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海關破20宗私煙案 拘23人檢2.7億元貨 暑假將加強打擊
【有線新聞】海關過去一星期偵破20宗走私香煙案,檢獲9,700萬支煙,市值約2.7億元,拘捕23人。 檢獲的煙產自歐洲和內地,過去一星期在元朗檢獲的私煙最多,有7,800萬支,市值約2.2億元。海關說是21年來偵破的最大宗案件,這批私煙從海路偷運進來,相信利用香港做轉運站,再偷運至其他國家。 海關稅收罪案調查科監督李海文:「我們看到私煙的牌子,相信有40%會再轉口至其他國家,如歐洲或者澳紐等地,因為這些牌子在那裏較為流行。」 因應疫情,走私集團的活動都有改變,李海文:「第一季因受疫情影響,社會運作接近停頓,4月開始物流、航運及運輸回復正常時候,私煙分子報復式入貨,爭先從不同途徑偷運入來香港,搶先恢復他們的勾當,爭取客源。」 海關說上半年檢獲近2.6億支香煙,比去年同期多兩成一,又指暑期是走私煙活動高峰期,海關會加強打擊。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紀律部隊開設7首長級職位 財會通過2,500萬撥款 警增助理處長專掌公關
【有線新聞】立法會財委會通過在多個紀律部隊開設七個首長級常額職位,涉及超過2,500萬元。 開設新職位的部門,包括警務處、懲教署、消防處、入境處、海關及飛行服務隊,其中警務處增設三個職位,分別是一名助理處長及兩名總警司,助理處長掌管公共關係部,意味現時的公共關係科會升格為獨立部門。 當局說有關安排能加強警隊發展公關應對能力,處理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貨倉管理員涉助曾志健等四人潛逃 被控妨礙司法公正還柙候訊
【有線新聞】一名貨倉管理員涉嫌協助中槍學生曾志健及另外三名被通緝青年潛逃,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提堂。 控罪指34歲被告葉豪,前年10月至今個星期三,連同其他人協助在反修例事件中槍的學生曾志健、馮清華、王愷銘等四人逃離香港司法管轄區,阻礙警務處調查。被告暫時無須答辯,申請保釋被拒,還柙至9月9日再提堂。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保監局對泰加保險提清盤呈請 現有保單續生效
【有線新聞】保監局年初接管主要做的士保險的泰加保險,今日再對泰加提出清盤呈請。 保監局委任的經理過去半年嘗試追回屬於泰加的12億資金,又要求主要股東注資,但得不到回應,泰加最終資不抵債,淨負債逾5.3億元,違反法定要求,經理向法庭提出清盤呈請,泰加目前仍承保約3萬張保單,大部分是汽車保險,包括5200多張的士保單及1400多張小巴保單,這些保單都會繼續生效直至到期。 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所有保單持有人可以繼續持有保單,可以繼續正常地提出索償申請,亦可獲正常理賠,令他得到應有賠償。這些申請會視乎性質交由MIB(香港汽車保險局)、ECIIB(保險公司無力償債管理局)或泰加直接處理。換言之,所有現時仍持有泰加保險有限公司發出保單的持有人不會受影響,也不需要退保,簡單而言他不需要擔心。」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城巴新巴合併|有議員關注重叠路線會否加價 運輸局:以市民需要為依歸
【有線新聞】城巴新巴一年後合併,現有路線實際車費將維持不變,有議員關注重疊的路線合併後會如何調整車費,運輸及物流局沒正面回應,只說會以市民需要為依歸。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如果現在有兩個點,由A點到B點,現在一條線收5元,一條線收4.5元,新做法應該維持原價5元及4.5元,假以時日慢慢加價,縮窄差距到有朝一日看齊,我認為這似乎是你唯一的做法,不過想你澄清一下。」 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陳美寶:「會否像剛才田議員所說,將有關票價計算之後再除二呢?我相信有關的做法不會是這個安排,當考慮重組及整合時,我們強調以市民需要為依歸。」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李國棟獲任為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為期兩年
【有線新聞】聖公會福利協會主席李國棟獲委任為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本月底生效。 李國棟將接替林正財為主席,浸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永亮獲委任為委員會委員,任期本月30日開始,為期兩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兩人在長者事務經驗豐富,亦是各自領域的專家,期望與他們緊密合作,改善安老服務。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首名管有索帶罪成被告 終院上訴得直 官:若非法用途涵義太廣、會成思想罪行
