨,部分黨員在反修例示威中愈走愈前。劉慧卿始終認為,「和理非」才是出路。劉慧卿:「不只是自己陣營、跟對面都希望可以溝通。如果中央願意聽各方面意見,當然好,你可能說我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九七回歸「客串」任攝記 朱國明嘆影政治題材愈見艱難:較回歸頭十年相去甚遠
【有線新聞】九七回歸前後,適逢攝影記者需要人手,人稱朱Sir的朱國明就「客串」任職兩日攝影記者。他說回歸後,攝影題材上政治相關和政治色彩的考量多了。25年過去,他卻指題材是「懸崖」式般消失。 資深攝影師朱國明:「我的作品有很大部分是有關人的活動和環境的關係。回歸後,政治相關和政治色彩的考量多了,回歸後首10年的影響不大,就算是牽涉政治的可以影的事物沒有減少,某程度上反而還增多了。但到最近,近幾年明顯發生了社運和其他事件,是「懸崖」式般(消失),有些事因為不會再發生,你不會再拍攝到。」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兩候任官確診 葉國謙指領導人訪港添變數 或改網上講話
【有線新聞】政府至今未公布國家領導人會否於七一到港,行會成員葉國謙認為,即將上任的新班子中,陳國基和曾國衞都確診,令領導人訪港增添變數。 特首林鄭月娥等多名官員早上回到政總做檢測,他們均無回應陳國基與曾國衞確診後會否影響七一回歸活動。同樣來檢測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說,很久沒有看到陳國基與曾國衞,「我不擔心,還有時間。事實上政府安排大家閉環和做檢測是好事,證明大家出席的都是有心願、做好回歸慶典。」 有報道指,國家領導人七一當日可能會乘搭高鐵來港,有警員在西九高鐵站內巡邏。不過身兼行會成員的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認為,官員確診令領導人行程有變數。葉國謙:「如果習近平主席真的不來,相信習主席有機會透過網上,對香港25周年道賀、作出指示,這可能性存在。會不會有中央官員到港出席25周年活動?相信都會有,不覺得是李克強總理等等。如果中央因為這情況確定不派習主席來,來的官員應都不會是最高級數。」 過往新班子上任均由政務司司長帶領官員宣誓,葉國謙估計如果陳國基缺席,會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替,確診官員都可以在不公開場合補回宣誓、正式上任。
- i-Cable
- 2022年06月24日
日日有頭條:97年解放軍艦隊整裝閱兵準備駐港
【有線新聞】英國殖民香港,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中香港水深港闊,適合商船停泊從事貿易。開埠以來,英國海軍就有駐扎,並建立多個設施保護海港。回歸前夕,解放軍駐港艦艇部隊在汕頭舉行閱兵、向外界展示武器,準備進駐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