【有線新聞】首名管有索帶罪成的被告,獲終審法院一致裁定上訴得直,判詞指索帶不屬於「作非法用途工具」,否則涵蓋範圍會變得極廣,成為「思想罪行」。 案發在2019年11月2日,警方在驅散行動中,搜查上訴人陳俊傑的背包,檢獲48條索帶。原審裁定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罪成,判監五個半月,他不服上訴被駁回,再上訴至終審法院。 上訴關鍵在於「非法用途的工具」的涵蓋範圍,判詞說法例起初的版本只涵蓋兩組工具,包括矛、棍棒等攻擊性武器,以及撬棍、百合匙等用作非法進入的工具,後來加入手銬等為束縛人身而製造的工具。但條文「非法用途的工具」,仍然只限詮釋為適合作「非法進入」的工具。判詞指1993年的法例中文譯本沒有忠實地跟從英文原文,將條文列出的工具放在一起,但它們根本沒有共同特性 ,違反「同類原則」。 終院認為若不受限制地詮釋「非法用途」,會令條文的涵蓋範圍變得極其廣闊,成為「思想罪行」,不符合立法歷史,亦有違立法機關之前以克制、循序漸進的方式修例的做法,因此裁定條文中的「非法用途」只限三類工具,分別是意圖用作束縛、傷害他人身體及用作非法進入。五名法官一致裁定,上訴人管有的索帶並不屬於上述三類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消費券|24萬人DQ 王學玲認為市民帶來麻煩 複檢將從寬
【有線新聞】政府說有24萬人曾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取強積金,失去領取下期消費券資格。截至星期二,約4000人申請複檢,當局承認對市民造成麻煩,會彈性、寬鬆處理。 在太子的消費券秘書處繼續有人來辦理複檢申請,政府加開櫃枱,又說會彈性處理個案。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我們真是麻煩了一些合資格的市民,所以我們盡量簡短些、合理寬鬆地處理。如果你真的沒有永久離港,向我們遞交你一些生活痕跡的資料,14日內遞交秘書處查閱後,如果需要更多資料會通知市民,不用擔心這樣是否已超過14日。」 李先生:「移民過去的話,政府能翻閱記錄,用不着要我們這樣做、勞民傷財。」 很多來申請複檢的人同樣有這疑問,說自己一直有交稅、供強積金,沒理由不合資格,王學玲:「我想特別澄清,稅務條例裏有嚴格的保密條款,稅務局不可向任何人,包括政府部門,披露納稅人資料;強積金也是,回來他可以再次參與強積金計劃,強積金受託人不需就這些資料通知積金局,積金局沒這些資料。」 她說複檢市民毋須向入境處申請入境記錄,連同在太子的秘書處,全港有8個服務中心可以辦理手續。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12港人案 7人認妨礙司法公正 各判囚10個月
【有線新聞】12名港人前年涉嫌偷渡潛逃被捕,7名已返港被告承認妨礙司法公正罪,判囚10個月。法官指,潛逃計劃周詳,給大眾的觀感是輕蔑及挑戰司法制度。 7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裁判法院,包括廖子文、鄭子豪、張俊富、張銘裕、嚴文謙、李子賢及郭子麟,他們承認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案發時,他們因為反修例事件被控,獲准保釋。2019年12月開始組織潛逃計劃,支付15萬元潛逃費,潛逃前匿藏於安全屋。前年8月23日帶同物資,分別到西貢及布袋澳乘坐快艇離港,計劃到台灣向陸委會求助,最終在內地水域被執法機關截獲。 法官判刑指,考慮到他們潛逃前都面對刑期以年計的嚴重控罪,計劃周詳,由商議到成行足足半年,人力、物力、財力不能跟一般潛逃比較。雖然未能證實誰是始作俑者,但大家積極參與,如學駕船,被告行為給社會大眾的觀感是輕蔑及挑戰司法制度。法官同意各被告的罪行,與無依法庭歸押罪有相同之處,本案之前律政司從未檢控任何逃離海外、沒有依法庭指示的人妨礙司法公正,是本港司法史上第一檢。他們較早前在內地分別被囚4至7個月,雖然各被告年輕,但以本案性質,唯一可行的是判處監禁,判各被告囚10個月,其中李子賢上星期承認暴動及襲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深圳灣預約檢測首日人流減 有人檢測陽性即送竹篙灣 有人即場預約闖關
【有線新聞】經深圳灣口岸前往內地旅客要先網上預約在口岸檢測,否則不准過關。新措施實施首日,在口岸排隊的人減少,有旅客檢測呈陽性,即場被送往竹篙灣檢疫。 職員在口岸入口檢查旅客手機短訊,確認他們預約了檢測才放行,有人來到才發現自己預約失敗,李先生:「路上信號不怎麼好,手機有時候網絡收不到,(預約)弄一半就沒掉,只能說現在在這邊重新預約。」他在職員協助下即場再預約,立即可以入去。 有人成功預約但也要等,莫女士:「約了(下午)一時,我早上就到。(和沒有預約一樣?要等多個小時。)是這樣,不理那麼多,早點來到再算。」 梁先生:「預約其實是好事,但很多事情要靈活,我自己本身預了足夠時間,但來到如果要這樣等很辛苦。」 現場有告示牌提醒旅客,即使早到亦不可以提早進去,要依照自己預約時間做檢測。 檢測承辦商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指,實施預約系統後檢測安排順暢,估計旅客兩小時內便能完成檢測及獲取結果。 有旅客因檢測呈陽性而未能過關要戴上紅色手帶,工作人員即場發出隔離令,有專車送他去竹篙灣。為何這些確診者不能居家隔離?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這個和其他一些定點檢測地方,需要一些較好的風險管理,所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有議員倡將密切接觸者、強檢人士列黃碼 禁入醫院等高風險場所
【有線新聞】政府研究安心出行增設紅黃碼,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建議密切接觸者、要強制檢測的人,也應該列為黃碼,限制進入醫院等高風險場所。 醫療衞生界林哲玄:「範圍夠不夠?我們香港有很多密切接觸者時,可能下一步考慮同樣風險級數的人一視同仁,密切接觸者、同樣有需要強檢的人級數相若,下一步可考慮。」